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年羹尧有交情,为何不提醒他?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邬思道和任何人都没有交情。年羹尧也包括在内。如果硬要说邬思道和年羹尧有什么关系,也仅仅只有两重关系而已:一是两人认识,也仅仅只是认识;二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与邬思道有感情,但被雍正有意拆散了。除了这两重关系之外,邬思道和年羹尧就再也没有什么特殊情谊了。

并且我个人认为,间接坑死羹尧的人,恰恰就是邬思道。如果他不去西北指点,年羹尧其实未必会死。



在电视剧的第一集,雍正和老十三一起到江南赈灾。当时年羹尧拍雍正马屁,提早就在雍正的必经之路上等着雍正了。见到雍正和老十三后,年羹尧领取了自己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寻找一个叫邬思道的奇才。

年羹尧找到邬思道后,非常有心的让自己的妹妹年秋月伺候邬思道。雍正对此非常满意,还表扬了年羹尧。

后来雍正在江南赈灾的过程中,收获了包括李卫、高福、田文镜等心腹,再加上年羹尧、邬思道和老十三,这便是雍正在后来参与夺嫡之争的核心队伍。

在夺嫡的前期,雍正这支队伍的人际关系还很融洽,大家有劲往一块使,可谓是齐心协力共创大业。可是在“百官行述”事件后,这支队伍就呈现出一副要散摊子的模样了。

首先是年羹尧,两面三刀,吃着碗里的还惦记锅里的。很多事情他还瞒着雍正,故意不告诉他。如果雍正倒台了,年羹尧必然是第一个在雍正身上踩上一脚的小人;

然后是雍正,他在早期还很低调,觉得皇位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在承德射猎事件中,弘历在康熙帝面前露了一把脸,深得康熙的喜欢。这就让雍正惊喜且意外的发现了一条晋级捷径——父凭子贵。



于是雍正也就不在掩饰自己的夺嫡之心,正式的把目光放到了康熙皇帝屁股下面的那把龙椅上。

既然有了上位的决心,那么雍正也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他必须要有狠劲!要拿出帝王的狠毒来管理自己的手下,否则家里的奴才净是些二五仔,争储就是个笑话。

因此,雍正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就干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大力提拔年羹尧。虽然年羹尧一贯的两面三刀,但是雍正手上没有大将之才,他必须要利用年羹尧替他办事;

第二、拆散年秋月与邬思道这一对鸳鸯,断了年羹尧与邬思道联盟的可能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凭借邬思道的智慧,加上年羹尧的实力,如果他们两个走到了一起,这对于雍正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就算邬、年二人没有叛主之心,但是雍正作为一个想当皇帝的人,他也必须要做这种未雨绸缪。

第三、雍正娶年秋月为侧福晋,他跟年羹尧组成连襟,进一步拉拢年羹尧。

第四、设计让李卫去四川盯着年羹尧,暗中向雍正报告年羹尧的一举一动。

第五、再借李卫回京述职的机会,把李卫的妻子儿子留在雍王府当做人质。

第六、除掉二五仔高福,给包括邬思道在内的所有人一个警告——不要以为我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第七、开始防着邬思道,给邬思道设套。比如死鹰事件之后,雍正给邬思道银子,说他可以走了。还说邬思道有房杜之才,自己没有李世民的命。

这玩笑可开大了啊!李世民当年可是通过杀兄逼父才上位的,他把自己比作李世民,邬思道比作房玄龄。言外之意,你今天必须要帮我夺得皇位。

可想而知,如果当时邬思道真的拿了雍正的银子走人,必然是要横尸荒野。



雍正的这一套幕后组合拳,邬思道的心里清楚吗?从后面的剧情来看,他是清楚的。因此才有了后来他在雍正登基之夜,向雍正力辞,一心一意想要隐退,但又不敢全隐,只敢半隐的那一幕。

为了避免让雍正起疑心,邬思道还主动申请到李卫的府里做“囚犯”。雍正对此很是满意,留了他一条性命。

但是李卫也不是吃干饭长大的。当年雍正拆散邬思道和年秋月,就是为了避免年羹尧和邬思道结盟。现在他也是实权派了,邬思道也在他的府里。难道主子爷就不会怀疑自己与邬思道结盟?

于是,李卫要给自己找一个接锅侠,而这个倒霉的接锅侠就是田文镜。



邬思道到了田文镜处做幕僚后,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田文镜不知道他的底细,只以为是李卫推荐的一个幕客,因此邬思道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一天田文镜在大堂上发飙,怒骂底下的官员没用。邬思道这个时候跑出来打哈哈,说自己可以押解军粮到西北,并且年羹尧还不敢拿自己怎么办。

而他这一去,就已经注定了年羹尧日后的一系列悲剧……

因为前面说过了,雍正最担心的就是底下的人搞同盟。雍正在登基前,处心积虑的把邬思道和其他人拆开,就是怕邬思道跑到实权派的那里去了。

现在邬思道主动去找年羹尧,雍正心里能好受么?(雍正在西北大营有卧底,时时刻刻都在监视年羹尧)


等到邬思道帮助年羹尧打赢了青海叛军,年羹尧开始嚣张跋扈之后,邬思道便开始筹划跑路的事情了。毕竟,他做了一件他根本不应该做的事情,他要是不赶紧跑,他的小命就没了。

后来,雍正果然到河南去找邬思道。不过邬思道已经提前跑路了,雍正没有逮到。

但是雍正立马又转到江苏,打算听听李卫对年羹尧的建议。李卫是什么人?果然,在听完雍正帝对年羹尧的抱怨以后,李卫拿出了搞死年羹尧的主意:要是这样,干脆把他的大将军给免了,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李卫的补刀可谓是妙啊!雍正的心意他心里知道,再拉上早就不知道跑哪去的邬思道给自己垫背(李卫说这话是邬思道说的,可邬思道早就跑没影了,无从对质),年羹尧这一下可算是被李卫和邬思道给坑死了。

从年羹尧的死可以看出,他表面上是死于飞扬跋扈,不知深浅,但实际上是死于对他对雍正的威胁。对于单个人物,雍正帝并不担心,年羹尧再飞扬跋扈,他能有老八一党跋扈?雍正其实最担心的是这些人物联合起来威胁自己!

比如说,年羹尧曾经对李卫有恩,他们两个人会不会惜惜相惺而走到一起?这可是两个实权派啊!

比如说,邬思道被自己提防,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什么却都没有得到,他会不会暗中助人搞倒自己?

比如说,邬思道和年羹尧合作,一个是房杜之才,一个是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一旦这俩人凑到一起了,雍正是不是就要完蛋了?



所以说,别说邬思道去劝年羹尧了,他就算有那胆,他也没拿心。年羹尧活着对他有什么好处?年羹尧死了,邬思道才开心呢!起码雍正就少了一个搞死他的借口。

(以上内容全部是基于电视剧的分析,与原著小说无关,与历史也无关。)


Mer86


俗话说“好良言不劝该死的鬼,大慈悲不度自绝人”,年羹尧就是这个“该死鬼”“自绝人”。

在平定西北时邬思道替田文镜押送过一次粮草,主要目的就是对年羹尧进行提醒。


邬思道提醒年羹尧西北战事必须尽快结束,雍正和年羹尧是一条船上的人,现在雍正已经块要撑不下去了。

结果年羹尧说我也想尽快结束,但是我找不到敌人怎么办呢?

邬思道见年羹尧不上道,进一步指出了叛军的位置,但是为了不激怒年羹尧,用“灯下黑”给年羹尧递了个台阶。
1、邬思道没有机会提醒年羹尧。

虽然邬思道是年羹尧从牢里面给雍正接出来的,但实际上两天并没有多少的交情,年羹尧常年在外办差,邬思道在王府中为雍正出谋划策。

2、邬思道了解年羹尧的为人,知道年羹尧心思活,不听劝。

邬思道在雍正身边对年羹尧的作为和性格有所了解。年羹尧屠灭江夏镇、进京后到处乱串,拜见八爷、十四爷,他都知道,对年羹尧不齿。甚至还建议派李卫对年羹尧进行监视。

3、如果邬思道和年羹尧接触太密,引起雍正猜忌,性命不保。

逝去即历史,关注我,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逝去即历史


老话说,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又说,良药只能治不死的病;还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以年羹尧此前展示出来的智商和情商,他会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自保吗?

如果他是糊涂、混沌,邬思道点他几句,他如梦初醒,改弦更张。这叫有用。

可他一直明白着呢。既然如此,邬思道何必费口舌呢?邬思道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提醒他。否则,以他俩的交情,邬思道必然救他。

年羹尧之悲剧,一来自性格,二来自际遇。

年羹尧的性格很清高,身份却是包衣奴才出身。这之间的落差,强化了他的清高。他一辈子都在努力抹掉奴才的身份。但他发现,在雍正面前,他永远只能是奴才。这多么让人绝望。

于是,当他发现西北这个法外之地时,他欣喜若狂。在西北,他可以说一不二,他就是西北王。只有在这里,他成功抹掉了奴才的身份。也是在这里,他效仿雍正翻牌子,吃喝用度尽皆奢靡。

并不是为了享受,为的是争一个身份——一个主子的身份。

所以,年羹尧不想放手西北,而雍正不允许他在西北称王。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换句话说,如果为了讨好雍正,放弃西北——或者让雍正派人插手西北事务,使他失去了西北王的身份,年羹尧的人生就没意义了。

所以他宁死,也不向雍正低头。

老年原来是个理想主义者啊。


趣谈国史



第173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邬先生不是不提醒年羹尧,只是隐晦的提醒过年羹尧,但当时的年羹尧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邬先生面对年羹尧这个摇摆不定的狠人,也就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当说什么。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在雍正王朝之中,邬先生进入雍正潜邸时,也曾结交了几位真心朋友,有老十三、李卫、高福、年羹尧。


关于这几位朋友,邬先生都是曾有肺腑之言的,但独独年羹尧却并没有。

像老十三,邬先生在半隐脱身以后,对送别的老十三,说过他一定要推掉铁帽子王爵位,方可保一世平安,因为他尚未勘通人情世故,而且与天子交,是患难易共享乐难。还说道不信他看看,府里专一替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明天就会消失不见的。

结果老十三大为触动,刚刚被放出来,在丰台大营夺取兵权时还英姿焕发的老十三,从此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小心翼翼,雍正没办法之下,通过下和棋发火,兄弟两个人谈了谈心,才使老十三心放到肚子里,从此为他尽心尽力办事。

关于雍正为何与老十三下和棋发火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宋安之往期分析,或者私聊我,我来给你发文章链接。


像高福,在被老八买通以后,邬先生还想带高福从歪路走回来,想尽心尽力帮高福,结果邬先生算计的挺好的,却漏算了人心,因此高福被雍正赐死。

李卫在陕西当官回来以后,邬先生也对他以高福的例子教导过,说他要好自为之,要清楚雍正是他的根,好好办事什么的。

即使是邬先生半隐以后,在田文镜处当幕僚,临别时也对田文镜劝说过一句“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以易时失之易呀”。关于为什么这样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宋安之的上一期分析,便可以知道。

偏偏曾经的恩人年羹尧,邬先生就没有对他说过什么肺腑之言,更没有像对田文镜那般劝说过。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邬先生,并没有劝说过年羹尧,其实宋安之认为,邬先生不是没有劝说过年羹尧,而是只是点到为止的隐晦劝说过他。

这次劝说是在邬先生前往西北大营押粮的背景之下劝说的。

话说当时雍正刚刚登基,史无前例的起用年羹尧这个汉军旗的汉人为大将军,当然是惹来很多人明里暗里的反对。所以雍正就指望年羹尧打一个漂亮仗,来使自己坐稳皇位。

年羹尧一个汉人当上大将军的重位,为了立威,自然是大杀四方,各省押粮不及时或者不够的三品大员说杀就杀,一省巡抚说罢就罢,可谓飞扬跋扈。

这里有个细节可以注意,当时年羹尧大杀押粮官,与年羹尧有旧的田文镜时任河南巡抚,他的手下前往押粮,因山洪爆发晚到了一天,也被毫不留情的杀了,可见年羹尧的冷血无情。


再押粮时,因为差了一万五千石,更没有人敢去了,这时候邬先生身为田文镜的幕僚,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苦差,主动去押粮。当时半隐状态的邬先生,说不得就是雍正授意前去帮年羹尧寻找叛军的。

而邬先生到了西北大营时,年羹尧刚刚罢了陕西巡抚,气的将巡抚帽子扔在地上,而邬先生肯定是知道的。邬先生过去帮忙捡到帽子,年羹尧一看见邬先生,是高兴的站起来欢迎。

这时候两个人肯定是各有心思。

田文镜不知道邬先生之前干嘛的,年羹尧可是知道邬先生之前是干嘛的,就是为雍正出谋划策的,现在以押粮的身份过来,说不得代表着皇上旨意而来。

邬先生肯定也在想,乖乖当年江夏镇被屠,一夜之间七百多人被杀,我就说此人杀伐果断。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啊,身为大将军,竟然干涉地方政务如此之深,一省巡抚说罢就罢,这小子有兵权还这么嚣张,早晚要倒霉,还是少碰为好。

年羹尧与邬先生一番客套以后,知道他肯定目的不纯,所以说进书房谈。

到了书房以后,年羹尧问道“先生不是在李卫哪里吗,为何又替田文镜押送粮草呢”。言下之意是你好好的不在李卫哪里,怎么跑到了田文镜哪里,更是跑我这里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邬先生回答的很有趣“你说李卫啊,他不讲交情,将我八千两一年卖给了田文镜。”回答是看似没毛病,实则是滴水不漏,就是不说个实话。

年羹尧也是一笑,继续说道“先生说笑了,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先生千里迢迢不光是为了这区区五千石粮草吧。”这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邬先生一看,是该露出真正目的了,说道“知我者,亮工(年羹尧的字)也。”

年羹尧一看要见真招了,直接说道先生请,两个人坐下来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

邬先生也直接,不说是不说,一说就说重点说道“亮工啊,你应该知道如果这一仗你打不好,或者劳师糜众,找不到叛军决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意思是你知道你如果做不好,下场会是什么吗,肯定好不到哪里的。

邬先生的意思其实还有质疑之意,因为当时情况,有可能是年羹尧养寇自重,靠着战事还没有平定,自己还有大用,一直伸手问朝廷要银子。当然宋安之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不只是雍正没坐稳皇位,年羹尧这个大将军之位也还没有坐稳,急需战功立威。

年羹尧回答道“我知道,就连皇上的位置都坐不稳啊。”言下之意是我跟皇上是休戚与共的,一根线上的蚂蚱,我尽心尽力了,可没有捣鬼,更是凸显出自己的重要位置。

邬先生哎了一声回道“为了你在西北能平定叛军,皇上已经掏空国库了,更是得罪了普天下的官员,现在所有人眼睛都盯着你,只要等你一失败,外患内忧,就将一齐爆发呀,亮工啊,你的干系比天还大啊!”言下之意是现在不管你是不是养寇自重还是真的找不到叛军,老年啊,皇上已经钱花差不多了,官员也得罪光了,压力太大了,你要是输了,就等着被百官趁机落井下石吧。

同时邬先生也是隐晦的提醒年羹尧,你得罪了那么多官员,他们都等着给你穿小鞋呢。现在皇上重用你,给你顶着,要是以后不用你了呢,你自己好自为之吧。邬先生这次点到为止的提醒,年羹尧应该听懂了,但是没听进去。通过后来他被一贬再贬的时候,对仆人老桑说道自己知道早晚有这一天,在西北为了打赢那一仗,杀了那么多人得罪了那么多人,现在报应来了啊。可以看出,邬先生的提醒,年羹尧多多少少还是心里有数的。


言归正传,年羹尧继续回道“我知道我知道,如果我要不知道有这么天大的干系,我也犯不着天天这样杀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在我最苦恼的是,我调兵遣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却找不到了叛军所在,现在一天二十几万两银子,这样下去,大军会被拖垮,皇上也会垮。”

言下之意是我知道我的责任重大,不然也不会天天杀人了,意思是你邬先生应该是皇上派过来督促我的,我的难处你应该替我说说啊。我已经非常努力的围剿叛军了,可就是找不到啊,我也心急啊!

说完这些年羹尧激动的去拨出刀,在哪里抚摸。试想漆黑的夜晚,大帐之中就他们两个人,年羹尧突然抽出刀,岂不是有要吓唬邬先生的意思。

邬先生一看,自己点到为止的提醒说了,也摸清楚了现在的情况了,不管年羹尧是不是养寇自重,目前通过他的表现来看没什么问题,他现在还想抽刀吓我,还真是不知好歹。我不能怂,我应该走过去,再指点指点他,让他觉得我是有备而来,不敢对我动手就好。

于是邬先生主动走过去,指点了年羹尧一番,用灯下黑的道理,帮助年羹尧找到叛军,年羹尧获得西北大捷。

西北大捷之后,年羹尧这个狠人,忌惮于邬先生应该是身负雍正的旨意前来帮助他,哪怕是害怕邬先生分功劳,也没有痛下杀手,放任邬先生离去。当然年羹尧上功臣表时,也并没有邬先生的名字,只当他没来过。

而邬先生为何只是点到为止隐晦的提醒到年羹尧呢?

不只是年羹尧这个人杀伐果断,听不进去人说话,有兵权还嚣张跟他走的太近有可能倒霉的原因。


还因为邬先生本身的特殊性,他是神机妙算的谋士,成大事者最喜欢他这种人才了,他跟年羹尧这种手握重兵的人掺和在一起,对他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年羹尧又是那种摇摆不定之人,老八举荐他任四川提督,他就想投桃报李。雍正以大将军王的位置换来老十四举荐他为川陕总督,他年羹尧马上跟着老十四前往老八府上,想改换门庭,这样一个立场不坚定两面三刀之人,邬先生也害怕将来祸及自己。

所以邬先生早在雍正潜邸之时,就一直刻意拉开与年羹尧的距离,年羹尧当时送李卫高福他们戒指,送邬先生一坛百年泸州老窖,邬先生也是不置可否。在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时,邬先生站在雍正角度上,又建议以苦肉计派李卫和翠儿监视年羹尧,可谓是与年羹尧界限画的很清楚。

而且邬先生可以建议雍正派人监视年羹尧,雍正就不知道派人了吗?

肯定派了,比如说伊兴阿就是密切监视年羹尧的密探之一,邬先生也肯定猜到年羹尧身边雍正的密探不少,所以也不敢直接的提醒年羹尧低调行事,只能只能站在雍正立场上敲打年羹尧时,隐晦的提醒他,可惜年羹尧明白这点到为止的提醒,却并没有做到,最后只能是在作死路上一路狂奔…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73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52

邬思道与年羹尧按道理他们之间的交集很深,首先是四阿哥胤祯在扬州赈灾发现了邬思道,是年羹尧一路精心护送来到雍亲王府,然后邬思道又与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产生了感情交集,综上两点看;邬思道是有必要提醒年羹尧不要走向众叛亲离的绝路上。


(邬思道说年羹尧发暗财)

年羹尧虽然是雍亲王府的家生子和奴才,但是与李卫,高福等一些雍亲王府的得力干将一样,都是用秦王的奴才,更是曾经在一个锅里吃饭,一起混出来的人。

邬思道对雍亲王府这几位得力的干将的脾气,摸得是一清二楚。年羹尧有着杀伐决断的真性情,更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不甘于人下的性格早就已经暴露过,也曾经一度游走于八爷党与四阿哥胤祯他们兄弟之间,曾经被雍亲王胤祯狠狠的敲打过。

同样是奴才,李卫与高福,邬思道就曾经直言不讳的告诫过这二位如何做人,虽然高福最终走上了自绝于雍亲王的绝路,可李卫一直是混的左右逢源,最终成为雍正皇帝的心腹,可年羹尧所做的一切却遭到世人的唾骂。
(无人臣之礼的年羹尧)

邬思道离开雍亲王府的时候,年羹尧还没有上任“亲命征西大将军”,只是一位川陕总督,而邬思道也曾经预料过这位年羹尧一旦掌权,日后很难驾驭。

邬思道与年羹尧的交集:

一、四阿哥胤祯与十三阿哥胤祥去扬州赈灾筹款与这位邬思道相遇,还是年羹尧一路上护送来到北京的,并由妹妹年秋月一直悉心照顾,所以年羹尧对邬思道还是有一点恩情的。

二、邬思道在雍亲王府虽然做幕僚而被捧为座上宾,可孑然一身的邬思道却得到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的青睐,相互仰慕以道破天机。就凭这一层关系,邬思道也应对年羹尧指点一二。
(年羹尧与李卫等人在一起)

邬思道为何不提醒年羹尧

邬思道为何不提醒年羹尧,应该对自己的疯狂毕露和桀骜不驯应该有所收敛,而却在离开雍亲王府的时候,对十三阿哥胤祥说出了掏心肺腑的心里话?

一、首先年羹尧对任何人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包括他的亲妹妹年秋月。年羹尧在外面做事,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的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的虚荣心。

二、年羹尧在江夏镇的所作所为既是犯下滔天大案,其目的本是拿住要犯,搞清楚百官行述的下落既是此行目的,年羹尧却是为了任伯安,刘八女手里的的财宝,竟然下了黑手,这,邬思道曾经提醒过四阿哥胤祯。

三、年羹尧的立场摇摆不定,这让邬思道感到可怕,只这一点邬思道就不敢与年羹尧深入交往,如果真的提醒了年羹尧,恐怕年羹尧会出卖自己。
(邬思道看透了年羹尧)


邬思道在年羹尧当上了川陕总督的所作所为感到可怕,认为年羹尧虽然有很强大的能力,可是此人的立场容易摇摆不定,如果年羹尧日后有建树,不会甘于人下,必定不会接受他人的摆布,这是年羹尧的性格使然。

特别是年羹尧在江夏镇,为了发一笔横财而滥杀无辜就认为年羹尧这次作孽不小,而且犯下这么大的案子,竟然想瞒天过海,以邬思道的聪明必定想到此人已经种下祸根,没人能救得了他……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历史上的邬先生与年羹尧没有一丝一毫的交往与交情,与年羹尧的妹妹也没有私情,年羹尧有一次进京见皇上,王公大臣以下的官员跪接,年羹尧看都不看一眼,便骑着马走了过去。当有王公大臣向他问候的时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己。令皇帝不满的原因: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根本不行臣礼。物极必反!年羹尧的做法是不符合常理的,君臣大义不可违背的,你年羹尧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不要做出超越的本分事情。年羹尧的门生看透了这点,(不是电视剧的邬先生)于是给他写了一封《功臣不可为》的劝说信。正处在得意之时的年羹尧,根本不理会信中的重要道理,这封信并没有让他的行动有所收敛,年羹尧还要大声宣扬他自己的权力有多么的高贵。年羹尧虽然是通晓古今,但是他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灭亡的不归路!!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功高震主,古往今来,但凡拥有重兵之人,要么问鼎皇权王位,要么被人打败击溃。人生遭际,谁能遇料??春秋战国时有文种,他帮助勾践三千越甲吞并吴国,等到的不是梦寐以求的相印,而是伍子胥自刎的宝剑!!大汉之时有韩信,刘邦不也承诺过,汉朝没有杀韩信的兵器,不也被吕后弄死了吗??明代时更是多不胜数,除了徐达病死,汤和老的奄奄一息,剩下的开国功臣之中谁逃得了??岳飞不也就是(莫须有)三个字就定罪了吗??自古功臣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一切都是出于皇帝身上!功臣无论如何都要获罪,难逃一死。


茹叔敬


提醒年羹尧?

说白了,邬思道要是提醒了年羹尧,那么自己也离死不远了!

在《雍正王朝》中相信大家对年羹尧的死印象深刻,有人说他就是咎由自取,也有人说他是被雍正帝“良弓藏”了。但我们如果换一个视角,不从年羹尧或者雍正帝的角度思考,换成他身边人的视角,那么年羹尧的死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年羹尧第一次出场开始谈起:

年羹尧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寻常的野心,比如早早就在扬州等着,还能算好了老四胤禛走哪条路。并且在老四胤禛亲切的询问他的状况时,问他偏将干的顺心不?他回答:

“在哪儿都不如在主子身边……”

结果旁边的老十三胤祥看出了端倪,调侃了一句:

“你个奴才真会顺杆儿爬啊,你是想回北京吧?”

可以这样说,年羹尧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毕竟是府上的包衣奴才出身,地位不高。但凡这种人,会有一股冲劲,那就是想方设法地往上爬,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相对来说,雍亲王府其他的奴才们就要平和的多,比如邬思道,比如李卫和高福。

那时候的老四胤禛相对来说也比较平和,并没有表现出夺嫡的勇气和决心,可是随着野心的增长,他也开始变了。最典型的转变就是拒绝刑部冤案一事,他是又烤火炉又洗冷水澡的,对自己都这么狠,可想而知他对别人会怎样?

也正是这次生病,让他错过了热河狩猎,却收获了一个大惊喜,那就是康熙帝发现了弘历这个好皇孙。尤其是弘历骑着康熙帝“大马”写字,被老四胤禛无意中撞见,那种喜悦无法言表,最后照了照镜子,正了正衣冠,镜子后面就是一张龙椅。

从此之后,雍亲王府的奴才们命运也变得不同起来……

二、

老四胤禛本来势如破竹,不管是南方赈灾,还是追缴户部欠款,甚至后来的举荐新太子,他没有走错一步。真正转折点,还是在追查百官行述这件事上。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之前也分析过,当时的情况对老四胤禛非常不利:

首先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事传的沸沸扬扬;其次自己的府邸奴才高福被老八胤禩收买;再次铁哥们老十三胤祥被太子胤礽死死抓住了把柄……

假如此时老八胤禩继续攻击太子胤礽,那么太子胤礽就会把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甩出去挡箭,毕竟火烧百官行述还有血洗江夏镇,都不是太子胤礽安排的。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邬思道采用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也就是牺牲掉了高福和老十三胤祥,换来老四胤禛的平安。

大家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老四胤禛在太子书信被高福拿给老八胤禩之后要去找大和尚?

其实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这样做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十三胤祥,可是大和尚的解释也是让他最终下定了主意:

“有江山就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随后老四胤禛放下了佛珠,这是一个暗示,暗示他就要开杀戒了!

果然,随后坎儿被杀,老十三胤祥被圈禁,而老四胤禛也在后来的几年里沉寂了下来,显然这次损失惨重。

这也导致见风使舵的年羹尧,感觉自己的主子不稳固,要另觅主子,这也跟他给张廷玉送礼,跟着老十四胤禵去拜访老八胤禩的表现对得牢。

三、

这时候的老四胤禛也开始展示自己的御人之术:

一是大力提拔年羹尧,不仅手握萝卜,大棒也时时举着,从让年羹尧跪了一天,又给他洗脚上可以看出。

二是拆散了年秋月跟邬思道这对鸳鸯,其实从弘历被赐金如意那一刻起,老四胤禛给年秋月抬旗,就是未雨绸缪,这等于是拆断了年羹尧跟邬思道合作的可能性。

三是杀掉高福,虽然表面上说是病死的,其实等于震慑所有人,背叛我就是一个死!

四是派李卫监督年羹尧,又派四福晋和邬思道在李卫回京述职时,以高福的死对他进行威慑和警告。

第五则涉及到了邬思道,在“死鹰事件”之后,老四胤禛这边的情况非常不明朗,他此时更是暴露了夺嫡的决心,对邬思道说了一句: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他自比谁不好,偏偏拿李世民跟自己比,后来的弘时也自比李世民,这爷俩真有意思。这句话暗藏杀机,而且很重,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邬思道,你如果真的有房杜之才,那么你就帮我成为李世民。

这等于是彻底把邬思道绑到自己的战车上,但凡邬思道表现出一点要拿钱走人的神情,必死无疑!

而邬思道也不是善茬,他能在关键时刻拿出一份老十三胤祥手下的名单,并说是十三爷还没被关的时候就准备好了,由此可见,他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会助老四胤禛成为李世民!

只是这种策划是有风险的,毕竟老四胤禛不是李世民,他也不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所以雍正帝即位当晚,知道很多秘密的邬思道,必须要自保,他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半隐。

四、

虽然邬思道半隐了,但雍正帝时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

比如山西诺敏半年追缴几百万两欠款的事,雍正帝就把明诏发给了李卫:

“这明诏朝廷发给各省总督和巡抚的,你才是一个布政使,为什么也发给了你一份?”

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邬思道就在他这里啊,李卫也不傻,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了,当然明白雍正帝的用意。于是伙同邬思道去坑田文镜去了……

后来李卫进京面圣,雍正帝当着他的面又提邬思道,还建议把邬思道送到田文镜那里去,这句话可是惊了李卫一身冷汗,敢情雍正帝什么都知道啊?

邬思道也明白,自己如果要想安稳的度过晚年,必须要让雍正帝足够放心!

后来邬思道到年羹尧军中指出叛军所在地,说到底他就是胡乱一指的,年羹尧多么聪明,自己的大军粮草供应不上。结果被包围的叛军还有源源不断的粮草,这搁谁也说不过去啊,难怪被人怀疑他在养寇自重!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年羹尧开始飞扬跋扈,目无皇帝,而邬思道也在雍正帝即将到达田文镜处后逃跑了。

随后雍正帝又到了李卫处,这是关键,他找李卫是带有目的的:

一方面是看看他们新政执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试探一下李卫和邬思道对年羹尧的态度如何?

李卫显然明白雍正帝的意思:

“要是这样,干脆把他的大将军给免了,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五、

随后更要命的一句话也说了:

“说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雍正帝等着就是这句话,果然李卫刚说完,刘墨林就把年羹尧杀了孙嘉诚的奏报递上来了!

假如李卫替年羹尧说好话,那么这份奏报是不会递过来的。

而李卫这小子确实聪明,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使年羹尧当年对自己有恩,但是在雍正帝面前,年羹尧的恩情屁都不是!第二个方面,则是把干掉年羹尧的黑锅推到了邬思道身上,毕竟邬思道已经跑了,死无对证了。

其实,雍正帝更关心的正是邬思道对年羹尧的态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雍正帝到田文镜那里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年羹尧杀害孙嘉诚的事了,他去找邬思道,就是为了探知邬思道的意见。因为邬思道跑了,没办法,退而求其次,才又跑到李卫那里,听听李卫的意见。

李卫直接表明自己跟年羹尧没有关系,也不会跟他合作,随后也表明邬思道也不会跟年羹尧合作。这才解了雍正帝的心头大患,他最怕的是邬思道联合李卫跟年羹尧,即使不造反,随便出出主意,毕竟年羹尧手握大军,就够他吃一壶的!

至此,雍正帝终于下定了决心,干掉年羹尧!

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了进一步试探李卫,雍正帝还是派李卫去杀掉年羹尧!

倒是李卫的老婆小翠不忍心了,劝李卫,是不是上书保一下年羹尧啊,毕竟是自己的恩人?

李卫眼睛都没看小翠一眼,直接撂下四个字:

“妇人之见!”

是啊,小翠根本就不明白雍正帝忌讳的是什么,也不明白李卫为什么要劝雍正帝干掉年羹尧……

那么回到题目中,为什么邬思道帮了李卫,帮了田文镜,却不肯提醒一下年羹尧呢?

原因就在于此,但凡他表现出一丝帮年羹尧的举动,迎接他的必然是死亡!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雍正顺利继位,离不开核心班底的贡献,大家熟悉的有:十三皇子胤祥、年羹尧、邬思道、李卫、高福、田文镜、高无庸等人。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年羹尧,曾经炙手可热,权势熏天,可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雍正制裁的下场。而精通谋略的刑余之人邬思道却成功逃出生天,以“半隐”的方式先后到了李卫和田文镜处,最后完美着落,携带4000两巨款和俏佳人完全功成身退。


既然都是替雍正打工的,邬思道和年羹尧必定有交集和有交情,那为什么去西北送粮草的邬思道,不提醒当时已经是大将军的年羹尧,好让他避免走上“兔死狗烹”的老路呢?


其实要说二人的交情,说真的,还真的谈不上有多深厚,顶多是围绕雍正有些交集罢了。雍正在扬州筹款时,胤禛要年羹尧找一个叫邬思道的先生,然后把他护送回京。第二就是年羹尧让自己的妹妹年秋月照顾年老的邬思道,好让他在生活上无忧。年羹尧这样做,其实也是看在主子雍正对邬思道的态度上,好博得胤禛的好感。


之后二人相见的机会可谓极少。



而且,邬思道是谋臣,年羹尧是武将,这样的两种身份在古代是很敏感的,尤其是邬思道和雍正朝夕相处十几年,早就把雍正的性格摸得门清,又怎么会以雍正幕僚的身份和年羹尧走的太近呢?那样只会惹来雍正猜忌,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即便邬思道一心一意,小心谨慎地辅助雍正,还是遭到了雍正的猜忌。在雍正继位后当晚回府,雍正就对邬思道起了杀心,好在邬思道提出“半隐”,雍正又想到君臣之间十几年的感情,也就没有为难邬思道,而是让他去了李卫处报道。


当邬思道和年羹尧再见面时,此时两人的身份已经大不一样。邬思道已经从江苏来到了河南,成为了田文镜的师爷,而年羹尧呢?已经是一人之下,二十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不过年羹尧在西北的所作所为可谓是人神共愤,人人都想杀之。


而邬思道之所以来到西北,还是因为年羹尧的原因。西北打仗,全国都要往年羹尧那里供应粮草,粮草不按时到达或者数量不对,运粮官都要成为年羹尧的刀下鬼,他可不管你是谁,使得包括河南官员在内的人都不敢去运送粮草。


这时候邬思道就主动请缨去了年羹尧那里,也就有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邬思道敢去,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和年羹尧都是雍正当年前邸里的人马,年羹尧不会动手,也不敢动手。


在他们相处中,邬思道还是很隐晦的说了一些话,例如:现在雍正顶住全国的压力,希望年羹尧赶快找到叛军决战,而不是这样无期限的耗下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年羹尧是养寇自重,希望他快点决战,省的雍正事后处置你。


最后邬思道还用“灯下黑”的方式,告诉年羹尧叛军可能藏匿的地点,使得年羹尧下定决心主动出击,迎来了西北大捷。


除此之外,邬思道没有再说。


邬思道为何不善意提醒年羹尧呢?


首先,不是邬思道不想说,而是他不能说。毕竟邬思道的身份本身就让雍正有所忌讳,如果此时邬思道在插手进来,必定会让雍正猜忌,这样邬思道估计离死就不远了。


再者就是,年羹尧这个人不像李卫等人一样,虚心接受批评。年羹尧好大喜功,狂妄自大,即便邬思道说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年羹尧也未必会听。与其卷进这个是非,不如躲得远远的。


第三,年羹尧在骨子里就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不值得信任,不是雍正的铁杆粉丝,不然雍正也不会通过娶年羹尧妹妹的方式来捆绑年羹尧。邬思道生怕和年羹尧交心后,会被年羹尧出卖,到时候哭的来不及。


当然,在年羹尧大营中,肯定有很多雍正派过去的心腹,邬思道和年羹尧的对话,雍正必定是清楚的。而邬思道此行,也为邬思道在雍正心里加了不少分吧。


对此,你觉得邬思道有必要提醒年羹尧吗?


历史局中人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真的是百看不厌,里面很多剧情越咂摸越有味道。

比方说年羹尧在西北平叛,为雍正立了绝世大功劳,可是他戴着功高震主的光环,却骄横跋扈,不懂为人臣子的收敛和示弱,最后自己一步步走向末路,而一直跟年羹尧交情匪浅的邬思道,为何不提醒他收敛一下呢?

其实我们看这部电视剧里面邬思道和年羹尧的定位,就知道邬思道为何置身事外了。在雍正夺嫡成功以后,邬思道一直潜伏在李卫的幕府,平时远离年羹尧和朝廷,就是因为邬思道知道,自己作为一个谋士,远离武将,是最好的避祸方式。

邬思道跟年羹尧在电视剧开头就双双出现,可谓剧里的关键人物。雍正想使用邬思道,派去拉拢的说客就是年羹尧,年羹尧将邬思道好好地安排在自己府里,尊为上宾,甚至让自己的妹妹亲自照顾,可见自视甚高的年羹尧对邬思道的尊敬,当然,也许此时,邬思道早已经为年羹尧以后的仕途指明了道路。

后来,年羹尧在雍正登基以后,去西北平叛。为了粮草问题,年大将军飞扬跋扈,生杀予夺,全凭自己的性子,接连杀了河南的押粮官,罢免了甘肃巡抚,以至于各省官场都称年羹尧为大魔头。

但是邬思道来到西北大营以后,年羹尧却是另一幅面孔,简直有倒履相迎的态度。而邬思道在押粮之前,向河南的官老爷们保证,年羹尧不但不会杀自己,还会减免掉河南的军粮。以此可见二人的交情有多深。

邬思道来到西北大营,不但帮助年羹尧解决了叛军具体位置的问题,还保证了雍正位子的稳固,一箭双雕,可谓老谋深算。至此,雍正不再怀疑邬思道,邬思道也可以远离朝廷的漩涡。从后面雍正不让田文镜追赶已经跑路的邬思道就可以看出来。

那邬思道作为一个谋士,自身的安全已经得到了保证,当然不会再去跟朝廷上的人来往了,特别是年羹尧这种烫手的山芋,如果一着不慎,搞不好,自己还会重新陷进去。毕竟,从雍正派十个侍卫去西北大营,西北大营的伊兴阿给他上密折就可以看出来,雍正的眼线早已经遍布清朝每个角落。

邬思道作为雍正夺嫡的第一谋士,雍正先是派李卫看管着他,后来又准许他到田文镜那里去,对他的提防丝毫没有放松,他去西北大营为年羹尧献策,恐怕也是雍正默许的。而且雍正也是为了自己的位子稳固,才破例这么做的。雍正这个人向来有兔死狗烹的习惯,那个李卫的发小高福,不是用完就杀了,他府里夺嫡的那些下人不都用完就杀了。邬思道躲过一劫,还是凭着自己的百般示弱和对雍正还有用处。

如果在年羹尧作威作福、飞扬跋扈的时候,他去联系年羹尧,足智多谋的谋士和功高震主的武将,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发现暗中有来往,雍正还能放过邬思道?恐怕又是派李卫去结果他的性命。

所以,根据邬思道和年羹尧的身份定位,邬思道在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在联系年羹尧,更不敢捎口信什么的。不说捎口信的人靠不靠得住,单说年羹尧周围,到处是雍正的眼线,雍正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他们二人有了联络。


西堤君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年羹尧有交情,为何不提醒他?(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里面,辅佐雍正座上皇帝宝座的人员有年羹尧,邬思道,李卫,高福等人,这些人中年羹尧没有得到善终,高福也没有得到善终,只有年羹尧与邬思道成功得到善终。还有一个人,田文镜为雍正也做了很多功绩。

对于邬思道与年羹尧来讲,在雍正王朝里面,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共事的机会几乎很少看到,说白了几乎都没有。其实他们两个人的渊源还是比较早的,当初四阿哥胤祯与十三阿哥一起到扬州赈灾,四阿哥胤祯发现了邬思道这个幕僚。邬思道出山还是年羹尧一手操办的,其幕后之人便是四阿哥胤祯。

年羹尧为了让邬思道出山为四阿哥胤祯效力,让邬思道住进自己的家中,还让自己的妹妹伺候邬思道,可见年羹尧为了仕途,可谓是费尽心思。后来,在四阿哥胤祯的吩咐下,年羹尧把邬思道请回了雍王府中,这一路上都有年羹尧的妹妹跟随。随着时间的发展,邬思道与年羹尧的妹妹产生了感情。从这些渊源来讲,邬思道应该提醒年羹尧的,但是,邬思道为何没有这样做。

年羹尧与李卫同为雍亲王手下的得力干将,为何李卫在邬思道的指点下可以善终,那么年羹尧与邬思道颇有渊源,为何年羹尧不得善终。

雍正王朝里面,邬思道算是比较神机妙算之人,消息非常灵通,什么人,什么事,他都知道。对于雍亲王手下几个得力干将的为人,几乎了如指掌,以及后面的命运如何也非常清楚。年羹尧有着杀伐的性情,也是一个不安分守己之人,这些情况,邬思道肯定知道,早期他游走在八爷党与雍亲王兄弟之间,这些事情,雍亲王与邬思道都非常清楚。后面雍亲王胤祯对年羹尧做了狠狠的惩罚,也算是给年羹尧敲个警钟。

邬思道为何不提醒年羹尧?

九王夺嫡之后,邬思道便离开了雍亲王府,临走之时,十三阿哥胤祥来送邬思道,并对邬思道说了,自己对不起他。邬思道便看出十三阿哥为人重情重义,邬思道便把掏心窝子的话告诉十三阿哥,说你不要做铁帽子将军,这样你可以保命。其实,十三阿哥胤祥后面听了邬思道的话,邬思道也知道胤祥不会出卖他。

而对于年羹尧来讲,他从来都没有相信任何人,一般他的出发点都为自己的仕途着想,在加上他平时的飞扬跋扈。这些邬思道都看在眼里,邬思道为了自己的性命,肯定不会过多接触年羹尧。

说到这里,早期邬思道受年羹尧妹妹的照顾,后来雍亲王做了皇帝,邬思道没有接受年羹尧妹妹的感情,便对年羹尧妹妹讲,你以后是四爷的人。其实,这就给年羹尧铺好了路,也为以后年羹尧收敛自己做了基础。

年羹尧在雍正登基之后,便去西北平乱,为了军队的粮草问题,年羹尧开始飞扬跋扈,掌握了生杀大权,任凭自己的性子来,由于河南押粮官运粮迟到便杀了他,又罢免了甘肃巡抚,因此,各个官员对他开始不满。

邬思道被田文镜雇来做幕僚,便接了河南前往西北运粮的差事,这也是没有人愿意接的差事。这也是邬思道来帮助雍正,以及帮助年羹尧破敌,因此才接这个差事。

当邬思道到了西北大营,对年羹尧说他可以帮助他破敌,年羹尧按照邬思道的方法,解决了叛军藏匿的地点问题。进而让雍正皇帝的皇位坐的更稳,可谓是一箭双雕。邬思道这样做的目的,其一,帮助了年羹尧;其二,帮助雍正稳坐江山;其三,让自己成功隐退;其四,更让雍正对自己无所怀疑。从雍正不让田文镜追赶就可以看出。

邬思道作为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自保肯定是首等大事。首先不与朝廷的官员来往,更不会去接触年羹尧这样的烫手山芋,这些搞不好,估计自己的性命不保。邬思道肯定知道雍正手下的眼线到处都有,所以做事非常谨慎。

雍正做了皇帝之后,邬思道就有隐退之意。如果年羹尧在飞扬跋扈之时,邬思道去接触年羹尧,雍正肯定会怀疑邬思道,有可能会暗中除掉他。邬思道深知雍正的为人,因此,选择不提醒年羹尧。而让自己成功的隐退。

品史公曰:在年羹尧与邬思道两个人的身份以及事情来讲,邬思道肯定不会去联系年羹尧,或者说给年羹尧稍信提醒。首先稍信的人都不可靠,因为雍正到处都有眼线,一旦让雍正得知,邬思道就会有性命之忧。也说明邬思道也有私心,更是保全自己成功隐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