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祕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端午剛過,粽子的清香還未褪去,除了粽香,艾葉也是端午時節必不可少的備料之一。

傳統的說法中艾葉用於“辟邪”,於是人們習慣將艾葉放在房簷、門楣上,由於艾葉香氣特殊,甘苦中帶甜,人們會做成各種與艾葉有關的小吃。甘香的艾葉變成美味小吃,還能帶來清涼,成為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五邑艾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江門地區會做成鹹香和清甜兩種不同口味的艾餈。鹹香的艾餈中包裹著肉餡、花生、芝麻,而艾餈表皮用艾葉汁、糯米粉、黃糖做成,因此鹹香的艾餈吃起來鹹中帶甜。甜味的則是加入清油、花生、芝麻和白糖,清香滑糯,甜而不膩。

客家艾粄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據稱艾草分為大葉和細葉,細葉也稱為“火艾”,艾草味濃郁、分枝細小,做出的艾粄呈深綠色;大葉艾味道相對較淡,成色較淺。採摘時,大葉艾更加容易採摘,細葉艾則由於體積小難摘,因而人們很多人直接用大葉艾。

客家人的艾粄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粄中一般裹有花生、芝麻和糖。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粵西艾籺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粵西地區的艾籺,

形狀似一個切開的桃子。

人們將艾葉搗碎製成艾蓉,再與糯米粉混合搓成團,籺皮呈現出黑色帶灰白的點狀。艾籺以甜味為主,通常有木瓜餡兒和椰絲白糖餡兒,加上花生之後,香糯中帶有清脆。

雲浮艾葉大糠餈

艾葉變身!吃貨的降溫秘笈

雲浮流行吃大糠餈,其中加了艾葉的大糠餈更為清香,更受關注。人們將切碎的嫩艾葉與糯米粉攪拌在一起炒熟,加入開水拌勻揉成麵糰,壓成多個麵餅。將麵餅放入開水中煮至上浮即是意味著熟了。擠去多餘的水份後加生粉揉成麵糰,再裹進花生白糖碎,最後滾一圈炒熟的糯米粉防粘,大糠餈就做成了。

艾葉做成的大糠餈,外表軟糯不粘膩、夾著清香,內餡香甜酥脆,艾葉的甘苦與花生白糖相得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