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FinTech」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發展簡史

​ 支付清算系統是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大到央行調節經濟,小到個人日常消費,都離不開支付清算系統。本文就帶您簡單瞭解一下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的歷史。

由於這個系統龐大、複雜,作者只接觸過有限的一點,多數是通過查資料而認識。因此,若有錯誤之處,敬請指正。


一.產生

要明白支付清算系統,先要理解以下三個詞彙:

支付:付款人向收款人轉移可以接受的貨幣債權的過程。

結算: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客戶同銀行等金融機構間的貨幣資金清償及轉移的行為過程。

清算:金融機構之間的貨幣收付、清償等行為過程。

可以看出,如果支付不涉及金融機構,而是現金交易,那所有債權、債務關係的變化當場就能完成,不涉及結算和清算的過程。如果有金融機構的參與,那一般是而非現金交易,債權、債務關係的變化不能全部當場完成,需要進行結算和清算。

「FinTech」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發展簡史

圖1 一個支付過程

也就是說,結算和清算需求是伴隨金融機構的產生和非現金交易而出現的。這個過程如上圖,如果客戶客戶A、B是不同的人,則是一個普通支付過程;如果是同一個人,則是通存通兌。

其中的支付和結算過程較簡單,清算過程相對複雜,本文也著重從清算角度去闡述。清算的過程簡化為兩部分,支付指令發出和完成資金劃撥,有的文章稱為信息流和資金流,其實就是命令和執行命令。

二.早期

在銀行出現早期和我國的錢莊時代,清算都是點對點的(雙邊清算),也就是在金融機構之間定期直接進行。

比如金融機構1和金融機構2每週都會坐到一塊對賬,其實就是在清算。機構1發現這次共收到了5萬機構2的銀票,機構2發現這次共收到了6萬機構1的銀票。抵消後,發現機構2為機構1多付了1萬現金,那機構1就要將這1萬現金歸還機構2,並且雙方各自歸還收到的對方票據,完成清算。

支付指令是進行對賬以後當面發出的,資金劃撥也是當面完成。當然,為防止對方不認賬,都會要求對方在本方存入一定現金作為保證,這就是早期的備付金。


三.手工聯行

1953年,人民銀行建立了“全國大聯行”的三級聯行清算體系:縣(市)級的縣轄聯行;省(區)內的省轄聯行;跨省(區)的全國聯行。各級聯行負責轄內各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清算,全國聯行通過人民銀行總行清算。這個階段是按照地區進行聯行的。

改革開放後,隨著金融體制和結算制度改革的深化,全國大聯行不再適應社會發展。1985年,央行決定實行“統一計劃、劃分資金、實貸實存、相互融通”的聯行體制變革措施,全國聯行清算體系也隨之進行了重大改革。

同一個銀行的清算內部進行,總行和分支行構成一個聯行系統,分行與分行之間的清算由總行負責;跨行的清算可以走央行,也可以各行直接清算。這個階段是各銀行內部聯行。

以上兩個階段,都是手工聯行。手工聯行時代,支付指令的發出是靠郵局或電報,資金的劃撥通過人民銀行,整個過程基本都是手工處理。

手工處理,容易出錯,且速度較慢。這就造成了佔壓在途結算資金較多,異地資金劃轉有時需要幾個月。

四.電子聯行

為解決手工聯行資金使用效率、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問題,人民銀行1989年開始建設電子聯行系統和清算中心,並著手建立央行專用的衛星通訊網絡。

1990年,央行清算中心建成,包括兩級處理中心,國家處理中心(NPC)和城市處理中心(CCPC)兩級處理中心,NPC全國只有一個,CCPC省會城市加上深圳各一個。

1991年4月1日,全國電子聯行系統(EIS)試運行。EIS連接了商業銀行、央行、NPC和CCPC,通過計算機網絡和衛星通信技術完成信息傳遞,通過清算中心完成資金流轉。

1995年,針對電子聯行覆蓋面不廣,速度較慢等問題,人民銀行開始推行電子聯行“天地對接”工程,構建地面網絡。到2000年,基本實現電子聯行的“天地對接”和業務到縣。

電子聯行的模式和手工聯行類似,但是支付指令通過衛星或地面網絡傳播,資金劃撥由人民銀行清算中心完成。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各商業銀行的核心繫統逐漸投產運行,同一個銀行內部的異地轉賬由各自的核心繫統完成,開始擺脫對EIS的依賴。


五.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

1991年10月,中國開始著手建設中國國家金融通信網(CNFN)和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第一代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由世界銀行提供貸款,英國PA諮詢公司承擔諮詢設計。

2002年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的第一個子系統大額實時支付系統(HVPS)建成投產,2005年小額批量支付系統(BEPS)投產,2007年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投產,2009年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試點投產。至此,第一代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建成,全國支付清算系統的架構圖如下。

「FinTech」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發展簡史

圖2 全國支付清算系統架構圖

這個階段同聯行時代的主要區別是,銀行內部的清算通過其核心繫統完成,不需要再通過聯行體系,跨行清算通過CNAPS完成。支付指令通過網絡傳遞到CNAPS,CNAPS在各銀行的清算賬戶間完成資金劃撥。

六.第二代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2)

由於第一代現代化支付系統的支付清算理念和技術相對落後,央行在2009年底決定啟動第二代支付系統(CNAPS2)建設。CNAPS2使用更前瞻的設計和先進的架構,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並具備了較全面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功能。

2010年8月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作為CNAPS2的首個投產的系統,2013年10月,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都升級為第二代。CNAPS2架構圖如下。

「FinTech」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發展簡史

圖3 二代支付系統架構圖

兩代系統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CNAPS2採用了一點清算的模式。CNAPS各商業銀行分支行都可以通過當地CCPC接入央行的支付清算體系,這就形成了多點接入;而CNAPS2支持一點接入、一點清算,並將逐漸完成多點清算到一點清算的過度。

另一個主要區別是CNAPS2建設了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俗稱超級網銀。超級網銀解決了CNAPS跨行清算效率不高的問題,能夠實現跨行轉賬、跨行支付等業務的實時到賬,同時支持跨行賬戶信息的實時查詢,打通了國內各大銀行網上銀行之間的互聯互通性。


七.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不斷增長,跨境人民幣業務各項政策相繼出臺,跨境人民幣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建設金融基礎設施支撐業務發展。

人民幣跨境業務,也是一種人民幣的支付清算活動,理應通過CNAPS進行。建設CNAPS的初衷是滿足國內的支付清算需求,所以在進行處理跨境業務時,CNAPS暴露了嚴重的侷限性:

一是運行時間過短,正常業務受理時間為8:30-17:00,在運營時間上難以照顧到其他時區;

二是與國際清算系統接口無法完全匹配,在代理行和境外清算行模式下都必須通過SWIFT報文系統傳遞跨境清算信息,但SWIFT不支持中文,且一些字段與大額支付系統報文不兼容,從而大大延緩了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速度;

三是CNAPS難以實現跨境清算所需的人民幣和外幣同步支付結算和人民幣證券券款對付結算

為滿足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進一步整合現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和資源,提高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效率,經過充分論證和研究,人民銀行於2012年啟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建設。

2015年10月8日,CIPS(一期)成功上線運行,同步上線的有19家直接參與者和176家間接參與者,參與者範圍覆蓋6大洲50個國家和地區。每個直接參與者都在CIPS開立賬戶,支付指令通過到達CIPS後,系統在CIPS賬戶之間完成資金劃轉。其他參與者通過直接參與者享受CIPS的服務。

CIPS的建成運行是我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人民幣國內支付和國際支付統籌兼顧的現代化支付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對推動人民幣成為全球主要的支付貨幣、推進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3月26日,CIPS(二期)成功投產試運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匯豐銀行(中國)、花旗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德意志銀行(中國)共10家直接參與者同步上線。2018年5月2日,CIPS(二期)全面投產,符合要求的直接參與者同步上線。CIPS運行時間由5×12小時延長至5×24小時+4小時,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支持全球的支付與金融市場業務,滿足全球用戶的人民幣業務需求。

「FinTech」我國支付清算系統發展簡史

圖4 CIPS的31家直接參與者


參考資料:《改革開放三十年人民銀行支付清算工作回顧與展望》、《關於我國支付清算體系的演變過程》、《CIPS系統簡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