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寧波四明山區東崗山、斤嶺一帶,發源了一條美麗的溪流,名叫小皎。

美麗的小皎,古稱長澗,又叫曉鹿溪、大溪。

小皎流經寧波餘姚市鹿亭鄉,從中村穿村而過,美麗的小皎潤育了美麗的中村。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中村在清初就已是千人大集,與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童皎村接壤,村口的白雲橋就是海曙區與餘姚市的界橋。

白雲橋為單孔拱式石拱橋,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現存之橋為清光緒16年重建。

白雲橋和橋西北的仙聖廟古戲臺,雙雙被列為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白雲橋還是省級文保單位。

古戲臺和白雲橋一起,讓中村聲名遠播。清代文人萬斯同曾贊之:“鹿亭樊榭無多路,定有仙人此往還。”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中村南靠牛山,北靠盤山,四周青山疊翠,

小皎兩旁樟樹林立,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房屋若隱若現,村後山巒疊翠,恬黛如畫。不由心生慨嘆,古村不老,魅力正青春。

“流水隨寒玉,遙岑擁翠波”,用唐代方乾的詩讚之恰如其分。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中村四周林海茫茫,群山環抱之中,寧靜,祥和,不由讓人心生慨嘆,此地勝似桃花源。

村中古樹林立,數百年的樟樹和銀杏樹,令人歎為觀止。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此時感受更深。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踏步橋是山溪特有的通行方式,按步幅設置一個個蹬步石,遠看好像一隻只露出水面的烏龜背,溪水從石步磴間流過,行人可踏石過溪。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中村的房屋多為明清建築,佈局獨具特色,猶如一副象棋的棋盤,小皎就是楚河漢界,兩岸各呈五橫九縱佈局,如同象棋的棋盤線條,中村因此有“棋盤村”的美譽。

穿行古巷中,猶如走在縱橫交錯的棋盤裡,似迷宮,變幻無窮。

竹筍收穫的季節,中村,曬筍成風景。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每年五一前後,我會去中村採摘覆盆子。

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覆盆子,同樣承載了我們無限的兒時回憶。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城市奇遇:去過了17次的地方,寧波中村,在水一方

中村,一個去了還想去的地方,我已經去過17次。

如果一個地方去過了還想去,那一定是有什麼東西留在那裡了。

如果一個地方去過了十多次還想去,那一定是愛上那個地方了。

假日不知道去哪裡?

世界很精彩,文中無限事。

發現寧波之美,不堵,不擠,去了還想去的地方,盡在:穎之星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