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日本陆军在世界水平怎么样?

暮色之下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水平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看:装备、素质、指挥和后勤。

装备上,日本陆军前期和中期基本上确实只有一战的水准。比如说没有什么坦克,中期以前最好的坦克不过是“97改”,大概也就和美、苏、德等国的轻型坦克相当,而且数量还很有限。坦克如此,火炮也一样,除了92式步兵炮以外,日本陆军的火炮普遍存在重量大、射程近的问题,尤其是重型火炮,自行火炮更是基本付诸阙如,也就能欺负欺负更差的国民党军。轻武器方面差距倒不算太大,不过日本的重机枪是有名的差,三年式重机枪堪称二战最差重机枪。日本陆军最大的问题是摩托化程度极低,这也造成日本陆军机动能力有限。

从素质上说,日本陆军士兵的训练是很扎实的,尤其是前期和中期的日军,无论基本战术素养还是服从和执行水平都相当高,这一点也得到了苏军的证实。但指挥官的素质就不敢恭维了,而且总体来说越往上越差。日本中高级指挥官普遍呆板僵化,同时对于近代战争了解极其有限,很多人甚至还迷信白刃突击能打败对手的火力封锁。

从指挥上看,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指挥水平也确实只有一战水准,从大部队组织和协调情况来看,甚至可能只有拿破仑战争时代的水平。尤其是在战略指挥上,更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而后勤就更是日本的痛处了。由于日本国力有限,根本无法保证军队的全面供应,无论军备换装还是物资供应,日军都从来没有够用过。日军后来搞所谓“以战养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内已经供应不动了,只能靠在占领区的直接掠夺。

所以,总体来说,日本陆军的水平确实不算高,从当时世界水平来看,起码要排在美、苏、德、法、英国之后,甚至于跟意大利或者西班牙陆军相比也未必能占优势。T


联合防务




抗日的老兵曾经回忆过:

“远征军几千人围攻了碉堡一整天,打下来时才发现里面只有四个日军。”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间,也深入刻画了川军团和一小股日军隔江对峙,无可奈何的场面。

那么,二战中的日军,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军队?


历史上的日军,起源于1868年。

1868年1月27日到30日,在京都南郊之上鸟羽(京都市南区)、下鸟羽、竹田、伏见(京都市伏见区)支持明治天皇的新政府军与支持德川幕府的旧武士爆发了鸟羽伏见之战,战争以支持天皇的新政府军的全胜告终,此后,组建了“御亲兵”,到1871年,明治新政府实施镇台制后,这支军队成为日本国最早的正规武装力量。


最早的日本军队按照功能划分,包括陆军和海军。大多出生于萨摩藩的人组成了海军,而出生于长州藩的人组成了陆军,因此有“陆军长州,海军萨摩”(陸の長州、海の薩摩)的说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日本将《马关条约》中的清政府赔款用于扩军,建立现代化军队,此后经历乙未战争(侵占台湾)、八国联军之役(侵华)、日俄战争(大败俄军波罗的海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协约国胜利)、西伯利亚干涉(武装干涉沙俄内政)、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8月15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向盟军投降,日本军正式解散,后变成了今天的自卫队。到二战结束时,日本拥有陆军约550-600万人,海军约170万人。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历史上,日本自明治维新,建立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军队以来,经历的乙未战争、八国联军之役、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是以虎狼之师取得胜利告终的,作为亚洲先发的现代化国家,在打击沙俄,满清这两个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日本人一路高歌,自此,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已经脱亚入欧,迈入世界列强的行列了。


在日本,海军和陆军是互相鄙视的,确实,日本海军在甲午海战,日俄海战中大败清庭和沙俄,为天皇挣足了面子,也为这个弹丸小国抢夺了无数财富,而此时此刻,日本陆军还在岸上瞎比划。二战中,日本海军拥有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可以在世界排行第三,列于英,美之后,而陆军就要另说了。此外海军和陆军也在一直抢资源。


七七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约283亿美元,世界第6, 拥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约20万人,而此时国民党陆军号称200多万。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派往中国110个师团,总兵力约250万人,此后兵力逐渐上涨到600多万。


二战期间,

日本共生产坦克5000多辆,其中轻型坦克3934辆,中型坦克2576辆。

而相比之下,苏联共生产轻型坦克17438辆,中型坦克67352辆,重型坦克8467辆;

德国共生产轻型坦克5968辆,中型坦克19516辆,重型坦克1830辆,

美国共生产轻型坦克29680辆,中型坦克50632辆,重型坦克2202辆。

日本拥有卡车164268辆,德国345914辆,苏联197621辆,美国2382311辆。

日本拥有火炮13350门,几乎没有重炮,德国159147门,苏联516648门,美国257390门。


由此可见,美国的军事装备总数大概是日本的10-50备,打仗打的一般就是装备和钱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日本的装备和西方主要列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唯一比较可圈可点的是单兵素质和战斗意志。二战结束时,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大约一米五到一米六,论体能和西方人根本没法比,但是大多数士兵接受过基本的教育,能够识字,看地图,操作各种现代化武器,这个在东南亚,东亚地区,已算先进,此外,在吃苦,不要命,服从性方面,可算是二战中的奇葩——


不吃不喝不睡不投降,甚至吃战友的尸体,没有事就要神风,动不动就要玉碎,打不赢就要切腹,这就是日本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文化。


因此打到了最后,美国人惜命,干脆扔了原子弹。




如果要综合评价,二战中。


身体素质:

美国、苏联、德国、日本、中国


战斗意志:

日本、苏联、德国、中国、美国


武器装备:

美国、苏联、德国、日本、中国


二战中现代化国家,世界列强之间比的就是谁更有经济实力,谁经济好,拳头就硬,其它都没有什么好说的,然而,唯一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中华民族在一贫如洗的情况下,苦苦抵抗了八年,最终等到胜利的曙光,这,才是最值得感慨的。



HannibalLecter



30年代的日本陆军,在世界范围说属于中等规模常备军。基干是17个师团,总员额在25万到30万左右。日本为了节约军费开支,没有在平时维持太大规模军队的习惯。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日本陆军逐步扩充,到太平洋战争前约有200万人。到二战结束时,约有500万人。\n\n日本陆军采用义务兵制。征兵年龄从20岁开始(战争尾声才降低到19岁)。所以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陆军士兵的年龄显得比较老。但是一些技术兵种采用志愿兵制,有一些专门培养的少年兵(日本习惯将20岁以下称为少年)。

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在30年代中期不算好也不算坏。但新式武器数量很少。因为全面中日战争爆发,占用了大量军费,日本陆军原有的武器更新计划搁浅,所以到40年代初期,装备就大大落后于世界了。特别是坦克。到战争结束时,日本陆军实际使用的坦克只有30年代中期水平。日本有一些40年代水准的坦克,但没有使用过。按欧美标准,日本坦克数量相当少。30-40年代一共也只生产了不到5000辆。


\n

日本有生产重型和超重型火炮的工业能力。但产量很低。不过日本陆军对数量有限的重炮和超重炮的使用还算灵活。日军中队机枪配备量(6-9挺)大大低于当时世界的一般标准(12挺)。日军装备的多数还是老式山野炮和步兵炮。新式野战炮和中型迫击炮很少。倒是有大量类似于“袖珍迫击炮”的掷弹筒。日本陆军几乎没有重型反坦克炮。1945年日本陆军的火力水平,大致只相当于30年代后期的欧洲中小国家。\n\n日本陆军的有自己的航空部队。技术水准较高。日本陆军对新技术比较敏感。举例说,日本陆军比海军更早使用雷达设备。\n


新防务观察


二战日本陆军的单兵素质也许还不错,但整体水平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尤其是武器装备几乎连一战德国都不如。在这里举个日本研发武器装备的例子,就能清楚地知道日本孱弱的科技水平有多拖累军队战斗力。众所周知,火箭炮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装置,它发射的火箭弹依靠自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可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射大量火箭弹。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炮兵武器,自1940年苏联研制出BM13型火箭炮后,这种结构简单而威力巨大的武器就此登上了战争的舞台,自此开始,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研究火箭炮,并在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得以广泛运用,这其中便包括了东瀛的岛国日本,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所研制的火箭炮更像是一场闹剧。

(苏联BM13型火箭炮)

1943年,在经历了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惨败后,一时狂妄无比的日军终于就此停下了它的战争机器,面对逐步反攻的英美联军,此时的日军倍感恐慌,开始尽一切能力搜寻能击败“英美鬼畜”的“决胜兵器”。

(瓜岛被击毙的日军)

就在当年4月,德国潜艇送来了RPzb43型火箭筒(也就是为人熟知的“坦克杀手”火箭筒)的图纸和实物,这令当时饱受美军坦克摧残的日军极度欣喜,但是天不随人愿,由于技术水平低下,日本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火箭弹发射药,导致仿制的火箭弹精度极低,又因为日本人身材矮小,难以使用德国火箭筒进行发射,于是日本人把仿制火箭筒的口径从88毫米缩减到70毫米,又因为加工不良,导致火箭弹破甲能力极差,只有80毫米,威力只有德国火箭弹的40%,最后这种火箭筒于1944年定型,而此时正值美国潜艇部队绞杀战的高峰,日本人造好的火箭弹无法大量配属部队,而少部分配发部队的火箭筒又因为极其低下的破甲能力能无法对抗美军先进的坦克,只得使用人肉炸弹这种低劣的战术,最后只得成了美国大兵练枪的活靶子。

(粗制滥造的日本火箭筒,威力相当差劲)

(M4谢尔曼坦克,在太平洋战场,M4对日军犹如虎王对盟军的存在,使日军产生了“谢尔曼恐惧症”)

除了单兵火箭筒以外,日军还生产过一种200毫米的大口径火箭炮,称之为“四式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威力很大,但是射程非常短,只有1400米,1400米是个什么概念呢?美军使用的M1型81毫米迫击炮射程为3km,作为日军的“秘密武器”,其射程还没有美军步兵营的迫击炮长,而重量远远超过美军轻便的迫击炮,其战场生存能力想必是极差的。

(美军测试的日本火箭炮)

而且在战争后期,日本国内钢材短缺,这种就连火箭炮这种消耗钢材极少的武器也不能保证有足够的钢材供应,只能拿木头制造出炮架来敷衍部队,而木头又是极为易燃的,日军某师团曾打算用木头制造炮架,结果当晚遭到美军空袭,准备的木料全部烧失,战争末期日军之窘境,可见一斑。在日本投降后,美军从日本全国搜集到的大口径火箭炮有数百门,经过短暂的测试后美军将其全部销毁,彻底的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参考资料:《挡车之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反坦克战》


战争史


说实话,二战中日军的战斗力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强。陆军也不例外。这才是二战日军真实的战斗力。

我们喜欢叫日本人小鬼子或者是萝卜头,这种叫法让我们以为日军的战斗力小。根据二战中的老兵回忆,二战中的日本士兵身高普遍都很矮小,平均身高甚至就在150厘米到160厘米之间,可是就是这样一群小矮人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矮小的日本人的战斗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根据日本站后的一些解密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日军身高都不会超过170厘米,但是他们却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对身材高大的俄国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日本疯狂的战斗力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俄国人对身材矮小的日本人很轻视,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日军为了争夺一个地方,动员了上万人。

虽说这上万人听起来并不多,但是这上万个日军却是自杀式的冲锋,也就是这样的阵势让俄军手足无措。不仅是俄国,中国也是一样的,在二战中有些部队并不是打不过日军,而是因为被日军这种疯狂的冲锋给震撼了。之所以说日军的战斗力很强,除了这种疯狂的冲锋之外,多年的准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也知道,那个时候的东北驻扎了很多的关东军,他们驻扎在这里也就是为了勘测一些情况,而他们经过多年的勘测,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长期处于混战中,所以一些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都很落后,公路铁路这种作战就不太适合了。

于是日本开始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对步兵部队的徒步行军能力进行了特殊的训练。每当有新军进来时,都会进行徒步训练,而且是在负重40公斤的情况下,经过这样长期的锻炼,日本人相对中国人的体能就要好太多,力量也就更大。

也就是这样,日军在侵华时,不但可以在平原上行军,在山地纵横的南方山区也可以随意的穿插跑动。我们也知道太平洋战争,战争发生的地方处于热带雨林,地形复杂,但是日军却可以在里面来去自如,因此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除了行军、徒步训练,日军还在刺刀上面下了很多的功夫。我们都知道当年日本的三八步式枪可是让中国军队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当时中国使用的往往都是斧头短刀这类兵器,但是日军的刺刀却长很多,直接就可以对对方造成伤害。日军对新军都会进行魔鬼式的刺刀训练,而且不断的重复。日军还会每天进行很多次的手雷投掷练习,就是为了保证步兵单兵战斗力最大化。

很明显他们的训练起到了作用,作战过程中他们投掷很准,这样既能造成伤害,还能不浪费材料。同样,他们对子弹瞄准同样有训练,所以日军的武器利用率非常高,而国军很多子弹资料都是浪费掉的。对于武器的保养,日军也很注重,所以他们使用过程中很少出现问题,但是中国并没有专业的训练,所以没有充分发挥武器的威力。

当然日军最强的还是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这是一种精神鼓励,这也是每个新军必须的课程。这种东西就像鸦片一片,促使着他们前进,所以也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人性和良知。


问历史


二战日本陆军看跟谁比,和欧洲那边比肯定让人吊打,在亚洲地区那就是亚洲第一。日本的差距主要是差在战术思想和技术装备上,士兵作战能力还是很高的。

日本陆军思维僵化,主要就两种战术中央靠决死冲锋突破和两翼包抄,你看看日军和中国军队作战打来打去就这两招。而且作战以步兵为主,像德国、苏联、美国在进攻之前的空军、炮兵火力覆盖在日军中非常少见,都是当进攻受阻后在呼叫空军炮火支援。而在同时期德国有闪电战、苏联有大纵深、美国的空地一体化都已超出日本太多了。

日本在坦克、枪械、火炮等武器上既有性能的差距更有数量的差距。

1、枪械

日本陆军几乎是一把三八式步枪打天下,每打出一发子弹,就要手动枪栓退弹壳,像冲锋枪等耗弹量大的武器仅有少量精锐卫队装备。

像美国陆军一个步兵班,一支M1汤普森冲锋枪,10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1支BAR轻机枪。德国一把MP38/ MP40冲锋枪 ,1到2挺MG42机枪,每名士兵装备毛瑟98步枪。苏联装备3支PPS冲锋枪和8支莫辛纳甘步枪和一挺DP轻机枪。而日本一挺歪巴子机枪,剩下全是步枪。日本陆军完全被碾压。

2、坦克

“二战”中,日军性能最好的坦克是97式中战车,装备短管57毫米炮,全重13.4吨,最大装甲厚度只有33毫米。苏军主力坦克T34装备长身管的85毫米炮,全重32吨,最大装甲厚度90毫米。美国的M4谢尔曼型坦克则装备75毫米炮,全重30.1吨,最大装甲厚度51毫米。德国的虎1坦克,装备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全重57吨,最大装甲厚度100毫米;豹式坦克装备70倍口径的75毫米炮,全重45.5吨,最大装甲厚度110毫米。看这数据还用打么,日本装甲部队要是遇上欧陆强国就是个活靶子。

日军坦克质量不行数量上更是被完虐。二战各国生产装甲车辆

美国:轻型29680辆,中型50632辆,重型2202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0633辆

德国:轻型5968辆,中型19516辆,重型1830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21044辆

苏联:轻型17438辆,中型67352辆,重型8467辆,自行火炮及突击炮18975辆

日本:轻型3934辆,中型2576辆

3、火炮

由于没有参加“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火力革命认识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已经发现,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对手,以至于苏军火炮可以在日军火炮射程外自由射击,日军根本无力还击。而在火炮数量上像欧洲战场上一次战役投入数万门火炮的事情日本陆军根本难以想象。

二战各国火炮产量(37毫米以上火炮):苏联516648门,美国257390门,德国159147门,英国124877门,日本13350门,加拿大10552门,意大利7200门。

4、飞机

飞机应该算是日本和其他国家差距算是小的了,起码有零式战机撑场面,当然零式战机首先供应海军装备剩下的才给陆军。

二战各国军用飞机产量: 美国262524架,英国124164架,德国140885架,苏联144183架,日本62036架,意大利13371架。


当狗容易做人难


日本陆军还不如一战水平!

德国二战主要战略思想是闪电战理论,一切技术,装备,战术全围绕闪电战服务,讲究快,准,狠!

苏联二战主要战略思想是机械代大纵深理论,一切围绕着重装推进!

美国二战主要是火力推进理论,一切围绕火力,注重后勤保障!

日本二战没有战略,只有猪突战术,一切全靠士兵献身精神!

德国的闪电战首要核心是快,空地一体,所以二战德国的无线电分配到每一辆坦克,每个排,大炮,机枪是全世界最快,最好的,还发明了夜视装备,突击步枪这些黑科技,只要打运动战,全世界沒有对手!

苏联是机械化大纵深理论,一切围绕着突击,所以二战苏联主要靠重装备,坦克,火炮,火箭炮都是为了强攻,可无线电太落后,不能部置到每一辆坦克,战斗小组,后勤太烂,运动战被德国按着打,后来美国帮它补齐机械化后勤短板,苏联按着德国打!

美国是火力推进论,讲究各方面火力配备,后勤支援为主,和对手拼钱,拼量,拼火力,拼补给,再配上一流的无线电,分配到班组,可以用火力推进碾压一切对手!

日本的猪突理论,讲究人海战术,个人战术,只讲精神,不讲空地配合,无线电太烂,而且少,几乎沒有坦克战思想理论,对中国只有平原上有优势,山地就不行。二战日本海军思想正确,围绕航空母舰做文章,日本陆军二战前期能横扫美英澳主要靠海军航空兵支援,才能打胜仗,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失去主动权后,被美国按着打,陆军再沒一次大胜仗,全是送人头!


心有远芳


二战中日本的陆军也就是能在亚洲还能暂时称霸,日本从明治维新,就开始了从上到下的改革,连天皇都节衣缩食,支持日本发展,大力学习西方,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同时也是当时亚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外走上了殖民主义扩张的道路,但是和其他列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在战争前期,日本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胜利,打的很顺利,也怪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各方都想保存实力,而且武器装备也不好,中国的武器进口,同时也受限制,只能进口一部分轻武器,重武器不能进口,所以当时日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中途和苏联打了一仗,以惨败结束,就是著名的诺门坎战役,苏军能赢,绝对是因为苏军强大的火力支援,日军从此意识到和苏军工业化之间的差距,日本也几乎不发展重武器,因为资源匮乏,比如零式战机,就是以轻便灵活著称,到战争后期,优势逐渐减弱,反而战斗机很容易被击穿坠毁,而装甲车也是同样的问题,遇到虎式坦克这类重型坦克,基本就是报废。



同时日本还不喜欢用冲锋枪,坚持用节约子弹命中率更好的步枪,连步枪和机枪都设计成通用的子弹,这都是因为日本的资源有限,尽量节约子弹,节约资源,著名的歪把子机枪就是二战中最差的机枪之一。


琅琊利剑


窃以为,二战时日本陆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弱的,看看日本陆军的表现。

一。

在中国战场上,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胜利者,但也不乏败迹。尤其是对付当时战斗力如此之差的国民党军队,对付时常要"自己军队"打"自己军队“的国军和共军,

也无法迅速有效的扩大其战果,在中后期只能维持现状。

二。对苏联红军

战前,在当时的中苏边境上被苏军打得稀巴烂,从此连跟苏军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战争快结束时,60万关东军几天就灭亡了。

而有点表现的也就是两处:

(1) 太平洋岛屿上的战争: 实际上,太平洋岛屿上面对美军的战争,很难算得上是正规军的战斗,那基本上就是在游击战,死守碉堡,打冷枪。

唯一有看点的就是造成了美军巨大的伤亡,而战役的结果呢,全都是输。

反观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伤亡率虽然远远大于美军,但中国的战争目标达到了。

所以这里也完全看不出日本陆军有什么战斗力,除了死缠烂打,比游击战。

(2)菲律宾、印度、缅甸的战争

这可能是唯一有亮点的地方了。可仔细分析一下一下当时的情况,英军战斗力一向很差,这是常识。

而且当时的英、美军由于欧洲战事,在亚洲战场根本是无心恋战的,所以给了日本陆军的可趁之机,稍微露了下脸。

所以,综观二战时日本陆军的战斗表现,其战斗力是非常弱的,与美/苏/德三国自然无法比,可能连英/法两国的陆军可能也比不上,

所以只能排在三流。

当然,二战时的中国军队,战斗力肯定比不过日本的。但二战后,随着中国的国力的强盛,日本这种三流军队,是不在话下的。


迷彩派军事


如果要评价二战日本陆海军,可以这么说。

在1941年,日本拥有整体实力世界第二的海军,并且因为美军分兵两洋,日本在太平洋战区海军兵力上还有优势。但是日本陆军,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列强垫底。

在当时,德军尚未完成陆军摩托化(即所有部队都有卡车作为机动载具),但是德军有一支规模较大,思想先进的机械化部队。而美军吊在工业实力强悍,开战以后就完成了全军摩托化,苏联的情况和德国差不多。而日本呢?坦克师团用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50%以上的部队仍然依靠徒步机动。不夸张的说,日本陆军基本处于欧洲列强陆军在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日本侵华以后陷入战争泥潭的原因,很明显他们没有吸取一战欧洲各国的教训。

一战后英美法德得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便是:在未来的战争中,徒步步兵将几乎完全不具备承担进攻性军事行动的能力,一支能够在敌人境内发起进攻的部队必须是机械化或者摩托化部队。

原理也不复杂,毕竟人能够携带的物资是有限的,徒步步兵部队在失去后勤支撑的情况下将迅速失去战斗能力。人们总是习惯比较台面上的武器装备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后勤。而在这方面,日本陆军基本就是渣渣,连意大利都不如。

接下来说说战斗部队的武器装备,首先,日本步兵班组没有班用机枪,也没有冲锋枪,有的只是38大盖,以及部分步兵班组会有50mm掷弹筒。而相比之下,德国陆军步兵班组最基础的配置也至少是1挺机枪+1把冲锋枪+步枪。1939年的波兰步兵师装备320挺轻机枪与130挺重机枪,均摊下来的火力配置也远远超过日军步兵师。而班组火力最强的美军,一个步兵班至少是2挺BAR轻机枪,6把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不用打一枪就拉一下大栓,单位时间内的火力是栓动步枪的3倍以上),以及2把汤姆逊或者M3冲锋枪。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摁着打了。以日本陆军的实力,充其量就欺负一下农业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