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心手相牽援建情——浙江省對口支援海西州工作綜述

青海新聞網訊 自2010年中央作出對口支援青海省藏區的重大戰略決策以來,浙江省伸出飽含真情的援建之手,“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的浙江援青隊伍,從政策、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八個地區展開了全方位支援,一項項民生工程、一批批產業項目、一個個工業園區,凝聚著千里之外的“浙江力量”,成為連接西子湖畔與瀚海戈壁的真情紐帶。

產業援建,浙江力量助推海西經濟轉型

海西的產業優勢是什麼?是資源——農牧資源、日照資源、鹽湖資源……“柴達木聚寶盆”名不虛傳。但是,一個地區產業要發展、要騰飛,光有資源還遠遠不夠。

結合海西資源優勢,浙江發揮自身在人才、資金和技術上的長處,幫助海西發展特色產業,為騰飛插上翅膀。

八年來,浙江與海西共簽訂投資協議130個,投資額1166億元。柴達木浙江工業園建設全面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產業、裝備製造、商貿物流等一批浙商投資項目落地實施,目前,有十三家企業入駐格爾木園區,實現產值20億元。

八年來,海西的紅黑枸杞、福牛、藜麥等高品質、無公害、有特色的農牧產品,依靠浙商投入,種植加工越來越規模化、現代化,產品覆蓋範圍越來越廣,全州農牧業發展跨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浙江企業陸續參加“青洽會”、“百名浙商海西行”、“浙商走進格爾木”等項目推介會,支持海西在杭州、寧波等地成功舉辦產業對接、項目推介、經貿洽談等活動。

其間,柴達木枸杞還走出青海,在浙江開設了枸杞一條街,入駐嘉興市現代綜合物流園“多德福”食品城,成為柴達木枸杞進一步豐富產銷對接渠道,走向長三角乃至全國市場提供良好推介窗口。

今年,浙江援青辦還將圍繞“海西州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充分發揮浙江電子商務技術和平臺優勢,計劃年內培訓電商人才1000人次,新建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5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25個;大力發展休閒農牧業等產業,促進農牧民穩步增收;助推產業援青發展,重點做好綠朋集團2萬噸特種功能纖維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力爭早日落地開工;加快茶卡小鎮、德令哈農墾風情小鎮建設,形成信息共享、客源互通的合作機制。

人才援建,浙江經驗在海西大地落地生根

援建工作開展以來,浙江省組織了一批精明強幹的援青幹部來海西援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和部門,工作上各有優勢和專長,每位幹部在援青規劃、招商引資、智力援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就業等方面出謀劃策、主動作為、默契配合,更是將支援省市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等引入受援地區,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工作,湧現出以許德清、徐善燧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蹟,成為推動海西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精神動力。

自對口援建以來,浙江省安排智力援助資金3972萬元,實施智力援助項目324批次。在浙江大學、浙江省委黨校等院校設立了培訓基地,培訓、掛職和進修各類人才22549人次,有力促進了海西幹部人才培養。

中石油、中化、鐵路總公司通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加大對受援方的醫療、教育等薄弱環節人才培養,通過人才智力援助,積極培養海西本土專業技術人才。

根據海西州實際需求、行業特點及海西的就業形勢,按照“以人為本、按需施教、突出重點、立足長遠”的工作原則,兩地開展了市縣醫院學校結對幫扶、年輕幹部雙向交流掛職、幹部人才兩地進修培訓、骨幹醫院遠程網絡傳教、高校學生定點定向培訓等人才培育工作,全方位、多層次培養海西人才。利用“互聯網+醫療”,實現醫療系統的遠程會診,提高了海西衛生醫療水平。通過“互聯網+教育”模式成立浙江省名師德令哈工作室,兩地師生可藉助遠程視頻互動教學系統,教學水平進步明顯。不僅如此,紹興市北海小學教育集團在大柴旦設立分校,實現對口援建工作中的一項創舉。

技能人才,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人力支撐。浙江省有針對性地加大技能人才就業培訓工作,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滿足海西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發展的需求。同時,還安排專項培訓資金100萬元用於就業培訓,設立海西州青年創新創業基金,提高海西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建設柴達木青年創業街,全力打造柴達木星空夢想小鎮,為青年創業發展提供平臺。

一個人才,就是一顆未來發展的種子。援建工作開展以來,通過智力援建,海西有了一支“帶不走”的專業隊伍,也讓海西未來發展有了堅實支撐。

文化走親,讓兩地情更切意更濃

在高層互訪地帶動下,浙江省以及各對口市縣與海西州各地區、部門、行業、單位間開展了全方位的互訪對接工作。一次次互訪如同走親,大大促進了兩地各方面的交流融合。

格爾木市崑崙山地質公園與雁蕩山地質公園結成“姊妹”公園;援受雙方共同舉辦浙江師大附中藏族班、藏族學生“民族團結進步”夏令營赴浙江遊學等活動,成功舉辦以“美麗柴達木、相約西子湖”、“醉美崑崙·夢迴錢塘”、“心手相牽援建情”等為主題的文化走親、旅遊推介活動,浙江新聞媒體大力宣傳介紹海西,進一步加深兩地人民深厚感情。另外,浙江海亮集團收養16名海西孤兒直至大學畢業,寧波市在天峻縣開展“千人篩查、百人復明”醫療援助工程,嘉興市開展的“紅船關愛”及鐵路總公司發起的“心起點”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助等一系列活動,受到海西當地幹部群眾的普遍讚譽。

浙江與海西,原本相隔千里,但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兩地通過援建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格爾木機場旁的一片“浙江援青林”深深紮根在戈壁灘上,這一抹綠蔭不僅是城市周邊防風固沙的屏障,更是見證浙江青海兩省友誼的一張綠色新名片。

共建“浙江援青林”植樹造林活動,是第三批浙江援青幹部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在巍巍崑崙山下的生動實踐。“浙江援青林”為浙江和青海兩地幹部群眾、青少年志願者、企業家搭建了一個為高原添新綠、讓戈壁景更美的平臺,使之成為見證兩地友誼和對口支援“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亮麗名片。

同樣的,為了表達對浙江援青的感謝,浙江籍遊客遊覽海西州各旅遊景區景點可免門票,各星級酒店將對浙江籍遊客在住宿方面給予最大優惠。

對口援建,為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找到了一個支點,加快了建設西部經濟高地的步伐。西子湖畔與巍巍崑崙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共同譜寫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