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仔猪腹泻治疗原则:防重于治 仔猪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了解仔猪腹泻的原因以及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已成为当今养猪生产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仔猪腹泻的原因

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将仔猪腹泻的原因、症状及防治分述如下:

1.非传染性原因

消化器官不发达,机能不全:仔猪在断奶后2小时肠粘膜绒毛高度缩为断奶前的75%,并继续缩短至断奶第5天,此时绒毛高度仅为断奶前的50%,从而引响食糜的消化吸收,导致仔猪腹泻。

胃酸不足: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壁细胞分泌盐酸能力差。仔猪一般到8周龄以后才会有较强的胃酸分泌能力。在此之前仔猪由于胃酸分泌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并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营养和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导致消化不良而腹泻。

消化酶分泌不足: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肠道微生物区系不稳定:当内、外环境条件改变时,均可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如胃肠道pH升高,乳酸杆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先天缺乏免疫力,抗病力差:一般10日龄后仔猪体内才开始产生免疫抗体,初乳中的免疫抗体水平在2.5周龄明显下降到保护力以下,20日龄前后体内抗体水平最低。2-6周龄为仔猪由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此时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引发仔猪腹泻。

断奶应激:如断奶时母仔分离,食物的改变、温度、湿度等的变化,伙伴的变化均能使仔猪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引起仔猪腹泻。

日粮抗原过敏:仔猪采食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陷窝增生,进而引起功能性变化而腹泻。

营养因素缺乏:某些维生素、矿物质或微量元素或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出现腹泻。

二、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仔猪腹泻,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要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在饲料中添加1%的“牲命1号”,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产活仔数、初生重、断奶重,并减少患病率。仔猪出生后在1-2小时内必需吃初乳。尽量用母乳饲喂,以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2.防止应激反应。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寒冷敏感,受凉会降低免疫力,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一切不良的刺激。同时添加2%的“护仔康1号”,减少断奶应激,提高仔猪抗病力。

3.细菌性仔猪腹泻。

要加强饲养管理,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防疫。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控制引种和检疫。制定疫苗免疫程序,认真贯彻执行。要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4.仔猪病毒性腹泻。

对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只有加强预防。对传染性胃肠炎,在产前6周和2周对种母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疫苗,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保护,未发病猪可不用。对猪轮状病毒性腹泻和猪流行性腹泻,可采取对症治疗,口服补液盐或静注等渗葡萄糖盐水以及口服收敛止泻药;使用抗菌药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一般可收到一定效果。

5.对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

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对预防寄生虫病很重要,还有饲料特别是青饲料、饮水要无寄生虫及虫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