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宝鸡:CT室里的战“疫”故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CT室是与病人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岗位,是分辨病魔的第一道技术关口,是疫情防控的“前哨”。那么在医院小小的CT室里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千阳县人民医院,一起探访CT室里的战“疫”故事。

宝鸡:CT室里的战“疫”故事

面对疫情勇担当

千阳县人民医院CT室,作为服务13万人口、近3万返乡人员的全县唯一CT科室,要承担全县几乎所有发热病人的筛查和其他病例检查,其工作任务的繁重可想而知。

大年初二早晨,当许多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按照上级部署,千阳县紧急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切工作进入战时状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千阳县人民医院快速反应,结束休假,当天全体到岗,全力以赴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要科学诊治,首先应在影像上区分新冠肺炎与普通肺炎。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科室主任闫智芳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敏感,果断要求全体人员按照一级响应要求和战时状态紧张起来,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反复演练防疫、防护程序,再次复习熟记普通肺炎影像诊断要领,做到临阵不乱、应对有力。同时他多方联系省市上级医院影像专业人员、业界熟人,积极寻求新冠肺炎诊断知识和识别经验,带领科室人员炼就精准识别的“火眼金睛”。

宝鸡:CT室里的战“疫”故事

仁术厚爱抚疫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社会对于疫情的了解不充分,医务工作者也是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影像表现谁也没见过。春节期间正是疫情第一轮全面排查的高峰期,每天有大量患者需要CT检查,CT室里每个人都瞪大双眼,认真观察每张片子每幅图上的点点阴影,有时几个人一轮看过去,不放心再看一轮,不敢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这场战斗,医务人员冲在前,危险无处不在。正当千阳县人民医院CT室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传来消息:1月25日科室检查过的一名患者被确定为疑似病例,已经隔离。收到消息后,CT室里却出奇地安静。虽然没有一个人说话,但每个人都清楚如果被感染的后果。科室主任闫智芳打破了沉静,他认真给大家分析患者当天检查的详细经过,分析各种不被感染的可能性,化解了大家的疑虑和沉闷,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宝鸡:CT室里的战“疫”故事

在后来的多次复查中,每次面对这位确诊患者的沉重表情和哽咽声音,CT室工作人员以博大的仁爱之心和扎实的防治知识,用手势、眼神和简单话语主动与其交流去融化这颗近似冰冻的心,鼓励他相信科学、树立信心,配合医务人员共同战胜病魔。一次、两次,直到最后的几次复查,患者的眼中有了神,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但患者眼神中流露出前所未见的喜悦。十多天后,这位患者康复出院了。闫智芳感慨地说:“患者康复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有一天,工作人员景红财给病人递出检查报告时一并告诉了检查结果,没想到那位妇女连着说了三声“谢谢”。原来这名妇女的儿子患普通肺炎住院后,街坊邻居都不约而同地与新冠肺炎联系到了一起,见了她家人都绕着走,在背后说三道四,全家人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次听到肺炎治好的消息,她一边抹泪一边道出了自己的苦水:“那天听到肺炎二字,我感觉天都快塌了!”在听完CT室医生反复解释后,她连声道谢,离开了CT室。

宝鸡:CT室里的战“疫”故事

忘我奋战心无悔

千阳县全县只有一台CT机,平时来检查的患者本来就多,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量翻番,每天还要多次反复消毒,让本来加班加点的CT室下班时间更晚。面对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科室没有一人退缩,起早贪黑、团结合作、并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工作任务繁重,但CT室却不敢对自身防疫工作掉以轻心。每一天在工作间隙,科室主任闫智芳都要带领大家认真学习诊断知识和医院防疫要求,精心研究每天检查患者的来源、危重情况和身体素质,集体研究可疑病例的影像特征和临床表现,强化疫情认识和诊断,在医院病例会诊时提交精准研判资料,在检查时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提问。

从大年初二上班来,CT室就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家,放下家庭、放下私事,每天连轴转。谈起疫情,工作人员寇志刚坦言道:“感染疫情肯定怕,但每当我穿上这厚厚的防护服后,眼里就只有工作,那里还顾得上怕与不怕的事情”。

“春天已经来了,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还会远吗?”“精准诊断,科学防控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这是千阳县医院CT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对明天的期盼和共同的誓言。

(宝鸡新闻网记者 惠耀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