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想學習不知道學什麼?沒有時間?或者乾脆連看都看不進去?


如果你有上述問題的困擾,歡迎你看完本篇文章,這篇文章或多或少地可以為你提供一些思路,幫你解決一些問題。


本篇文章大概需要6分鐘時間閱讀,如果你沒有上述困擾,那麼你可以退出這篇文章,節省下時間。


本篇文章將從收集、整理、構造、複習,四個步驟為你呈現一個完整的信息獲取體系,文中涉及到的工具不做詳細介紹。

一、收集

收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不缺存在感的步驟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上課寫的筆記,去超市前要採購的東西,外出旅遊需要去的景點,領導佈置的任務…

1、判斷是否需要收集

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進行收集,而收集到的信息分為清單性質和知識性質的,像是要去超市採購的東西、老師佈置的作業這些信息執行完後就沒有任何價值就屬於清單性質信息。


而像是上課寫的筆記、周邊好吃的飯館,這些信息在未來會對你產生幫助,而這些就是知識性質的信息。


關於清單類的信息,你可以使用To Do(微軟出品的免費代辦事項軟件)來進行記錄,這篇文章將圍繞知識類信息為你打造一套體系。

2、收集的思路

信息的收集可能不止於清單和知識區分這樣簡單。


像是從事創意類工作的小夥伴,腦海中總會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他們要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提取出有用的,這些想法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價值。


當然不只是創意工作者,每一個人在刷朋友圈、微博的時候都會獲取到一些信息。


判斷信息是否有用,可以根據你當下面臨的問題、你想要做的事情目標,去主動地收集與閱讀,快速實現收集的價值。


當然如果你真的上心,你的下意識會引導你關注這些信息。(孕婦效應)


這些信息可以是一本書的起源,可以是一場刷屏級別的活動創意,也可以是讓你房間更舒適的辦法,總之它們是對你有用的,所以不妨先記錄下來。


突破場景及內容,時刻保持收集的習慣。

3、確保信息質量

信息的獲取和學校很像,只不過載體從老師輸出信息,變成了每個人都在輸出。所以要確保他們輸出的信息的一定是有價值的。


總不可能去找體育老師學英語吧,又或者讓看門老大爺去教你數學。


關注一些優秀的平臺和作者,並及時取關一些沒有價值的作者,保證你信息源的精準與高效。


當然如果你說懶得找,耗費太多精力,我為你提供三個思路。


1、在微博中找你領域中知名的人士,順著他們的關注列表進行挑選。


2、在微信端中找到看一看這個功能,找自身認同的領域大神他們點的在看,關注他們所關注的。


3、或者在知乎等問答平臺網站去搜一些問題,找到你認同的答案,關注那個人。


把你身邊的人當成一個個渠道,好的渠道會給你帶來更好的內容。

你還需要注意的地方

1、做好信息都彙總在一個軟件中。

關於收集推薦的工具:

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

上述筆記軟件在閱覽器、微信、微博端均有保存功能。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印象筆記的閱覽器插件“剪藏”


二、整理

好了,這時候你已經擁有了優質的信息源,下一步就是加工它。


如果你知道GTD,你應該清楚,信息就和任務一樣,雖然它已經進入你的“收集籃”中,但還需要對信息有個基本的判斷。


什麼樣的信息是剛需、什麼樣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什麼樣的是無效的信息。應該有個清楚的分類。

1、信息導流

我們經常會看到像是北京必去的十個飯館、豆瓣評分前10的電影,等TOP類信息,如果不是當下要用,你無需立刻知道,所以TOP類信息可以直接歸類到你的收集箱中,等到用的時候再去看。


又或者是“關於人生,北大教授總結的十條規律”這類的非重點領域的信息,你可以把它滯後,等你有時間的時候再去看,這類信息無法給你帶來直接的利益。


也要記得區分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對於含金量低的信息,我們不需要保存,做到把真正優質的內容留給自己。

2、內容提取

經過了文章的分類之後,我們就可以真正意義上地閱讀文章了,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架構的。


如果你只是看過一遍可能在短短5分鐘之後,這篇文章就在你腦中煙消雲散了,就像魚一樣幾分鐘之後就會陷入,我是誰?我在哪?我今天干什麼呢?這種記憶被稱之為工作記憶。


雖然無法和作者面對面溝通,但是這不妨礙你評論他的內容,你可以在看的過程中用“代碼塊 ”寫下自己的見解,配合上“高亮文本”把重要的信息提示出來。這樣在你在此觀看的時候能為你省下不少時間。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印象筆記中的代碼塊功能


關於怎麼去讀,如果你沒有思路,你可以參考下列清單。

這段在說什麼?

觀點還是事實?

忽略的潛在問題?

能聯想到的概念?

學習借鑑到哪?

當你讀完之後,你可以記下文章的小標題,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填入內容,在填入內容的同時,相當於用你自己的見解再次回顧了一遍,如果碰上卡殼的情況,也梳理出你在看這篇文章時有沒看懂,當然這種方法同樣適合聽錄播的網課。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康奈爾筆記


你也可以使用康奈爾筆記法,通過線索、筆記、和總結來幫你加深印象。

3、閱讀時間

時間總是不夠用,不同於學生時代,我們的時間並不穩定,歷經了每週瘋狂的加班,誰又不想週末一覺睡到10點呢?


但為了維持信息的持續攝取,我們不妨放下時間這個概念,用行動去代替時間。


聽上去有點晦澀難懂?拿我舉個例子,在早上洗漱的時候,我用得到聽一本書,上班坐地鐵時候我會去做題,中午吃飯後時候我會看看網課…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現在明白了吧,我們可以不按照時間節點去觸發應該做什麼,而是用行動去觸發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有了時間,你還需要提高速度,你還可以使用3、2、1訓練法進行練習,通過3分鐘的時間快速閱讀,根據文章內容畫出思維導圖,再花2分鐘再去閱讀所需完善內容,最後花1分鐘再次重複進行收尾。


當然如果出現極端情況,你只有很少很少的時間去閱讀,那麼不妨試試跳讀法,擺脫掉一字一讀,通過減少眼睛在閱讀文章中的跳動,來提高閱讀速度,快速找出重點。


其實真正有用的方法,還是源自於大量的累積,就像《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的一樣“只要堅持某個領域10000小時,你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當你讀完文章後,你就可以給文章貼上標籤歸類了。這樣當你後期在看到這篇文章時,標籤可以快速喚醒你的記憶。


如果你沒有更好的辦法,提供個貼標籤的思路,你可以從閱讀狀態、文章質量打分來貼。


工具推薦: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

三、構造

現在你擁有了一個清晰的信息收集系統,你明白了信息從哪裡獲取,怎麼進行信息的分流與處理加工。


那麼下一步就是要把這些信息變成自己的。


就像玩遊戲一樣,你已經擁有了升級的途徑,那麼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圍繞著你的專業進行加點。


如果你玩過《魔獸世界》你會知道天賦分為PVP和PVE 。同樣你的另一個系統就是案例庫+體系,怎麼去理解呢?


體系就是知、案例庫就是行,通過這兩個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1、體系的構造

構造體系最難的地方就在於搭建骨架,你可以使用MECE法則來搭建,它是由麥肯錫的第一個女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提出的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其實更簡單的方法,你可以翻開你所處專業的教科書或者找一門入門級別的網課,看看他們的體系是怎麼搭建起來的,然後編寫你自己的書,把你在收集、整理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填入你搭好的框架裡。


如果你連這個都懶得看,那你可以從“基本概念、發展歷史、主要內容、相關資源”這四個方向入手。


要記得搭建體系的目的是為了隨時翻閱查看,而不是把你整理出來的內容再複製到裡面,所以體系庫的核心結構一定要簡潔。


篩選出對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將其保存到自己的信息數據庫中。


建立體系庫時,別忘了留下原始信息的鏈接,達到隨時溯源。

2、案例庫

相對於體系庫案例庫的就要友好的多。


把你所從事的行業中優秀的案例放到庫中,並根據類型分類,要記得案例庫中的內容要以高頻真實為準。


如果你是銷售崗位的人員,不妨把你的客戶名單放進去,給他們打分、評級、分類、並備註他們的生日。


案例庫的作用就是幫助你在執行任務無頭緒的時候提供思路和參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讓你看得更遠。


工具推薦:

關於體系庫的搭建,推薦你notion、幕布、OneNote。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幕布的展現形式


根據你的需求來選擇軟件,notion的優點就是通過它的大綱模式可以更好的更有邏輯地展現內容,但缺點就是並不是中文版和不上網就用不了(有時候還需要科學上網),幕布則更適合做思維導圖或讀書筆記。


我使用的是微軟官方軟件OneNote相比於notion來說,它大綱展示並沒有這麼好,但足夠使用,還擁有超高的編輯程度,並且可以帶外鏈,因為我使用的收集工具是印象筆記,在PC端可以實現在OneNote直接跳轉到印象筆記裡,而且它免費啊。

四、複習


哈佛大學的埃德加戴爾教授在1946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其中最好的境界就是“教授給他人”,這點與費曼技巧不謀而合。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在複習的時候,你可以嘗試使用費曼技巧。

1、找到一個概念,用白紙或者腦圖圍繞概念的中心擴展。(這個概念你要了解)

2、把概念不用專業詞彙地講給非專業的人聽,如果沒有你可以嘗試跟我一樣寫篇文章或者假想有個孩子,講給他聽。

3、發現講不通的地方,返回原始材料學習。

當然隨著知識的不斷獲取,也要試著把學過的知識與新學習的知識相結合,就像、上課一樣,穿插式地學習,但不同於、上課的是,時間不是固定的,當你看不進去的時候,你大可能休息一會,不要一口氣學一個知識點太長時間,適當地更換內容。


工具推薦:anki


Anki是一款可以移動端和PC端兼容的自定義題庫軟件,你可以通過Excel批量導入你所學的內容。

幫你理清思路,這是一套打磨一年的信息處理體系

還記著之前說到的康奈爾筆記嗎?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把自己總結的內容放進去。


最後要記得“你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所以儘可能去做離你目標最近的事。


讓工具迴歸工具,讓方法迴歸方法,讓你迴歸你。期待與你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