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新穷人的流行语:从“隐形贫困人口”到“年入百万刚刚脱贫”

2018年最扎心的流行语,莫过于“隐形贫困人口

”。

所谓“隐形的贫困人口”,指有些人看起来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是相当贫穷的人。

但更形象的解释是,月入一万多,穿着5000块的西装,敷100块一片的面膜,租着6500块带落地窗的大房子,上2000块一个月的私教课,吃人均500以上的时尚餐厅,用4000块的戴森吸尘器,背着上万块的LV,十足光线的背后,是每个月还信用卡、花呗时的焦头烂额,以及不定时吃土的窘态。

每月身上钱最多的时候,就是发工资的那一天,身上的现金做多不超过2000块,唯一的理财就是余额宝了,买房买车只能指望6个钱包了,要是朋友来借钱只能呵呵了。

新穷人的流行语:从“隐形贫困人口”到“年入百万刚刚脱贫”

关于这这一切,现在最时髦的概念称之为“消费升级”,但也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新穷人。明明是新中产却在花大价钱模仿上流社会,银行账户里根本没什么钱,人生最大的舞台,就是朋友圈,以及朋友圈里的诗和远方

美联储去年发布的《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突发意外(例如突发疾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等)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的急救钱?

44%的美国人表示,拿不出这400美元。在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将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不得不逾期还款;27%的人表示完全无法承担这笔钱;15%的人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在美国,看病、买房子要贷款,甚至有些人买套餐具也要贷款。

新穷人的流行语:从“隐形贫困人口”到“年入百万刚刚脱贫”

排队抢购iPhone

比“隐形贫困人口”更扎心的,是“年入百万刚刚脱贫”。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发博称,“我觉得网上很多人对在北京年收入100w好像有一些误解,这个收入,不客气的说,在北京就是一个刚刚脱贫的水平。”

他还算了一笔账:100万元,“扣完税拿到手里76w(含公积金),扣除房贷,养车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吃喝拉撒,一年1-2次的平民全家游,所剩无几,要是不啃老,换房都换不起。要是生俩娃,基本就是月月光的节奏。”

此外,还要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未来的支出。“稍有不慎,100w的工作要是飞了,这一家老小,高额的日常支出咋办?孩子的学区房咋办?以后自己老了,是不是该存一笔养老钱?老人要生病,不能天天请假陪护,医疗费可能是个无底洞,怎么可能安心?自己的健康是不是也得关注一下?”

“这群人,看着光鲜,其实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新穷人的流行语:从“隐形贫困人口”到“年入百万刚刚脱贫”

《吴晓波频道 • 新锐中产大调查》显示,即使是在一线城市,也只有 13.41% 的人认为的年收入 100 万以上才算中产阶层。换言之,超过 8 成的人认为年收入 100 万在一线城市也属于中产及以上水平。

毕竟北京随便一套房子都在500万以上,不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而是现实太残酷,想当个隐形贫困人口都不行。

今年3月21日,北京市人社局官网发布了一则《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从具体内容来看,堪称北京市近十年来最为宽松的落户政策了。

其中一条是研发类人才,应税收入超过全市平均工资的8倍,便可以办理人才引进。2016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是7706元,考虑到2017年工资会有一定涨幅,以及是应税收入超过8倍的条件,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年薪税前80万,月薪7万,就可以落户北京。

比起“隐形贫困人口”的虚幻,我们应该更关注“年入百万刚刚脱贫”,因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社会所淘汰,应该问问为什么会这样?

先猜猜谁是近30年来先富起来的人,网友总结: 一,国企改制,侵吞国有资产;二,开发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私营老板;三,建设行业的包工头; 四,房地产开发商; 五,市场经济中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六,腐败官僚权贵阶层;七,金融机构的无低押贷款,不正常贷款;八,进出口资源、商品操控; 九,证券市场操控。

新穷人现在还能朋友圈装装,往后的日子,估计就更难了,据说现在“1.2亿才能财务自由”,你说怪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