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學期間,總是考100分,反而沒有95-97之間孩子將來的成就好,你是怎麼看的?

家庭教育導師蘇凡


這個問題所說的現象並不是絕對的。只能說可能有這種現象,就是小學成績不是最好的,但後期發力,取得了好成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首先這個孩子能考到95分以上,說明我他的成績並不差,也就是從小有很好的基礎,而且學習習慣也應該不錯。沒有考到滿分,就總有進步的空間,有競爭的壓力,有趕超的目標,就有前進的動力。所以,這樣的孩子如果在青春期不過於逆反吧,順利的讀過這個時期,就能持續的進步,最後取得較好的成就。

其次,小學總考滿分的孩子,也有可能後期落後。總考滿分,可以看出孩子的成績優秀,但是小學的東西畢竟簡單,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孩子是否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聽話的好孩子一般都會學習好。但是到了中學以後,任務增加,學科難度增加,有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可能就落後了,如果再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可能就越來越不相信自己。還有的小學長期保持滿分,過分的驕傲,覺得自己什麼都行,後期也容易落後。

但是,總體來看,還是從小養成好的習慣,以後的路才能越走越寬。習慣決定人生,所以分數要看,但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海島教育人


學習好的同學成就不如學習差的同學?這個情況可能出現嗎?

可能出現的。但是這個是一個概率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呢?

學習可以強大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可以考名校有更大的發展,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這個邏輯來判斷,學習好的同學會比學習差的同學機會更多,那麼他們取得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一些。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便你可以舉出很多的反例來反駁,但是從概率上來講,是這樣的。

所以不要因為一個人學習不好而取得成就了,就否定學習的作用和讀書好的同學,這樣的判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很多人都喜歡說一個故事,愛因斯坦小的時候學習並不好,可後來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其實這個故事是假的,是家長們一廂情願傳送的。

事實上愛因斯坦在小學的時候得了四分,人們會覺得這個成績很低。但當時德國的評分標準是從一到四、由差到好的,也就是說四分是最好的成績。而且愛因斯坦12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他的智力也是超人的。

還有人說喬布斯是輟學生,創辦了蘋果,創造了一個偉大成就。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喬布斯的輟學是因為經濟因素。但有一個事實是,他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出眾。

從大概率上來講,那些長大後有成就的人,從小就是不平凡的,所以學習一定要力爭上游。


考試英雄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是第10名效應。

什麼是第10名效應的?有教育學者發現,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有較大的概率能夠取得比較大的成就,而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走上社會之後,成就反而不大。

比較典型的例子,比如像喬布斯,高中是平均成績,大部分是b或者c,這樣的成績,是典型的中等水平。再比如,之前在網上被瘋傳的一張東興局飯桌上的照片,16位互聯網大佬中,只有三位畢業於清華北大。

第10名現象,最早是由杭州某學校的老師周武發現的,他對151位學生經過了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學生的成長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根本不存在很多人說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並且根據他的調查,第10名現象不僅表現在孩子走上社會的成就上,而且還會反映在考試成績上。

那些在小學時,主科成績前5名的學生,進入初中高中後,成績退步的約比例43%,而小學成績處在7~15名之間的學生,在初高中成績進步的比例達到了81.2%。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在網上查到有些學者和一線教師給出來解釋,這些解釋概括起來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學習也要遵循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你在考試中想要考80分,只要智力水平正常,稍微努力點,就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你想考高分,甚至是滿分,就要付出原來10倍,甚至20倍的努力,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正如網絡上的一句話說的,時間像一張網,你把它撒在哪裡,你的收穫就在哪裡。

當你把所有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投入到成績提高上,那麼你就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而成績在10名左右的學生,除了學習之外,他們還有大量的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的興趣愛好,也就更廣泛。

第二,成績好的學生承受能力更差。

杭州的周武老師,在對學生跟蹤研究時發現,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會得到老師父母的關注,這種關注會在學生的意識中,形成“成績好=關注多”的迴路,而這個迴路會讓一部分學生認為,成績好就是好學生。

有些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保持好學生的形象,不惜採用死記硬背等功利化的學習方法,甚至有些成績好的學生,會在考試中作弊。

這種強烈的競爭意識、排名意識,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壞處,會讓這些學生壓力過大,很難與別人合作。而成績一般的學生,他們的心態更加平和,也更容易享受學習的過程,他們不會單純的關注成績,這些學生沒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他們在遇見困難和挫折時,會更加坦然的去面對。

上面這些解釋,確實非常有道理,但並沒有點明問題的本質,學校不就是在培養人才嗎?為什麼學校的好學生就不能夠成為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呢?

我想,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造成的。

在學校裡,我們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好不好?分數高不高?評判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的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就是成績。

社會關注的不是成績,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是把事情做成,把事情做好。如果以成績為導向,那麼學生往往會關注對錯,而成人的世界,不講對錯,只講利益。

其實,有很多學者都發覺了現在的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嚴重的脫節。其中有個學者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和職場發展理論中的研究成果,提煉出了新的優秀學生競爭力模型。

他認為要想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那麼學生必須要具備這個方面的素質,分別是成功者習慣、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學科知識、導航人生能力。

其中,成功者的習慣包括持續學習的動力、自我驅動能力、堅韌不拔的意志、成長性思維、好的學習方法、社交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

而這些能力正是學校教育所缺失的。

那是不是說,就不能讓孩子考前幾名了呢?當然不是,如果孩子有能力、有信心考前幾名,這當然非常好,畢竟在當下,考上清華北大和復旦人大,在找工作時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前10名效應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去關注學生的成績。

既然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那麼作為家長,除了讓孩子學習學科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


升學與考試


小學的時候,孩子考試考了一百分和考了九十五分是沒有區別的,但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終身發展。

從分數上來說:一點區別都沒有!但是為什麼會造成後來的發展差異?

這裡面家長的態度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我們先談意義,小學是孩子建立對這個世界基本認識的一個重要階段。小學教育的意義在哪?就在於要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學習的種子,讓他知道,人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觀念。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消除未知以及進步的意義。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起到非常非常關鍵的作用的。

二、我們談分數,說句實話,分數這個東西,對孩子來說一定是弊大於利的。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從客觀來看,小學的知識是最基礎的內容,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足以勝任小學內容的學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分數的差異並不是來自於智力,而是來自於習慣。習慣各有不同,有些小孩天生細膩,有些小孩就比較淘氣,天性使然。一張試卷一百分和九十五的區別,可能就在於九十五那個小朋友有那麼一瞬間粗心了,僅此而已,不能說明任何能力問題。這就好比我們大人有時候出門著急,都可能忘記帶鑰匙,本質上是一個道理。

但是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太過著急,說:“哎呀,我的小孩總考不到一百分,怎麼辦啊,這樣下去競爭不過別的小孩啊。”

好!問題從這裡就開始了,孩子開始有壓力了,孩子開始自我懷疑了,孩子會想:我考不到一百分,肯定是我自己太笨了。

好!問題從這裡繼續延伸:孩子的自我懷疑,是毀掉自我發展的根源。而且從長遠來看,這個孩子會開始對學習變得功利,變得分數論,這樣的孩子是很短視且目光短淺的,而且這種小孩多半不快樂。這五分的差距,本來沒有任何值得擔心的,但是經過父母這麼一番瞎操心幫倒忙,反而是誤導了小孩。所以你想,父母有時候的錯誤做法,多容易無意中毀掉一個孩子!

我們接著分析,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說:“沒關係寶貝,考試的分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快樂喔。”我敢打包票,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肯定起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曾經看過一個高考狀元的採訪,記者問他:你學習這麼好,一定學得很刻苦吧。

那個狀元回答:我學習不僅不辛苦,相反我學的很快樂。

後來在採訪到狀元父母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分數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的一定要記住: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樂趣。相比你逼著孩子去抓分數,那就相當於天天給孩子充電,但是你引導他自主學習的興趣,那你就是給孩子裝了一個發電機。這樣的孩子,是不怕沒發展的,相反,想不發展都難。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家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一定要大於對孩子成績的關注,並不是說成績不重要,只是要弄清楚這樣一個順序: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身心健康,但是身心健康的孩子,一定可以順帶把成績搞好,這是自然發生的一件事,不必強迫得來的,一定要記住這之間的關係。





董否否


學習是馬拉松式的長跑,不是一百米,也不是八百米,鼓足一口氣就能夠跑到底,一開始用力過度,很容易導致後續跑不動,或者中途退出,到不了終點這種結果,實在不明白,就自己跑了試試,你用跑一百米的速度去跑八百米看能不能全程保持最佳速度,然後試試跑半程馬拉松,看能夠保持多久,至於真正的馬拉松,就算了吧,光看看就退縮了,有時候九十五分並不是壞事情,一百分,也就當時光榮。當然這裡要排除真正的學霸。


一米陽光5613


不能說考100分的學生,以後都不如考90多分發展的好吧?其實,和分數沒有關係。小學的成績是有欺騙性的。即使是高中,大學,也不是說成績好,以後發展的一定就好,影響成功的因素太多了,關鍵時刻一個貴人幫助,可能這一輩子就轉敗為勝了。

總之,付出才會有回報。考100分的人,說明很努力,不該受到指責。


子子00


你聽誰說的?


花眼5


對了,不能停留在過去


皓顥1


記憶好不代表腦子想法好,但是如果可以記憶好的更容易出現想法優化問題,可是中國只擅長學分不擅長想法


金一風雷


小學,初中,高中!每個階段成績不代表以後的成績!這三個階段的成績能看出孩子對文科還是理科有興趣,從新鮮感到枯燥的一個過程!每個階段都需要家長及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學習難點的疏通和引導!一旦一個環節發生問題或知識點的堵塞,不解決就容易讓孩子養成對學習的懈怠和厭倦的情緒,甚至養成習慣後的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成績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孩子以及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讓孩子學的順,理解的透才是關鍵!不能一概而論!影響因素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