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国企改制,福利越来越少,事情也越来越多,还继续做吗?

木雪舞


国企改制,福利越来越少,事情也越来越多,还继续做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你个人有没有能力适应外部的竞争环境,如果有能力,果断跳出来,没有能力,则继续呆着吧。

当然你要跳出来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为私企的工作,本身就是强度大、福利少,工资可能会比国企高那么一丢而已,当初排除那些特别优秀的人才,或者在国企中积累了很多人脉资源的人。

针对题主的疑问,我来讲一下我身边两个人的案例,正好和题主的情况差不多。一个是毕业进入了某煤矿国企,刚开始确实收入福利非常好,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办公室里写写报告,送送材料之类的。后来随着整个煤矿效益的下降,单位收益也不好,然后工资也缩水了,一些有能力的人走了,然后由于编制收紧,再加上待遇确实一般,没有新人进来,所以原来三个人做的工作,就由他一个人做了,他每天抱怨工作多,其实他的那个工作量在私企真的不算什么,可能享福享惯了吧,因为能力也一般,最后还是在这个国企里呆着,就是每天抱怨。

还有一个人是同学的爸爸,因为在国企内工作时间比较长了,也有一定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后来所在的国企效益不好,就有同行业的私企前来挖人,收入直接比国企的翻了一倍。所以,能不能走出去,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无论在哪里,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村长谈管理


国企的改革从企业不办社会开始的,到后来把应有的职工福利各项补贴待遇逐渐取消了。职工只有尽快的适应,没有别的办法。

我原来在的央企,通过不断深入改革,解散了职工医院,撤销了职工学校,关闭了职工食堂,出卖了职工疗养所,把职工幼儿园剥离给私人承包,要求职工住的企业产职工宿舍都买了产权(厂房管维修处也自然消灭)。

总之,凡是与社会职能相关的部门都改没了,职工相关福利待遇基本所剩无几了。对改革涉及部门的职工实行下岗内退买断解除合同等不同的政策,很多职工就此选择了自谋职业。如今,职工下班后在厂里浴池洗澡都自己掏钱买卡充值使用了。

企业要求员工敬业爱岗,提倡无私奉献精神是对的,但是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也是企业凝聚员工的基本条件,不能因为企业减员增效降低成本,盲目的缩减降低取消职工应得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标准。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反而有损企业的凝聚力和长远发展。

作为处于弱势群体的企业职工,面对企业改革势头,你改变不了什么,只能接受,只能尽快转变原有的观念,适应新环境。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高技能水平,才能保住饭碗保住岗位,应对竞争,否则就是被淘汰出局。实话实说,到哪都一样。


手机用户张和新


随着国企的纵深改革加上国家严控各项开支及规范管理规定,国企确实福利越来越少了。

现在大部分地方国企的平均工资应该在当地处于平均工资及以上水平,而且有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和比例一般比私企高,但比少数外企的低。近几年,国企的福利确实很少了,以前又是车补、暖气补、通讯补等还不定期的组织外出旅游,也有年终奖啥的,过节就发超市购物卡;现在这些基本都没有了,有的话或者也是降低了标准,唯一有的就是工会按国家规定发放的节日福利。

因为本身国企管理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流程也比较麻烦,现在国企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企业为了生存,领导为了不让上级领导批评,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尽力让企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所以就会丰富产品的多样性,提升产品的品质,员工们自然就要做的越来越多。

各行各业都有竞争,都需要努力奋斗,如果你还是比较认同你单位的话,就要俯下身子不断提升自己,职位高了工资就上去了。

祝好!


平凡小赵


一个需要厘清的道理是,国企改制以后,确实会失去很多福利、增加很多事情。但是,切不要心理不平衡,这叫回归本原。

先说福利,过去的国企,有房子分、有各种劳保用品、有医疗保障、有自己的学校和医院、北方还可以供暖供气、有很高的奖金、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有各种度假、有公款旅游等等。

改制以后,这些福利当然不会再有。再有,企业受不了了,必须取消,而按照劳动法规定保留应当保留的。所以,改制后的企业,福利是会大幅减少的。

再来说事情,改制前的国企,可以说是人浮于事。特别是管理人员,有三分之一就能完全所有任务,且完成的质量和效果要好得多。即便是一线工人,劳动强调也没有民企大。改制以后,企业讲的是效益,就不可能让那么多人人浮于事。因此,事情会越来越多,且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想做,怎么办?有能耐自己做吗?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吗?如果没有,就忍着,适应新的环境。企业不能养懒人,这一点,是铁律。


谭浩俊


要不要继续,关键还得看你,有没有能力跳出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企改制是势在必行了。

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并没有享受到改制之前的福利。但是根据一些老员工说在早10年前的时候,公司的福利特别好,给员工提供宿舍,更早的时候,还有房子。就在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公司福利真的是特别全,夏天有西瓜,冬天发肉,而且福利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回拉,但是呢,随着改制,这些福利都没了。现在,尽管福利也有,但是比那时候少多了,而且,每年的工资总额和福利总额是有限制的,不能随便乱花。

而且随着国企改革,工作压力也是慢慢的加大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人浮于事的情况少了,为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专门制定了绩效细则。同时,对于一些老员工,进行了内部转岗和内退。

从现在国企的发展情况来看,工资起不来,事情越来越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基层员工,工资拿得是最少,但是工作是干得最多的。有基层员工跟我抱怨过,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才那么点,什么时候才能涨起来。

国企改制,福利少,事情多,要不要继续做,关键是还得看自己。

我们单位也有人跳槽出去了,但是有的人跳得好,有的人跳坑里了,因为个人能力不一样。有的人能力强,要么考了公务员,要么跳到了其他的大型企业,年薪翻倍。

而有的人出来之后,却很难找到工作,要么就是进入了小公司,公司的氛围还是比较差。问他现在过得咋样,结果来了一句:一言难尽。

所以,要不要继续做,得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后路才行。


杰说职场


现在的国企一说改革,首先想的就是如何把职工的福利待遇给改下来,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用人成本,减少老板老总的风险,廉价劳动力越多,被认为改革越有创新。


用户4569854453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吧,大家就当听故事。我是04年7月份从全日制本科国际贸易专业毕业,此前03年8月开始在一家有点规模的私营集团下属外贸公司实习,同年12月入职该公司,06年4月公司因经营问题关闭,4月30日我离职,中途就休息了一个五一长假,5月8日带着业务入职一家省级国企外贸公司,开始了我的十年国企生涯。

在这十年里,我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做外贸业务,自评:业务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人际关系和谐,但对外对上交际能力较为欠缺。在开始的前几年,刚从私企转至国企,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福利待遇和人文关怀,别人有的,你也有,一年到头,过年过节超市卡福利,就非常可观了,反正去超市买东西,就很少自己掏现金,甚至后来我儿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的三年奶粉钱,我都没有掏过,全用的超市卡。一年两次旅游,长短途各一次,除掉特别远的,基本上有名的景点都去过。还有住房公积金,缴的比例较高,据说当年我们是按最高比例缴的,后来买房后一次性取出还贷款了。说说收入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年10多万,20万左右,这是因为我业务能力有限,并没有做很多的业务,业务水平好的,当然收入要高的多,当然后面闯祸的也是这帮人。在这前面的几年里,一句话形容,就是幸福感超好,心宽体胖,我的体重也是在那几年最重。

在我30岁的时候,儿子快要出生了,我开始思考我的职业前途。因为我们公司的岗位层次比较扁平,上面是领导,除了财务人员,下面全是业务人员,除了有几个资历非常老的老人有招临聘助理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自己谈业务,打单子,跑银行,对接物流,甚至自己跟车发货等等,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亲力亲为。几年下来,感觉业务做不大,一是资源的限制,公司有多少资源,都是上面领导分配,资源有限,可谈的业务规模就有限,二是对外的交际能力有点缺,也不太会应酬,导致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业务,那些年一直是几个老客户关照,感觉慢慢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基本上就是以完成为目标。

随着后面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就像题主说的,福利开始下降了,事情呢好像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增加内耗的,比如开始上企业管理软件,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纸质做一遍,电脑录一遍,工作量大大增加。一方面感觉升职无望,另一方面,业务规模也做不大,做大反而有风险,那几年强行做大的,后面基本上都闯祸了,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有好几个同事因此进去了。所以我这样的,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欲望,没有给公司闯祸。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是不是真的适合业务这个岗位?后来我否定自己了,我觉得我最适合的,其实应该是设计岗位,但是想来想去,难道过了十年了,再给人家去当学徒吗?肯定不行。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毕竟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证券这门课,国企的十年里,基本上也是天天都有研究股票,智商足够,所以我想去设计一套交易系统。后来我就开始考证券执业资格证,然后15年正式从国企单位离职,改行证券。当然,换行穷三年,正好我也遇上了熊市三年,但我坚持下来了,我也庆幸自己从国企离职了。可能大家关心的是现在的工资水平,这样说吧,比国企的时候好很多,而且相对自由。

写了这么多,不是怂恿题主从国企离职,而是分享我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如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还能有份过得去的收入,那么就勇往直前吧。在这里,也祝愿大家职场顺利,财源滚滚!


游戏人超超


首先国资委的人对国企的激励和管理就存在问题。把国企承包给经理层,国资委要利润要资产增值,结果到了企业经理层这一级为保自已年承包收入,保上交利润,就尽量压低企业职工的收入。国家现在又对企业职工退休实行双轨制,企业人员退休后拿不钱。因此国企职工失去吸引力,优秀的好的大学生根本不来,能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企业在职人员活越干越多,钱越拿越少的根本原因。


辉煌174568570


本人女29岁,坐标武汉,刚入职一个月,工资三千多,试用期还没过,没有五险一金。我想用切身体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今年7月之前,我一直在湖北十八线城市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是省交投旗下的,算得上国企,经常熬夜,月薪3500到3700不等,没有年终奖,没有年底双薪,只有节假日加班2到3倍工资,有五险一金,而且公积金是按照最高比例12%缴纳的,这个待遇在我老家那个小城市算是相当不错了。晋升无望再加上长期加班身体不好,于是,今年7月我果断离职了。

然后今年11月来武汉找工作,苦找一个月无果后,我决定降低要求,现在在一家创业型小企业做销售,三千底薪加提成,如很多人知道的那种,提成很不好拿,所以这个月我可能只有三千的工资。在找工作的这段期间,我深深感觉到国企和私企的不一样,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进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吃皇粮的单位,待遇差别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私企一般都是有考核机制的。

你试用期没通过或者业务没有完成,很可能你考核期过不了就要被pass,私企基本上每天都会给你定任务,没有完成就要批评或者罚钱,这会让你压力非常大;而国企基本上都是轻松简单的工作,很多时候也不会强制性要求你必须每天完成多少事儿,整个人可以很放松。

私企很多不给你交五险一金。

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不会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美其名曰:我们把社保福利以现金形式给你,让你每个月工资到手更多。其实是不想花费额外的钱去替员工缴纳社保福利,而且武汉居然很多公司只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想到五险都被他们拆开卖了。住房公积金那就更难得了,在武汉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真的如凤毛麟角,就算极少数公司缴纳公积金,也只是以最低基数缴纳,而国企事业单位这些,都是以最高比例基数缴纳,可能你现在觉得没什么,但是你以后买房就会发现有多大好处了。


所以,建议题主不要轻易选择离开国企。如果觉得工资太低,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发展一下副业或者和朋友合伙投资,以赚取更高的收入;如果实在想离职,也一定要把未来计划好,把以后的路想得明明白白的再离开,另外离职前,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报个培训班学点东西或者考个证,这样以后就算离开了,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江汉幸子


国企,不管怎样说,就算是上贪下捞,裙亲沾故,有些部门形同虚设,但是,福利永远多于私企,只要不是倒闭,下岗,做天和尚撞一天钟,没压力。亏国家,亏企业,不会亏工人,更不会亏当官的,是我,我就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