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塑料大米”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有人恶意造谣?


塑料大米

塑料大米:是指以塑料粒为原型而制成的塑料制品,外观与普通大米相似,被掺杂于食用大米中,食用必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起源于2011年南京某市民在米袋子里挑拣出十几颗相同的"塑料米粒"。

形态特征

塑料大米模样跟大米十分相仿,只是比正常的米粒要圆润一些,颜色更白,用指甲掐一下,颗粒有弹性,表面上便留下一道痕迹,质感跟塑料十分相似。

“塑料大米”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有人恶意造谣?

事件起源

2011年南京市民金先生的母亲在超市买回一袋50斤的大米。当老人舀出两盒子米洗后,水面上竟漂浮起十几颗圆润的白色颗粒,捏起来仔细一看,竟然是塑料质地的"大米"。随后,金先生在米袋子里挑拣出十几颗相同的"塑料米粒"。"我一开始都不敢相信,真的没想到他们会在大米里掺上这个。随后超市表示联系厂家展开调查。

2011年6月3日,金先生的母亲从超市里购回一袋50斤"贤人"牌东北大米,当时超市的促销价是112元。老人同时也买了另外一个牌子的一袋大米,回家后先吃这袋大米。直到6月21日上午,老人想起"贤人"牌大米,于是打开米袋,舀出两盒子放进锅里洗。

“塑料大米”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有人恶意造谣?

"以前我一直用淘米箩洗,看着这袋‘贤人’大米很清透光亮,觉得里面应该不会有其他杂质,也没拣,就直接放进锅里洗。"老人说,刚放水进去淘了两下,水面上飘起来几颗白色的颗粒,"我还以为是被虫蛀过的空心米,戴着老花镜把它挑出来,后来就不对了,漂上来十几颗。"老人把这十几颗捏起来仔细看,跟大米的外观好像差不多,但手感不对,形状也有些偏圆。

金母喊来老伴瞧瞧,两位老人研究半天终于吃惊地发现,这些颗粒根本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颗粒。老人说,当时在超市挑选大米时还特意查看了包装上是否有QS安全标志以及生产日期等,这些在米袋子的外包装上一应俱全,没想到还是让人不放心。

再起争议

2016年12月尼日利亚查获一批102袋走私进入尼日利亚的塑料大米,并逮捕了一名嫌犯。尼日利亚官员说,圣诞节和新年前夕的粮食价格大幅上升,不法分子希望在这个时候把这些假大米投入市场。

“塑料大米”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有人恶意造谣?

拉各斯海关关长马穆杜(Haruna Mamudu)说,这些假大米煮过之后很粘,但“天知道人吃了会怎么样”。

英国广播公司在拉各斯的记者说,这些大米制作得非常好,因为他拿在手里没感觉到异常。不过他说,闻一下这些“大米”就会发现,有一股化学品的味道

尼日利亚官员已经把“大米”样品送交实验室,以确定其具体成分。

调查结果

虽然一般的小作坊就可以生产塑料颗粒,但没有人会用塑料颗粒假冒大米出售。“你们可能没见过塑料颗粒的实物,非常好辨认哪是塑料颗粒哪是大米,根本没法假冒。”另一位塑料生产商告诉记者,现在,加工塑料颗粒的设备很简单,有一台注塑机就行,但在产量上厂家是有规定的,很多厂家最低生产的标准是一吨,很少会少量生产。塑料颗粒也有非常多的用途,可用于生产服装配件、建筑建材、农业工具和其他机械产品。

官方回应

2015年5月28日,商务部对外表示,印度尼西亚的“塑料大米”事件与中企无关,自2008年以来,我国未对印尼出口过大米。

2015年5月,部分印尼雅加达商店出售的大米掺杂了合成米,含聚氯乙烯,长期食用这种“塑料米”,会引发腹痛甚至癌症。有印尼媒体声称,“塑料大米”疑似从中国进口。

2016年12月,在媒体报道发现塑料大米之后不久,尼日利亚的卫生部长就在推特上进行了公开澄清:根据初步检测,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些大米是塑料制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