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到一个地方游玩,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会让你觉得更有意思。看看这些广西之最,也许对你游广西有益。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日新月异的南宁五象新区

抗日战争按人口比例出兵居全国第一的省——广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广西各界群众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各族青年纷纷应征入伍。新桂系当局亦积极主张全面抗战,按照国民政府的军令迅速整编部队。在9至10月的一个月中,就征集到10万青年参军,并完成整编工作,集结成第十一和二十一两个集团军,辖4个军共48个团,出师北上。新桂系在抗战前苦心经营的空军和兵工厂也交由国民政府统一指挥和管理。总计抗战8年,作为当时贫瘠的边省、只有1300多万人口的广西,共组织供给兵源(包括原有部队和历年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补充的兵源)近100万人,出兵数量仅次于四川,按人口比例居于全国第一位。留守在广西的军队,参加了桂南会战、湘桂会战和桂柳会战及克复广西诸役。还征调了100万民工修筑湘桂铁路、黔桂铁路(为抗战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两项重大工程)和平岳公路、桂穗公路等,为开辟西南国际运输线,保证抗战物资的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金田村被铭刻在历史的碑文上。这一天,是洪秀全38岁生日。数万太平军战士手执梭镖、大儀,威武雄壮地集合在韦氏祠堂前,在隆重的仪式中,扬起太平军的大旗,宣布起义。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东乡即天王位,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后,无畏的太平军将士,连战连胜,势如破竹,力克永安、强攻桂林、大破全州、血战长沙、直取益阳、兵临武汉,之后沿江东下,一举拿下九江、安庆、芜湖等军事重镇。 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天王洪秀全实行封王建制,广西武宣人萧朝贵被封为西王,金田村人韦昌辉被封为北王,贵港人石达开被封为翼王,藤县人李秀成被封为地官正丞相,藤县人陈玉成被封为冬官正丞相。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于此并改名为天京。

民国时期广西影响最大的对外交涉事件——1936年“北海事件”

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后,新桂系为增加抗日反蒋的实力,于8月在南宁宣布恢复十九路军的建制。该军第六十一师进驻北海。9月3日下午5点多钟,有间谍嫌疑的北海“丸一药行”老板、日本人中野顺三在其药店内被愤怒的北海军民杀死,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北海事件”。9月10日,日本海军命驻上海及青岛的多艘驱逐舰南下北海,驻防北海的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则宣布在北海实行戒严。11日,日本内阁召开会议商讨“北海事件”,并指示驻华大使向南京政府提出严重交涉。12日,中国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公署派员到北海进行调查,遭到六十一师抗日官兵的拒绝,北海各界民众在中山公园召开了反对蒋介石政府亲日卖国外交动员大会,随后数千人涌向码头一带抗议调查,高呼“打倒屈辱外交”、“打倒日本侦探”等口号,抗日情绪高昂。随同前来调查的日舰“嵯峨号”因之不敢贸然靠岸。此后数天,南下日舰9艘到达北海海面游弋,进行武力威胁,但慑于北海抗日军民的同仇敌忾,始终不敢强行登陆。蒋介石则以不要引发重大国际纷争为由,向李宗仁、白崇禧施加压力,迫使六十一师于21日撤离了北海。9月下旬,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公署又派员会同日方到北海进行了第二次调查。12月30日,中日双方达成中国政府给付中野遗属抚恤费3万元的协议,事件遂告结束。

广西连续击落美国入侵飞机最多的空(炮)战——1967年4月24日~5月1日空(炮)战

1967年4月24日,美国海军舰载F—4B飞机2架,从中越边境峒中东南方向入侵中国领空,于17时4分10秒被我方雷达发现,17时8分40秒被我驻桂空军地面炮火击落1架。稍后17时9分,同型号舰载飞机2架又从板兴入侵中国领空。入境后,1架被驻桂空军高射炮击落,另一架在逃窜中被驻桂空军飞机拦截击落。数天之后的5月1日12时35分,美A—4B攻击机3架编队侵入中国边境上空,于12时54分再被我驻桂空军高射炮兵击落2架。

这样,从4月24日至5月1日,我驻桂空军连续击落入侵的美军飞机5架,是在广西领空连续击落美国入侵飞机最多的一次空(炮)战。中央军委为此专门向驻桂空军颁发嘉奖令,祝贺“三战三捷”。5月3日,驻桂空军在南宁召开了连续击落入侵美国军用飞机的祝捷大会。

世界规模最大的崖壁画——左江崖壁画

广西左江崖壁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崖壁画。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附近峰林地带,涉及范围200多平方公里,已发现的崖壁画共有82处,宁明花山崖壁画是其代表性杰作。1988年,宁明花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山上的崖壁画现存有1900多个图像。壁画高40至50米,宽172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这些图像以人物为主,最大的高3米,最小者仅0.3米,均呈剪影形象。中央巨人头戴虎冠,挎儀执簇,跃马骑兽,威风凛凛。其余或赤身裸体,佩儀驭兽;或高冠雉翎,或长发拖地,或侧身屈膝,或正面马步。人物姿态多为两手向上平举齐肩,朝中心人物作捧物跳跃舞蹈状。人像之间穿插似马、似犬、似虎、似狼的动物,以及铜锣、藤牌、弓箭、环儀之类的器物图像。画面均为赭红色,线条粗放有力,形象原始朴拙。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壁画

世界最古老的船闸式运河——兴安灵渠

位于广西兴安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闸式运河,是中国唯一的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运河。它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兴安灵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开拓疆土,发兵五十万大举进攻岭南。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加之受到百越人的顽强抵抗,秦军竟然三年不能取胜。于是秦始皇令监御史禄开凿灵渠以通粮道。由于修建了灵渠,秦王朝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大批北方军民迁徙岭南,从此岭南地区正式归入中原王朝版图。灵渠开通之初,最早称为“秦凿渠”。后来因为河水借用了古澪河故道,被称为“澪渠”。因为运河设计灵巧,且便利水运灌溉,加上“澪”、“灵”同音,便被称为灵渠了。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灵渠 

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大新德天瀑布

位于广西大新县境内的德天跨国瀑布,瀑布宽约两百多米,高约60米,呈三级跌落状。德天跨国大瀑布源起于广西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流入越南之后折了个弯,又回流广西,经大新县德天村处遇到断崖,从中越接壤地——高浦汤岛上飞泻而下,一波三折,三级跌落,水势激荡,跌落成瀑布。无论远观近看,都显得动人心魄,蔚为壮观。 德天瀑布的独特就在于中国德天瀑布与越南板约瀑布相互连接,成为一体,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像是一对手牵手的亲密姐妹。德天瀑布是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瀑布最大宽度为200多米,纵深60多米,落差70余米,年均流量每秒50立方米,其水量是声名显赫的黄果树大瀑布的三倍。2005年,德天瀑布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瀑布”。沿着德天瀑布上游处走出不远,有一块竖立的界碑,碑上清晰刻有“中国广西界”五个大字,这就是中越边境上的第53号界碑。界碑在石丛之中,并不显眼,但却是用来衡定中国广西与越南的国界。界碑为清政府于1896年所立。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德天跨国瀑布

中国南疆第一关——凭祥友谊关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部,距凭祥市区18千米。它与居庸关、山海关、娘子关、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武胜关、嘉峪关齐名,是中国九大名关中唯一与外国接壤、至今还起通关作用的边关。友谊关始建于汉朝,当时属雍鸡县管辖,故称雍鸡关。随后相继更名为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明嘉靖年间改为镇南关。1953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友谊关。关楼上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大字,出自于陈毅元帅的手笔。1981年,金鸡山古炮台群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友谊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友谊关

广西最古老的关隘——兴安严关

严关位于兴安县城西南的严关镇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峡谷间,两山对峙,中为通道,形势险要,是“湘桂走廊”之咽喉,古代由中原进入广西的必经之地。严关建于何时,一说为秦始皇发兵戍五岭时,即公元前214年,另一说是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平南越国时,不论哪一说,严关已有2100多年以上历史。现存关垣是1636年(明崇祯十一年)修筑,以巨石砌成,全长43.2米,宽8.23米,高5.3米。关门居中,门宽2.9米,高3.79米。关门是1851年(清咸丰元年)重建,内外上额刻有“古严关”三个大字,还遗存有不少宋、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严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将阿里海牙率领大军攻打广西,南宋将领马墍率兵3000驻守严关,抵御元军,迫使元军偏师入平乐,过临桂,夹击严关。1648年(清顺治五年),清军再次攻打广西,瞿式耜、何腾蛟率领南明军与清兵激战于严关。1652年,大西军李定国部在严关大败清军,进军桂林。1963年严关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古严关

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土司建筑——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广西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 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的莫氏土司衙署,不仅是中国古代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的典范,而且还是研究土司典章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1963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推行“以夷制夷”、“以蛮治蛮”政策的产物。土司,也称土官,就是在这些地区被授予世袭官职的少数民族首领。从唐代开始,到了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明弘治九年,也就是1496年,莫氏土官获世袭,一统忻城天下。莫氏土司历明、清两代,至第二十任土官莫绳武因“纵匪殃民,世济其恶”,于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4月被撤,其子孙永不准再行请袭。至此莫氏土司已世袭统治忻城长达470多年。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翠屏山下,由土司衙门、土司祠堂、官邸、大夫第等系列建筑群体组成,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莫氏土司衙署如今已被辟为博物馆。

广西第一所官办学校——唐代桂林府学

公元766年~779年间(唐大历年间),李昌巙任桂州刺史兼桂管观察使,提倡尊孔读经。于是在桂林独秀峰下颜延之当年“读书岩”前建“宣尼庙”,“设东西庠以居胄子”。所谓庠,即古代的学校。这是在桂林创办的第一所府学,也是广西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学校。自此之后,广西各地的缙绅富户,也相继捐资办学,公馆私塾到处可见。宋代以后,府学校址辗转迁移,1166年(南宋乾道二年)府学教授江文淑因感生员增多,校舍不足,奏请迁移校址,翌年经略使张维迁至城西始安郡治所故址,府学校址才基本确定下来。今桂林市解放西路的桂林中学,就是当时的府学所在地。

“楚南第一名刹”——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是今广西境内最有名气的唐代寺院,原名净土院,是唐代高僧全真法师于公元756年(唐至德元年)创办的。他在此讲经证道传佛,经历了唐至德至咸通朝约110年,至166岁圆寂,佛教声名远播。历朝皇帝5次膜拜,宋真宗赐名景德寺,宋徽宗改赐“湘山名刹”,湘山寺由此而闻名于世,因明洪武以前全州归今湖南省管辖,故称“楚南第一名刹”。其鼎盛时由红门楼、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天王殿、真武(阁)殿、大悲阁、天台院、大施堂、伽蓝殿、布经楼、敕书阁、妙明塔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建筑群组成,规模浩大。1945年(民国34年)被侵略日军焚毁,仅存妙明塔及放生池一组石雕,1984年重修。现占地约1.8万平方米,保存有寿佛殿、观音堂、妙明塔、放生池、石雕等景观,有清著名画家石涛的兰花图和康熙皇帝御笔题刻“寿世慈荫”。妙明塔、放生池、石雕、舍利塔、湘山石刻等湘山寺遗址,1994年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辟为旅游景点。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湘山寺

广西第一座跨河大桥——全州飞鸾桥

始建于宋代,位于全州县桂黄公路跨罗水处的飞鸾桥,是广西最早的跨河大桥。当时,该桥为湘桂走廊桂林官道上的重要建筑,为石墩台木梁桥,桥墩5个,桥上盖有桥屋。宋、元以来,多次毁于水火,屡毁屡修。1926年至1928年(民国15年至17年)全州兴建桂全公路时,利用该桥旧墩改建公路桥。1944年日军入侵,桥被毁,1945年日军投降后修复。1958年将其改建成钢梁木面桥,1973年又改建为7孔石拱桥。桥长129米,净跨9.2米~14.9米,桥面宽8.3米,净宽6.8米,上拱下墩,皆料石构筑。总投资12万元,可载重20级挂车100吨通行。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全州飞鸾桥

广西现存最好的明代藩王城——桂林王城

广西现存最好的明代藩王城,是位于桂林市区中心独秀峰下的桂林王城。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始建,1393年建成。王城呈长方形,南北长556.6米,东西宽355.5米,高7.92米,内外以长方石均筑,中填夯土,浇灌灰浆。辟东西南北四门,东叫体仁门,今东华门;西称遵义门,今西华门;南为端礼门,即正阳门;北为广智门,即后贡门。端礼门为正门,3券拱石门,中高5米,宽5.4米,深22.4米。城为靖江王府。1650年(清顺治七年)定南王孔有德攻进桂林盘踞王城,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1652年,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孔有德兵败自焚,并将王府付之一炬,但所幸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城墙及王府中的承运门、承运殿的云阶玉陛、雕栏望柱及台基、月牙池等。1657年,王府旧址改造成贡院。故今端礼、体仁、遵义门上存留着为表彰桂林学子所刻的“三元及第”、“状元及第”、“榜眼及第”石匾。民国时曾先后为孙中山北伐大本营、中山公园,解放后从1953年起,王城成为广西师范学院(后改广西师范大学)校址。1996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靖江王府

中国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

陈继昌(1791~1856),原名守壑,“继昌”是参加殿试时改用的名字。字哲臣,号莲史,临桂人。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参加广西乡试获第一名,中解元;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在京城参加会试,再获第一名,中会元;同年举行殿试,又获第一名,中状元。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末取消科举制度,全国获“三元及第”者仅13人,陈继昌为第十三个,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清代“三元及第”者共2人,陈继昌为其中一人。陈继昌登科后,历任翰林院修撰、江西按察使和山西、直隶(今河北)、甘肃、江宁(今江苏南京)布政使及署江苏巡抚等职。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陈继昌

广西唯一的同胞三翰林——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崶

清代,灌阳人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崶三兄弟先后中进士,钦点翰林,成为广西唯一的“同胞三翰林”。 唐景崧(1842~1903),字维卿,1865年(同治四年)进士,授吏部候补主事。1882年(光绪八年),主动请缨,孤身入越南联络刘永福抗法。奔走于援越桂军、滇军,黑旗军和抗法越军之间,团结各方抗击侵略者。受命募勇景字军4营,会同黑旗军围攻宣光法军。中法战争后,任福建台湾道、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唐景崧与台湾军民共同抗日,被推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晚年居桂林,热心教育,培养人才;组织桂剧“春班”,编写、修改剧本,致力于桂剧改革。 唐景崇(1844~1914),字春卿。1871年(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吏、礼、兵、工部侍郎,浙江、江苏学政,学部尚书,游(留)学毕业生考试官、考试贡举、拔贡、孝廉方正阅卷大臣、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国务大臣等。唐景崶(1853~1884),字禹卿,1875年(光绪三年)进士,官至北闱同考试官。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唐景崧故居

明代广西唯一的兄弟尚书——蒋昪、蒋冕

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全州人蒋昪、蒋冕兄弟俩“同登一榜进士”,后来,又一同成为尚书,有“兄弟尚书”之称。是明代广西唯一的兄弟尚书。兄弟同榜进士,同官至尚书,在明代,也是全国绝无仅有。蒋冕(1462~1532),。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举乡试第一。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后改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元老,是广西唯一的首辅(宰相)。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内阁首辅(宰相)

广西最有名的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8~1557),原名岑花,归顺州知州岑顺之女,嫁田州府(治所在今田阳)岑猛,改姓瓦。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大肆攻掠中国东南沿海,明王朝征调强悍能战的广西亻良兵赴浙江抗击倭寇。58岁的瓦氏夫人,毅然向督府请求,代曾孙挂帅出征,被朝廷任命为女官参将总兵。次年3月,瓦氏夫人率领田州、南丹、东兰、归顺(今靖西)等地亻良兵6800多人,跋山涉水,经广东、江西等省,到达浙江沿海,先后参加了金山卫、漕江泾、陆泾坝、王江泾等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王江泾战役,瓦氏夫人率亻良兵重创倭寇,军威大振。由于瓦氏夫人勇敢善战,战功卓著,得到嘉靖皇帝的奖赏,封为二品夫人,并赏银两。

广西第一个“三元及第”者——冯京

冯京(1021~1094),字当世。出生于宜州龙水(今宜州市庆远镇状元湾),后随父落籍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自小聪颖非凡,随父游学四方,所到过的地方都有他的“读书台”、“读书堂”等等。1049年(宋皇祐元年)己丑科状元。由于乡举、礼部以至廷试时皆中第一,以连中“三元”,时称“冯三元”。初官授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后知扬州及江宁(今江苏南京)、开封、太原府,授翰林学士,安抚陕西。1068年任神宗朝御史中丞,知枢密院等职。对王安石的改革有不同的见解,屡次抨击王安石的新法。1086年,哲宗即位后,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镇彰德。后以太子少师致仕。

广西边防建设第一人——苏元春

苏元春(1844~1908),字子熙,永安(今蒙山)人。广西提督兼督办广西军务。中法战争后,法国对中国的威胁依然存在,为防止法国的侵略,加强广西边防成为最紧迫之事。苏元春把提督府从柳州迁到龙州,除部署重兵把守险要关隘外,还率领将士进行一系列边防建设。修建中的艰难辛苦,“有难尽以言语形容者”,“凡半砖滴水,皆工匠、勇丁等如蚁载粒”。安装一门重数吨的大炮,需数百人手拉肩扛,才能运至山顶的炮台。从1885年9月(清光绪十一年八月)重建镇南关起,至1896年的12年间,在1700多里边防线上,共建成镇南关、平而关、水口关关楼3处,指挥中心、供应中心(大小连城)2处,大炮台34座,中炮台48座,碉堡83座,购置德国克鲁伯大炮20余门。修筑军路1000里,形成以龙州、凭祥为中心的军事公路运输网。苏元春主持建设的这条边防线,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最坚固的边防线。

中国唯一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临桂人。新桂系集团首脑之一。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1916年(民国5年),投身桂军,参加护国和护法战争,历任排长、连长、统领。1922年,占踞郁林五属,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次年,将所部改为定桂军,任总指挥。与黄绍竑的讨贼军联合作战,于1925年统一广西。1926年,两广统一,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率军参加北伐,征战湘、鄂、赣、皖,立下赫赫战功,先后任西征军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等。1927年,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与西北军和东北军的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合作,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及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共同反对蒋介石。1936年,与广东陈济棠发动名为抗日实为反蒋的“六•一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部队作战,取得台儿庄大捷。1948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第一届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成为广西唯一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解放前夕,出走美国。1965年7月,热爱祖国的李宗仁冲破险阻,回到北京定居。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李宗仁

广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恭城孔庙

广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是恭城孔庙,又称文庙。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西山脚下,始建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后多次重建重修,现存孔庙于1842年~1844年(清道光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仿山东曲阜孔庙重建。是当时2位举人亲赴山东曲阜孔庙“绘图以归”,按山东曲阜孔庙格局辟基扩建的,后多次修缮,至今仍保留原来的风貌,人称华南小曲阜。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大成殿与其主建筑面积约370平方米,为明宫殿式建筑风格,殿内祀赤金书写的孔子牌位和高3.7米的孔子塑像一尊。屏风式的大成门,挂有清雍正、乾隆皇帝御笔题词匾额8块,其他建筑状元门、礼门、义路、棂星门、泮池、状元桥、乡贤祠、名宦祠等,既仿山东曲阜孔庙,又有地方民族特色。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县——临桂

 。临桂县(现为区)是广西历史上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县。从隋唐至清,广西共有状元9人,临桂占5人;明清两代,广西中进士711人,临桂占242人,高居各县之首。其中,公元895年(唐乾宁二年)赵观文状元及第,是临桂也是广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第二位是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状元陈继昌,他连中三元,1813年~1820年连中解元、会元、状元,成为清代两个三元及第者之一。第三位是龙启瑞,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状元及第。1889年~1892年(清光绪十五年至十八年)科举考试共开三科,临桂就有张建勋、刘福姚两人中状元,是临桂县的第四、第五位状元。其中1892年,除了中1位状元外,还中了7名进士。自那之后,北京临桂会馆的大门上便挂出了“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楹联,一时成为佳话,广为流传。

广西华侨、华人最多的县——容县

广西是全国主要的侨乡。至2004年,广西有3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9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以上居住在东南亚。全自治区归侨有18万人,侨眷有100多万人。广西归侨主要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泰国、柬埔寨、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地处广西东南部的容县,由于与广东西部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广西最大的侨乡。目前该县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有70多万,以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最为集中;县内侨眷有20多万人,归侨约有1万人。广西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众多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的领导人总计190人,其中祖籍容县的有117人,占侨领总人数的61.6%。

中国壮族人口聚集比例最大的县——靖西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居住着壮、汉、苗、瑶、回、满、侗、京、土家、毛南、布依等11个民族。2001年,靖西县常住人口57.67万,其中壮族人口57.5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9.73%,是全国壮族人口聚集比例最大的县。作为壮族人口第一大县,境内三月三歌节、山歌对唱、绣球等壮族风情和壮族文化多姿多彩。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靖西旧州街

广西楹联第一村——灵山大芦村

灵山大芦村是广西楹联学会评定的广西楹联第一村。该村是1522年~1850年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的古建筑群落,显示出岭南派古民宅的建筑风貌。其中劳氏古宅建筑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是广西最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落。劳氏家族在明清时共有国、府、县文武生88名,其中32人出仕做官,获得皇帝、总督、巡抚、布政使、学政等权贵、显要人物赐封、题赠的许多楹联,置放在大芦村。楹联文化代代相济,现大芦村古宅群的门口、厅堂、楼阁上长年存留着悬挂、张贴的匾额和楹联300多幅,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大多表达修身、齐家、立业、为人之道。

广西最具匠心的石刻——永福百寿岩“百寿图”石刻

永福县百寿镇百寿岩岩顶石壁上有一“百寿图”摩崖石刻,是广西最具匠心的摩崖石刻。图由一个大寿字和100个小寿字组成,字长175厘米,宽148厘米。全图主体是一繁体大“寿”字,笔力遒劲,雕刻精湛,整体布局最具匠心的是将100个小“寿”字恰到好处地嵌入大“寿”字笔画中,一字一体,百字百样,无一雷同,自象形文字到篆、隶、行、草等诸体皆备,可谓集各种字体书法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且每字旁均有章刻注明文体出处。该图为1229年(宋绍定二年)知县史渭所制,艺术构思举世无双,其拓品被人们视为珍品和吉祥物,竞相收藏,或作为赠品。1959年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81年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中央电视台摄制收入“中国一绝”节目中。

◎广西最具丰富内涵的独字石刻——阳朔碧莲峰“带”字

阳朔碧莲峰风景道崖壁间石刻甚多,其中有一个独字石刻——“带”字最醒目。字为草书,一笔写成,为清代阳朔知县、浙江人王元仁手书题字,继任知县、贵州人吴德征聘请工匠刻于石壁上的。字迹所占面积约17平方米,字径高5.73米,宽2.91米,笔画最粗处0.5米,最细处0.16米。“带”字既雄奇有力又飘逸洒脱,而且内涵丰富,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解释纷纭。一说此字内含8字,即有“一带山河、少年努力”之笔意;一说此意犹未尽然,其内涵应为:“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一说其蕴含16字诗意,即“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

广西最大的私家园林——陆川谢鲁山庄

广西最大的私家园林是谢鲁山庄。位于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寨子屯,距陆川县城20多公里。始名树人书屋,又因园内花卉品种繁多,也称谢鲁花园,1980年更名谢鲁山庄。始建于1920年(民国9年),原为国民党少将吕春琯的私家园林。属岭南型园林建筑,可概括为一股山泉,二重围墙,三个层次,五座假山,六处房子,七口池塘,八座凉亭,十二个道口游门。中心区是琅环福地,坐落于当阳山坡,房舍依山构建,因地设景,主要有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半山亭、倚云亭等建筑。前山有门楼、折柳亭、迎屐、含笑路等;后山有白云路、白云深处、梅谷;山后老松新竹,山左荔枝成林,山右龙眼一片。经多年加工建设,园内繁生200余种名花奇树,春色满园。亭台楼阁、青瓦红墙在方圆上百公顷绿海中若隐若现。整个山庄占地1平方公里。1988年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池石刻平面图——《静江府城池图》摩崖石刻

南宋时期桂林城池平面图——《静江府城池图》(又名《桂州城图》),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池石刻平面图。该石刻位于桂林城北鹦鹉山西南山腰处,刻于1272年(宋咸淳八年)。南宋末年为防御元军进攻而修筑静江府城池,筑竣当年镌刻的。图高3.4米,宽3米。主要描绘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之中的城壕建设、军营官署及梁津布局,明显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望火楼、小教场、马军寨、大军寨、驿站等名称,还镌刻记述修城的详细经过、城池丈尺和用料费工等资料。现图上除少数部位剥落外,大部分清晰可辨,像这样形制巨大、内容丰富、年代久远的古代城池平面图石刻,全国仅存两件,此处是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件。1981年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八角寨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是资源八角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资源县城东北30公里梅溪乡大坨村至黄沙江八角寨一带,北部、西部与湖南省新宁县交界。南北长33公里,东西沿资江及资江两岸分布,宽3公里~9.6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公园有八角寨景区、天门景区、宝鼎瀑布和地质博物馆等,大小景点数以百计。以资江和八角寨景区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主峰山顶高耸如台,叫云台山,海拔818米,相对高度约400米,其与旁峙簇拥的七峰组成翘如兽角的八角形状,故名八角寨,亦泛称云台山。云台山东西北面均为悬崖绝壁,如斧劈刀削,只有西南面从梅溪乡一条逶迤崎岖的山路可登上山顶。顶部有一平台,植被葱绿;有一刀状山脊,人称“天脊”、“龙脊”,宽仅可容足,两旁绝壁千仞,尽头有石凸如龙头昂首,登上山顶后令人有横空出世之感;还有天空寺、仙人足、古寨石墙、拱形寨门诸景。1988年,八角寨—资江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之后,相继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2001年12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八角寨风景区

世界最大的古代铜鼓——北流云雷纹大铜鼓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铜鼓——北流云雷纹大铜鼓。1955年在广西北流水涌庵发现,随后被征收运送到南宁广西博物馆。云雷纹大铜鼓的鼓身高度为67.5厘米,鼓面直径为165厘米,重达300千克,被誉为“铜鼓之王”。 北流,历来被称为“铜鼓之乡”。自汉晋以来就出产形体硕大的铜鼓。据民国《北流县志》记载:“铜石山,县东20里,层峦耸秀,石皆紫色,南面整齐无边,亭亭如伞,又名朗伞石……初唐建铜州,是从此山名之。”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广西民族文物苑铜鼓塑像

广西最早的报纸——清光绪《广仁报》

1897年4月1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十五)这一天,广西最早的民办报纸《广仁报》在桂林创刊发行。该报由维新变法的领导者之一康有为及其弟子创办,主笔为曹硕、龙朝辅、赵廷飏等人。报社社址在桂林依仁坊彭公祠内。初为两日刊,不久改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最后为月刊。报纸36开,木刻直排,土纸印刷,线装成册,公开发售。内容有论说、时事、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短评等,多议论时政,宣传变法图强,激发民族自尊心。经费由唐景崧、岑春煊等人捐助,编辑、出版、发行事务均由康门弟子中推人分任。第二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广仁报》被迫停刊。

广西最高的山峰——猫儿山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与资源县交界处,为越城岭主峰,海拔2141.5米,因顶峰一巨石形似蹲伏的猫头而得名。总面积267平方公里。猫儿山不仅是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华南群峰之冠。猫儿山地势陡峭,河谷幽深,有高百余米的悬崖峭壁,落差数十米的瀑布。海拔1600米~1800米之间生长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华南铁杉林,海拔1600米以下为茂密的原始森林。杜鹃花就有20多种。偶尔出现的“佛光”。猫儿山为“三江之源”,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

亚洲第一高水头电站

天湖水电站,水头落差高达1074米,号称亚洲第一高水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6万千瓦,分两期开发建设,天湖水电站集科研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引世人瞩目。天湖,现为著名高山旅游景区。

看广西之最,分享八桂历史文化与美景

全州天湖景区

资料来源:《广西之最》、广西地情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