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藥食同源——桑葉

今天繼續我們的藥食同源系列,要介紹的藥是

桑葉

藥食同源——桑葉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首載於《神農本草經》,載其"主除寒熱,出汗"。中醫認為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病症的治療。[1]《本草綱目》載其:"治勞熱咳嗽, 明目, 長髮。"

現代研究表明,桑葉含有多酚類、植物纖維、黃酮、粗蛋白質、礦物質、揮發油、無機鹽、生物鹼、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等成分, 還含有鋅、錳、鈣、鐵等營養元素。[2]桑葉提取物具有顯著的藥理作用,包括降血糖、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氧化、抗炎、延緩衰老、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作用。[3]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則桑葉的小妙方。[4]

藥食同源——桑葉

風熱感冒:取桑葉9克、菊花12克、竹葉6克,水煎10分鐘,早晚分服,每日1劑。

急性結膜炎:取桑葉、野菊花各10克,加水適量,煎取汁液,倒入盆內,以熱氣燻眼,並以乾淨毛巾浸藥液敷眼,每日1劑,每日3次。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2]歐陽臻. 桑葉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24(6): 39-43.

[3]賴玲林, 彭小芳, 冷恩念, 等. 中藥桑葉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安徽醫藥, 2016, 20(12): 2210-2214.

[4]苗鋒. 疏風清肝霜桑葉[N]. 上海中醫藥報, 2013-11-01(003).

秦建國教授,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郭士魁名家研究室負責人,北京市朝陽區薪火傳承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幼承家學,先後師從名醫陳桂芳、金章安、郭維琴、郭志強教授,於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協和醫院、維也納醫科大學AKH醫院進修,2009年赴維也納醫科大學博士後研修,多次赴日本、奧地利、新加坡、美國講學。擅長: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腎病綜合徵、IgA腎病、膜性腎病、紫癜性腎病、痛風、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尿路感染、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應用血液淨化技術治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及相關併發症;對中醫雜症的診治,尤在感冒、急慢性咳嗽、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洩瀉、失眠、頭痛、更年期綜合徵、腎虛腰痛、帶狀皰疹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及地址:

時間:每週二上午、週六上午(名醫堂6診室)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方莊芳星園一區6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