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南師的萬病方治萬病嗎?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南師在《我說參同契》裡說了一個道家的灸臍法,就是現在如雷貫耳的「萬病方」。

南懷瑾老先生說這是一個道家的方法,能讓水火交感。可以調理胃腸病,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散寒止痛、殺蟲燥溼。

此方對失眠、痛經、手足冰涼、風寒感冒也有療效。

——南懷瑾《我說參同契》

南師沒有說它能治萬病,從其組方看,它能緩解脾胃虛寒。大家稱之為「萬病方」,是因為脾胃虛寒能引起不適已經很多了。

脾胃虛寒是泡在西瓜池、冰淇林(淋)、空調房裡的現代人的通病。所以,肚臍貼火起來也是時勢造英雄。

吃不香、睡不好、手腳冰冰涼

脾胃虛寒,首先表現為你的食慾差、茶飯不香、消化吸收差,身體越來越瘦削。

內裡寒涼,津液不足,身體保臟腑舍四肢,故易出現手腳冰涼(四肢厥逆)、冒虛汗冷汗、吃水果(受涼)會便溏或冷瀉(水谷不化)、小便清長等。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人體正常的秩序是火在下,水在上。現代人脾胃變寒涼,又熬夜用腦多,把人體搞成了火在上,水在下,容易出現嗓子幹、口苦、冒虛火、失眠等。

《黃帝內經》: 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虛生寒溼,淤堵身體,就會出現溼氣重、舌頭胖大有齒痕、舌苔白厚膩、肚腹肥胖、便秘、女性痛經(遇熱緩解)。

你可以逐條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否脾胃虛寒,我猜很多人對中招。

神奇的肚臍

肚臍,中醫裡叫神闕。媽媽腹中胎兒,通過神闕來吸收臍帶送過來的營養,故又名「命蒂」。

神闕位於腹部中央,上是中焦脾胃,人體氣機運轉的樞紐;下是下焦丹田、胞宮,衝任督均起於胞宮。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南師在《我說參同契》裡講:不要小看肚臍,它很會吸收的。身體需要的就會吸收,不需要就不吸。

不用想,早在《黃帝內經》時代,古人就發掘了這個承上啟下的綠色通道的妙用——臍療,在肚臍處燻、蒸、灸、敷,不可刺。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在此處灸敷,對中下焦虛冷的改善速度甚至能和湯藥匹敵。

正安中醫的劉金銅大夫常將南懷瑾肚臍貼推薦給脾胃虛寒的病人使用,反應快的當天就會腸鳴,拉肚子(排病反應),手腳發熱,慢的一週見效。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同理,中下焦虛寒引起的心腎不交的失眠、腹瀉、瘦弱、怕冷怕風、月事不調、痛經、虛胖等,也能有一定的改善。

寒則溫之

受寒或是中下焦虛寒,自然是要用溫熱的藥來暖和它。

一邊睡覺,一邊祛脾胃虛寒溼,用南師的妙招

【桂圓】《雷公炮製藥性解》:甘溫之品,脾家所悅。《神農本草經》說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花椒】

色紅,麻辣。《神農本草經》: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溼痺痛。李時珍說,能通三焦,補右腎命門。

【艾絨】《本草從新》:艾草,通經絡,理氣血,逐寒溼,是純陽之物。《本草匯言》:開關竅,醒一切沉涸伏匿內閉諸疾。

這三味藥揉搓起來的小丸子,暖和胞宮,溫補命門,甜養脾胃,辛活氣血。

這個方子很簡單,有時間,你可以親手做些來用。南師並沒有說比例,按照常規經驗是2:1:1。


關於排病反應

1、貼上後,見效有人快,有人慢。

2、一般在2周到一個月,就會感覺脾胃沒那麼涼,不那麼怕水果,手腳也熱了,大便逐漸成形順暢和規律,睡眠也會改善。

3、本來肚子沒啥反應,貼了後反而拉肚子、腸鳴、打嗝、放屁、排寒氣等情況,如果精神反而是越來越清爽平和,手腳暖和,不煩躁,那這些反應都是排病反應,不用擔心。

4、如果使用時感覺燥熱、失眠,就停用,吃點酸的食物平靜下。特別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就不要繼續用。

5、只是貼膠布的地方紅癢,且貼上一會兒就開始不適,這是膠布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