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 文 三只眼文斋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清朝道光年间,陕西省宝鸡县的一个农民偶然得到一个似盘非盘、似盆非盆的器具,陕西眉县的县令徐燮见这东西有点像是古物,便以区区十几文钱的价格买了下来。徐變离任时,将它运回了自己的常州老家。徐變在古董方面知识不多,根本就没有鉴宝的能力,不知道这个器具是大名鼎鼎的虢季子白盘。它铸造于西周时期,是迄今为止出土现世的最大的青铜盘。虢季子白盘在徐變那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太平军占领常州后,它继续“沦落风尘”,被太平军护王陈坤书府上一个喂马的小兵当作草料槽,扔在肮脏的马棚里喂马。1864年5月,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率军追剿太平军,占领了常州,临时住在陈坤书的护王府。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一天晚上,儒将刘铭传正在挑灯夜读,忽然听到院中有轻微但清晰的金属撞击的声音。作为军人,刘铭传非常警觉,首先想到的是刀剑碰撞的声音。他急忙带着亲兵寻声走到院子里仔细倾听之下,发现声音是从马棚里传出。几个人凑拢一看,只见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着喂马的草料槽发出清越的响声。一般草料槽都是木制的,怎么会有金属声呢?天亮后刘铭传叫士兵把这只草料槽洗刷干净,一个形制精美的大铜盘出现在刘铭传的眼前。根据上面的铭文,刘铭传猜测这应该是上古三代的文物,于是就让士兵悄悄地把它运回了自己的家乡安徽肥西刘老圩。从此以后,沦落为草料槽的虢季子白盘就与刘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1871年,刘铭传回到家乡,找到精通铭文的人士对大铜盘做了一番考究。大铜盘内侧底部有一段铭文,长达11字,讲述了铸造的缘由:3000年前虢国贵族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杀死五百名敌人,活捉五十名俘虏。周王为他设宴庆功,并赐给他弓箭和骏马,季子白因而铸造此盘作为纪念。这段铭文既是研究西周政治生活和军事行动情况的重要史料,同时因其铭文语言洗练,笔法谨严,字体端庄,笔触圆转流畅,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在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至此,刘铭传才知道这个喂马的草料槽竟然是西周时期的无价之宝,这个西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大盘就被称作了“虢季子白盘”。“虢”是3000年前周王属下的小国的名称,“季子白”是奉命出征的贵族的名字,“盘”流行于西周至战国的青铜器皿的通称。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虢季子白盘长130.2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盘,显示出作为武将的季子白豪迈粗犷的风格,所以被太平军小兵当作了喂马的草料槽。虢季子白盘基本呈长方形,但四个角为圆角,口部略大而底部略小,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盘的四壁各有两只衔环的兽首,下面有四只曲尺形的足,口沿装饰有华美的窃曲状花纹,下部为波带纹,风格气派雍容华贵,具有典型的3000年前的西周青铜器的特点。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得知这个曾被当作喂马草料槽的大铜盘是3000年前西周时期的虢季子白盘,刘铭传非常高兴,特意建造了一座“盘亭”来存放它,还写了一篇《盘亭小录》,记载了相关的经过。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刘铭传和他的家人一直珍藏着这件铜盘。1896年,刘铭传在临终前,还再三嘱咐子孙一定要保护好这件国宝。随后几十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岁月,军阀、日寇、国民党轮番上阵,对刘家进行威逼利诱,都想得到这个宝盘。刘家的后人们为了保护国宝,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3年,当时的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为了这件宝物找到了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刘肃曾,但他用了四年的时间也没能如愿。“卢沟桥事变"之后,合肥沦陷,为了保护宝物,刘家举家逃亡,度过了八年的艰难岁月。抗战胜利之后,他们返回故乡,却又迎来了新任安徵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刘肃曾顶住了种种压力,始终没有泄露宝盘的藏身之地。

国宝被当作草料槽,藏身土里14年,专家:记载了3000年前军事行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肃曾决定把这件珍藏多年的宝物献给国家。自1864年刘铭传发现当时明珠暗投被当作草料槽的虢季子白盘至今,这一宝物已经在刘家待了86年,传承了四代人。这是一段多么坎坷又多么辉煌的历程。1950年1月19日,刘肃曾从自家院中的一棵大槐树下面挖出了已经藏身土里14年的虢季子白盘。原来当年刘家逃亡之前,刘肃曾就悄悄将宝盘埋在了院中三米多深的地下,并在上面种了一棵小槐树。如今树已成材,这一3000年前的宝物也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归宿。目前,虢季子白盘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宝,正以自己本来的面目供世人观赏、凭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