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广西荔枝滞销5毛一斤没人要,有的果农一气之下当场踩烂,对此你怎么看?

南极松


广西水果频上新闻成网红,春节后由于砂糖橘滞销,很多果直接烂在树上,网上流传一些视频,果农怒砍果树。如今又出现荔枝滞销,5毛一斤没人要,果农气踩荔枝的新闻。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悲剧再次上演。农民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水果,却遭受如此待遇,令人唏嘘。

今年是荔枝的大年,到处丰收,加上上市时间集中,加上荔枝的特点就是保鲜难,没有经过特殊保鲜处理的话,当天上午摘,下午果皮便变色,鲜味大打折扣。因此,难以长途运输,一旦集中上市,本地无法消化,滞销在所难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是闻名的南方特色水果,这边厢荔枝5毛一斤无人问津,但在北方,荔枝却又是珍稀产品,难入平常百姓家。因此要想避免“丰产不丰收”的悲剧,当地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推介荔枝这特色产品,吸引有识之士进入开发这一极具特色的产品,将荔枝加工成荔枝干等各种特色产品,这样可以解决荔枝保鲜难的问题,可以将南方这一特色的农产品销往更远的地方。只有通过深加工,才能提高荔枝的价值。

要解决果贱伤农的问题,果农在种植荔枝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种植。同时,在种植时选择好的品种,价钱会比较稳定。如桂味荔枝,今年市场上的普通的荔枝价格5毛没有人要,但桂味荔枝价格却普遍在3元至4元。为什么价格差距那么大,就 是因为桂味荔枝的品质高,目前种植的面积比较少等因素影响。


华南农小白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为农民感到伤心。”增产不增收“丰收反而收入更少,不断的在农民身上上演,令人唏嘘不已。我也是农民,感同身受,真的非常的伤心。

我也是广西的,今年荔枝大丰收,比往年增产很多,但是今年的收入还没有往年多,不仅比往年辛苦,还得受气,荔枝根本卖不出去,或者价钱非常便宜。

我们这里的荔枝,都是在荔枝的旺季成熟,大量荔枝进入市场,收购价格0.5元/斤,请人工摘荔枝,0.2元/斤都请不到工人,把荔枝卖出去,差点连人工费都收不回来,更不用说化肥了,果农亏得一塌糊涂。荔枝的成熟期很短,就在那十多天,而且荔枝的对保鲜要求非常高 ,放了两天就坏了。而销售荔枝的渠道非常窄,只能坐等水果中间商上门收货,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

我觉得造成这个情况,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荔枝扎堆上市,保鲜期非常短。这个跟荔枝的品种有关系,如果种植的品种是荔枝成熟旺季上市,而市场上荔枝太多,难以获得好的价钱。其次是荔枝的保鲜期非常短,不管是果农还是批发商,想要保证荔枝新鲜,都得投入很大的成本,最终得不偿失。

2,果农市场信息滞后,没有及时获取农产品行情的习惯。很多果农没有注意到,像荔枝已经是供过于求了,再种植荔枝树难以获得好的收益,但是果农没有获取到市场信息,还是大量种植,导致供过于求,有市无价。果农这个时候,可以砍掉荔枝树,种植其他受市场欢迎,有经济价值的果树。

3,开拓荔枝的深加工。因为荔枝保鲜时间比较短,如果大丰收,大量荔枝上市,价格肯定不好。而开拓荔枝深加工,可以增加价值,还可以消去荔枝大丰收的库存,增加农民收入。


乡野网事


题主提到的果农因为荔枝滞销,0.5元/斤,收购的老板都觉得贵,拒绝收购,气得果农将荔枝倾倒到泥土坑之中,使劲的踩烂。其实,踩烂何止是新鲜的荔枝,还有果农的心。



0.5元/斤的荔枝价格,果农已经亏太大

一亩荔枝,约有70株,大概得产能在400斤左右,按照0.5元/斤的收购价格计算,一亩的收益仅为200元。而在2017年,荔枝的收购价格为10元/斤,一亩收益能够达到4000元,是现在收益的20倍。

一亩的荔枝成本在1500元左右,200元的亩收益,一下子亏本超过了1200元。就算亏成这个样子,果农依旧愿意0.5元/斤出售,而收购老板却要求降价,着实过分了。难怪果农如此失态。



荔枝滞销的原因

在我们的印象里面,荔枝一上市就普遍受欢迎,受欢迎到有些人吃太多而不得不去医院打针的地步。另外,还不得不提及苏轼的那句荔枝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那么,如此明星水果为何在广西滞销了呢?很简单的市场供需知识。广西的荔枝最近几年种植面积增加,产能严重过剩,而且集中上市,一下子荔枝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这就给一些收购商压低果农批发价格的机会,而价格是一压再压,导致果农不满而痛心作出踩烂荔枝的不理智行为。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有关于广西荔枝滞销的问题看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的,欢迎评论指出来。


有点意思的事儿


我发现一个很奇特的事情,近年市面上的荔枝罐头,消失了不少。在商场那些卖罐头的货架上,看到的无外乎橘子、雪梨、菠萝、黄桃,我最喜欢的荔枝罐头居然越来越难买到了。

荔枝这种水果,按理说并不应该难以销售。因为它的产量是大大低于柑橘类和苹果、葡萄的,为何橘子罐头年年卖,新鲜橘子年年上,偏偏到了荔枝头上就滞销到要“踩烂”呢?

世界产量最大的几种水果,分别是柑橘、葡萄、香蕉、苹果,哪怕番木瓜这种转基因水果,产量也比荔枝高。这就很奇怪了,以荔枝甘甜的口感,不应该卖的这么差。

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我说的那个“罐头”问题上。荔枝某一时段的贱价,恰恰是由于扎堆上市造成的过剩,在大宗农产品的期货上通常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如果没有快速的各种处理手段,那么作物烂在地里毫不稀奇。

其实要说最大宗的交易,应该是我们的稻谷、小麦,但这二位的价格一直被政府平抑住了,处在调控范围内,所以不会产生太过分的拨动。

荔枝想要卖得好,还得从商业的角度看问题,现在的大数据完全可以经过统计,为果农的生产带来参考指导。比如荔枝按品种划分,成熟季节的差异,区域内荔枝种植户数等等。

农业绝不是简单的刨土种植,现代农业通过工业革命,依附于工业化之上,同样,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农业也要继续跟进发展。争取在未来不远的一天,农民伯伯能够理性的卖出每一颗荔枝。


王司徒军武百科


这几年来,农民辛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或者贱卖已经成为常态。而超市却买不到便宜的蔬菜,面对收购商的压榨,我觉得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里人,都要认证深思。

国外农民是如何对抗农产品滞销的。19世纪初,美国遭遇农产品滞销,为了破解滞销难题,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Sunkist 农业合作社,首次在美国本土以Sunkist 这个品牌做广告推广,解决了农产滞销的难题。

所以我建议用一些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1. 全国建立农产品合作社,从信息根源上消除供大求等不对称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开始下一年的种植计划,并加强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的问题。

2.从市场情况看,“小而美”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往往最受追捧。与此同时,“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也是一个方向,水产品当中,阳澄胡大闸蟹就是一个好品牌,卖的也贵。

3. 然后就是中间流通环节了,现在基本上都是流通环节吃掉了大部分差价,造成农民低价卖,市民高价的买的特色。除了抱团对抗经销商以外.政府可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市场流通主体进行点对点采购,也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将农产品卖出去,但不要打悲情牌,以次充好,以免伤了消费者的心。

总之,农产品这一块,要抱团取暖,不要被奸商压榨,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从地方开始形成的合作社,再进一步形成更大区域的社团组织,争取最大化的话语权及定价权。真正让农民富起来,让市民吃上物美价农廉的产品。


小邓子种菜


广西荔枝滞销5毛一斤没人要,有的果农一气之下当场踩烂,对此你怎么看



这样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真是令人心痛不已,因为最终伤害的是辛辛苦苦种植出来,却不能销售的农民朋友,只能是白白的浪费劳力和投资,到头来缺一无所获,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实际上,这样事情发生,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分析,好像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是因为

1、由于前几年的价格利益的驱使,荔枝种植面积不断扩张,而且还都是以经济价值比较低的荔枝品种,所以一旦产量增加,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这样的价格就在所难免了。

2、荔枝品种的特性,也是价格波动很大的原因之一。在荔枝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广西灵山的一个荔枝协会的同志就和我说起,今年是荔枝的大年,再加上新种面积的不断投产,对市场一定会造成很大冲击,荔枝价格令人担忧,这个预测不幸言中了。

3、荔枝保鲜期短,如果在采摘以后,没有全程的冷链运输和储藏,荔枝货架起不会超过4天,可想而知,一旦荔枝大量成熟,对市场价格打击是十分可怕的。

4、产后的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对于荔枝产后加工升值,完全没有保障。我还记得小时候可以吃到荔枝罐头、荔枝饮料、荔枝果脯,而现在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类似的产品,可以看出荔枝产业的不完整,对荔枝正常有序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这样情况的发生,对于我们来说,只能说痛定思痛,寻找真正解决如何建立完整荔枝产业链,这才能种真正解决问题!




农小二来了


从两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第一,当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天气和气候角度。从气候上说,今年是非常有利于荔枝丰收的。在2018年3月中旬之后、6月上旬之前,几乎整个岭南荔枝产区尤其是广东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干旱天气。在这段时间的前期,也就是3月中旬到5月上旬,主要原因是东海冷空气活动频繁,经常深入南下广东,导致干燥气流长驱直入赶走水汽,从而无雨可下;而从5月中旬开始,天气形势发生变化,副热带高压开始直接控制广东,并给广东带来了历史同期罕见的连续高温少雨天气。而且在艾云尼台风到来之前,岭南荔枝产区都少风少雨。虽然台风艾云尼到来让部分地区荔枝”爆果“,影响了一些产量,但不可否认,综合来看今年荔枝是大丰收。按照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需求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荔枝大丰收导致供应量增大,价格合理下降是正常的。

大丰收的钦州荔枝


但客观来讲,荔枝是一种非常难以保存、非常难以运输的水果,一般新鲜荔枝采摘下来1天之内口感就会发生变化,2天之内就会坏掉,而且荔枝不能冰冻,冷藏效果也有限。因此,荔枝的运输储存等费用非常高,我们在超市买的荔枝,也不会太便宜;荔枝再丰收,从果农那里收购5毛钱一斤也是不太正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有以下原因:

1、荔枝也分好多种,桂味的,糯米糍的,还有其他等级比较低的。现在人都追求消费品质,越高等级的越有人要,越低等级的越无人问津,进一步拉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所以越低品质的越便宜,最后便宜到5毛钱一斤收购,也是有可能的。

2、虽然现在物流和商贸发达,但果农--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长期存在。一方面,超市的荔枝也不算便宜,远远不止5毛钱一斤,有些人想吃吃不到,但另一方面,果农卖不出去。

3、有部分果农踩烂荔枝,可能是因为心疼或者委屈,一气之下的过激行动。当然,这种过激行动可以理解,事后很多果农也后悔了。


中国气象爱好者


“广西荔枝滞销,一斤5毛钱没有要,有些果农一气之下,将荔枝倾倒在地,当场踩烂”的这条新闻,我想会引发大家的思考,对于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呢?到底这样的事情能不能够从根部上解决呢?



“丰产不丰收”,已经成为目前农业种植行业中的一个奇特景观,而且是定期出现、定期上演,不光是荔枝,从年头开始的大蒜、洋葱、菠萝等农产品,无不是轮番登场,热闹非凡!一个价格比另一个价格要低,让从事种植的农民朋友欲哭无泪。

就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是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根部上说,是我们整个农业产业的链条不完整,在储藏、加工的农产品升值加工没有做好准备,只是一味依靠鲜果的销售,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价格就一路走低不见底,中间环节的收购商、销售商可以及时刹车,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们种植户!

所以,要解决类似“脚踏荔枝”事件的问题再次发生,必须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在经济作物种植、采收保鲜、储藏加工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尤其是产后的加工这一块,加大力度,扶持一批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的销售加工企业,把农业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完全打通,真正的为农民朋友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欢迎探讨,共度难关!


桂农人家


荔枝滞销,五毛钱一斤都没有人要。果农们辛辛苦苦劳累了一来回,最终却不得不把这些荔枝踩烂。这里面充满了无奈与心酸,本想着荔枝大丰收,能卖个好价钱,可是市场行情却让人大跌眼镜。

五毛一斤都没有人要,可见目前市场上荔枝已经过饱和。我觉得我们在同情果农的同时更应该总结经验。

有时候可能大家在种植农产品的时候都处于一种跟风状态,可能前一年别人种荔枝赚了好多钱,这个时候周围的人没有仔细分析市场行情也去种荔枝,结果荔枝可能就滞销了!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农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满目跟风,一定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否则自己的辛苦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这是大猫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

大猫聊三农,我是王大猫。喜欢大猫的可以关注一下啦!

大猫聊三农


记得今年三月三回老家扫墓时发现老家的龙眼树和荔枝树都开满了一簇簇的花和嗡嗡飞来飞去采花蜜的蜜蜂,所以那时候许多种植龙眼荔枝的果农就满心欢喜准备迎来今年水果的大丰收。毕竟农民伯伯最希望的是什么?还不是自己种植的果树,农作物多一分丰收,能够买上好价格!然而好多时候农民伯伯虽然好不容易获得一个丰收之年了,却往往因为销售渠道不通畅,或者收购商恶意压价等往往让农民伯伯门增产不增收,甚至会出现新鲜果蔬卖不出去的情况。不仅现在出现荔枝果农把卖不出去的荔枝踩烂在地上的情况,而且记得去年也有因砂糖橘滞销果农把采摘下来的的砂糖橘倒到水沟里的情况。

今年来经常看见新闻上报道哪里哪里的水果滞销,哪里哪里的蔬菜又滞销等新闻。可是这些所谓滞销的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又是多少?像现在的荔枝说五毛钱都没有人收,可是我们在菜市场买的最少也得两三块钱一斤呢!难不成水果的运输成本是种植成本的好几倍去了?所以水果滞销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一下几个原因引起的。一是那些不容易保存,特别是无法长时间保存的水果时如果没有好的销售渠道,把果收购下来后几天时间卖不出去果子就会烂了,这样不但卖不掉好价格甚至有可能卖都卖不出去。这样在没有好的可以快速销售出去的渠道之前收购水果的收购商就不敢轻易大批量购进果农的水果。二是当某种水果丰收,特别是那些无法保留太长时间的水果丰收时收购商为了加大自己的利润而拼命压果农的水果价格,特别是越到后面树上的果可以保留的时间越短,果农越着急收购商越喜欢压价。三是目前大部分种植水果的农民都是见到别人种某种水果得去了就跟风种植,他们并不知道整个市场有多大,全国有多少人在种植这类水果多少。所以往往某种水果价格好时过几年就会出现到处都种植这种水果的情况。而往往等后面种植的农民好不容易等果树挂果了却发现水果的价格一落千丈,甚至是卖不出去的情况了。而等到这个时候就算不得价格但是前面种植投入的几年时间和金钱投入,也不可能把刚挂果的果树砍掉。

所以要想避免类似的情况不再上演农业种植就要走信息化,市场化,规模化和网络化。首先在种植某种水果前就先通过大数据了解分析目前种植这种水果的规模有多少,市场潜力有多大。从而再决定是否可以种植。其次也不能像现在一样就自己一个人负责完水果的种,收,销等全部环节完。而是有专门种植的人,专门负责技术的人和专门负责销售的人等。特别是在销售环节可以通过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在水果成熟前就把产量预测出来,水果上市前就通过预售合同把水果销售出去,等水果成熟时直接把水果运到销售终端,这样消费者还可以吃到更新鲜的水果呢!最后就是要把种植业做成规模化,在整个种植销售过程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工作,而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把什么事都自己做完,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靠几个人就可以把方方面面做好。而也只有规模做大了才有可能容纳和召集更多人来从事不同的工作,让每个人的工作更专业,这样共同协作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