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赚钱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会花钱!

天天聊赚钱,今天小宝金融小编和大家说下花钱吧。

与赚钱相比,花钱在理财圈子里“不招待见”地多。钱哗哗往外淌,搁谁都心疼,因为我们都觉得钱赚的艰辛,花起来爽快。

不过认真说起来,在理财当中,花钱的意义,有时候比赚钱更重要。

花钱是对自己“已有资本”的运作,一方面,它反映的是你对于资本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钱花对了地方,也是一种赚钱。

赚钱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会花钱!

在很多我们父母辈眼里:省钱和节约钱是划等号的,花钱和浪费钱亦是划等号的。这种思想的形成萌生于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来源于生存现状和现有经历,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

其实,省钱和花钱只是简单的财务调配问题,它们基本不包含任何道德属性。

若有人一定要追究它们的道德偏向的话,那么还是花钱会更倾向道德一些。省钱显然是利己的,我省下了钱是因为我觉得省钱对我有好处,它没有一点利人的属性,这很容易理解;而花钱,花得值,是利己利人,花得不值,是利人而不利己。

有人会自言自语:每天都会花钱,自己花钱花的值么?小编列了三个场景,看看如何评价这三个场景花钱行为呢?

场景一

周三上班,外面却下着大雨,马路上都有不少积水了,你有两个交通工具到达公司。

工具一:乘公交车,只需要2元。

工具二:滴滴打车,需要20元。

场景二

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看到别人在弹吉他,觉得很有兴趣,也去报名参加吉他课,1小时500元。

场景三

你最近时常加班,心情不太好,走在回家的路上,你想着“要是能中彩票就好了,我就不用工作了”,于是花了10元买了一张彩票。

这三个花钱场景是不是很熟悉?那你对这些钱的使用如何评价?

场景一

选择2元还是20元,背后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选择2元,你也许省钱了,但你有可能会迟到,会被雨淋湿,要挤在潮湿的公交车里;选择20元,你不用担心湿,不用担心迟到,有座位可以做。

场景二

因为兴趣学习吉他,如果学成了,可以增加一门技能。且终身收益,而且很多人们都是欣赏有才华的人,吸引异性的好感度也会增大。

场景三

花10元买彩票,但中奖率连5%都没有。这笔钱就是打水漂。

哪一个花钱你的体验感会觉的不错呢?

从上面的花钱到它背后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你花钱的决策很简单,就是得到的价值是否大于金钱(价格)。这里的价值,就是“货币价值”。

当“价值”大于“价格”时购买,果断一些;“价值”小于“价格”时暂时观望,需要三思后行。当你要花钱时,你先判断一下这笔钱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或者利益。

所以说,花钱大气不代表多花钱,更不是单纯地省钱,而在于权衡价值后的理性选择。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该花的钱更要避免冲动。

前面说过,花钱是对“已有资本”的运作。

一个人的花钱方式,反映的是他赚钱的层次。在给自己花钱这件事上,有人是消费,有人却是投资。

消费释放的是购物欲望,满足的是一时的快感,但除此之外,真正留给自己的却十分有限。

投资则是有来有往,花出去的钱,以另一种形式,创造另一种价值伴随在我们身边。

在小宝金融小编看来,花钱的层次有三个。

三流的花钱方式,是消费

以消费的心态去花钱,可能它会被用来K歌、泡吧。当时的满足是真实的,但释放之后,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

二流的花钱方式,看价值

学会权衡价值,将钱价值化,并与要购买的对象进行理性的对比分析。

比如买了电视机,同样是花钱,他却在购买电视机的同时,买入了电视机的质量保障和更高的播放效果。

甩干桶也是同样,当“洗衣”的价值,对当下的自己无用时,它就没有购买的价值,这种省钱,才是真正的基于价值的选择。

一流的花钱方式,来投资

用投资的心态去花钱,学会用价值创造价值。

比如将钱用在学习上,其实就是投资自己的一种方式。

不然为什么那些最有钱的人,为了自己或下一代的学习,不惜一掷千金,留学的留学,报班的报班?

或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充分考虑购买对象的潜在价值,那花出去的钱,要么作为知识永远伴随自己,要么也附带着多重价值,让钱花得更值。

就拿买房来说,聪明人会详细了解当地的发展政策、优惠条件、未来潜力,综合之后,选定最具潜力的地段买房,价格反而是次要关注的。

而缺乏投资思维的人,往往只盯着价格,日夜期盼房价下跌,让自己可以少花点钱。

这两种思维主导下的结果不言而喻,前者坐等升值,背着贷款也安心。后者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焦虑,最终高位入手,得不偿失。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小宝金融小编一直在说花钱的好处,以为建议你有多少花多少。其实并不是。

小宝金融小编不赞成无节制地省钱或花钱,也不赞成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体验,来满足内心永无止境的安全感。然而不在一个极端,并不代表就在另一个极端。

有一个概念叫财务重力加速度。如果你要快速积累财富,就必须克服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如房子、车子、贷款利息、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越大,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就越慢,你可以形象地将其想象为“扯后腿”。

可千万别以为这只是道简单的算术题,看看这个比如:

当你一年攒下10万,而我攒下20万的时候,你跟我之间可不仅仅是10万的差距,而是10万的金钱差距加机会成本的差距。如果此时刚好有个非常好的项目需要20万才能投资,我就可能借此搭上财富的快车道。

而你,要么等待下一次机会,要么只能去借钱投资,从而导致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里又多了一项利息,这样一来,差距可就不止10万了。

因此,虽然小编反对无节制省钱,但绝不赞同乱花钱,随意增加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也是阻碍了实现财务自由的一个环节。

这里的“乱花钱”,指的是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没有得到有效体验的花费。

例如在感官刺激上进行大量的简单重复消费;例如非理性的冲动消费,例如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等等。

这些都是对积累财富有负面作用的消费观,应当尽量予以规避。

提到挣钱和省钱、花钱的关系,就离不开一个词:开源节流。

开源和节流虽然经常一同出现,但它们是有地位差别的,开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都大于节流。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节流有上限,它受制于你的总体收入水平,而开源没有。

大多数人,都是开源和节流状态并存的。而谈论一个中间态的各元素比重的重要性,从极端状态来考虑是最快的方法。

假设有个人年入百万但日日花完,另一个人只挣最低工资但能省下80%,问:10年后谁能攒下更多的财富?这道题如果交由计算机来做,那就肯定是节流的人赢。

但如果他们两个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一场比赛的话,那最后一定是开源的这位能攒下更多财富。很简单,开源的这位只要稍微有一段时间不怎么花钱,哪怕是一个月?就能抵得上节流这位10年来含辛茹苦攒下的所有金钱。这对于开源的这位来说,应该不难。但节流这位就不同了,节流可以说节就节,开源岂能说开就开?

人的地位、价值、眼界、认知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追得上的?

开源的人节流易,而节流的人开源难,这就已经很明显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和地位了。有时候,开源节流并不冲突,但有时候,两者之间是会产生分歧的。请记得,当开源和节流冲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站在开源这一边都不会有错。

电影《华尔街》有一句话台词:money itself isn't lost or made.(金钱本身没有输赢)。当你在花钱时,应该是你花钱,而不是钱花你,一旦钱成为你的主人,也许你会变得贪婪。

金钱本无善与恶、高贵或低廉的属性,就像水一样,原本无形,全看花钱的人选择怎样的方式,赋予其怎样的功能。

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赚钱不易,花钱也不易,好好花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