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下雨後黑魚會浮出水面嗎?

古圳村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黑魚在任何時候,任何天氣都必須每擱幾分鐘,出水換一口氣的。因為黑魚跟人一樣是通過肺呼吸的!

要說釣黑魚和叉黑魚,那絕對是本人的絕活。黑魚每年甩子,分為兩個批次。第一批是在每年的清明節之前,第二批是在立秋之後。黑魚的夫妻是很不等稱的,最大的母黑魚有十多斤的,而最大的公黑魚也就三斤左右。甚至有半斤左右的。

每年清明節之前甩子的,母黑魚最少三斤以上,垂釣者通過觀察魚子就知道母黑魚的大小了。子越少魚越大,本人收穫的一條最大的母黑魚十一斤四兩。垂釣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都會在清明節期間去釣黑魚。戰果最好的一次收穫了九條黑魚。四十多斤。

而到了立秋之後甩子的,全部都是小的了,最大的也不超三斤,更有七八兩的,那時通常會用魚叉叉之,在它們帶魚苗時期是最好叉的,因為剛剛敷化出的小魚苗只有針尖大小,只能在邊上覓食,公母黑魚會保護在身邊,因為黑魚毎擱幾分鐘必須將頭伸出水面換氣,快的幾分鐘就能搞定,慢的最多半小時。就能搞定。

那麼怎樣識別黑魚子和窩呢?大多數都是在溝塘的拐彎處和溝頭的水草處,剛甩出第一天的顏色為嫩黃色的,大小酷似黃菜子粒,第二天就變為老黃色了,第三天就變為黃褐色的了,然後變為全黑第五天到七天就孵化出來了,由於針尖大小,而魚窩通常有二十公分左右的一個圓形,四周佈滿乒乓球大小的洞,那是甩子過程中母黑魚用尾巴甩出來的!

叉魚也是要講究技巧的,比如叉草魚,鯉魚大鯽魚等都要對準頭頸位置,而叉黑魚就一定要對準它的下部尾巴前面了!因為黑魚發現危險通常喜歡倒退,但也有少數向前的,這就要憑叉魚人的敏捷能力了!

而釣黑魚可是個無本買賣,只須一根竹竿,一把鉤子,一根一米多點的尼龍繩即可。不需任何餌料!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小時候,小村姑的叔叔是叉魚的好手,仲夏清晨,天氣悶熱,蚊蟲肆虐,這個時候,太陽還羞答答地躲在雲後,叔叔提著三米長的魚叉,繩子繞在手上,慢慢走在沾滿露水的河邊草地上,雙眼掃視湖面,側著耳朵仔細聽魚兒上浮呼吸空氣的微弱聲響……

忽然,叔叔停下腳步,將魚叉舉到耳側,半蹲身子,猛地將魚叉投了出去,嘩啦一聲,“有了!”叔叔臉上露出笑容,招呼小村姑拿過魚簍,他拉著繩子,將魚叉收上來,叉子上有一條約30公分長的黑魚,正在掙扎,今天可以吃一頓黑魚湯了,美啊!那是1978年,如今的鄉村河流基本上都乾涸了,或者就是水體汙染,叔叔也不叉魚了,那根魚叉,變成了紀念品,斜靠在院子的角落……

黑魚是我國淡水中的兇猛食肉魚類,是四大家魚的敵人,養魚的人都不想看到它,因此大部分存在於野外河流中,牙齒鋒利,遊動迅速,性情機敏,食量大,不過黑魚肉緊實,味道鮮美,燉出的湯奶白色,是哺乳期婦女的滋補佳品,老人家用來給兒媳婦下奶的。雌性黑魚有個特性就是會保護小魚,遇到危險,黑魚會將魚苗吞入口中,立即遊走躲避危險,夏季巡視河邊,可以看到一小群黑魚苗在水面遊弋,不用問,下面一定有大魚,不過這個時候,我們都不會捕捉黑魚的。

黑魚只有在天氣悶熱的早晨才浮上水面大口呼吸,平時都躲在水草下面,有時候夏天熱得不行了,也會在樹蔭處、堤岸背陽處露出嘴巴,因為陰天和酷熱季節,水裡的溶氧量減少,魚類呼吸困難。養過魚的人都知道,很多魚在清晨都會浮上水面呼吸。


而大雨過後,大量雨滴衝擊水面,雨水帶來了空氣中的氧氣,使得水裡的氧氣含量增高,魚類受到驚嚇,基本上不會浮出水面,呆在下面就可以暢快呼吸了。


生活中處處皆學問,仔細觀察,可以學到很多東東。這就是“格物致知”吧。



諸葛小村姑


天氣悶熱太陽猛的時候黑魚經常會在水面曬太陽,下雨後的話,一般不會

浮在水面,最多就是偶爾上來換口氣就下去了


阿梗路亞


下雨後一般魚都不會浮在水面,雨前有可能


大魚蜀黍


不會吧,下雨釣魚沒見過黑魚在水面,天氣熱的時候經常見到


買洋火的小男孩


不一定,得看季節。如果天氣還是悶,它會在草邊上浮頭。正常情況下不會浮頭水面。除非產子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