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楚汉相争后期,如果韩信谁也不帮,刘邦还能打赢项羽么?

铜山员外郎


很喜欢你的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是有公论的问题;

楚汉相争到了后期,能左右天下局势就是韩信了。

所以蒯通一直劝韩信三分天下。那我借蒯通的话,回答你的问题吧。因为我觉得蒯通说的话太有水平了。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蒯通,他原先叫蒯彻,而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皇帝讳,改名为通。这个名字改的很有玄机,因为蒯通犯下的罪本是天地不容的,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让韩信造反。

但是韩信死了,蒯通还是没有死,可见此人有着非常地过人之处,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口才一流。

这个人第一次见到韩信,是劝说韩信攻下三齐之地。可是还没有过平远县,汉王派的使臣郦食其早已经劝降了齐国。

这个时候,蒯通不知道怎么找到韩信,于是鼓动韩信:

“韩大将军啊!我看你这个将军白当了。”

韩信脸上一万个大写的问号;

韩信问:

“这个,你是什么意思啊?”

蒯通说:

“你是将军,打仗打的这么辛苦,才攻下了五十多个城池。而郦食其凭借一个舌头,就劝服齐国七十多个城池投降,您不如一个书生啊。”

蒯通看韩信明显动容了,于是继续说:

“汉王一边让你攻打齐国,一边又暗地派使者游说齐国,难道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韩信说:

“先生的意思是?”

蒯通说:

“这还不简单。汉王不想让你打下齐国,怕你打下齐国后,势力变大,控制不住。”

这些对话其实很有意思的,真不知道刘邦哪儿得罪了这个蒯通,这个蒯通一上来就先是激将法刺激韩信,接着又是挑拨韩信和汉王的感情。

蒯通成功了,因为他知道韩信的一个软肋,那就是韩信压抑的太久了,仅仅赵代燕三国的胜利,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需要更大的成就证明自己。

而蒯通,则是深刻的看到了这一点。

于是韩信拿下了齐国,正在和齐王喝酒的郦食其看到韩信打过来,就直接将郦食其煮了。

而此时的刘邦在荥阳被围,这个韩信死活就是不来救自己,而是逼刘邦封他为齐王。

这个,这就尴尬了,气的刘邦一直骂脏话,若不是张良抓住刘邦的衣服苦苦劝了半天,刘邦和韩信早就翻脸了。

然而韩信成为齐王之后,突然没野心了,反而对刘邦忠心耿耿。

难道韩信的野心就是要证明自己这么简单吗?

我觉得应该是;

蒯通这么厉害的说客,就说服了韩信一次。

之后蒯通对韩信说:

“将军啊,你现在这么厉害。而天下已经乱的时间够了,楚汉已经对持了三年,谁也奈何不了谁,你帮汉王,汉王会取得天下;你帮楚王,楚王会取得天下。天下百姓很苦了,不能再打仗了。不如你谁也别帮,三分天下吧。”

按照当时的局势就是这个样子的,可是韩信突然心肠一软,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

最终把人头落在了未央宫。

这就是命吧。


西门小鱼


不会的,楚汉相争的后期,韩信攻占的城池比霸王和汉王一共的城池都还要多,这时应该可以算是楚汉相争的后期。

不可否认韩信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是不可能打赢项羽,韩信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天赋,没有他的帮助离间计成功也不会有这样大的作用。其实就算有韩信的帮助刘邦也一定打的过项羽,彭城之战就已经验证了一次,项羽绝对是那个时代顶级的军事家,最主要的是韩信是将军项羽是霸王。

人们经常拿韩信和项羽是因为感觉项羽只是将军他手底下没有出名的大将,这是因为项羽太耀眼了,掩盖同时期所有人的光芒。

彭城之战项羽用五万人打退五六万诸侯联军,可能有人说是因为诸侯不团结,但这时的汉军应该也有数十万之众,他们是绝对效忠于汉王,韩信是大将军,他不仅是诸侯联军的将军,对汉军更是有绝对指挥权,但还是被霸王打散了。打败项羽的不只是韩信,陈平的离间计,张良和萧何这些人也有绝对功劳,垓下之战项羽几乎面对的是整个时代的所有敌人,霸王面对的是多数倍的敌人,英布,彭越,韩信这些人在垓下之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羽不是一个人能打倒,是一群力量打倒他的。

由此可见,韩信这是重要作用,但不是绝对重要,打败项羽的是那个时代,分封制已经淘汰了,大人时代变了。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韩信不帮助刘邦灭楚,那刘邦灭项羽也只是迟到,绝不会缺席。

刘邦屡战屡败不假,但刘邦屡败屡战也是真。打不死的刘邦,迟早会站起来打赢楚汉这场战争。

刘邦的屡战屡败

楚汉战争初中期一直是项羽百战百胜地吊打刘邦。

那时项羽的阵营里文有范增,武将就更多了,龙且、彭越等等。当然可以说龙且是韩信打死的,可是依龙且的刚愎自用的性格,就算不跟韩信打仗,是和曹参他们打仗的话,那龙且也是吃败仗的货。

范增、龙且死,彭越叛楚归汉,项羽的天就塌了一半。项羽早已经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项羽再与刘邦作战虽然还是百战百胜,但已经开始打消耗战了,项羽的后方补给线被彭越断了。

都知道,战争打的是实力,项羽的实力在消耗,死亡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刘邦的屡败屡战

刘邦在前线用心地打仗,萧何及时供粮补兵。屡败后,刘邦有韧劲,打趴在地,爬起来又打。刘邦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

战争一打实力,刘邦有萧何的不断供给。二打统帅的领导力,刘邦可以凝聚天下英雄助他。三打统帅的高度,也就是高瞻远瞩,刘邦就是要夺天下,所以刘邦以时时装天下的心胸想办法办大事。

有人说韩信错过了三足鼎立的机会。其实不然。想当年,韩信在秦末大起义时,他还在吃漂母施舍的饭呢。怕饿死才提着一把剑投入项梁营下,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才又投奔刘邦。

若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若没有刘邦的搭台拜将,韩信算什么呢?离开了刘邦的汉旗,韩信到哪去招兵?韩信离开刘邦又能干什么去?难道继续找漂母要饭吃?

刘邦能立韩信,自然也能灭韩信,因为韩信打仗的后方是大汉,韩信打的是大汉的实力。


吴百兰


历史的进程或成败不是某一个人能阻止或者扭转的。

刘邦虽出身卑微,品行上也有些许问题,但作为一个领导者最主要的能力和素质还是具备的。

1、关键时刻他敢揭竿而起,并临危不乱,证明其有过人的胆识和意志。

2、懂得识人、选人、用人、留人,并能够和三教九流打成一片。

3、虚怀若谷,能够听取不同的建议,并主动承认错误及时调整。

4、出身卑微,能够体会民间疾苦,懂得让人们休养生息。

5、韩信倒向刘邦,只是加速了项羽的灭亡,并不能对刘邦的成功产生决定性影响。

韩信就算不帮刘邦,刘帮也能胜项羽。





周凡


不能,因为刘邦根本就没有能力可以打败项羽,在刘邦和韩信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刘邦最多可以领兵十万,而韩信则可以多多益善。再加上项羽曾经创造了3万对56万大军以少胜多的战役。


十公子劉bingwei


刘邦若是没有韩信的帮助,他肯定不是项羽的对手的。

说白了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这一点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楚汉相争的时候,可以说正是韩信在决定着刘邦和项羽的胜负。

那时候刘邦和项羽对峙在荥阳,两个人到了旗鼓相当的地步。但是,刘邦一直都是防守的一方,项羽都是进攻的一方。

也就是说总体来说刘邦是处于劣势的。

对于刘邦来说,他唯一能够战胜项羽的砝码,就是韩信了。

在刘邦和项羽对峙在荥阳的期间,韩信去北方开辟新战线去了。他开辟新战线的目的,就是绕到项羽的背后,和刘邦一起前后夹击项羽。

所以,韩信每一次在北方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对于项羽来说都是严重的打击。

我们都知道,韩信是不世处的将军。他几乎每一次战役,都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他先是打下了魏国,俘虏了魏王。紧接着他带着自己的士兵,进入到了代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代国。

魏国和代国相对来说小一点,韩信攻打他们是没有怎么费力气。

在韩信拿下魏国和代国之后,他下一个目标就对准了强大的赵国。当时的赵国有二十万精锐部队。

韩信仅仅只有三万,还都是刘邦剩下的老弱病残。

这样的韩信,想要战胜赵国,当然是不容易的了。但是,最终我们都知道,韩信在赵国打了著名的背水之战。

这一次战役,他以少胜多,仅有三万人,就打败了赵国二十万精锐部队,从此,韩信一战成名了。

他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名将之一,是可以和项羽相匹敌的名将。

韩信攻打下赵国的消息不胫而走,燕王听说韩信要打燕国了,他知道自己不是韩信的对手,所以就投降了韩信。

到了这个时候,对于韩信来说,他若是再拿下一个齐国来。他就可以经过齐国,直接偷袭项羽了。

若是齐国真的被韩信给拿下来,项羽必败无疑。这一点项羽也早就意识到了。

当韩信要打齐国的时候,项羽派来了一个叫做武涉的说客,让他去说服韩信,韩信最好是两不相帮。

要知道项羽从来都没有用过说客,他是能动手的绝对不动嘴。

可是,连项羽这样的勇士,都动用了这种他最为不齿的行为,可见,当时的形势对项羽是多么的不利。

武涉告诉韩信,让韩信两不相帮在齐地自称齐王,这样他韩信和项羽,刘邦就可以三分天下了。

但是,这个建议被韩信否决了。

韩信说自己不可能自立的,而且他要帮助刘邦打败项羽。

武涉的游说失败了,项羽只要派了龙且带着二十万大军,前来齐国阻击韩信。

要知道当时的项羽,他仅仅只有三十万军队了,为了阻击韩信,他给了龙且二十万,也就是说他只留了十万大军,在荥阳和刘邦对峙。

可见,项羽对刘邦一点都没有不担心的。他唯一的劲敌就是韩信一人而已。

龙且在项羽的生死存亡之际,被项羽赋予了重任,但是,他并没有给项羽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在和韩信的争斗过程中,他因为大意,被韩信打了一个大败,自己也被韩信给杀了。

最终,韩信拿下了齐国。

在韩信拿下齐国来之后,韩信拥兵三十万,刘邦拥兵二十万,项羽拥兵十万。这时候即使项羽的十万大军,他打刘邦的二十万大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若是加上一个韩信,他就应付不来了。

我们都知道在韩信拿下齐国来之后,他先是驻扎在了齐国,让人去给刘邦讨要一个假齐王当当,说白了他就是想要一个齐王的头衔。

假齐王的意思,也就是说先当个代理齐王,毕竟现在齐国没有王了。

韩信给刘邦讨要齐王的时候,刘邦被项羽打的都要吃土了。

他听说韩信想讨要假齐王。听到韩信派来的使者,对刘邦说了这个消息的时候,刘邦彻底的怒了,老子都要被打死了,你特么的不来救老子,反倒威胁起我来。

想到这里刘邦就要破口大骂,刚骂了一句他娘的,这时候张良意识到不好了,他用脚踢了刘邦一想。意思就是说韩信,这个时候韩信是得罪不起的。

刘邦立刻意识到自己事态了,毕竟守着韩信的使者,自己骂韩信若是让韩信知道了,肯定会对自己不利的。所以,他赶紧说道,他娘的,要当齐王就当个真齐王,当他娘的假齐王有什么意思。

就这样韩信把齐王给讨要了过去,他开始帮助刘邦和项羽大决战了。

最终,我们都知道韩信带领五十万大军和项羽的十万人马厮杀。最终,项羽兵败,他逃到乌江之后,就选择了自杀。

所以说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是肯定打不过项羽的。

正是韩信为刘邦打败了项羽,让刘邦当上了皇帝,成为了天下的共主。


汉史趣闻


韩信谁也不帮,要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是打不过项羽的。

项羽和刘邦以鸿沟分界签订停战后双方撒兵了。张良和陈平劝刘邦率军追击项羽,消灭项羽。

刘邦追项羽被项羽打败了,刘邦毁约在先,项羽生气又反过来追刘邦。

刘邦在固陵坚守,调韩信和彭越过来打项羽。韩信和彭越不愿意来,后来,刘邦又给韩信齐国和彭越梁国增加划分土地管理面积,他俩带兵来帮助刘邦消灭项羽。英布、刘贾、周殷等也接到刘邦指令,率军来围攻项羽。

在垓下,项羽十万楚军被刘邦五路大军围攻。五路大军数量有说七十万、六十万、四十万几种说法。

韩信用十面埋伏阵法打击项羽,项羽在四面楚歌情况下战败了,十万楚军被消灭八万。虞姬自杀,项羽率八百骑突围,汉军灌婴派五千骑兵追击。项羽由于走错路,被汉军追上,项羽斩杀汉军数百人,最后自刎而死。项羽死的很壮烈,短暂的一生,却轰轰烈烈。

北宋李清照写诗: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大白白野


显然不会,若无韩信,刘邦三秦(名将章邯等驻守)难定,甚至都出不了汉中废地。即便侍樊哙等猛将出了汉中,取了咸阳,也不能悉数合诸侯以伐项羽。即便凭张良郦生等说客合诸侯共力伐楚,也不能当霸王之勇,难以取胜(彭城之战为鉴)。

项羽身经百战,未尝一败,只在与韩信对敌时少输几阵。汉王帐下虽谋臣辈出,亦不缺骁勇之士,但实少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兵将帅。再细数一下韩信的战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速取三秦,智赚咸阳,又领兵征赵平齐,使诸侯俯首。

汉王彭城失利后,韩信又计苴,胜霸王于广武,将天兵出成皋,最终十面埋伏,围项羽于垓下,四面楚歌,使楚土崩瓦解。综上所述,无韩信,不成汉!


爱历史的大小姐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可谓是意义重大,他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看上去没什么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但是萧何很厉害,不停地劝说刘邦,这才终于为韩信谋得一席之地,也正是因此,韩信的才华开始展露出来,他在刘邦手下做的也越来越厉害,刘邦的很多胜利,都是靠着韩信才帮他赢下来的。既然如此,如果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个韩信,刘邦从头到尾都没有这么厉害的武将,那他还是否能赢得天下呢?

1.韩信的战绩

韩信的战绩有哪些?看看韩信有什么样的外号就知道了,“兵仙”“神帅”,能够被历史赋予这样称呼的,他的军事能力绝对是一流。刘邦最初并不看好韩信,但是韩信却为他制定出了东征以争夺天下的策略,从这个时候开始,可以说刘邦就走上了“康庄大道”。井陉之战、灭齐国、平定魏赵燕、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刘邦一路的成功,都有韩信的身影,尤其用四面楚歌击溃楚军的心理防线,更是精彩。

从韩信身上也衍生出来一个歇后语,大家很熟悉,那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韩信绝不仅仅只会多要些兵力,他用兵是非常灵活的,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毕竟有句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韩信的兵法当然是从书里面学来的,但是他并不会照搬书上的内容,同样的一句话,“陷之死地而后生”,别的将领看不出来,他却能灵活运用,井陉之战把汉军将士逼上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全自己,大家自然会更加卖力,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打赢的话就没有退路,必然会倾尽全力。

2.如果没有韩信

那么,如果刘邦身边没有韩信,还会怎么样?其实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各家说各自的话,都有道理,我们就简单说说看。一个是认为,刘邦照样能赢。项羽为人骄傲急躁刚愎自用,不管他如何的赢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却始终赢不到民心,就连他身边一直跟随自己的人,到最后不过是剩下一个虞姬而已,范增因为陈平的离间计,也被项羽怀疑离他而去,项羽的确很悲壮,但是他的境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韩信,刘邦也未必不能赢。

第二种认为,没有韩信的刘邦,是打不赢项羽的。刘邦之所以能够赢得天下,我们看看全过程就会发现,刘邦本人并不是有多强悍的才能,他没办法面面俱到,但是他有韩信,有萧何,有张良,有陈平、樊哙等等,这些人全部加在一起,才有了刘邦的成功,然而如果剔除掉一个韩信,剩下的那些人当中,有几个能领导汉军打胜仗,并且还出现那么多精彩的案例?从他们实际战斗力来看,没有,所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会在哪里窝着,实在不好说。

3.刘邦杀掉韩信

然而,这样劳苦功高的韩信,最后还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正所谓功高震主,韩信功劳太高,偏偏又是个不知道收敛的人,和张良完全不一样,碰上刘邦这样一个,曾经怀疑自己亲如兄弟的樊哙,还想要把他杀了的人,韩信能落得什么好?韩信在军中威望那么高,刘邦怎么可能会对他放心,偏偏这个人还洋洋自得,几次把刘邦晾在一边不管,要不是刘邦命大,还真不知道历史会怎么走。

有军中威望却还不知收敛,韩信或许真的是一个在打仗方面智商很高,但是情商不怎么样的人吧,他体会不到刘邦一个上位者的心思,他觉得自己所要的都是合理的,然而这些在刘邦看来,就未必如他所想了。


平中桂


韩信对刘邦的作用,是极大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实际上,楚汉相争期间,韩信担当的是绕后捅菊花的任务,同样的任务,还有英布们在九江等其他地方一直在持续着。在正面战场和项羽硬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刘邦自己。项羽并不是在正面战场被击垮的,而是被多方面的联合骚扰战略拖垮的。韩信发挥的作用,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拿下了齐国,迅速地把包围网织好。相信即便没有韩信这种BUG级的统帅,刘邦还是能慢慢地遛死项羽的,只是如果没有韩信,这个过程肯定会变得很漫长,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增添不少风险——比如在一次战斗溃败中丧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