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慘!世界盃正熱時,中國商家卻苦不堪言:世界盃早點結束吧


“這幾年可能受大環境影響吧,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中國人嘛,掙了錢在這邊亂花幹什麼,肯定是要拿回國內去花的呀。”

“先堅持一段時間看看吧,要是國內有好項目,就回國發展。”

慘!世界盃正熱時,中國商家卻苦不堪言:世界盃早點結束吧

莫斯科城周邊的大市場,鼎盛時間曾聚集著10多萬中國人在此打拼,最近幾年也陸續有不少人選擇離開、回國,但是現在依然有將近10萬人在莫斯科奮鬥。世界盃對於他們來說,近在咫尺也遠在天邊,進賽場看球也並不容易,他們每天最希望的事情,是儘快掙回當天的管理費。

走進莫斯科大市場,你會看到一個甚至比義烏小商品城更為龐大的輕工業及農產品集散中心。這裡活躍著十多萬商家、物流工人及各類管理人員,其中中國人佔據大多數。

在這裡,有來自增城的牛仔服、花都的皮具箱包、潮汕的塑料花卉水果、中山的各式小家電,當然還有深圳的大疆無人機等等各類生產自廣東的輕工業品。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更是林林總總如山似海。在這裡,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從事輕工業品銷售,而大部分越南人則從事農產品銷售。其餘來自中亞五國的商人也為數不少,但是處於這個經濟生態圈上游的,還是猶太人。

在這裡做生意,先要買斷商鋪經營權

在這裡做生意,除了需要投一筆鉅款先期買斷一間商鋪的經營權之外,每月還需要另外交一筆如同“份子錢”的管理費用。這筆費用隨行就市,少時10來20萬盧布(與人民幣匯率大約10:1),多的甚至要40多萬盧布,成為了中國商人非常嚴重的負擔。

“猶太人都壟斷了這裡,整個市場都壟斷了,他們就像電影裡的包租公包租婆一樣,一個不滿意就讓你關門不讓你經營了。”來自廣東汕頭的陳先生說道,“甚至直接趕你走,即便你買下了這裡也不行,必須24小時內搬出。”

與一般情況下喜歡獨立奮鬥的中國人不同,猶太人做生意喜歡抱團,家族式或者集團化,一出手就是大筆資金,壟斷下了整個大市場的運營管理權。“生意難做啊,層層扒皮,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讓人無所適從。”東北的張大姐搖頭嘆息道。

對於未來,其實他們也無法看清。“這幾年經濟環境變差,俄羅斯人也減少了消費。”江蘇的小張向信息時報記者介紹說:“其實外國人很喜歡消費的,哪國人都沒有中國人那麼喜歡儲蓄,都是有錢就花,花完再說。我們這裡最能看出來這個地區的經濟了,只要稍微好一點,我這裡生意就能好起來,一旦沒客人了,就證明他們也缺錢了。”

“我今天才出了4000盧布的貨,每天起碼要賣出5萬盧布,才勉強能夠平衡開銷,‘份子錢’太重了。就像賭博一樣,都在期望著形勢能夠很快好轉。”

“現在不像十幾年前了,那時候生意好做,現在,只能說是在勉力維持。”

家,始終是要回去的

4年前,信息時報記者也曾在巴西與那裡的中國人深入交往了大半個月。在巴西的中國人,除了快退休的老人還想著要回國養老之外,年輕人大多數都會掙了錢就在當地買房子安家。但是在莫斯科,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故事。

“其實現在大家生意都不好,堅持唄,出國10多年了,現在回國啥也不會,也不知道能幹什麼。但是其實大家心裡面都還是想回去的,畢竟是中國人。”

這幾年中國人爆買全球,海外置業也是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是在莫斯科的中國人並不會這麼做。“還要回國的買什麼房,再好也是別人的地方。”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滿洲里的佟大姐,到俄羅斯已經24年,和兒子一起,在大市場經營著一家店鋪。他們平時就住在市場邊上,一家由中國公司經營管理的封閉式公寓酒店。這座公寓充滿著中國情調,門口兩座大獅子,看不出是石材還是金屬材質。主要住客為中國人,也有少量越南人租住在這裡。他們平時買上蔬菜就在公共廚房裡面炒菜做飯,日子紅火也熱鬧,像是過著一種集體生活。“都不買房,都是想著早晚要回國的。”

世界盃,沒時間去看

說起身邊的世界盃,中國商人的唯一感受就是,“世界盃期間,各種管制措施太嚴格了,大車不讓過來,貨物無法進出,生意更是雪上加霜了。已經好多天沒有客人上門了。”

當被問到會不會買張1/8決賽的門票進去感受一下氣氛的時候,佟大姐笑了。“我不花冤枉錢去湊那個熱鬧,再說了,我去玩了誰看店。”佟大姐的兒子也表示:“每天一大早起來看店,忙一天下班以後已經累得不行了,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玩。”

記者隨機採訪了好幾家店主,發現沒有一個人有去現場看球計劃的,世界盃與他們無關,也與他們密切相關。“早點結束吧,希望結束以後,生意能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