03.06 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你會落實課程標準裡的基本理念和目標嗎?

小黃哥數學


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會落實課程標準裡的理念和目標。

一是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指南。課堂標準是教育部教材編寫組的專家教授,為指導課堂教學制定的基本大綱,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過程指南。是課程改革的總攬繩,助推器。

二是課程標準是教師研究教材的工具。課程標準對各年級的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都有詳盡的規定,教師只有深入研究課標,才能更好地研究教材,瞭解教材的全部內涵。

三是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南。教師只有通過研讀課標,才能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是課程標準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航標。課堂教學,教學過程的推進,都是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努力開發學生的智力。

三是課程標準是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每一次課程改革,都會引來一場教改的風暴。各級教研機構和每位老師人人都站到這場改革的風口浪尖,通過討論研究才能理會課程標準,正確執行課程標準,才能使課程目標落地生根。

所以,教師只有牢牢銘記課程目標,才能備好課,上好課,才能把教學目標貫徹好,落實好,才能使自己課堂教學這艘大船永立潮頭,揚帆起航,行穩行遠。


楊德福8086


教學設計就是為達教學目標進行的必要步驟。好的教學設汁,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小學一年級,主要任務識字教學,為達這目標,可沒計用講故事形式,逐個出現生字,如不這樣設計,一古腦兒把生字全寫出釆,學生識字團難大,易混淆。邊講故事,邊出生字,分散難點,學生記得快,記得牢。教學目標就能達到。

為達教學目標,必須有好的教學設計。地理.歷史.數學,哪一科也必須有好的鑿計。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要教好學生,必須刻苦鑽研。下苦功夫!

我有一同事低年級識字教學高得l非常好。講故事出生字,編順口流記生字,這些好的教學沒汁,讓她班的當堂識字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聽課老師當堂測試。敏都能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令人歎服!

不管你是哪科教師,為達教學目標,必須有好的教學設計。好的教學法值得每個教師鑽研探討![撒花][撒花][撒花]


風平浪靜4611


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是指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尊重、關心、牽掛,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時,我會通過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落實課程標準裡的基本理念和目標。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標指出要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應該重視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語文教學中,每篇課文、每個課時,都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注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二、解讀教材,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案。

1、備課的深度決定教學的高度。

(1)正確解讀教材。

把握內容、重點、難點,準確定位情感基調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同時也不過度遊離挖掘教材。

如設計《最後一頭戰象》時,嘎羧生命垂危,再次披戰甲,重回戰場,自掘墳墓等重要情節是課文的重難點。通過披文入境,自讀感悟,情感昇華等環節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嘎羧與戰友生死相依的動人故事,感受到他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閱讀故事能夠深刻體驗到悲壯、凝重的感情基調,英雄的壯舉更讓人敬仰、讚歎。

(2)正確把握每篇課文的寫作特色。

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主題,課文的體裁也不相同,有說明文、古詩、散文、科學小品等不同的文章。設計每一節課老師都要精心研讀,吃透教材,理清思路,捕捉重點,品讀語言,才能在教學中收放自如,遊刃有餘。達到縱看思路一條線,橫看語言成畫面的效果。

2、設計的巧妙度保證課堂實效。

(1)重整體感悟。

學習語文的最佳方法是熟讀感悟熟讀精思。書忌耳傳,學貴自悟。通過解詞、想象、媒體輔助等,使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學習時重要的是過程,沒有過程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中要運用多種形式的讀,如默讀、自由讀、放聲讀、拓展讀等方法,深入學文,體會文章的內涵。

(2)重學科融合。

如學習古詩文,給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就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學習寫景課文時,結合多媒體圖畫視頻,感受奇山秀水,心曠神怡……語文課充滿了情趣,讓人回味無窮,這無疑會增加思維的靈活性,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3)重語言積累。

學習語文還提倡多讀、多背、多記憶優美的詩篇和美文將對學生產生重要的意義。學生會在大量閱讀中豐富知識,學習做人、懂得道理、學會表達,以量的積累促質的飛躍。強化語言積累,豐富語言內存,提高思維的廣闊性。

3、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的厚度,是提高質量的關鍵。

教師的聽說讀寫訓練意識強,可以準確把握教學,對學生的訓練做到紮實有效。教師的見多識廣,可以陶冶學生情操,終身受益。

結語: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課標理念和目標至關重要。語文教學應努力引領學生進入美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幫助學生體驗、感受生活情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妍奇老師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雖然有不少教師能從實現課堂教學素質化的角度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但是對教材不甚理解,機械照搬教材的現象仍隨處可見。研究發現,教師在看待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 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欠深刻 新教材的有些課例,初步反映了知識的形式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內在聯繫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並將學法、教法在教材之中。但是,不少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組織教學內容時,簡單的、機械的照搬教材,只重視知識結果,而忽視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忽視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2、使用教材時,拘泥於教材,甚至迷信教材 教材是載體,其落實新課標的具體體現,但教材的編寫有其侷限性,有時脫離學生實際。在使用教材時,教師是主體,教師應主動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材。但有些教師對教材肓從,即使意識到它的不足,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奉守以本為本的信條。因此,對於一些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題材不作任何調查、修改、補充。備課僅僅是摘抄教材、教學參考資料。 3、教學內容組織的開放性不夠 一是學習材料過於單一、封閉,二是學生沒有參與組織,選擇學習材料的權力。學習材料均來自於課本、教參、教案集等,並由教師提供。很少聯繫生活實際由學生提供。 二、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整合性。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各個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雙主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進行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兩者缺一不可。一份好的教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開放性。教學設計從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作重要的課程資源;從教學的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從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從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算法和結果的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實效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摒棄與實現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紮實地提高學生素質。 5、創造性。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勞動。傳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課堂變化這一基本事實、扼殺了教學的創造性。新課程使教師靈活發揮的空間增大,例如新教材的綜合性及彈性加大,信息技術的發展,課程資源的豐富,都是教師提高了一個創造性發揮的空間。因此教師撰寫教學設計的過程,應成為對教學的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6、反思性。教學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動態過程。作為教學設計不僅是上課前的構思,而且在上課後應不斷地反思和補充、完善,使教學設計展現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融會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善於教學之後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思考之中。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1、 深入瞭解學生,找準起點能力 所謂起點能力,就是學習者對從事特定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數學課程標準立足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學習的準備狀態,往往超出教師的想像。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我是教中學地理的,我來談談教學設計的那些事!

剛做老師那會,備課組就組織了新老師教研,集體研學課標。課標中地理的基本理念概括為多元化構建學生地理思維,將地理生活化,能運用於實踐!而其中的三維目標也很明確,每一個章節都有相應的三維目標。

所以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很關鍵,整堂課的設計關節是不是為了實現目標,最後目標有沒有達到,是檢驗一堂課的標準。

那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有沒有按照課標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全部都落實,我只能摸著良心說,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在備課的時候,課標理念和目標都會涉及在課堂的環節中,尤其是每堂課的目標,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會融入到課堂,例如,講資源時,會與同學們探討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從而擺正同學們珍惜資源的價值觀。但這個成分不大,大多數的教學中只體現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話,也主要是體現在解題能力。

所以,我們老師很想根據課標理念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地理思維,地理情感價值觀,用地理於生活的人。

但在大環境下,沒有完全實現,只培養了一半。


釐米先生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學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不知道這位老師教學多少年了,但是個人隨著教學的時間的推移,就越覺得這兩個的重要性!

課程標準是學生使用的所有教材編寫的指導大綱,任何教材都是圍繞著這個標準進行,如果不是這個教材也是不能通過的,舉個例子現在全國各地使用的語文教材基本是部編教材,但是數學和英語教材還是有很多版本,特別是英語版本太多了,但是不管什麼版本都不會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差異,只是知識的編寫順序和進行方式不同而已。

教學標準裡面的基本理念是作為教師實施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師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必須體現裡面的教學思想,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只圍繞著教學標準的要求進行,適當的也要體現教師的自我的個性,讓孩子正確把握相關科目教育的特點、教師應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說著簡單做起來確實很難,很多老師就把課堂變成“一言堂”和“填鴨場”了。

再一個對於孩子和教師來說比較具體的就是教學目標了,讓孩子掌握相關的知識目標這是一堂課成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目標的教學設計是失敗的,如何讓孩子在一堂課上掌握要求的知識目標和技巧方法是老師教學的最重要任務,這個最為直接影響的就是成績,每次考試一定是以課程標準要求的目標為標準進行出題,所以對於老師和孩子是最為重要的。


J老師百分課堂


作為教師我覺得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落實課程基本理念和目標,因為《課程標準》就是原來的教學大綱,她是為教學指明瞭方向:每一個年級知識要達到什麼程度;能力要達到什麼程度。所以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一開學總要看看《標準》有沒有變。如果教師不知道《標準》,教學就會不知道教到什麼程度,有時教得過淺,考試時學生不會做了;有時教得過深,你提前教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且效果也不好;如果是出卷教師,就易超綱,達不到檢測效果。所以,只有學透了《標準》,教者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標,教學有方向。


不斷進步就是成長


作為教師,在實施教學時一般會首先考慮課標要求和教學理念,其次會綜合課文特點和學生具體情況因素,從而制訂既符合大綱要求、又宜於實施的教學設計。


耿直一漢


會的,教學理念和目標針對學科的特點,學生的發展和知識重點去安排設計的,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情況都是以此作為參考標準,所以有必要


英語蔣蔣老師


會,課程基本理念和教學目標是落實課程改革,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紮實做好備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基本理念精心組織教學,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