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解读观察力

(一)观察力:认识事物特征的“触角”

什么是观察?观察就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品尝和皮肤接触等形式来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有一定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比较持久和主动的知觉;观察就是个体按预定目的主动考察事物的感知觉过程,是感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观察分为自发观察与自觉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等。不论哪一类观察,都必须是有目的的感知,否则就会发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传说两千多年前,有一位青年对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分崇拜,于是不远万里前来求教。亚里士多德问明来意后,给他一条鱼,要求他看。该青年想:鱼经常吃,有什么好看的呢?因此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结果一无所获。后来亚里士多德要他对鱼进行仔细、系统地看,这位青年终于发现了“鱼没有眼皮”。现在,人们把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觉过程,称为“观察”。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所代表的信息首先是通过人的感官到达大脑后才能被人们所感受和觉察,然后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可以说感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

什么是观察力?观察力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分析并发现和抓住其典型特征及实质的能力。观察人人都会,但人与人之间在观察事物的能力方面却显示出很大差异。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一幅伦敦教堂画的背景上,把伦敦的雾画成了紫红的颜色,于是引起了英国人的争议,他们认为伦敦的雾应当是灰色的。后来,伦敦人在大街上仔细观察了雾的颜色,才发现莫奈的观察是正确的。原来。伦敦雾的紫红色,是因为烟太多和红砖房建筑造成的。从此,英国人的看法改变了,不再把伦敦雾看成灰色的了,他们还赞誉莫奈是“伦敦雾的发现者”。由于这种观察力差异的存在,不同的人对事物把握程度会有很大区别。面对同一事物时,所获得的观察结果也会大不一样。有的人对事物一经观察,便能迅速、全面、深入、正确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的人即使对事物进行反复观察,所抓住的也仅是一些零碎、表面的特征,对事物认识得十分肤浅。这说明,尽管人都以自己的观察力来触及事物、认识事物,但观察力这个“触角”确实有敏锐与迟钝之分。

观察力与观察有着密切联系,脱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就无所谓观察力,即观察力是以感知为基础而形成的。但观察力是在感知话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而不是感受的本身。观察是一种活动,观察力是迅速而敏锐发现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并进行正确描述的能力。

高质量的观察来自良好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的速度和广度

观察的速度表现在能在较短的时问里获得较多的观察信息,观察的广度表现在能在同一观察情景中掌握较广泛的事物特征。

2.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

观察的整体性表现在能够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结构,确定所观察事物在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观察的概括性表现在能明确观察现象的性质,揭示事物活动的一般规律。

3.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

现察的敏锐性表现在能察觉事物的细节,注意到习以为常变化中泄露出来不寻常的信息;观察的深刻性表现在能从表面现象中洞悉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问的联系。

4.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观察的计划性表现在观察从预定目的出发来安排观察的对象、顺序,逐步推进以把握事物发展进程;观察的灵话性表现在能根据观察情况来调整观察任务和观察策略,以实现观察目的。

良好的观察力。并不仅仅限于人眼对世界的观察,而是整个心灵对整个世界的全面观察。科学的统计数据表明,人们所接收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 5%来自嗅觉,1. 5%通过触觉,另有1%来自味觉。当然,这一统计仅适用干生理功能正常的人,对于盲人或聋哑人或有其他生理缺陷的人,则另当别论。

“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解读观察力

(二)“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

良好的观察力是各种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出门购买东西就需要利用良好的观察力,否则把残次商品买回家会“自食苦果”。在工作中,良好的观察力所能发挥的优越性就更明显了,它能使教师全面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育对象的细小反应中觉察到含意所在,促进教学技巧的发展;能使科研人员看准科研领域的突破口,选准课题,较快地取得成果;能使企业家透过大量的商品信息,准确地预测市场,制定出最佳的生产计划和推销方案,使企业获得高额利润;能使政治家明察秋毫,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不利中看到有利,分清主流与支流,站得高看得远,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此外,医生、职工、警察、演员、音乐家、美术家等都需要良好的观察力。即使当一名运动员,良好的观察力仍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世界球王贝利在总结自己的足球生涯时说:“我踢球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观察。”

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创造活动是不能完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由于长期全面观测天象,记录了大量恒星运动的资料,再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世界上首部仿真天空中星象出没情况的浑天仪。著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57种植物无微不至的细心观察,花费了11年时间,终于发现了植物中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内在机制。达尔文自己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被达尔文誉为“举世无双的观察家”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几十年艰苦顽强的观察,撰写出了十卷巨著《昆虫记》。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是在观察培养葡萄球菌繁殖过程中,偶然发现培养球菌的盘子里长满绿色的霉状物,然后经过反复细心的观察和研究,从中发现了青霉素的。弗莱明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的惟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总结其一生观察经验,创立了观察天象的方法,促进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英国科学家布里尔利是通过观察垃圾堆里的废旧材料发现含铬的钢材不生锈,进而发明了不锈钢。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中国古代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骆宾王从小就注意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5岁便写出了《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得有声有色, 色彩斑斓,流传至今,依然琅琅上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寇准自幼家贫,立志奋发,他8岁时随同大人攀登华山,通过敏锐的观察,写出了以诗言志的《华山》一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后来他通过自己奋发努力,19岁便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无论刮风下雨、飘雪降霜,他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潜心观察过往行人的言行举止,记录他们的言语,十年如一日,终于塑造出众多活灵活现的小人物形象。

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和文学家的创作离不开良好的观察力,企业家的创新也离不开良好的观察力。大名鼎鼎的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原本是一个学历不高、缺乏专门技术的普通青年,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将原有的39滴型焊接机改造成38滴型焊接机,为石油公司每年增加5亿美元利润,成为一滴智能改变整个人生的石油大王。香港“领带大王”曾宪梓早年居住泰国期间,通过反复观察曼谷各种各样的西装,发现了西装配领带的潜在商机,凭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架缝纫机,从早干到晚,创造出响当当的“金利来”领带,并进一步开发出“金利来”西装等系列产品。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起点、是智力的源泉、是认识世界的窗口。著名科学家哥白尼说得好:“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观察能力强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并进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解读观察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