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城区教师直接从乡村教师中招收合适吗?你怎么看?

人生过客ZMX


每到暑假,城区选调教师的地方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

1.西部农村整体在凋敝,人口外流,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了,或者寥寥几个能力较低的年轻人。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扶贫农村的原因,扶的都是没能力的人。农村自己人都抛弃了家园,到大城市高就,为何强求他人贡献?

年轻人出去了,自然带走了上学的孩子,农村学校生源锐减。西部有些村学,一个学校两三个甚至一个学生,五六个教师。城区学校学生爆满,有三成或更多的学生来自农村。所以政府会撤掉农村学校,不会浪费资源。

2.面对日益衰败的农村,教师渐渐失去留守的意志。教师有家庭有老有小,独身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偏远山区工作,无法顾及家庭,是个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教师不把家落在农村?扪心自问一下,你会这样做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城区选调教师的做法,公平公正,有条件限制,有考录方案,是没有关系的老师进城的绝佳机会,不要轻视,好好准备,争取进城。环境会塑造人,在农村待久了,你会堕落。为什么要这样说?没有人年轻轻的就喜欢放弃。就像村里的年轻人一样,鲤鱼跳农门,在北上广都买房了。你还等什么呢,能早走就早走。村里没有跳出农门的人,更要努力了。

总之,放弃农村的不是外来的教师或政府部门,而是农村人自己。



垂钓水下沙


现在城区的老师很多都是从乡镇调过来的,有关系有门路的,都调到了区直学校,乡镇老师要么真没有关系,要么就是离家近的,在附近成家立业了,也没有了调动的欲望了。

现在工资统筹了,都基本一样,乡镇老师工资并不低,并且花销比城区要小得多,大部分老师都在市区买了房子,绝不是原来意义的乡村老师了!

在我看来,乡镇老师和城区老师只是工作地点的不同,其他都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捷,真没有必要再分乡镇教师和区直教师,如果刻意去分,只能说有些人的观念还是比较老套的。

市区老师从乡镇老师选拔,这个思路根本就行不通。

1.造成乡镇教育师资不稳定。人往高处走,优秀的老师肯定都想方设法向市区流动。乡镇教育优秀的师资丧失,不利于乡镇教育的发展。这样对乡村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2.人为扩大城乡之间教师的差别。意识深处就是对乡镇教育的歧视,把乡镇作为跳板,当成过度,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乡镇教育就应该有一批自己的骨干,安心教育,努力改变教育面貌。只有这样乡镇教育才会有希望!

无论市区和乡镇老师都有稳定的家庭,孩子上学,老人照顾,都是一个系统。一旦打破,人心不稳,无心工作,只想换工作单位。对教育只有害处,没有多大好处!


语文在线


城区教师直接从乡村教师中招收合适吗?

我认为很多事情要从利弊两分面去考虑的。

我们县的县城小学老师招教就是采用从乡下小学通过考试选调的,这个考试也比较公平,是跟全省的教师招聘考试一起考的。我也是通过这种考试调到县城小学的。

这中间也有很多的乡下村民极力反对,说把优秀的师资调走是对乡村小学的不公。闹得严重了,领导也有考虑,就想撤销这种方式选调城区教师,停下一年不考了,问题就来了。


什么问题呢?

1、以前是本科毕业的呆乡下三年,专科的呆乡下五年就可以参加进城考试,还有个盼头,所以刚毕业的师范大学学生愿意参加乡村小学的招教。这一听说我们县的乡下小学老师以后不可以参加进城选调了,乡下小学招教就困难了,一个个师范毕业的小青年听说一辈子呆乡下谁愿意。更不用说能招到优秀的人才了。

2、县城小学招教怎么办?以前从乡下选调可以选出优秀的老师,那些乡下老师为了进城考试努力准备三年五年的,教育理论知识跟专业知识都有很大的长进,他们为了符合选调的加分项,努力参加各种比赛 ,拼命教学争取拿到期末考核成绩优秀,这选调考试真的是对乡村教师的成长有助力作用,这样县城也能招到优秀的教师。突然不从乡下选调了,县城老师招新毕业的老师吗?乡下老师进城靠走关系吗?



所以停了一年就又开始从农村学校选调了,乡下的青年老师一下就满面春风有希望了,乡下招教也容易了。


采山时光碎片


本来以为只有我们这个地方这样干的,没想到城区老师直接从乡村教师中招取这事别的市区也在搞。如图所示:

这是我所在的县区向县下乡村教师发布的招录令,此事一出,大众哗然,一方面想去县城教书又苦于没门路的老师们乐了,赶紧报名准备,一时从者如云。另一方面,此事大家心里都嘀咕,乡村教师本来就严重缺编,目前我所在的乡镇有的小学代课的老师占一半,有的甚至比一半还多,代课老师的身份各异,有的上午还在集上卖白条鸡,下午就来学校上课了,有的刚还在家拾棉花,一会儿又来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了,有的因为孩子在学校上学,干脆来代课,孩子不受气……根本没有学历,能有个高中毕业就已经凤毛麟角了,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还要在乡村教师中选调老师?那么乡村教育谁来支撑,还支撑的起吗?

有人不仅要问了,为什么不直接招聘年轻教师入教育编制,为什么要在乡村老师中选调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编制属地方财政,多招聘一个老师,地方财政就要多出一份支出,如果地方经济困难的,实在不想在教育上搞这份投资。

二、县城的学生家长更强硬,无法用代课老师来充当。

三、广大想进县城谋求更好的教学环境,更便利的生活条件的乡村教师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名正言顺的进入县城教育编制。

这样一来,乡村教育更加的薄弱,本来就没人愿意来乡村执教,又被调走一批,这真是雪上加霜,我是农村孩子出身,我对农村的孩子有天生的怜惜感,我热爱教育,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面对这种现象,我多么希望能改变现状,让教育发展更均衡一些。

不知大家对此事怎么看?难道除了顺应这一切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指尖教育帝国


我觉得合适,也觉得很有必要。

我搞不懂那些说不适合的答案是怎么样洋洋洒洒说一堆的,从教育资源说到师德。在他们眼里,老师正常地调动工作居然是一个不能原谅的错误。

前几年,在北京学习的时候,有位教授说,教育不是在真空里,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自身并不能解决。

我深以为然。

为什么老师想调到城里,想想那些出去打工的人就知道了。

因为农村的经济现状,不能给他们提供需要的生活条件。

农村经济不如城市经济,带来的就是农村的教育资源不如城市的教育资源。所有更好的人才资源也好,教育资源也好,医疗资源也好,都在向城市聚拢。农村剩下的只能是那些老人,留守儿童,还有越来越少的学校。

这是教育的问题吗?是的。

但是它自身能解决吗?并不能。

这是教育的问题和趋势,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和趋势。

教育资源必定会随着经济资源聚拢到城市。

抱怨教育资源不均的,先抱怨经济吧。

老师不背这个锅。


sugemama


目前在教育中还是存在这样的趋势:乡下老师向县城跑,甚至直接跑市里;县城老师向市里跑,而市里的名师却总是被挖走,或是自己考到外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乡下的教师总是想考到城市里呢?那还是说明教育资源的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

城区教师直接从乡村教师招收合适吗?作为教师,我真的很难回答!

  1. 如果我赞成乡村教师向上考试?那就会造成乡下教师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各个学校缺教师的现象愈发严重,甚至开学了,仍没有教师上课的尴尬。去乡下教学本身就有很多人不太愿意,结果又考走一大堆,想再重新招来新老师,更难了。这会让乡下的教育雪上加霜!

  2. 如果我不赞成乡村教师向上考试?那就是对乡下教师的极大不公平。为什么我在乡下教学后,我就需要一辈子都呆在乡下啊?即使自己呆在乡下教学也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孩子呢?孩子仍需要在乡下接受乡下的教育,无法到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据我所知,凡是想尽办法想考到市里来的老师,很大部分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该同意还是不同意。我当年考编制的时候,是面向社会,乡下的教师也可以考市直单位的编制,但是今年暑假市直学校招聘教师时就出现了新规定,如果正式办理了离职手续可以报名,如果离职手续没有办完,也是不允许的。这就导致乡下教师不满意了,考试四处诉苦……

某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中的私立学校,他们根本不担心自己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实力雄厚,可以从全国招聘来优秀的教师,甚至都是高级职称的,或是名师级别的。

归根到底,教育仍需要国家不断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初中一线教师,兼任班主任德育工作。每天为大家带来专业、可信的教育评述。我会尽量回答您的留言,期待您的“关注”,感谢您的高抬贵手——“点赞”支持!


教育苦行僧


这个怎么说呢。相对公平吧,我按自己地区的情况来说一说吧。

城区教师直接从乡村教师中招,这也是无可奈何,应该来说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方式。一个是乡村教师也需要这个平台,让自己回城啊,毕竟别的因素不考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城里就读不是吗,好的教学资源不都集中在城里。另一方面因为现在乡村的情况,大家心里应该有数,虽然也缺教师,但是学生数相对少。城区不一样,现在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城里,导致城区学生数剧增,这样一来,教师就完全不够用了。就得招教师,那怎么办呢,总不能随便就向社会招代课教师吧,所以就会出现三个选择。

第一:就是把当年参加教招的新教师直接留城关教学,但其实这有点不好,因为城区的学生数多,新老师一来就教60多个学生,一个管理经验不足,一个教学经验不足,压力有点大,然后就出现了去农村去锻炼的这么一个说法。总之有利有弊吧,不作评判,就这么一说。

第二:当然就是把乡村的骨干教师招进来,我们这边有规定在农村满多少年才能有资格参加,而且要拿到一些证明,诸如优秀教师等等,所以选调进城的教师还是不错的。

第三:不够用的没办法才面向社会招代课教师。

所以,楼主你问是否合适,我觉得就制度上而言,这已经挺合适的,但是对乡村而言,有点伤吧,

以上,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欢迎私信或评论交流,谢谢!


张文强老师


我们这也是一样,今年城区招收教师22人,统一在乡镇学校招录,24号笔试。笔者认为,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吸血”做法,弊大于利!



城区教师从乡村学校中选录,尽管暂时缓解了城区教师短缺,但这种做法可以危害较大。

1、这种做法加剧了师资素质的不均衡。选招的教师要经过笔试和面试,能被选拔上,绝对是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从本来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乡村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城区,无疑让乡村教育雪上加霜,这种吸血做法,只会进一步降低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利于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2、这种做法加剧了乡村教师人手紧张。城区缺教师,乡村更缺。具体原因请品读文章《教育投入越来越多,为什么绝大多数学校都缺老师?》没有教师的乡村学校,要么老师超负荷工作,要么聘请临时人员缓解工作负担,教育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3、这种做法加剧了乡村教师的不稳定。在乡村学校中选拔教师,还会造成城区学校重要,乡村学校可有可无的印象,让更多的年轻人不愿到乡村任教,让乡村教师人心浮动,加剧了乡村教师的不稳定。乡村学校成了城区学校的师资培训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被招走,让乡村学校没了培养师资的动力。



基于以上原因,【文轩阁】认为,这样的选拔做法不合适。手心手背都是肉,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让城乡教育差距更加拉大,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你说呢?

文轩阁,专注教育,致力公平,欢迎关注!


文轩阁


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个人认为城区只是从乡村选调教师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多年以来,城区教师从乡村教师中选调应该说是许多地方的通用做法。在此以本地区为例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

以前本地区城区选调教师是通过自己申请,教育局审批的方式。这种方式可想而之,没有过硬的关系的别想的。

近些年,我们实得了逢进必考的政策,城区选调教师需要通过考试。开始是教师只要符合年龄、工作年限等条件就可以报考。但实行后却出了一个很难解决的状况,就是有些高岗位职务的教师到县区学校后无岗可聘,影响工资,即使是可能有岗的,原城区学校有些教师好不容易等到有希望评高一级职称,现在可能被新来的教师占了,引起不少矛盾。于是后来我们实行了岗位对等的招考,也就是城区学校缺什么岗那只允许乡村对应的岗位教师报考,从此以后城区选调就只有毕业不久的年青教师的事了。因为城区学校中级以上岗们只可能是人等岗,不可能缺岗,那只有初级教师可报考。从实行考试选调制度后,我们城区教师补充全是从乡村教师中选调了,所有新分配的教师都只能是分配到乡村学校。

从以上叙述大家可能看出,现在表面上本地区城区选调教师的做法应该说是公平的,而且公众也是很容易接受的。但细一想,这不是个事啊,难道农村学校就该替城区学校培养教师?农村孩子就该接受年年换老师的局面。不得不说我们这里的岗位对等的做法还是给农村留下了较优质的师资,但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来说,这也不公平啊!而有许多地方没有这个限制,那农村优质师资流失就更严重了。同时,新招聘教师必须到农村,看起来是一个好做法,但反过来想,如果城区学校也能新招教师,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相对优质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呢?

不得不说,在当前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时候,考试选调还是最好的方法。但如果要真正解决教师补充、保持城乡师资平衡,个人认为“县管校聘”应该是出路。虽然目前有许多人,特别是我们教师都在批判“县管校聘”,认为“县管校聘”是造成不公平、滋生腐败的温床,但个人认为这是由于目前还没合理的让大部分教师都能接受的“县管校聘”具体方案,也还没有配套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应该拉大乡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待遇,甚至是艰苦地区与一般乡镇的待遇也可以有区别。

什么时候有了教师的回流,那师资均衡的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这么做有一定的合理性。

现在招聘老师,各个地方都差不多,招聘来的新老师先到下面工作几年,而县城又在乡下来招考老师。

谁规定在乡下的老师就必须一辈子在乡下呢?如果没有这个招考政策,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就都必须要呆在乡下,而能够进城的都是那些有关系有后门的人了。

工作几年,能够有机会考到城里,这让老师这个职业多多少少的会对有些人有点吸引力,即便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每年仍然招不满,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可能报考老师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了。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样把乡下学校当做培训基地了,其实不然,刚刚招聘上来的老师,可能经验欠缺一点,但是他的积极性责任心并不亚于那些老老师,有一些新鲜的血液补充到农村学校,对学生对学校都是好事。

好事也要办好,为什么农村老师只要有机会就想着考入县城(从工资上看还要少一点)?只要有机会就想着要走,教师队伍不稳定,这个问题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