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思辨|人与机器存在“极端不对称竞争”,怎么破?

公众号“伯凡时间”曾推荐过一本书,名叫《人机平台》。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概念,叫做“极端不对称竞争”。

思辨|人与机器存在“极端不对称竞争”,怎么破?

书里说,当今世界出现了三种“新机器”,或者说是三种智能,分别是机器(智能)、平台(智能)、大众(智能)。和这三种“机器”相对应的,是传统人脑、产品和公司。书里认为,人脑和机器、产品和平台、公司和大众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极端不对称的竞争。

书里举了个例子。美国有一个研发抗癌药的顶级研究团队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这个研究团队一直在寻找一种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的酶。研究人员把这个任务交给IBM的机器人沃森,让它“阅读”了7万篇科学论文,并提出方案。有意思的是,这7万篇论文都是发表在2003年以前,2003-2013年发表的论文故意不让沃森“读”。为的就是让沃森回到2003年,和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进行一场科研竞赛。结果是,沃森提出了7个被证明有效的方案,而全世界这个领域所有顶尖的科学家在10年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只有10个。这是一场沃森和所有顶尖科学家的竞争,换句话说,如果让沃森和人单挑,人获胜的几率几乎为零。

平台与产品,机构与大众,也呈现出这种极端不对称的竞争。比如,Facebook是一个不自产任何内容的媒体平台,但它提供的媒体内容、实现的媒体收入,已经超过了美国所有自产内容的传统媒体的总和。

总之,这本书认为,人和机器的伙伴关系,正在松动甚至瓦解。但是如果我们有自知之明,在这种极端不对称的竞争中发现机器、平台和大众的软肋,找到平衡点,就有可能重建我们和机器之间的关系,和机器和谐相处。

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商金盛网聚WJFabric认为,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绝非简单的操作与运转的关系。随着智能化元素的加入,人机关系亟待重构。机器的角色将从工具升级为协作者。机器将从原来的只有机械性的工具转变成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智能伙伴。这从客观上要求人同样需要进行全面升级,从思维模式到行事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智能时代的生存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