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LR7型深潜救生潜艇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作为最顶级的深潜救生潜艇,LR系列深潜救生艇除装备英国海军外,也曾出口到法国、韩国等其他国家。对于正遭受欧盟军售禁令的中国而言,能够获得这款救生潜艇,主要原因在于该艇具备军民两用的性质。另外,就是中国现有的潜艇救援技术并不落后,英国政府也没有以“可能泄露技术秘密”为由对这项合同加以阻挠。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鉴于1960年代美、苏两国潜艇事故频发,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对事故潜艇上的艇员实施救援,开始研究深潜遇难潜艇的营救问题。为了紧跟世界步伐,中国在1970年代也开始研制深潜救生技术。并先后研制成功以援潜救生为主的7103艇(有缆有人)、Ⅰ型救生钟(有缆有人)、QSZ单人常压潜水器(有缆有人)、8A4水下机器人ROV(有缆无人)和军民两用的HR-01ROV,RECONIVROV及CR-01A6000m水下机器人AUV(无人无缆)等。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LR7型深潜救生潜艇。作为英国佩里·斯林斯比系统公司的“拳头产品”,LR7型深潜救生艇全长25英尺(约7.6米),可在300米深度潜航12小时以上。艇内设有横向连接的3个球形舱室,前舱为驾驶室,中舱和后舱用于救生。执行任务时,首先通过艇首的球形透明罩确定失事潜艇方位,然后借助艇体下方的裙罩与后者对接,失事艇上人员即可安全转移至救生艇内。根据设计指标,LR7可在恶劣海况下对各种型号的核潜艇及常规潜艇实施救援,每次最多能搭载18名遇险者。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其中的Ⅰ型救生钟是我国第一代潜水钟,它以湿救为主,兼顾干救,下潜深度130m,一次可救助艇员6-8人。在良好海况下,失事艇座沉海底倾角不大时,也可以与失事艇救生平台对口干救。但是,由于救生钟无自航能力及作业能力,当失事艇处于较复杂的海况中,或救生平台有其他杂物时,便很难进行对接作业。所以到了198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不过此时,中国率先研制成功的是QSZ单人常压潜水器。QSZ内部保持常压,工作深度300米,巡航半径50米。该潜水器带有中继站,潜水员操作机械夹持器,可以完成简单的水下作业任务。不过该潜水器只有一名操作人员,在工作深度超过300米时,会因为海水压力的存在,造成潜水员作业时容易疲劳。因此,QSZ单人常压潜水器只能在下潜深度不深,工作时间较短的作业任务发挥作用。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7103深潜救生艇

当然“救生钟”和“单人常压潜水器”并非中国的主要的深潜救生设备。其实,中国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深潜救生器的研制,代号为7103。当时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大和武昌造船厂等单位联合研制的。该艇于1976年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1986年海试成功。该艇长14.88米,宽2.6米,高4米,排水量约30吨,航速四节。该艇下潜深度在300米左右,一次可救助22名艇员。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援潜救生水平跃居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此后,中国在1980年代末,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二所二校联合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局部智能的无人缆控8A4水下作业型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配有五功能锚定手和六功能作业手,并配有六种作业工具支持。设有中继站,可在水下600米的深度工作,巡航半径为150米。

中国为何当初购买英国深海救生艇,而没有使用自己国产的

7103深潜救生艇

当然,中国在研制水下救生系统的时候,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由沈阳自动化所引进美国PERRY公司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RECONⅠV水下机器人;上海交通大学也与加拿大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Hysub10及Hysub40ROV;进入1990年代,中国借助俄罗斯技术中国深潜器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了“探索者”号1000m无人无缆遥控潜器和CR-01A6000m无人无缆遥控潜器AUV。如今中国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正在不断创造着中国的记录,让中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一直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正是因为有这些先进的深潜器,让英国在出售LR系列深潜救生艇少了几分顾虑。如今,LR系列深潜救生艇已经成为解放军的主力装备,不过相信未来国深潜救生艇依然会成为中国海军救援力量的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