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語文考試文言文難倒一片?掌握這些“答題技巧”,事半功倍

文言文閱讀是語文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往往也是拉開分數的關鍵!很多同學提起文言文就頭疼,覺得很難,下面是文言文閱讀做題的一技巧!

語文考試文言文難倒一片?掌握這些“答題技巧”,事半功倍

文言文翻譯方法

  •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

  • “補”,就是增補。

  • (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
  •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 (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繫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繫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語文考試文言文難倒一片?掌握這些“答題技巧”,事半功倍

文言文歸納要點

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文體特點抓重點。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閱讀是基礎。閱讀時要始終帶著如下幾方面的問題思考:

(1)文章寫了一些什麼人的一些什麼事;

(2)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如何;

(3)文章說了一些什麼道理;

(4)是以什麼作為說理依據的。具體說,對記敘性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後果;一般的傳記文,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議論性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說明性文字要理清說明對象、說明內容和說明方法。只有整體閱讀,總體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駕馭閱讀材料,才能準確、完整地去分析、評價人物和事件。

抓中心句、找關鍵句,理清文章的層次讀一篇文章時,應當特別關注中心句、關鍵句,這樣便於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關鍵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或結尾處,如《六國論》的中心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在文章的開頭;《過秦論》中“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這個中心句在文末。再則,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它具體展現作者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過層與層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反映出來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時間順序歸納,也可按地點的轉移歸納,可按時空結合歸納,可按材料性質或類別歸納。這些方法視具體的文章而定。

在把握要點和中心的基礎上,分析判斷細節圍繞文意,仔細判斷各選項中的有關細節,才能明辨各項表述的正確與否。

語文考試文言文難倒一片?掌握這些“答題技巧”,事半功倍

要注意細節中的常見錯誤:

是否存在著諸如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後倒置、事件雜糅、層次混亂、強加因果、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常見錯誤。

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加深對文章內容及主旨的理解。

歸納、概括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文中或文後的註釋、文章出處、作者情況等信息,結合學過的有關知識作綜合分析,從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內容。

迴文查對,將選項中現代文敘述文字與文言原文對應文字比照判斷。

要堅持把選項中諸如事情的發展、因果,人物行為的程度、實效等方面內容,細細從原文詞句中查出核對;努力培養能把題目中用現代漢語敘述的內容,一一迅速地從原文中找出對應內容的能力。分析、評價選項敘述與文中用詞造句的細微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