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陪你出發,伴你回家。這裡是錢塘夜聽第五十期,每週五晚上八點,鮮活的思想、好聽的故事如約而至!

漫步錢塘江兩岸,映入人們眼簾最有標誌性的一段景色,當是聳立於江邊的巍峨佛塔——六和塔。歷史上錢塘江畔的塔幢造像眾多,但大多已經湮滅於歲月滄桑之中,至今猶存的有杭州六和塔、白塔與鹽官佔鰲塔、嚴州雙塔等。

聳立於錢塘江畔月輪山山腰上的六和塔,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磚木結構古塔之一,取佛教“六和敬”之義,故命名為六和塔。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六和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由吳越國最後一位君主、虔誠信佛的忠懿王錢弘俶建造。興寺建塔是吳越錢氏祈求護國佑民的重要舉措,所以錢弘俶對六和塔的建造極為重視,他親自物色遴選得道高僧負責督造,兩宗祖師智覺延壽禪師曾住持並重興杭州首剎靈隱寺,他被委以重任主持督造六和塔工程。

六和塔塔身共九層,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俯看錢塘。塔的頂層裝有明燈,為夜晚航行的船隻指路。宣和三年六和塔毀於兵火,如今保存的磚築塔身,是南宋紹興二十三年重建的。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自南宋以來,六和塔屢毀屢復,時有修建。明嘉靖十二年,倭寇入侵杭州,六和塔遭破壞;萬曆年間進行大規模修繕。清雍正十三年,李衛再作大規模整修,歷時兩年完工;清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來杭州登塔遊覽,七層各題匾額,並題詩聯;清咸豐十一年寶塔遭兵亂,外廓木廊損壞嚴重;清光緒二十五年再作大規模修繕重建。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1934年,民國政府曾有再次修建六和塔的打算,還特地邀請了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來杭商討修復計劃。梁思成經過十多天的現場踏勘,同時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繪製了《六和塔復原狀圖》,可惜不久後日寇侵入浙江,六和塔的復原重修計劃只能取消。到新中國建立後,政府也多次對六和塔進行維修保護。至1991年,六和塔進行了一次大修,而參加修建的專家正是梁思成的學生郭黛姮。此次維修的主持者,原杭州市園文局局長施奠東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現在的六和塔早已失去原本的模樣,呈現的是各個時期修造的成果,而飽經風霜的六和塔更像是一位老僧深入禪定於錢塘江畔,述說著歷朝歷代的故事。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它不僅是錢塘江畔最具代表性的佛塔建築,是“東南佛國”杭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中國眾多佛塔中的佼佼者,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佛教文化,包含著諸多底蘊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素。它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國佛教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

錢塘夜聽第五十期 | 她在錢塘江畔,守護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

中國知名歷史教師袁騰飛在談到六和塔時,非常肯定它對杭州人民的意義:“中國人修塔的目的是祈禱國泰民安,所以它才會在江邊,在山的險要之處立塔,有水的城市它就是比較靈動,所以有這個塔在這兒,江、山、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