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渭南有哪些古代文化遗址?

临渭区古遗址有古宫殿、古城、古村落以及古冶炼、建筑、水利等。古宫殿遗址5座:旧县城西南30里湭河以东的秦步高宫,旧县城南湭水旁的步寿宫,耒化镇南的汉莲勺宫,旧县城东15里处的隋崇业宫,旧县城西11里处的唐游龙宫。 古城遗址7处:故市西南的秦汉下邽县城,南七城角头的汉莲勺县治,信义仓渡村旁的汉物定仓遗址,阳郭高家周围的西魏灵源县城,明光原的北朝渭南县治,下邽镇的隋唐下邽县城,旧城内的隋唐渭南县城。

渭南有哪些古代文化遗址?

村落遗址: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二级台地上。湭河两岸有10处,即郭罗村、蒋家村、灰堆、北刘、史家、白庙、北庄、姜河、花园遗址。渭河两岸有大寨、白党、腊杨、西杨遗址。零河旁有紫杨遗址。 北庄遗址在渭南临渭城南17公里处,北庄长干岭北,湭河东岸,西南距阳郭2公里。1973年农民在北庄村西断岩取土时曾发现人头盖骨化石,经鉴定为1万到5万年之间的人头骨化石,可能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头盖骨,现存半坡博物馆。北庄村东北,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万㎡。 北刘遗址,在今渭南临渭城南16公里处的河西公社北

刘村西南,面积约8万㎡。1979年秋和1980年秋,西安半坡博物馆和渭南文管会在此试掘,分东西两区进行,相距约40米,东区开探沟一条,探方三个;西区开探方两个。发掘面积238㎡。得到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的器物群和一组与仰韶文化地层叠压关系的证据。北刘文化上层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不少彩陶片和三足陶灶,还有大量双唇口光底瓶、曲腹盆、罐、甑等器物;石器有石锛、石刀、石球,骨器有骨梭、骨簇、骨矛、骨锥、骨凿等。这一层下面,有不连续的一层约15~20厘米厚的红色埋葬土层,再下有老官台文化器物,典型陶器有圆底钵、圈足钵、三足钵、球腹瓮、直壁罐等;石器有打制的斧,切割器、石片、石器等。

1981年再次试掘,除上述器物外,还有骨器和粟壳。北刘下层上限约距今8000年左右,与磁山裴李岗文化时间相近。从序列看,北刘下层文化上承沙苑细石器文化,下继仰韶文化半坡类型。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庙遗址,在今渭南临渭城南16公里处,河西公社白庙村学校南北,面积约12万㎡。1976年半坡博物馆和渭南县文化馆在白庙学校北100米处试掘,发现两座礓土地圆形小房子,出土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此层下为红色埋葬土层。在白庙学校南发现有老官台文化层陶器。1958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4万㎡。 史家遗址,位于临渭区南约15公里的湭河西岸二级台

渭南有哪些古代文化遗址?

地上。面积约2万㎡。1976年渭南县图书馆对这个遗址的墓葬区发掘250㎡,地层简单,在文化层中发现窖穴4个,仰韶文化墓葬43座,人骨架733付,随葬陶器155件,石器29件,骨角器2件,还有大量动物骨骼。这些墓葬绝大多数系二次合葬墓。性别、年龄混乱,尸骨个体排列整齐,随葬品较少,系集体随葬,非个人陪葬品。这与过去发掘的仰韶文化类型氏族公共墓地的埋葬和随葬制度相吻合。史家遗址的发掘,对于仰韶文化的序列,填补了一个空白。它介于半坡早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类型。考古界公认仰韶文化的分期与发展序列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 灰堆遗址,在今临渭城沿湭河东岸南去2里的区委党校后院,系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为墓葬,出土有陶器、人骨。1958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1000㎡。该遗址系一高台,与郭罗遗址遥遥相对,相传为秦始皇焚书处,和汉武帝郊祭的密畴台(汉代皇帝祭祖的地方)。 姜河遗址,在湭河东岸蟆蛤岭下,北距临渭城约18公里,距姜河村约1公里,距阳郭约2公里,遗址内涵见到半坡类型陶片。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万㎡。 紫杨遗址,在零河旁紫杨村东二级台地上。从出土陶片看,系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保护范围1万㎡。 花园遗址,在今桥南镇原花园乡东南1里的高台上,东、北两面有断沟,南距上长诊村约2里,面积10万多㎡。1978年渭南县文物干部在此调查,发现上层为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商周文化层,出土有豆、鬲、斝、甑、鼎等陶片。文化层厚,内涵丰富,是探索夏文化的遗址之一。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中心区4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