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选购紫砂壶?

东扯西编


一,回避颜色鲜艳,表面光滑无砂感的假壶

有一族假壶,外表酷似紫砂壶,外行人根本不知情,这就是所谓的灌浆壶和手拉胚壶。
手拉胚壶


1.手拉胚壶,假壶之一

一般来说,圆形的,红色的,做工比较精美,匀称,但无神韵的壶,是手拉胚的可能性很大。

其特征是壶体光滑,砂感不明显,灯光下出现高光的效果,壶身内部,有较为明显的螺旋纹路。

手拉胚壶,由于加入了玻璃水,所以光泽度较好,颜色鲜亮。加入了高岭土,烧制后,结晶度高,瓷化感强,声音清脆不闷。
灌浆壶


2.灌浆壶,假壶之二

灌浆壶是把紫砂打成泥浆后,倒入模具中,成型后取出,加嘴把,成壶。

其特征同样是表面光滑,无砂感。

泥浆中加入了玻璃水,壶身同样有贼光效果。

壶身内,经常可以看到液体挂壁的痕迹。

二,紫砂壶中的劣质,低端产品,机器模型壶,俗称机车壶

利用机器压制模型,制作成型身桶,再镶接壶把壶嘴。

这种量产的壶,虽然也是紫砂壶,但是一般会用浙江长兴一代的泥料,成份和宜兴紫砂接近度较高,但是这样的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宜兴紫砂壶。
机器模型壶,外山泥料


区分方法

1.壶身较重

这样的壶,利用机器压制,力度较大,因此壶的密度要大于普通紫砂壶,相对要重一些。

2.壶身内部较为规整,看不到手工纹路。

3.外地泥料,较慢的泡养效果,一般六个月以上,会有包浆效果.

三,选择正宗的紫砂壶

1.购买渠道正确

一般而言,如果你选择的销售渠道,同一款型的壶,销量成百上千,基本是不太可能有正宗的紫砂壶的。

2.选择价格合理

一般而言,传统做工说的过去的紫砂壶,完全的原矿,一般价格要超千元,以下的基本不是完全的原矿泥料。


远山逸茶


现在喜欢紫砂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可对于刚入门的壶友来说,挑选一把合适的真正的紫砂壶,好像有些困难。总有新手朋友,在私信里留言问我:如何挑选一把紫砂壶?

紫砂市场较为混乱,新手买壶应以简单实用为主。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关于紫砂泥料

①好的泥料是一把紫砂壶的根本,倘若你无法分辨好坏。建议先从泥性适中的紫泥开始入手,也可以从一些较为权威书籍上了解,诸如《宜兴紫砂矿料》《阳羡茗砂土》。

②当你了解的足够多,对紫砂泥料也就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当你遇到一些颜色过于鲜艳的壶,你心里大概也会有一种判断,会感觉到这种泥料是不对劲。

▼关于器型

刚开始选壶时,先从一些传统器型着手,然后培养出一定的审美基础。做工合理的壶,整体给人视觉上的感觉也会较为舒适流畅。一些简单的传统器型,总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记。当你再看一些比较比较怪异的器型时,对眼前的紫砂壶会有一定的判断和感知。

▼关于选壶技巧

网上的紫砂知识很多,但是知识的真伪也需要自己去思量辨别。盲目相信五花八门的选壶技巧,并没有太多意义。诸如:敲击紫砂壶听声音,决定好坏;将紫砂壶倒立,看壶盖会不会掉落。这往往会暴露一个新手的角色。

▼关于价格

紫砂壶的价格,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因素。当你选择实用喝茶器,不建议考虑职称、师承艺人这些额外的附加因素,这往往是让你多掏腰包的来源。另外,一些价格异常低廉还附赠N多优惠的壶,也是要值得慎重的因素。

选择一把合适的紫砂壶,不知您会考虑哪些方面?更多紫砂壶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庄庄紫砂】。


庄庄紫砂a


第一是看壶盖的紧密度。一般市民可能认为壶盖的紧密度越大越精细越好,其实不然,紫砂壶都是手工活,做不到像机器那样紧密度百分之百。有稍微一点的粗糙,是很正常的。第二,一般人可能要求壶是"三地一线"即壶口、壶把和壶柄要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标准就太机械化,其实稍微有一点偏差是正常的。

刚买壶的壶友总认为越光越亮,如同一面镜子一样的是好的,其实是误区,紫砂壶的美在于它的朴素、古拙,用后泛亚光,如用久了的玉,或青铜器,有自然的包浆。真正的紫砂壶要泡养出上好的包浆要相当长的时间,紫砂壶因为砂多泥少,颗粒感重其实就是养的砂,不象其它真空泥泡养的是泥,因而时间长,但泡茶口感如老壶。

纯紫砂壶目测颗粒感强,手感应舒坦自然,虽然有颗粒感但是仍会圆润,摸上去有豆沙的感觉,沙质感强。通过长时间的泡养,好的紫砂能显现出深沉、古朴、亚光的感觉,像是饱经岁月的感觉。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

目测好的紫砂壶不仅外形美观匀称、比例协调,而且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谨、出水流畅。


紫砂壶艺术


问题问的有瑕疵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答~~~

挑选紫砂壶,要先明确目的是什么,如果就是单纯喝茶的朋友,那就是要选实用性的紫砂壶。实用性紫砂壶,无非是要关注好不好用,出水、断水好不好,容量大小是不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壶本身注满水之后执握是否舒服等等。其次呢,就是看泥料是不是真正的紫砂,如何排除化工料以及具体不同泥料的适茶性等等。

咱就把好不好用这点放一边不管,就分辨什么是化工壶就需要花费些功夫,因为灌浆壶、拉坯壶甚至现在有些用化工料做的机车壶都各有各的特征,我要是能在这个问答里都总结完全了,我的头条号以后就不用天天一点点更新了~~

东西太多了,建议提问的朋友,关注我头条号,慢慢看,猝不及防的给自己打了个广告,哈哈哈哈……

如果是为了收藏的朋友,泥料真假肯定是首选考虑的,这是入门级别的,而实用性呢,可考虑也可不考虑,很多大师壶可能从来没有人用来泡过茶,而是在不同的拍卖或者收藏家手里辗转。作为初级收藏者,可能达不到这个级别,所以关注点就需要放在紫砂壶整体神韵、气度,制作的难度、壶身刻画装饰金石味、力道等等,还有制壶艺人的职称、名气、在紫砂界的影响力以及是否有专业的团队助攻等等。以上的每一点都不是用理论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多看壶日积月累出来,此外呢,还需要有渠道或者有人带入紫砂收藏的圈子,经常和业内人士交流沟通置换等等。

最最最后呢,友情提示一下,金钱是收藏紫砂壶必不可少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初级玩家朋友量力而行~~


紫砂学习笔记


首先挑选紫砂壶,这把壶的泥料必须要好,好壶以泥为基,没有好的泥料作为基础,又何来心仪一说?关于泥料请大家翻阅我之前的文章,也有讲述,这里就不再论述了。除了泥料之外,从造形来说,紫砂壶具有“方非一式,圆而不同”的特点,以方和圆这样简洁的线条形式中,创作出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又恪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而不同,却又个性鲜明”的特点。

方壶则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圆壶则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变出种种花样,让人感到形、神、气、态兼备。

这里重点说一下,其实很多工手做的紫砂壶是没有气息、没有神韵的,方是呆板的方,圆是萎靡的圆,筋纹不劲道,花器更是了无生趣。

没有生命的气息,徒居于形式,只是一味的模仿而且没有自己的思想,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所以一把优秀的、富有生命的紫砂作品,一定是有作者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心血在里面的,同样应该有着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一样的气息,就像是一片充沛的气场,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苍劲的竹枝,气贞而静,能令人解酲醒睡,时刻感染着你。一把好壶必须是耐看的、有韵味的,那是来自文脉深处的奇香,以才华底蕴支撑,不张不扬,在隐约之间,有特定的灵性韵味。能否将肃穆而质朴的紫砂魂凝聚在作品中,是对紫砂艺人最苛刻的要求与考验。所以挑选一把紫砂壶的时候,除了泥料要真之外,不要拘于形式,当你看到一把壶能够感受到他的亲切,当你看到他的刻绘能够融入其中,不要犹豫,因为这就是你心中的那把壶。

通过以上的观点,希望能给朋友们,在关于紫砂壶的挑选上,带来一些帮助。坚持原矿,专注手工,更多紫砂资讯,持续更新中。请点赞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紫砂壶韵


大家好!我是古悦。

怎么选择一把合适的紫砂壶?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嘛,不过有几个共性还是可以提醒提醒新手朋友的。

《壹·辨真假》

这个辨真假知识点太多,很难讲又不得不讲,不然买到一把假壶再讲泥、形、工、款、工那就是扯淡啦,以下方法仅供参考借鉴。我们主要得学会买到以下几种壶:化工壶、灌浆壶、手拉胚(至于半手工壶起码是真紫砂,对于新手朋友来说用用也挺好)。化工壶:色泽妖艳,壶内有刺激气味或特殊香味;灌浆壶:泥料特细腻且泛光,对应壶型每个凸点内壁都要凹陷;手拉胚:壶底或壶内壁有螺旋纹路(机器旋转拉出来的),最后就是价格,不要相信几百块以下的紫砂,毕竟泥料、手工成本在那里。

《贰·一茶一器 一器一心》

大家都知道用紫砂壶泡茶,久而久之壶会自带茶香(包浆)。喝什么茶就选相对应的茶器,红泥或朱泥相对其他泥料透气性稍微弱点,就适合泡乌龙或岩茶可以扬茶香;紫泥中庸而宽泛,适茶性好,基本都可以泡,更适合红茶、生熟普(或黑茶);至于绿茶能不能用紫砂壶泡,可以是可以,但是得透气性更好的段泥或绿泥,而且口径要大、壶壁要薄、身桶要短、出汤要快的壶型(抖音有介绍)。当然不同种类的茶和同种类不同品类的茶也会对应不同的壶型,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个就又得长篇大论了再此就不细讲,新手朋友们后面可以慢慢去了解(或私信我)。

《叁·实用性》

紫砂壶虽是艺术品,素有茶器之首之称,但终究是一件茶具,除了有较高艺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重器,寻常老百姓还是得用它来泡茶的,所以管它是圆器、方器、花器、曼生、筋囊还是提梁,好用才是关键。泡之前先盘它,诶如果顺手,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就当我以上文字都是扯淡请忽略),毕竟茶道讲究的就是“宁静淡远,超脱自在”。

好了,我是古悦,在此祝所有爱壶的朋友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紫砂壶!欢迎留言互动或关注私信。


古昔紫砂百科


很多喜欢紫砂壶却又不太了解的朋友,在选壶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会很在意一些表面的问题,却反而因此买不到真正的好壶。

如何选择紫砂壶合适,我想您关心的是:需要考虑一把壶的哪些方面,一把壶的精髓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技巧。

下面就分享一下应该着重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大家常常关注,但却不太重要的地方。

一把壶的精髓是什么?

1、泥料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把好壶的基础是泥料,如果泥料不好,再好的做工都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从实用角度,失去了紫砂的优异性能;从欣赏角度,失去了紫砂的材质之美。

因此选壶第一条,关注泥料。

本山绿泥的质地

2、审架子

很多朋友看到这三个字可能有点懵,什么是审架子?

举个通俗的栗子,我们看一个人好看不好看,不是单独看鼻子,单独看眼,高鼻梁配上芝麻大的眼睛,肯定不好看,我们看的是整体是否协调舒服,有美感。

这就是紫砂壶的审架子。所以看壶第一眼是泥料如何,第二眼就是把壶放端正了,远远的看各部位的搭配是否舒服。

您这么看的时候,商家心里会没底了,这人十有八九懂壶。

3、看细节

这部分主要看有没有瑕疵,我们要了解紫砂壶比较容易出现哪些瑕疵,正确看待这些瑕疵。

比如说:壶的出水不好,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茶壶终归是要用的,紫砂壶最重要的功能也在于此,是为茶服务的,即便是百万的藏品壶,也不会削弱这个功能。

比如有一些做工或者烧成方面的不足,这个也是不应该的。做工毛糙,欠火等。

这些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一把壶最重要的地方了,材质美要有,形态美要有,细活到位,烧成到位,这样大的方面就抓住了。

大家常常关注,却不太重要的地方。

1、壶身的铁质,爆点,花泥等。

不是说出现是应该的,而是这些是紫砂矿料本身所拥有的特点,有是正常的,没有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

为什么说可能不正常?

比如铁质,泥料酸洗就可以去除;

比如爆点,温度不烧那么高基本可以避免;

比如花泥,加点碳酸钡可以避免;

所有的缺点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除,可是那本来就是紫砂真实的样子啊!我们为什么不接受它可能有的缺点,而非要把它打造成一个人工美女呢?

所有天然的特点,其实都是可爱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它。就像生活,如果日日好天气,一生从未体会过悲伤,是不是也不少了点什么呢?

2、口盖紧密度

很多朋友挑壶的时候会晃动晃动口盖,并以此作为判断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这个不是不可以做为一个标准,而是不应该拿来作为判断好坏的重要标准。

因为现在的工艺流程里有一个整口的工序,每一把壶都是经过整口的,大部分都可以做到相对非常好的吻合度,这个工艺是没有太多难度的,吻合度好说明不了太多,不好也是偶尔难免的,只要不太过分,都是正常,太过分的当然不行。

所以下次您在选壶时,不要过于跟老板那里计较这个事情,否则人家就知道,您没关注到重点。



3、三山是否齐平

这个问题对有些器型来说,确是不好做到的,平不平有时候也要看器型。

另外还有一个是作者职称,如果您追求的是一把实用器,建议就不要去要求这个了,因为职称不能提高壶的品质,却可能增加成本和买错壶的风险。

同样一把壶,有职称的人做的未必有没有职称的人做的好,但是身价高了,壶价高了。

另外您追求这个的时候,会给商家一个信号,他需要在这个方面想办法满足客户需求,有什么简便又不增加成本还能卖高价的办法呢?

肯定很多,人不会被事难住。您说呢?

把钱花在壶身上,不花在表面功夫上,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需要商家和用户一起引领。不知道您是否认同呢?

我是展小昭,在宜兴丁蜀镇跟您分享我的紫砂生活,更多紫砂信息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感恩您的阅读转发~

展小昭的紫砂生活


壶能养性,其实对我来说,观赏远胜于实用。在我的藏品中,有从陶都采购的,有从古玩市场淘来的,也有从动迁的老户人家觅来的。紫砂茶壶造型简练,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盛暑不易叟,使用年代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古朴,泡出的茶也越醇郁芳馨,早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紫砂茶壶表里都不施釉,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气空率,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色香味皆蕴,壶壁能吸收茶汁,增积“茶锈”,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寒冬腊月注入沸水或置于高温火炉炖茶,都不易破裂。紫砂壶形制很多,一般可分高矮两种,高形壶多为小口,矮形壶多为大口。其实,识别紫砂壶的优劣,主要依据紫砂壶向外倒水时,壶嘴流则即流,止则即止,不流滴痕;壶盖紧贴壶口,严密无缝拈起壶盖有吸收壶身的感觉。壶梁以用紫砂原料与壶体塑为一体者为好;壶嘴、壶口、壶把三者的顶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达到三点一线。壶能养性。看来,文人雅士的偏爱,定能品出其中的奥妙。〔配图为家藏刻《心经》手把紫砂壶。〕



醇夫真赏


不求关注 不以经营为目的 只怀着还紫砂于清净 怀着对先人开创的世界的珍视 帮助需要的壶友解答问题

您的问题其实在于分好坏,辨真假,这两个做到,既然就选出了。

简单说,紫砂壶的认定,一是泥料,二是型制,三是工艺,四是壶和价的对应。

泥料而言,宜兴丁蜀镇的矿料才是紫砂壶最正统的,且官方和业界就微量元素做个检测,是最利茶的。原矿分紫,绿,红三大类,段泥为相关泥料共生矿。成壶如果工到,火候到,多质感油,光线下泛哑光(的确泥料呈现十分丰富,一言难尽,这是一般的壶多数情况下的呈现)


形制而言,建议多看传统读物,如果图简单,多看曼生十八式,毕竟都是这些壶的发展,创新壶型我是看不上。看一把壶是不是有流动感,而不是僵硬,看多了手工壶后,看机车壶或其他非传统工艺壶,就会很明显的看出。

工艺而言,刚才也介绍了一两句,我是去学习了紫砂壶的制作,因为知道了制作流程,才知道一把全手工,或半手工会留下什么痕迹,不要仅凭一个内壁章去相信一把壶的工艺。再有,切勿图便宜,图虚荣,去卖所谓的名家壶。毕竟假多真少。

壶和价的对应,普通泥料,比如紫泥的紫砂壶,传统器型,普通的民间艺人做,光素无刻绘,五六百左右,全手工,普通的民间艺人做,七八百左右。毕竟紫砂壶最贵的是工价,泥瓦匠全国标准大概一天300的工价。


有待山房


「紫砂」是泡茶的圣物,很多好茶是需要用紫砂壶才能展现出最美的一面。

挑选紫砂壶我一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操作实用性,一个是材质。一把壶好不好用,这些问题藏在很多细节当中,不是经常使用的人,是很难一眼看出问题的。

一、操作实用性:

1、壶柄

一把壶的壶柄,最基本要求是提捏舒适。

我们拿到一把壶,要先看手指是否可以扣进去,扣进去后手指离壶壁有多少距离,提起来是否会碰到壶壁。

泡茶时壶身会非常烫,如果所有提捏动作都会使手指碰到壶身,那这把壶是没办法使用的。

2、壶纽

壶钮的主要功能是为壶盖提供拿捏的着力点,另外一点是倒水时提供一个按稳壶盖的点。

所以壶钮的重点是拿捏的着力点要稳,拿起壶盖时手指不用碰到盖顶(烫)。

接着看壶钮处的气孔,在侧面开孔的设计是最舒服的,倒水时能够很方便的按住壶盖,不担心会被蒸气烫到。

3、壶 口

要求口盖严密,但又不能太紧。壶的口盖密封性良好,茶汤不易从壶口溢出,并可以使冲壶之水不落入壶内,也符合卫生的使用要求。

检验口盖是否严密,可将壶装满水,用手指压住气眼,倾壶时以不出水为佳,或在倾倒茶水时用手指按住气眼,能立即断流最好。口盖也不能太紧,太紧了会容易导致盖不好,接着影响后续的出汤速度。

小壶口泡茶时有利于锁香,但不便于投茶入壶,大壶口利于投茶与清理并且散热快,适合冲泡怕“闷”到的茶和叶片较大的茶。壶口大小可根据自己的泡茶习惯和泡什么茶来选择。

4、壶 嘴

要求出水流畅,出水流畅与否有时会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如泡功夫茶类,要求茶汤倾出时很快速,出水不流畅则会影响茶味。

俗称“七寸注水不泛花”,就是指出水流畅呈光滑圆柱形,离杯七寸不散乱,同时,也会给品饮者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感受。

另外还要注意出水的水线弧度,水线的弧度太大会不利于接汤。往往需要把壶拉远来出汤,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撒。这样还会导致茶汤的水流冲击力大,激起泡沫,增加茶汤的涩感。

5、三山齐

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功夫茶爱好者选择紫砂壶时还讲究“三山齐”和“水平度”。

“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壶把的顶端基本在同一水平面。“水平度”是看壶是否能平稳漂浮在水面。

6、选壶形

可以根据茶叶冲泡时的伸展程度以及浸润状况来选择壶型。圆形壶适用于大部分茶叶,因为圆形的器壁可任水在壶里顺流而转,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于发茶。

高形壶适宜湖泡红茶类和一些比较细碎的茶叶。因红茶类在焙制过程中是经过全发酵的加工工艺,经高形壶深闷后更觉得香浓蕴籍。

扁形壶则适合湖泡绿茶类及一些大叶茶,因绿茶类在焙制加工时未经发酵,叶绿素没有被破坏,壶泡时不宜深闷,故扁形壶泡绿茶,倾出时澄碧新鲜,香、味兼顾。

7、壶的整体容量大小

不同茶的适宜的壶容量大小不同,一般泡茶选的壶,我是建议用100毫升左右的,最大也不要超过200毫升。

关于茶壶,古之茶人也多尚小品。“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翁辉东《潮州茶经》)

明代壶泡法“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许次纾《 茶疏》)

“茶壶以小为贵。……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冯可宾《岕茶笺》)

用小器皿泡茶除了量的可控性,不易造成浪费。另外泡茶时能够更好的去把控住茶汤中的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比例,最终决定茶的味道。

关于茶的浸泡时长这一要素,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是注完水后的等候时间。实际上浸泡时长是要从开始往器皿里注水那一秒开始计算,直到把茶汤出完,越大的器皿,茶的浸泡时间就会越久。


二、选材质:

不同材质的紫砂壶有着不同的适茶性能,选壶之前应先辨别材质种类。

1、用眼看

俗话说"紫砂看砂"。

纯正的紫砂材质不论由何种泥色及何种颗粒组成,都具有胎质颗粒自然,色泽温润的效果。

若采用石英砂、缸砂等调配,烧成后颗粒突孔,排列无序,色调霜然。陶土类材质一般烧成后胎质比较疏松,色泽不润洁,表面比较干涩,有明显的吸水性,敲击时音粗而韵短如瓦罐。

有些为了提高烧结程度,采用泥浆调制的泥料,烧成后胎质致密坚硬、玻璃相较重,表面比较光亮,基本看不到砂质颗粒的色泽变化。并且吸水性较差,敲击时声脆如瓷器。

根据胎质呈色可以基本辨别材质种类。紫泥类材质烧成后一般呈各种深浅不一的紫色调,如:紫红、紫棕、紫褐、深紫色等。

绿泥类材质烧成后基本是属于纯色系的黄色调,如米黄、亮黄色等。

红泥类材质烧成后则呈多种红色调,如:大红、橙红、暗红色等。红泥类中的朱泥材质烧成后一般结晶程度较高,色泽会更艳丽明亮。

而团泥类材质烧成后的砂质颗粒效果尤其明显,因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紫砂矿料融合共生而成,故色调会更丰富。如:有各种黄色调中透出红色的,也有在各种紫褐色调中透出红黄色等。

2、用手摸

通常用拇指在壶体表面顺势轻轻推移,可以判断胎质的润泽程度。纯正紫砂材质给人手感舒畅,细而不减有如豆沙的感觉,并且手汗也同时会在壶表留下一定的印迹。

3、用耳听

听声音可以辨别材质的吸水性能。将热水加入干燥的壶中,可以从做开的壶口倾听壶体吸水时适气泡的声音。

由于材质及烧结程度的不同,气泡的声音一般会持续数分钟至十多分钟不等。而一些冲浆类的材质,因结晶程度较高,吸水性能较差。冲入热水后,一般不会听到胎质吸水的气润声,而会听到微细的似陶瓷裂变的应力变化声音。

陶土类材质尽管也会有吸水声,但一般吸水会比较快,并且在热茶水冲淋之下壶体光泽无明显变化。

纯正紫砂材质的壶体遇热水冲淋处砂质感尤其明显,并且壶体颜色会较深,冲淋后的壶体和常温下的壶盖会有明显差别,表面也很快会泛出光润色泽。而一些陶土类和冲浆料材质即使长时间泡养也无明显变化。

以上都是我十几年来选择泡茶工具“紫砂壶”的经验,但并不适用于投资、收藏型紫砂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