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帶著3分錢離家,現在上億元財富,這個台州農民靠什麼賺這麼多錢

1980年,15歲少年帶著3分錢離家,徒步93天,從黃岩到山西,是怎樣的人生體驗?

30多年深耕農業種糧造林,從種糧到跨省造林,是怎樣的一種堅守?

年過半百,積累了上億財富,如何安排人生下半場?

帶著3分錢離家,現在上億元財富,這個台州農民靠什麼賺這麼多錢

老俞

烏巖頭村出名了。今年年初成立的全國首家鄉村振興學院——同濟·黃岩鄉村振興學院——南校區就坐落於該村(北校區位於黃岩嶼頭鄉)。

不久前,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也曾報道了烏巖頭村從空心村到生態村的蛻變。

與烏巖頭村一起出名的,還有四年前返鄉的俞玉林。

烏巖頭村位於黃岩寧溪鎮。走在村裡,53歲的俞玉林被村民統稱為“老俞”。幾年前,老俞看上了寧溪、上鄭一帶的好山好水,開始投資。

老俞最初的投資是在烏巖頭村租下佔地3畝的清朝四合院,辦起了民俗博物館(免門票)和民宿。更大的動作是,在上鄭鄉垟頭莊村徵租整村土地搞綜合性山水一體鄉村旅遊。如今,一些項目已初現雛形。

6月12日,記者在烏巖頭村民俗博物館見到了穿一身土布衣衫的老俞。

解惑

老俞何許人?

一個農民靠什麼賺這麼多錢?

老俞,俞玉林,1965年生於黃岩院橋一個大家庭。老俞上面還有同母異父的一個姐兩個哥,老俞是父親親生的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妹。由於生活艱難,老俞很小就成了家裡的主勞力,前後只上了不到兩年學。

15歲時,父親給了俞玉林3分錢和一個信封,讓他投奔親戚。小男孩一路風餐露宿,徒步93天,找到了信封上的地址——山西大同一個煤礦。

在煤礦苦熬兩年後,一位年齡相仿的寧波人帶著俞玉林離開了煤礦。兩個年輕人身上的錢加在一起只有80元,捨不得乘車更談不上住旅社,他們日夜趕路,5個月後,到了新疆。

與工友在新疆一農場落腳後,俞玉林跟著老闆安心耕田種糧。4年後,農場老闆賺足錢返鄉了,便把4000多畝農場送轉贈給了俞玉林經營。

接手農場後,因為國家政策進一步放開,老俞不斷擴大種植版圖,從新疆到山西,從山西到東北三省。除了種糧,更多的是植樹造林。“面積有多大?”老俞憨憨地笑了:“還真不知道。,只知道開車繞一圈要兩天時間。”

老俞成為最先富起來的那撥人之一。2003年,老俞受邀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研討會暨經驗交流會”,。老俞是與會者中唯一的農民。

迴歸

少小離家老大回,歸來依舊是“少年”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帶著3分錢離家,現在上億元財富,這個台州農民靠什麼賺這麼多錢

隨著年歲的增長,思鄉心切的老俞悄悄回到家鄉黃岩。經過考察,他看中寧溪和上鄭這兩個黃岩西部鄉鎮。

15歲出門,50歲迴歸。2015年,老俞在山水間開啟了傳奇人生下半場。

老俞迴歸的第一站是烏巖頭村。民宿、民俗博物館、土菜館……沉寂的小村莊漸漸有了人氣。

在民俗博物館,老俞領著我們一間間參觀,館內的1700多件藏品都是他1996年以來在新疆、山西、內蒙一帶開著小貨車挨家挨戶收購來的。

午後,老俞帶我們去看他口中的“更大的投資項目”,也是上鄭鄉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坐在車裡,一邊是青山綠水,一邊是古樸的民房。耳畔是潺潺流水聲,眼中是深深淺淺的綠,時間一下子慢了下來。

約摸一刻鐘,車子到了上鄭鄉垟頭莊村。“入口處將建停車場。這個村及黃岩山一帶方圓好幾公里被我徵租了。”老俞告訴記者。

沿溪行,不斷有村民跟老俞打招呼。溪邊,不少村民正在壘石塊。一路上,不抽菸的老俞,給村民遞了無數次中華煙。

“這裡將建1700米長的水上樂園,先平整好溪岸,再清理溪底部的垃圾和淤泥。這裡的溪坑最寬處有70米,大部分有二三十米寬,村域內總長約3000米,長年有水……”聽著老俞的介紹,遠遠看見園中錯落有致的大型變形金剛玩具,足有20多米高。老俞說,那是兒童樂園,還有淘氣堡,已經開始試營業。兒童樂園旁邊,是國防教育基地和cs對抗賽基地。

不覺到了黃岩山腳下。據歷代史志,黃岩縣之名,與縣西黃岩石有關。南宋《嘉定赤城志》有言:黃岩山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一名仙石山;《太平寰宇記》記載:黃岩山,以其山頂有黃石,故以名之。那麼,黃岩石有何來歷?據《臨海記》,黃岩山“山上有石驛,三面壁立,俗傳仙人王方平居焉,號王公客堂,南有石步廊。”

入山門,一面黃色的旌旗迎風招展,上書“替天行道”。拾級而上,山路邊是水滸108將塑像。這些“人物”,從設計、成像、選材到監製、運送、擺放以及人物簡介,都是老俞親力親為。

記者問,投資黃岩山得花多少錢?老俞舉了個例子,從山腳到山頂一個來回需要兩個小時,石階材料是從福建運來的,石條單價190元,車輛運費單價170元,再加人工運費、輔料費等,老俞笑問:“是不是比直接鋪百元大鈔費很多?”

變形金剛、水滸108將,國防教育基地裡花重金買下的飛機、坦克、火箭,這些都是男孩子們喜歡的,也是老俞童年時的夢想。少小離家老大回,歸來依舊是“少年”。

未來當下

全身心打造鄉村旅遊項目,造福一方百姓

老俞很忙,一路上的交談不斷被電話打斷——一批批官方非官方人士聯繫參觀事宜。老俞基本上來者不拒。

老俞說,水上樂園的規劃圖由杭州一家設計公司設計,目前接近尾聲。接下來,將把更多精力放在“56個民族村特色景觀再造”工程上,這個工程計劃四4年完工。

“那得再投多少錢?”記者的問題還沒出口,老俞解釋開了:“我不會貸款搞項目,鄉村旅遊投資大、戰線回報期長,如果不是自有資金,很容易資金鍊斷裂變成半拉子工程。我的錢來自土地,用於土地,這是財富的最好歸宿。”

回程路上,老俞領著我們參觀了新落成的文化禮堂,這是一幢臨溪的二層樓小樓,一樓有廚房、活動室,二樓有大小會議室,大會議室可容納150人。老俞說:“下階段將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來作講座,村民不出村就能長見識。”

“你們不急著回去吧?我想帶你們看看村裡的奇樹。”面對老俞殷殷的目光,我們不可能拒絕。在一間破敗的民房前,我們見到了“奇樹”——700年樹齡的紅豆杉。“相傳這株紅豆杉至今只結過兩次果。第一次結果後,沒多久有人考上了北大,第二次也一樣,也是北大。”看得出,沒怎麼上過學的老俞,對北大的崇敬。

我們快要上車時,村裡一名七八十歲的老人攔住了老俞:“聽說你要去溫州了?你不要走,好不好哇?”老俞遞給老人一支中華煙,寬慰他:“我要留在這裡的,放心。”原來,有人邀請老俞去溫州投資旅遊,老俞根本沒答應,這事就傳開了,讓老人擔心上了。

記者手記

採訪俞玉林,既對他的經歷感興趣,同時又有諸多疑問。

投資鄉村旅遊,絕非輕巧的“情懷”二字可以概括。

從宏觀上講,土地流轉尚未成熟,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升,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需要平衡。

從自身方面講,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專業水準和管理水平能否匹配,如何處理各方利益關係等,都需要牽涉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

從目標導向看,項目建成後,會帶來多大的人流量、消費量,可以承受多長時間的高投入低產出等等,都是問題。

記者的所有問題,在老俞看來都不是大問題。

他說:“我只是在政策許可和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喜歡做的事情。而且,屬地政府寧溪鎮政府和上鄭鄉政府都非常支持我返鄉投資,這讓我更有信心繼續做下去。”

每天凌晨四五點,老俞起床,燒水、閱讀、寫日記、遛狗。老俞說,他很享受這一小段獨處時光。

網絡上有人稱老俞是傳奇,是中國最牛農民。對此,老俞的態度是,我不是傳奇,更談不上最牛,只是遇上了好時代,做一些振興鄉村、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的事情而已。

“生命是個奇蹟,為了這個奇蹟,要不斷地努力。”

“所有的樹木,不管生長在田野還是山峰,都保持著向上伸展的姿勢。”

“我喜歡與自然對話。”

老俞的微信朋友圈裡,有很多類似的感悟。

老俞還經常以古體詩的形式記錄事件和心情。

老俞不談情懷,但並不妨礙他有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