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只老鼠,为啥会改变秦朝权相李斯的三观?

解强强


兴也老鼠,亡也老鼠,李斯的老鼠哲学可以让他在政治上功成名就,也可以让他身败名裂。

李斯并不是出身于什么达官贵人之家,不过是寻常百姓。李斯早年在官府中当小吏,以打杂维持生计,但却偶然因为老鼠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年,李斯在地方官府中寻得一小吏的差事,每日早起晚歇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但生活依旧没有起色,也未谋得一官一职。

一日,他去上了趟厕所,看见一只皮包骨肉的老鼠仓皇逃窜,却撞了木门,吓得浑身哆嗦。

那只老鼠时常以吃厕所中的蛆虫而得以保命,渴了就喝厕所旁的尿,以至于瘦骨嶙峋,每日还要胆战心惊地防备着。李斯看着,不禁感叹,完事后,匆匆离去。

又一日,他受命去查看粮仓,发现有一只老鼠正在粮堆里不亦乐乎地吃着。李斯打开粮仓之门也并未使他惊扰,它依旧埋头苦吃,根本不把李斯放在眼里。

比起其他老鼠来说,它的身体是那么肥壮,四肢看起来粗而强健。李斯心想:“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大概意思就是,若想出人头地就不能像厕鼠一样胆战心惊了一生依旧瘦骨嶙峋,要像仓鼠一样,无所畏惧才能有安逸的生活。

之后,李斯便毅然辞掉了小吏的差事,凭着一双脚走到遥远处寻到荀子,并拜他为师。从此与韩非子一起跟随荀子寒窗苦读,终有所成就。

李斯学有所成之后便前往各国游说,但是一再被拒之门外,李斯想到了秦国,那个曾经因商鞅变法而让各国胆战心惊的国家。

变法,笼络人才是秦国一直以来的做法,而秦国统一六国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于是李斯不再游说其他国家,而是直奔秦国。

李斯没有关系,所以见不到秦王,只能投到吕不韦门下,当一名门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写的小篆体被吕不韦赞赏,才被吕不韦得以重用。

李斯野心勃勃,必定是不肯在吕不韦手下当门客,他在暗地里早已经偷偷地为自己寻求出路。

后来,秦始皇对来自韩国的间谍一事对各国的客卿下以逐客令,李斯看准了这次机会,便死死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



用自己美轮美奂的小篆体连夜写成《谏逐客书》请求赵高,呈送给秦王。

李斯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秦王的谕旨,一下子被提拔为廷尉。这对于李斯来说无疑是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他在政治上功成名就迈出的第一步。

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给秦始皇提供了许多建议,诸如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政治举措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官升至宰相。

但李斯官做得越高,心却越来越像厕鼠般龌鹾,为了保住自己宰相之位,暗地里也害了不少人,而死得最惨的,就是自己的同窗韩非子。

早年和荀子一起求学之时,李斯就察觉了韩非子始终比自己有勇有谋,若有一日自己功成名就,绝对不会和韩非子同政。

可是该来的还是要来,韩非子前来觐见秦始皇。李斯知道后,胆战心惊,于是连夜上书给秦始皇,说韩非子此次前来是为了韩国的利益,此人奸诈狡猾,不可重用。

始皇听后,便下令逮捕韩非,李斯想着韩非留在这世界上是个祸根,对自己不利,于是买通狱吏逼迫韩非子服毒自杀。等到秦始皇要赦免韩非之时,这位满腹经纶的人士已经被害身亡。


李斯变得越来越像小人,最终也被小人所害,他一生所信仰的老鼠哲学,最终也让他断送了终身,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秦始皇在世之时,李斯受庇护,赵高亦是不敢肆意妄为。但是秦始皇死之后,赵高帮助秦二世胡亥发动沙丘之变,让胡亥成功登上宝座,赵高从此成为了秦二世的心腹。

赵高早就对李斯心怀不满,灭李斯,自己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赵高一直在胡亥跟前,不断地说李斯的坏话,以至于秦二世早已排斥李斯。

李斯想辩解,却比赵高晚了一步,赵高这次是要把李斯彻底逼上绝路,于是他对秦二世扬言说,李斯要造反。秦二世本就不英明,又倚仗赵高,可李斯是自己父亲在时的宠臣,也不敢下断言,似信非信。

但赵高又继续蛊惑,说再不把李斯控制,秦王朝的天下,就此灭亡了。秦二世听罢,要求赵高说出缘由,赵高便以李斯的老鼠哲学为借口道:

李斯为什么信仰老鼠哲学,就因为自己也是一只大老鼠。李斯本不属于秦国,他来秦国也不过是寄养,一步步啃完秦国的粮仓罢了。

秦二世虽听罢,却也觉得没啥不妥,又问赵高要证据,这回赵高可是有了机会。他要求秦二世把“审问”李斯的事全权交给他负责,必定能找出证据。秦二世答应之后,李斯的末日也就不久了。

赵高对李斯上以极刑,三番五次派人试探李斯的底子,每次李斯以为是秦二世派人来探查之时,都中了赵高的计,之后又是一顿毒打。

久而久之,李斯便不再妄想秦二世会派人前来探查,有人问话就招,再也不申冤。其实秦二世有派人来侦查,只不过晚了一步,李斯早就屈打成招了。

李斯招供之后,赵高拿着所谓的“证据”呈送给秦二世,秦二世无可奈何,便下令杀李斯,上以腰刑。

李斯在狱中与儿子相对而泣,回想自己的这一生,功名利禄无所不有,但也有做伤天害理之事,如今却早已都荡然无存。

李斯信仰一生的老鼠哲学,最终也被赵高反利用,害了自己。


史之策


职场压力大啊,许多职场新人都在幻想着找到一个好公司,但是怎样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呢?那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呢?这些都是问题。这些问题不止现代人面临非常棘手,古代人也为了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而发愁。

李斯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一开始的时候,他在楚国的一个郡里当一个小官。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当时各国之间征战频繁,前往哪一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呢,这个问李斯一直在思考。

有一天李斯上厕所,看到了厕所里偷吃脏东西的老鼠,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听到有人的脚步声,就吓得抱头鼠窜。后来李斯又到了一座仓库之中,发现这个存着粮食的仓库里也有老鼠,与厕所里的老鼠不同,这些老鼠大摇大摆的吃着仓库里的存粮。

看到这两只老鼠,你能想起什么呢?反正我想的是战国时期看来卫生条件不怎么好,到处都有老鼠。要不李斯可以成为历史名人的,他想到的是更高大上的东西。

李斯发现,同样是老鼠,厕所里老鼠显得胆小惊慌,而仓库有老鼠,却显得机灵,而且过得舒心,同样是老鼠,什么不一样呢?生活环境不一样。

李斯认为是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生活品质的不同,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找到一个好的平台。

于是李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七国之中只有秦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升值空间。于是就前往秦国找工作。果然天遂人愿,李斯辅佐秦始皇成就了一番事业。


一盘拉条子


说白了,不是老鼠改变李斯的三观,是李斯自己改变自己的三观,易经说,天垂象,圣人象之。天下事实都有发生,看你有没有那种智慧和观察力或者那种思考力去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记得布朗运动吗,也是看到花粉在水中动来动去,他就思考为什么,记得牛顿的苹果吗,为什么苹果不能改变你三观,可以改变牛顿的,那是他专注力和观察力,然后深入思考,李斯也一样的,一个人想积极改变自身的时候,那么他看到的很多现象都不由自主的往那方面去思考,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黄家头号


准确一点说,改变李斯三观的,不是一只老鼠,而是两个地方的两群老鼠,一群是茅厕里的,一群是粮仓里的。

李斯年轻时,当着一个小吏,注意不是官,通俗点说就是给衙门打杂的,没有编制的那种。

他上茅厕的时候,看到一群老鼠在吃里面的脏东西,老鼠长得又瘦又小,人一进来就被吓得四处逃窜。

紧接着,他又去了粮仓,看到一群老鼠又大又肥,舒舒服服吃着粮食,人来了也不害怕逃跑。

李斯开始想到,人就像这两群老鼠,是不是有出息,以后生活的怎样,全决定于自己所处的环境。

从此,李斯三观大改,充满了正能量。向荀子拜师,开始学习帝王之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斯终于学成,入秦成为吕不韦舍人,后来慢慢高升,成为秦国丞相。

李斯是法家思想伟大的实施者,其设计制定的国家政策,例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国道等,两千多年以来,无论任何朝代都沿袭类似的国家管理制度。


平凡人读史记


最近喜欢看纪录片,看过一个关于张艺谋的纪录片。
记者走访了张艺谋早年工作的工厂,张艺谋的早年的那些工厂的同事,大多已经退休了,住在逼仄的房子里,述说着自己早年和张艺谋的陈年旧事。
镜头一转,是张艺谋的高大明亮的工作室。穿着鲜艳衣裳的国师虽然脸上有标志性的刀斧的痕迹,但是和他的那些早年工厂的同事比较起来,张艺谋还是显得很年轻。
早年的张艺谋和他那些工厂同事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那些生在工厂的同事灵活灵动。
但是78年的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张艺谋选择了学习电影,努力去以高龄备战高考,并且选择了电影这个高光行业。
在当时的那些参考的学子中,张艺谋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年龄大又不是世家出身,但是他肯努力,而且选对了跑道,一飞冲天就是时间问题了。
这就是郭德纲说的,草绳三毛钱一根,但是绑上大闸蟹,草绳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选对了平台,即使你是根草绳,依旧价格不菲。相反,如果选择错了平台,即使天赋异禀,依旧命运悲催。
比如,据说阿里巴巴上市时,前台的服务人员都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他们的能力比我们在很多酒店看到的前台服务员小姐姐们强吗?

未必。

平台选对了而已。

这个道理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后来成为秦朝丞相李斯在年轻时就悟到了。
李师是楚国人,年轻的时候,被乡亲推荐在上蔡郡当了一个小官吏,负责官府中文书资料整理和仓库账目,在战国那个识字率相当低的年代这个职位也算香饽饽了。
李斯的生活过的虽然不穷不富,但是应该还是不错的。
他每天下班以后有个娱乐活动。就是和儿子李瞻牵着几条狼狗到上蔡东门外去捉野兔,抓到后就地生火烤野兔,吃着野兔唱着歌生活过的蛮惬意的。
如果没有看到那两只老鼠,大约李斯的一生,就像很多县城的小吏一样,兢兢业业过了一生,在历史中如一粒尘埃般不留下一丝痕迹。
李斯是负责管理仓库的,他每天在仓库中都能看到很多老鼠,这些老鼠白天见到人也不太害怕,扭动着肥壮的身躯慢悠悠的在仓库中奔跑,只有见到百越的官员可能跑的稍微快一点,但是楚国境内百越的官员很少。
这些仓鼠什么样的呢?唐朝诗人曹邺有一首《官仓鼠》的诗是这样写的: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大如斗的老鼠过去在农村经常见,尤其是秋天,有农人喜欢挖鼠洞,往往会在弯曲如九曲黄河般的鼠洞中挖掘出半口袋粮食,洞中的老鼠也颇大。

李斯经常盘点仓库,对这些老鼠也见惯了,见怪不怪。


引起他震动的是另外一只老鼠。

有一次李斯上厕所,那时候的厕所无非也就是在空旷的地方围起来一块地方,挖个坑,简单而且简陋。

这天李斯进厕所,拉开厕所门,忽然几只老鼠夺门而逃,李斯看那些老鼠一只只瘦瘦小小的,皮毛无光,见人如见鬼魅般的逃串。
见惯了官仓中哪些皮毛油亮长得肥头大耳的老鼠,再看到这些瘦瘦小小的老鼠时,李师竟然有点恍惚暗想:这也是老鼠吗?这也配叫老鼠?同样都是老鼠,官仓里的老鼠和厕所里的老鼠简直就是两个物种,差距为啥辣么大呢?
蹲坑的时候,李斯忽然就顿悟了人生。
官仓里的老鼠因为选择了官仓,所以每天都是精米白面那么吃着,减肥时才偶尔吃个青菜啥的。
厕所里的老鼠呢?
主要食物就是吃屎。偶尔能在屎里看到个虾仁就算改善生活了。
自己现在岂不是和厕所里的老鼠一样,虽然有一身本事,但是生活的谨小慎微,即使再如何努力,到头了也做不到郡守。
要想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平台。
只有站到更高的平台上,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悟道以后的李斯毅然辞职,给上司写信说:
天下很大,我想去看看。
然后找到自己的老师荀子学习帝王术。然后西行入秦,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所以人的一生选择很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选择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李斯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去秦朝作秦漂,这本就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他成功了,成了典范,如果失败大约连过去都生活都回不去了。

不过人生正是因为有各种选择后的不确定才变得精彩,很多事情,做未必能成功,不做肯定不成功,世事往往如此。


=====================


薛白袍


李斯与老鼠之间的故事源自于史记《李斯列传》的第一段文字: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大意是: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李斯在一个郡里边当个小官,有一天李斯去茅房,看到有老鼠在阴暗潮湿的茅厕里吃大便,老鼠看到李斯进来,吓得仓皇逃走。后来李斯有公干去粮仓,打开粮仓是看到有老鼠在粮食堆上大摇大摆的吃着粮食,老鼠长得又大又胖,看到李斯进来都懒的跑,一点都不害怕李斯。于是李斯有所感悟:人啊,就像在厕所或在粮仓的老鼠一样,成就的高低人生的高度也取决与你在什么位置。

其实,李斯的感悟很简单。在厕所的老鼠吃着污秽的排泄物,还要担心不够吃,看到人或狗都要吓到乱窜。在粮仓的老鼠吃着粮食,大堆大堆的粮食随意吃,看到人都不用害怕。同样是老鼠,生活的环境不同,老鼠的状态却天上地下。

相信由此领悟的人不在少数,尤其在史书上有了李斯这个榜样。但是,为什么李斯有所感悟后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呢?

因为李斯迈出了从茅房到粮仓的一步,大多数人只是终日郁郁,嗟叹时运不济命运不公罢了。

这一步有多难呢?

李斯先是辞去官职,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有多少人能放弃目前稳定的生活,毅然决然的奔向未知呢?

学成后,李斯决定前往秦国效力。当时的秦国秦庄襄王刚死,吕不韦势力最大,李斯投奔吕不韦做起了门客。后来李斯才有机会向秦王嬴政上书,被拜为客卿。

后来,因其他六国派了很多间谍来秦国做宾客,秦王决定下逐客令,驱逐其他六国宾客,李斯也在驱逐范围。

李斯并不向命运低头,大胆向嬴政上书《谏逐客书》。最终嬴政放弃逐客,并重用李斯。

命运往往是不公的,有人泯然一生,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逆天改命。世界从来不缺聪颖通透的人,只有勇于浴火重生的人才能摆脱困境,最终飞黄腾达。


触古通今


准确来说,改变李斯的不是老鼠,而是不同地方老鼠对于人不同的表现,一个是在仓里的硕鼠一个是茅厕的厕鼠,都是老鼠在面对人的时候的不同的表现带给了他极大的触动,就相当于咱们平时生活中如果看到了一件事情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自己也会思考,但是我们的思考仅仅是个思考我们现在社会有很多的这样的刺激,所以我们很快忘记,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个刺激伴随了李斯很久,最终改变了他的三观


染柒玖


虽然是一只老鼠,李斯却从中看到了社会的缩影。

1

《史记》中记载了李斯看到仓鼠后的思想改变。李斯看到厕所里的老鼠,以各种不洁为食,而且胆战心惊,不时受到人或狗的惊吓。而在仓库中的老鼠,吃香喝辣,悠哉快活。

《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李斯看到的现象,对他的思想和灵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很早就是郡里的小吏了,按照正常发展,他会循规蹈矩的一步步上升,从人可呵斥的小吏,转变成为地位更高的官员,或许要一辈子时间,或许一直都只能是地位卑下的小吏。看到两只老鼠的对比,李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他和厕所里的老鼠没有区别;而如果改变环境,去政权中心,才能位极人臣。

2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里就有一篇是关于硕鼠的,见于《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在封建社会,只有成为人上人,成为硕鼠,才有可能享用占用别人的财物,而不是成为供养硕鼠的社会底层。

对于李斯,能改变境地,自己成为硕鼠也未尝不可,当然,历史记载他并不是。

3

事实上,李斯溷鼠的故事,即使只从环境的改变来看,也很有意义。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改变环境或许能给人生带来巨大变化。

举一个不完全恰当的例子,孟母三迁,正因为发现环境影响不好,孟母才搬到适合孟轲成长的学堂旁边,他才能够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在现代社会里,一直待在乡下,或者始终在一个小公司里,今后的机遇和发展机会就非常局限,而环境的改变甚至可能会改变命运。

4

虽然只是一只老鼠,但其中蕴含深刻的道理,会改变秦朝权相李斯的三观也不足为奇。这个故事对现代人仍有指导意义,不只是能改变他一个人,能看到这个故事的,仔细想一想,就能发现真知灼见。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Celave


人生机遇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莫大的作用。

秦朝丞相李斯就有此类经历。

李斯师从荀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史书记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可见功绩。然而他确实大器晚成,二十八岁以前他都是生活在楚国上蔡。

李斯年轻时在楚国做个掌管文书的小吏,原本他胸无大志生活安逸,守着自己的职位就这么了此余生也未尝不可。

李斯遇到老鼠,人生感悟。

直到有一天,李斯上茅厕时看到一只老鼠战战兢兢的老鼠正在吃粪便,遇到人或狗经过就吓得魂飞魄散到处乱窜。这样他想到了粮仓中的老鼠,安心的吃安心的睡,不会有畏惧人和狗的困扰。

李斯有感而发“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某些时候人能否成大事也与身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茅厕中的老鼠如果不离开永远只能在惊恐中惶惶不安,粮仓中的老鼠永远只会安逸自在。经此一事,李斯当机立断辞了官职,前往齐国追随荀子学习治国之大略。而后到秦国寻找机会,他努力提升自己决心做眼界更高的老鼠。

李斯决定做一只眼界更高的“老鼠”。

李斯到秦国时正值秦王嬴政继位,年仅14岁的嬴政不能独立处理国政,位低言微的李斯没有机会得见亲王。当时秦相吕不韦辅佐秦王处理政务,于是李斯先找到了吕不韦。

李斯给吕不韦的第一个谏言是杀掉吕不韦的三千客卿,吕不韦大惊不解其意。李斯解释说,秦国的新少主多疑,大人您如今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是辅政的大臣,府中还养这么多的幕僚恐怕不妥。但吕不韦不忍心杀掉三千人命,于是李斯又献计说不一定要让他们都死,可以给他们找些别的事情做,忙起来又无关朝政自然就不会引起王上的注意。后来三千客卿就开始编撰史书。先秦著名的《吕氏春秋》就出自这些人之手。

有了吕不韦的赏识,李斯得了侍卫官的职位,并且得以与秦王见面。在上书千古名篇——《谏逐客书》纠正了嬴政的一大政治错误,保证了秦国正常的人才输入后,李斯也开始出相入将,辅佐秦王横扫六国名流千古。

一只老鼠改变了李斯的思维,更改变了李斯的命运。


实说历史


说一只老鼠改变了李斯的三观,过于夸张了。李斯的功名心很强,是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个仓库保管员的,老鼠只是个催化剂,唤醒了李斯的上进心,加快了向上的步伐。

李斯是一个功名心非常强烈的人

一个功名心、进取心很强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追求功名利禄,不可能一辈子总是庸庸碌碌的。有三件事可以证明李斯的功名心之强烈:

一、向秦始皇谏言《谏逐客书》

李斯向秦始皇上书《谏逐客书》,并不仅仅是建议秦始皇广开言路,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自救,因为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事件的原因很搞笑,韩国害怕秦国灭了自己,就派郑国到秦国去,游说秦王大修水利工程,以劳民伤财(韩国人就这脑子,被灭还不是早晚的事)。秦王认为很有道理,就派郑国去修都江堰。后来无意间秦国发现了韩国的阴谋,就准备杀郑国,郑国就说了,我把都江堰修好了,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增,你们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秦王想了想,还是利大于弊,就让他继续修都江堰(牛逼的人总是分析利弊!)。

郑国的事过去了,但其他国家有没有也这样做呢?在宫室贵族的劝说下,秦王嬴政准备把在秦的外国人统统赶走,李斯也是其中的一员。

如果被赶走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放眼天下,还有哪个国家能让自己充分施展才智?李斯绞尽脑汁,写出了《谏逐客书》,既挽救了自己的命运,又引起了嬴政的注意,一石二鸟啊。

二、陷害同门韩非

嬴政很欣赏韩非的才能,韩非到秦国后,嬴政多次向他请教治国方略,李斯妒忌心大起,觉得韩非的才能比自己牛太多。如果嬴政以后重用韩非,那自己该怎么办?李斯的心被嫉妒填满了,谁要挡自己晋升的路,就搞死谁!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韩非被杀。

韩非被杀,表面原因是李斯的妒忌心在作怪,根源还是李斯害怕功名心太过强烈,害怕被替代、被冷落。

三、伙同赵高陷害扶苏

秦始皇弥留之际,是打算让长子扶苏继位的,李斯本来也是赞同的,可是赵高的一番话,使李斯改变了主意。

赵高说什么了?赵高对李斯说,扶苏一向和蒙家走得很近,如果他上台了,你还能继续当宰相吗?不得不说,赵高对人性理解的十分透彻,抓住了李斯的要害。

李斯功名心实在是太重了,就昧着良心,联手赵高陷害扶苏、蒙氏家族,扶胡亥上位。

功名心如此之中的赵高,怎么可能会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

老鼠是个催化剂

李斯很苦闷,十分的苦闷,自己明明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只能在一个小小的仓库里管事,何年何月是个头啊?

一次如厕时,恍然大悟。如果我要继续待在这里,就像厕所里的老鼠,只能吃屎。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要想成就梦想,就要走出这个鬼地方。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李斯出发了,去秦国寻找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李斯是个名利心很重的人,不甘于过平庸的日子,那只老鼠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