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爱动手打大人,该如何处理?

树洞妈妈说育儿


你好,我是 ,如果说大人是原件,那孩子就是大人的复印件。

关于孩子爱动手打大人,我的分析如下:

因为题主没有提到孩子的成长年龄,不知道孩子几岁,我想应该在3-6岁这样。

一、反思:孩子是大人和环境的折射,是大人的镜子。

1.先看看是不是大人或者身边亲近的人,也经常用动手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

如果没有,请忽略这一条。

如果有,请大人先自行改正。尽量先用真诚的语言跟孩子进行交流。

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关于被尊重、被爱的需求,大人应该用平等尊重地方式去对待孩子。

2.观察下,是否家人对孩子有宠溺行为,过于娇纵,导致孩子对大人没有敬畏。如果有,请改正。跟孩子相处,要有原则有底线。

美国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提出和善而坚定地养育孩子的正面管教方法,讲究不惩罚不娇纵地养育孩子。

“和善”是用平等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是讲求原则,是对自己的尊重。

健康的亲子关系,既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自己。

二、教会孩子正确表达需求的方式

1.看到孩子的需求

孩子爱动手,多半是需求得不到满足。首先,父母要用心观察,孩子有哪方面的需求,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去看见孩子的需求。

2.共情,理解孩子

孩子动手,说明他可能生气了,难过了。大人可以试着理解他们,帮他们说出感受,比如:你看起来很不开心,是因为没能吃到你最喜欢的炸鸡吗?教会孩子使用“感受表达”。

这一条的前提是:父母也要学会做个情绪真实的人。以身作则,多向孩子表达你的真实需要和感受。

3.父母学会并教会孩子使用“我信息”表达法。

“我信息”是情绪真实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法,句式为:

我感觉(开心/难过等感受词汇),是因为(真实存在的理由),我希望/我想(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比如,孩子想让你陪玩,可是你工作一天很累了,可以这样跟她说:“宝宝,妈妈(我)有点累了,因为工作忙了一天。等我在沙发上休息15分钟再来陪你。”

4.此外,还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询问他,当不开心的时候,除了动手,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平时多跟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看见孩子的需求。

给孩子一个和善而坚定的边界,做父母的,手懒眼不懒,脚懒心不懒,多培养孩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有了动手之外的选择,自然就不爱动手了。

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我是您的家庭教育顾问,教育硕士,集专业与实践于一身的 ,关注我,一起育儿无忧。





家庭幸福力启心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今天发生在自己家的事。我儿子今年3岁3个月,吃过午饭,儿子在他玩具堆里玩,我在一边吃橘子。儿子看见了,跑过来找我要橘子,我逗他说不给,小家伙跑到玩具堆里找了一把玩沙子用的塑料铲子一边打我一边嚷嚷着要吃橘子。我首先制止他打人的行为,拿走他的铲子,然后一本正经的问他,你想干什么?儿子说我要吃橘子。我说你一边吵一边打我,我为什么要给你橘子吃。儿子说因为我是你儿子呀。我又说你是我儿子我也不给你,我不喜欢打人的宝宝。儿子说,那我不打你了,我们做好朋友吧。然后我说你要亲我一下我才跟你做好朋友。儿子踮起脚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我表现的很开心,把橘子分给他一半,一边吃一边往我身上蹭,显得很亲热。

关于这个问题,对于3岁的孩子,首先一个就是不能让他养成强烈的占有欲,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要,要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东西,那怕你是我儿子也不能抢我的东西。2、我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你能得到我的东西,我跟你是朋友我才愿意跟你分享。3、我告诉他怎么才能让别人成为你的朋友,你要付出,要让别人从你这得到他需要的东西。4、要明确的告诉他,打人是不行的。打人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没有人愿意跟你分享。

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原则,当孩子做的事情违反了你的原则,一定不能迁就他。孩子是很敏感的,会一再试探大人的底线,尝试着突破。

还有一种观点,大人不能事事迁就孩子,有时要做孩子的绊脚石,适当给他制造难题让他去解决,即能给他教育又能锻炼他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云上5621


hello,我是Sally,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

说到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很后悔我家娃第一次大人的处理方式。

我家娃第一次打人是在早教课上,那时候他不到一岁,但是对方妈妈反应很过激,大叫你这孩子怎么大人呢。叫的我当时一下子就蒙圈了,因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所以脑子里只剩下我家孩子打人了,对方妈妈不愿意,怎么办怎么办?当时我的处理方式是严厉的让娃去道歉,导致孩子一度不敢去社交了,后来我引导了很久才转变过来。现在想想,不到一岁的孩子当时有什么意识呢?他没有!所以,应该是大人积极的去道歉,事后跟孩子讲道理比较好。当然,这种方式适合无知小儿,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懂事且可以表达,就需要先了解他为什么大人,知道原因后按照原因处理!


嘟妈Sally


1、保持冷静。家长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与孩子对骂或者一样打,此时已经过了打孩子教育孩子的阶段。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不能用过激的方法处理,只有多说服教育,当然不是唠叨,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2、自己教育也可以请亲人帮忙教育。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同样父母也需要得到他的爱与理解。

3、要求孩子做事时,征求他的意见。若是孩子不愿做,可以问一下若是换一下立场,他会怎么要求孩子。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了,父母是尊重他的意愿的。但是若是原则性很强的问题,孩子犯了,一定要让人认识到错误,不能听之任之。

4、多和孩子沟通。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对于教育式的谈话,通常听不进去,此时父母可以尝试着与孩子一起玩,或者是一起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了解到他的所思所想。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玫瑰]





晓希望课堂


孩子爱打人背后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不知道孩子一般是什么情况下爱打人,只能大概泛泛地帮您分析一下:

一般原因大概分下面几类:

1)打人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如果孩子学会告诉别人“你这样做我不喜欢;你这样我很伤心很生气;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你能xxx吗?我希望你能那样做”,ta通过打人来解决问题的行为就会少很多。

2)孩子爱动手打大人,大人要先想一下,过往的相处过程中,大人是否也是经常用打孩子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呢?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很多时候,孩子有可能只是见样学样,因为ta觉得爸爸妈妈打我好用,那我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也要用打人的方式。如果是这样,作为大人就要先改变行为模式,以身作则,做好好的榜样才可以奥~

3)孩子打人有可能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或者权利感。潜在是说我也想说了算,我也想有力量。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如果是4岁往上的大一些的孩子,就该有基本的情绪认知与处理能力了,该知道主动打人是不对的,家长要把是非观和情绪处理方法给到孩子。比如通过情绪认知类绘本和孩子认识一下情绪,讨论一下情绪,学习一些表达情绪和处理情绪的工具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多鼓励,孩子很快就能更好地用语言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再只是用拳头。

而如果是小宝贝,则更多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示范给孩子可以怎么好好说话,好好积极地解决问题,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情,从小身先示范,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积极表达情绪,遇事不着急,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通过吵闹打人解决问题的人。

以上,希望对你能有一些帮助。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建议,可以留言给我提供更具体的事例[微笑]


树人绘玩家Echo


是幼儿园的孩子吗?如果孩子没有其它的一些缺陷,那么就是都是大人惯的。这是一个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现在的大人说不能打小孩,只能讲道理。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懂道理吗?答案不是的。如果家长在发现孩子有这个不良行为是,有用正确的方法来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正确的行为,孩子还是屡教不改的话,那我们就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惩罚。比如说扣掉孩子喜欢的玩具,不让他玩,寻求老师的家园共育,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给予肯定!让孩子从心里得到满足和认可。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还是没有任何改善的话,就可以揍一下,让孩子记住这个痛,下次再犯还会更痛。这也是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说过的,打孩子并不是负面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犯错了,惩罚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他的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犯错了,这才是爱护和保护孩子。



安与帛


1.孩子动手打人,可能是“友好”的打招呼,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分析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是用打人来跟大人“打招呼”,那么做父母的不妨与孩子互换身份,用孩子的切身体会告诉他“这种过激的行为很不友好,如果想要跟其他人打招呼,不妨过去跟他们握握手,或者是挥挥手都可以”。

  2、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孩子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果孩子是因为大人做了什么孩子不喜欢的事情,那么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喜欢人家这么做,可以直接教孩子对别人说‘不喜欢做了什么事情,我正在做什么”然后告诉孩子,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通常孩子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3、平时也需要对孩子加强教育,特别是在行为方面上,给孩子说这样做是完全不对的。还可以做一些奖罚分明的制度,比如说:再次动手打就得到相应的处罚,学会克制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冰淇淋wan


一些大人在教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在意,经常会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比如常对孩子说:“你再不乖,我就打你”。实际上大人往往并没有真的去打孩子,但是孩子却学到了:打我,是一个让我乖的方法,那我也会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别人乖。这时父母需要不断地跟孩子重复,帮孩子建立新的行为方式。跟孩子去沟通:一个事情,不能通过打人的方式得到满足,另外平时需要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进而转移孩子注意力,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别恐吓孩子!




美小护的妈妈经


现在的新闻中也经常出现,子女殴打父母的新闻,过程触目惊心,完善不像是在对待辛劳养育自己的人,更像是在对待仇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此类行为可以追溯到孩子的幼儿时期,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千娇万宠,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小孩子会不断的试探家长的底线,第一次动手打人没有被制止,以后极有可能越演越烈。当家长的该如何处理呢?

1、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习来的,教训孩子之前,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2、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立刻制止。严肃的告诉孩子,动手打人是非常不对的行为,之后了解孩子动手的原因,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方法;

3、家长的教育观念要一致,不能出现一方严格规范孩子的行为,另一方则过分溺爱,无底线的包容孩子,无视孩子的不当行为,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教育。很多孩子的暴力行为,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下养成的。


找心理


我们每个人父母都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的愤怒,每一次的生气,可能都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孩子爱动手打大人,我们要看孩子是出于一种什么状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大人,如果说我们太过于的溺爱,太过于的宠,可能都会改变孩子的心态,有一点我们一定不要惯着孩子向自己索要东西的时候我们在不给的情况下孩子出手打人,我们也千万不要孩子动手打人了就给他,这样会给他一个情绪动手思维,久而久之你不给东西,不顺从他就会动手打人,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改正过来,比如说多陪孩子玩玩游戏,多陪陪他聊天,在他动手打人的时候坚决批评,动手打人就该收到惩罚,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说动手打人一次一顿饭不许吃肉,一天不允许喝饮料等等,这样我们就会慢慢的给他把动手打人的习惯给慢慢改过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