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想要提高文采,可以看什么书?

追寻心灵的奥秘


先来说说文采,按照我的理解,文采指的是文笔好,写作能力强,文章语句华丽,也可以指写作天赋强。

那么提高文采其实也就是提高写作能力,因为不是有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写的东西多了,记得也就多了,不说能出口成章,但是知识面广是肯定的,而且什么事情都能引经据典,这也是有文采的体现。

然后再来说可以看些什么书,最好的当然是一些散文和传统文学小说,特别是近代的,民国时期的话,个人是不怎么建议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语言语法和近代的比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看起来的话比较累,相比之下,近代的还是比较好理解。

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村上春树的小说,还有余秋雨,席慕容,季羡林的散文集都还是很不错的。

再来就是靠写了,不管是随笔,感悟,短篇,写的多了,文采自然就上来了,不然只是靠看书的话,提高的始终还是有限。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宅的影子


想提高自己的文笔,我认为应当看四大名著,其中红楼梦放到首位。基本把红楼梦看个几遍之后,基本都能顺口 成章了。看上十数遍,基本可以达到文笔贯通相融的能力了。对于红楼梦我在二十来岁之时,看过十数遍,第一遍看了六个月,第二遍看了三个月,第四遍看了一个月,第五遍看了半月,第六遍看了一周,相对第一遍而言,我那时是查着字典看了六个月的,因为我当时对文言文不是很懂,看着有点吃力,还有好多字都看不懂,都是繁体字,还是老版书。如果把里面的诗词搞懂,会背,基本写文章,文笔会很好的。如果自己认为在此基础上,文笔达到自己的理想地步,可以在看些哲学方面的书,叔本华的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释梦等,荣格的心理学,易经等等,看看这些书,都是对一生很有帮助的书籍。如果文笔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准度,哲学方面的可着重看辩证唯物主义,叔本华哲学,心理学方面可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对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西点军校校训,趋势技术分析,反身性理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我的趋势理论,人生价值四等分等等,都对写作文笔有很多的帮助。


逸轩秩序


我是一个95后在读大学生,自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雅容文学运营人,喜欢在课余时间一个人去图书馆,用淡淡的墨水,写下自己的心情,记下生活的琐事。然后整理成日记随笔,分享给我的读者。今天就以提高文采的方法及途径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与经验积累。

若要谈我在写作方面的成长路径,还得从我小学时说起,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读书和写文章,大概过一两周,他就去报社投稿。那时候我很羡慕他,每一次布置的作文我都很认真的对待,一般得花2个小时去完成一篇500字的文章。往往在收作业之前我就去办公室让老师批阅了,每一次他都会给我分析段落和句子。后来,他发现我对写作的热爱,就送了我两本作文大全。一有时间我就抱着书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是怎么写的,看一遍,又一遍,之后模仿。五年级,终于在全市的小学生作文竞赛上拿了优秀奖,此后我对写作更是热衷。

初中时的老师并没有给予我认真的指导,只是在好多次月考后,我的文章被作为范文贴在年级阅报栏里展示,这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吧。

高中语文老师对我文章的用词,修辞,句子句式,意境氛围等全方位作出点评与辅导,每一个大小竞赛都推举我去参加,要求我在已有积累基础上熟读《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史记》。以及多涉猎中外名著。

她经常说要想让读者仔细阅读甚至产生共鸣,那就得具有一定的文笔功底并且要倾注与真诚的情感。


白飞卿


我们中国常用汉字就那么有数的两千个,而西方字母更少,就固定二十多个。

所谓文采,只是把这些常用字进行大众化和个性化排列组合,以有化平常为特异,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因此文采又可分大众化的文采和个性化的文采。当个性化下的部分文采,在心口相传和文字流转的纵深传播过程中,具备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接受程度,则它就被吸收为大众化文采的一部分,但是个性化文采之所以流播长久而不至于湮灭于大众,是因为它的独特而不可模仿的个性化特质。

所以,若要讲求文采,第一步是吸收大众化文采,同时吸收个性化文采,第二步是再把它们溶成自己的营养,结合自己的特质,生发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采,就如食物营养的吸收转化,而成各自相异的能量,作出不同的功。

大众化文采,《新华字典》、《辞海》以及各类词语、妙句、成语、名言、歇后语的集锦上就可以获得。

个性化文采的揣摩与吸收,就要通过看原著,西国名著要看名家翻译,不然不如不看。因为作家与文学家思想家的文采,与他的思想、经历、情思等个性化特色密不可分,他们的著作中极多的文采若单独摘出来,将不成为其文采。所以说,要养成自我特色的文采,需要深入和揣摩作者本人与著作整体,根据自己的长短与特色,进行扬弃与吸收,最终养成属于自己的标签性文采。

没形成个性化的文采,将不成其为文采,充其量不过是死搬硬套,而无鲜活特色生命力,更不能被接受与流转。

所以,养文采,首先要养意,不具思想的文采是空洞虚浮的。无论诗歌与文章,首在于立意,然后文采可称为文采而已,因此涉猎一些哲学思想名著也是很有必要的。

看古书是必不可少的,可先从总纲的《古文观止》看起,近代的《鲁迅全集》,当代的《贾平凹散文集》等,然后可进行廓分铺敷阅读;西方名著推荐几本,《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培根论说文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泰戈尔散文诗歌全集》。

以上书目至少我都大略读过,深赞,因此推荐。西方的当然要选名家翻译,这是很重要的。



渊鲸


多看多练,形成语文思维。所谓语文思维就是平常注意观察,观察事物,观察现象。《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里有句话:

没有经验写不出来文章;仅有微少的经验只能作简略、呆板的记叙;必须有广博的经验才能作详细、生动的描写。

看哪方面的书

1、阅读技巧

写作需要大量的输入,阅读所费的时间最多,所以要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做一个阅读方面的主题阅读。

2、写作技巧

写作也是有技巧的,比如怎么列提纲,怎么构思文章才能够逻辑通顺。什么体裁的文章要注意哪些?写作又分虚构类非虚构类,虚构类有什么技巧,非虚构类要注意什么,都有很多的书籍。析爆款文章的共性,然后自己试着去写。


3、散文,随笔,美文

增加词汇量。每日一次,多背多用。很多散文的语句都特别优美,何种修辞手法,形容词。

节选一段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

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水,蓝极绿极,凝成一片。......八月十八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栏旁,凉风吹衣,银河一片星光,照到黑深的海上。

当然不止读书,看影视,跟人聊天都是收集素材的办法。


帽帽的小宣园


好的文采不仅需要长期阅读的积累,也需要不断地写作练习,提高文采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段充满矛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因为写不出文章而伤心欲绝,也会因为有了突破而欣喜若狂。
1.古诗文的积累。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中,诗歌一直是文化的主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广为流传,至今依然被人吟诵。而在古诗中,你可以学会多种表达方式,比如相思在古诗中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更令人感到相思浓烈的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文采,多朗诵两遍,都能让人从个字中了解情意,读诗书,了解其中个别名词的特殊含义,能够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富有诗意,且古诗读来朗朗上口,看起来不会过于枯燥。
4
2.歌词的积累。
相对于看书,听歌似乎更加轻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歌词能让你提升文采呢?其实只要不是过于低俗,有自己特殊的含义,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都算是好的歌词。实际上,歌曲的“曲”似乎与元“曲”的“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可以演唱出来。一首歌的创作,其一定代表了创作者的心理境界,我们创作者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文采,也要升华个人的思想境界,况且歌曲创作也是极富有文采的,比如周杰伦的歌中“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墨”。


3.优秀文案的积累。
当今广告文案哪家强?杜蕾斯、江小白两大广告品牌一定位列前茅,当然也不能缺少网易云中优秀的评论啦。杜蕾斯的文案是属于用“性”夺人眼球,但并不恶俗,江小白文案的特点则是有点走心还有碗鸡汤。为什么我会提议从文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文采呢?大家都知道 ,文案有一重大作用就是宣传,它是用短小的文字来概括自己产品的特点,这不仅需要对自己产品的熟悉,也需要创作者分析概括的能力,而优秀的文案就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优秀的文案评价的一大因素是观众的反应,类似江小白这样的文案,大多被观众所接受,通过学习它来提高自己的文采,也并非不可能。



4.优秀的台词以及文学著作中的优秀句子。
现在想想你最熟悉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中让你一直难忘的句子,它既然能吸引你,就说明它具有非一般的特色,或许是因为它能引发你的共鸣,也或许是因为它的文采很美,总之,能被你记住,能被观众记住的,绝不简单。
我尤其想要说明的是,提高文采,绝不是一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如果你决定了要去做,每天都要去行动。

我是我非本我乃自我


第一,多看书。书本是展现文采的舞台,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文采,我们想提高自己的文采就一定要多看书,看好书,看大家名作。边看边做笔记,看到一句好话可以重点划线备注,看到一段佳句可以摘抄参考,隔三差五回顾自己做的读书笔记,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一些作家写作的方式方法,就好比电影片段中所运用的空境一样,写作也经常用到,比如我们看小说的时候会经常看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穿插一些花草树木,自然万物的描述,而且非常专业详细,猛一看觉得和文章不怎么搭边,实际这是交代故事发生地的环境和人文,进而更加充实作品的完整度。再者一本书为什么好看,最主要的是有代入感,画面感,也就是说你看一本书的时候如果看30分钟吸引不了你的话那基本可以放弃,好比一部电影,看一半看的不知所云,那就直接弃剧吧,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好书,好的艺术作品。

第二,深入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书的节奏,有些人看书是快速浏览,故事人物,故事梗概知道就可以了,有些人是喜欢慢慢品的,好比一杯茶,一口闷也行,一小口一小口品也可以,就看你喜欢什么节奏,我个人是喜欢慢慢品的,我觉得首选选一本自己认为的好书不容易,既然找到了就要彻底通读,读懂,读的不透彻就把相关作品也看了,这样就会全局了解一部作品,特别是历史书籍,单读一本是不行的。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文采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写散文,有些喜欢写短篇,有些喜欢写中篇,有些喜欢写长篇,每位读者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有人喜欢散文简短的美句,有人喜欢短篇故事的紧凑,有人喜欢中篇人物的丰满,有人喜欢长篇文字的厚重!

第三,边读边写。长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采不是看出来的,是写出来的,我们看完一部作品,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或随性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头条就提供了这个很好的平台,比如看萧红《呼兰河传》的时候,萧红把村口一段路上的一个坑,描写的妙趣横生,细节非常生活化,你会觉得这不就是小时候我家后面那个坑吗,天天从那里过,下雨积满水,玩水的小孩被大人打,走路不小心跌倒在水里引起路人哈哈大笑,可是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呢,就算写了无非是一句话“我家后面有个坑,下雨天积满了水,路过的人很不方便,但长年累月也没人去修”。同样是个坑,萧红把坑赋予了灵魂,让每个看了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坑。比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在作品《你在高原》中就反复穿插了不同季节不同地貌不同植物不同动物的详细描述,进而来表现和充实小说人物的感情,这是需要很杂的知识储备量的,我们想想一个大作家,这么好的文采,却还在不停的给自己充电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看书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锻炼自己的文采呢!

用心写出你想说的话,长期坚持,你的文采一定会突飞猛进,期待你的美文佳句!


大刘小说


你好,朋友对于你这个问题,结合多年来的经验,我兴许可以提一点建议,关于如何提高文采。

古人也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才高八斗,走遍天下都不怕,对于如今,有才华也是很吃香,鉴于题主问如何提高文采,大概就是说如何写好文章吧!就借着写文章和题主讨论讨论!

文章本天成,文采是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很实用,当你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即使你不能写出来文章。你也知道这篇文章好还是坏!就好像一块美玉和一块砖头一般赤裸裸!

如何提高文采?很多人表示很无厘头,关于这个问题,当一个题目发下来的时候,你想着天花板,沉思良久,许久才发现一个问题,不会写!而有些人拿到以后则滔滔不绝,下笔如神!区别在哪里?在你的肚子里面有没有墨水!


墨水哪里来?平常积累来,建议广泛阅读,多读书,多思考,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也许有的人看了一万本书,他懂得道理不过一个,有的人看完了一本书,却懂得了一万个道理!

非利足也,而行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学会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出来,李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文采也是如此,在你阅尽人间书,求尽人间识的时候,要学会运用,不然就会一直憋在心里,英雄无用武之地!

文采斐然,必须结合生活感悟,每一位有文采的大家都是通过生活的感悟作文,融之于情,方能动人!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你可以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去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加油,就能练就下笔如有神!


你看那小子欠揍不


想要提高文采,可以看什么书?

一、“文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谈一谈“文采”这个名词(概念)。

文采这个词从语文/语言专业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一个用词不算严谨的表达,很虚,让人“不知所云”,字面上看似乎懂得它什么意思,实际真正说起来还是说的不够具体。

常言道:语法解决语言表达对或错问题,修辞解决语言表达好或不好/好或更好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说话表达时,可以用语法表达法(也就语言本义表达),只要说话语法不出错,就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比如:我明天去你家吃顿免费餐。

这句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的句子,已经达到让对方明白你表达什么意思的目的了。这就是本义表达法。

抓住这一点理解,我们就比较好探讨“文采”的实质了。

又比如,还是表达上述意思,我们说成:我明天去你家打打秋风哟。

这就把语法表达上升到“修辞表达”高度了,很多人可以就会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尤其你把这句话说给一个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听时,他一定会一脸懵逼。你需要把这句“修辞表达”还原成“本义表达”,他才会明白:原来就是我本来就会说的那个意思啊!

学会用修辞表达法说话,甚至把本来可以直接用“语法/本义表达”传递的交流信息转换成修辞表达,这就是我们说的很虚很虚的名词概念:文采。

需要说明的是,修辞说话并不能仅仅理解成“学习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明喻,暗喻,拟人等等最基本的修辞手段)”。

我们说的“修辞表达”更多的是指“具备同义词句替换表达的语言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采(能力)”。

文采=修辞表达法说话(能力)=同义词句替换表达(能力)。

我举几个在“语法表达”和“修辞表达”之间纯熟“切换”的例子:

1、我十分欣赏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在一部《四渡赤水》的看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在贵州转战时,大冬天,毛主席的卫士把一块米饼递给毛主席。主席问饼哪来的?卫士回答:周副主席送来的。主席:如果是周副主席给的,说明他还没有吃东西。

于是,他把饼掰成两半,一般递给卫士:这是给周副主席的。

然后,他又把剩下的一半再掰一半,说了一句话。你道他怎么说:

1. 他可以“语法表达式”说:你一半,我一半。

2. 他用“修辞表达式”说:咱两分而食之。

这就是毛泽东的语言:文采来自能用修辞表达式说话就不用“语法表达式”干巴巴的表达。

2、我读大学时有一次上一位汉语老教授的课。课间我不是像其他同学那样在教室楼道上玩耍,而是跑到教师休息室看当时很难看到的国外英语杂志。教授喝着茶,边很不经意的对我说:你这位同学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休息休息。

我当时可以有两个回答:

1. 语法表达式交流:没事,下课了,来这里放松放松。

2.修辞表达式交流:没事,这叫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结果,我的回答(第二个)让这位教授把我记住了一辈子(哟,你这位同学还蛮会说话的嘛)。本来一句很不经意的沟通,因为沟通采用的语言形式不同,产生不同效果(多年后,我们同学聚会时也请了这位任课教授,你见我后开口就说:记得,记得,你说过一句文武之道的话)。

3、在给外国人上汉语课时,我也用修辞表达与语法表达告诉外国人,中国人说话的“难懂之处”:

中国人告别时,不会只像英语那样,一句Good bye,good luck直白白搞定。

中国人会说一大通表达“再见”的修辞表达句子: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祝你宏图大展。。。。

这些话什么意思啊?就是你们老外的一句:Good bye to you.

二、“文采”不是读书读出来的,是专门训练训练出来。

有人以为说话有“文采”就是“多读书”。不!

文采首先是一种语言能力,既然是能力,就需要专门训练,哪怕是你的母语也不能外。

“用语法说话”是任何一个人都基本能做到的语言能力。能不能把语法说话替换成修辞说话就需要专门训练了。

1.语法说话:肚子饿了

修辞表达:饥肠辘辘,前脊梁贴后脊梁

2.妈妈说的话你总是不听(语法)

妈妈说的话你总是水过鸭背/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修辞)

这样的例子很多(语法)/不一而足(文采修辞)。

所以说,我们要想提高语言文采,说白了就是提高自己语法表达和修辞表达之间高速自如的转换能力。

语法说话淡如水,修辞表达出文采。


英语老师覃冠平


文采,是行走在笔端的优雅,似有似无。

文采,是盛放在枝头的蔷薇,愈娇愈艳。

文采,是浮沉于蓝天的云朵,若隐若现。

文采,更是一个人内心的解答,只有酣畅淋漓的书写,才有意犹未尽的表达。



那么,如何提高文采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阅读。也就是笔者所问的读什么书。其实,任何一本书都可以使人从中获益。通俗小说,使人懂得人情世故。经典名著,使人体味人生真谛。古诗词,则蕴含写意和抒情。散文,则是生活的最好见证者。

因此,从阅读的角度而言,主要应从兴趣出发,培养阅读兴趣,从中汲取养分。

那么,读什么书会起到快速提升文笔水平的效果呢。

散文和诗歌。

散文,词句优美,用词讲究,在阅读中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诗歌,精炼短小,意境非凡,在背诵的过程中,会给人激励和温暖。

第二个方面,勤练笔。

很多朋友会问我,为什么在写作时,有被掏空的感觉,那是因为,你在不断输出,却没有及时的填补。写作是一个精进的过程,没有天生的作家,都是在经历中不断成长,成熟,又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升,改进,再提升。

因此,练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个方面,背诵。背诵经典诗句,名句,是提升文笔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的去背诵,学习,提高,才能悟出写作的真谛。虽然写作并没有窍门,但是写作也有技巧,唯有用技巧不断的应用于写作,文采才会呈现出来。


作者,一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