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來源:拜託了媽媽(baituoleweibao)

自從當了媽,脾氣一天比一天大、耐心一天比一天差,這都是拜娃所賜啊~

有畫個畫都能把自己畫成“張飛”的娃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有明明闖了禍還一臉無辜的娃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有把昂貴化妝品當油畫棒,順帶給自己化個妝的娃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有差點用馬桶把自己沖走的娃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還有把腦袋卡在欄杆隙裡,還一臉傲嬌招手的娃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當娃如此“討厭”和“招煩”的時候

你說說,誰能摟得住火兒!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說歸說、訓歸訓,批評教育孩子可以,甚至控制不住的時候吼娃幾句也都能理解。但是,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訓有云,訓孩子要講究“時辰”,這些個時候千萬要按捺住火氣,絕不能訓孩子:

人多的時候,別訓孩子

有一天晚上逛超市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孩子在超市看中了一款新型的遙控賽車,便嚷嚷著要買,媽媽不買,孩子便坐在地上耍賴,並大哭示威。媽媽顯然是火爆脾氣,邊高聲地衝孩子喊叫,邊向周圍的人解釋情況:家裡玩具太多,類似的賽車就有三四輛。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媽媽忽然意識到什麼,猛地從地上拉起孩子,連推帶搡地將孩子帶出人群……

不少父母覺得:孩子那麼小,哪有什麼“好面子”自尊心啊?真不是!別看孩子小,但孩子的心思很敏感,若是當眾責備孩子,尤其是當著孩子朋友的面去責備孩子,孩子也會難為情,感覺到不被尊重,自尊心受創。

所以,聰明的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即便孩子有錯,當眾不責備,有話回家說,或者找個合適的時間地點,只有母子倆的時候再說,爭取在最小的範圍內解決,而不是把孩子的錯誤“宣揚”得人盡皆知。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孩子已經認錯,別訓孩子

之前帶孩子在樂園玩的時候看到:

倆孩子因為爭搶玩具發生衝突,一男孩把一女孩的胳膊抓了一大血道子。男孩家長過來就是劈頭蓋臉一頓訓,讓孩子道歉。這男孩倒是很聽媽媽話,馬上就給對方道了歉。

可能是礙於面子,也可能是太過氣憤,男孩道了歉後,媽媽還是不依不饒的一直在教訓孩子。後來雖然媽媽不再訓孩子了,小男孩依舊悶悶不樂的,獨自一人在角落裡低著頭坐了很久,再也沒見他開心的滿樂園跑了。

當孩子已經承認錯了的時候,就不要再責備孩子了。父母責備孩子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清楚的認識到錯誤,並且改正。

當孩子已經認識到錯誤的時候,目的已經達成,如果父母還是要責備孩子,恐怕就不是針對孩子的錯誤,而是純粹施放自己的情緒了。

而且過猶不及的道理,想必父母都懂。如果孩子已經認錯,再要過分責備,會讓孩子生出逆反心理,反而可能在今後的生活中,故意和父母對著幹。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臨近睡覺時,別訓孩子

我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樓上傳來媽媽訓斥孩子的聲音:

“你看看你,乾點什麼行?跟你爸一樣笨!”

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睡覺不好,不是很難哄睡,就是容易驚醒,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在睡前,情緒不好造成了孩子睡眠狀況不佳。

睡眠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至關重要,不管是長個兒、還是大腦發育,良好的睡眠是基礎,讓孩子睡個安穩覺,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在入睡前訓孩子,會讓孩子帶著沮喪、自責,或憤怒的情緒入睡,要麼入睡困難,要麼噩夢連連。

所以,再大的過錯,都不要在孩子睡覺前責備,可以在白天合適的時間與孩子溝通。或者如果已經訓完孩子,就不要馬上讓孩子入睡。先做些別的事,讓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睡覺。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吃飯的時候,別訓孩子

我在餐廳中見過太多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或打翻了飯碗、或挑食這不吃那不吃,而受到父母訓斥的場面了。到最後,經常是孩子一邊抽泣的哭著,一邊被父母訓斥著一口一口吃飯。

看著這樣的場面,我都覺得“噎得慌”。大人在生氣、悲傷、失落的時候,都會沒食慾、覺得食不下咽呢,何況是孩子。

在飯桌上訓孩子,真的不是明智之選,可以說是挑了一個最最壞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訓孩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食慾,帶著情緒吃飯,更會影響到孩子飯後的腸胃消化功能。而且,吃飯時訓孩子,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的反感和恐懼。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生病的時候,別訓孩子

之前帶孩子看病的時候,也經常在醫院看到:

孩子已經病懨懨的很蔫了,媽媽卻孩還在訓孩子“讓你別玩水,偏不聽,著涼發燒了吧”;“叫你別吃掉在地上的東西,就是記不住,這下好了,拉肚子,扎針驗血,活該你疼”“哭哭哭,都這麼大了,打個針有那麼疼嗎,哭個沒完”……

孩子都已經很難受了,父母還要這樣訓孩子,難道要孩子遭受身體、心理的雙重“傷”才算完?

孩子生病的時候,會因為身體不舒服,造成情緒低落或煩躁,難免會有些不聽話或者耍賴,這個時候,哪怕是因為愛和心疼的責備,也只會讓孩子看到責備和訓斥,卻無法感受到發火背後的愛。

孩子生病時,想要好得快,保持輕鬆的心情很重要。所以,這個時候就別再訓孩子了,反而要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照料,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不論多生氣,這5種情況都不能訓孩子!

那就是“什麼時候都不能訓孩子”唄?!

可能有些媽媽看到這兒的時候,就會懟上一句:“那就是什麼時候都不能訓孩子唄”“孩子還說不得、罵不得了”“那就乾脆殺人放火了也別訓孩子唄”……

真不是!孩子該說的時候,還是要說的,為人父母畢竟要盡到教養責任。只是在上述說到的一些時間、場合下,儘量不訓孩子。等避過這些時候,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再跟他講道理,他才更能聽得進去話,而且不會傷害到孩子。

總之,不管是表揚還是責備孩子,都需要掌握火候和技巧,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要注意說話的輕重和場合。否則物極必反,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可能讓孩子充滿牴觸、叛逆之心,更可怕的是就此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得不償失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