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为什么?

心弦指间


1951年4月11日,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杜鲁门未通过正常的军令渠道,而是以白宫记者会新闻通稿的形式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包括远东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国陆军司令等等,杜鲁门用突然袭击和媒体公开的办法,狠狠地报复了麦克阿瑟的无礼与傲慢,不仅暴露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前后方的战略分歧,同时也是对这位五星上将战争思路的全盘否定,对当时的战争进程和远东局势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在美军中资历深厚,1950年他已年满70周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担任美国远东军司令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始终是在罗斯福总统的统帅之下。1944年罗斯福突然去世,比麦克阿瑟还年轻四岁的副总统杜鲁门上位,面对这个军政经验均显不足的总统,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轻视,而二战胜利后美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里,三军参谋长都是麦克阿瑟的晚生或后辈,无形中更加重了他的优越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时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的麦克阿瑟顺理成章,担任由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并策划实施了仁川登陆,逆转了半岛战局,一时声望达到顶峰,本身就个性狂妄的这位将军更加膨胀的不行,不仅对参联会的军事指导爱搭不理,对杜鲁门总统的指示也经常阳奉阴违。



(杜鲁门总统)

导致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直接导火索,是他一意孤行邀请国民党军队加入战局,蒋介石甚至已经准备好了30000多人的参战部队,而这是美国军政高层坚决反对的;同时,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麦克阿瑟在会见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大使时,用“极其尖刻的语言”抨击美国政府,这已经超过了杜鲁门能够容忍的底线,突然宣布解职,实际上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政府长期积存矛盾的总爆发。

两者矛盾的焦点其实很简单,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和主要盟国首脑一致认为,朝鲜战争是西方世界的主要敌人苏联玩弄的军事把戏,其目的是转移北约的军事注意力,而欧洲才应该是西方的战略重心,因此应该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局部战争,结束的越早越好;而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扩大战争,期望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大规模战争,这与美国主流战略是格格不入的。

(年轻的麦克阿瑟)

正是在这种分歧下,半岛战争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局面,美国政府拼命勒紧缰绳使马车不致失控,而麦克阿瑟这匹“老马”却不顾一切向前狂奔,他要求轰炸鸭绿江对岸,要求封锁华东沿海,要求使用核武器,以及自作主张要求蒋介石出兵等等,对参联会的各种命令置若罔闻,有美国作家形象地写道:

在麦克阿瑟面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就如同小学生遇到街霸一般,瑟瑟发抖而又无可奈何。



(三巨头会议)

在志愿军大破美韩军的前三次战役之后,麦克阿瑟将所有的失败归咎于美国政府对他的限制,所有的电文全部是推卸责任,国防部长马歇尔怒不可遏,而国务卿艾奇逊的反应更加激烈:“无需任何证明,我完全相信这位将军的桀骜不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而且对其总统的意图基本上不尊重”。在与杜鲁门总统的威克岛会面中,麦克阿瑟居然比总统晚到了数个小时,让可怜巴巴的杜鲁门等得浑身冒火,甚至有人说,从威克岛见面起,杜鲁门就有撤换这个“老家伙”的念头。

1951年3月21日,麦克阿瑟又一次致电参联会,申请扩大指挥权限,美国政府未予理会,并着手准备总统声明,隐晦寻求停战谈判的途径和办法。不料三天后麦克阿瑟却抢先发表了自己的声明,以近乎最后通牒的口气宣布将扩大战争范围直到对手求饶,参联会的将军们知道:

“这位联合国军司令官简直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有效的办法让总统勃然大怒了”,麦克阿瑟的声明让杜鲁门所有周密的停战准备化为枉然。



(威克岛会唔)

麦克阿瑟同时违反了总统签发的“任何人未经容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之训令,这几乎就是杜鲁门专门为他而签署的文件。他的行为不仅是对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和决策者的公然违抗,同时也是对宪法赋予总统权威的挑战和蔑视;更严重的错误在于,麦克阿瑟是在向文官治国的政体进行挑战,以军事将领的身份干涉美国的外交政策,而忘记了应该由文官政府领导军队。

杜鲁门气得把办公桌拍的乱响,他终于忍无可忍了。



(准备参战的蒋介石)

1951年4月6日,杜鲁门召集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会议,明确表示将解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在场诸人都没有异议,麦克阿瑟已经折腾到得不到任何一位美国军政高层的支持了,一度有人怀疑他得了某种病症。4月10日,杜鲁门决定由正在远东视察的美国陆军部长佩斯,将解除职务的命令当面交给麦克阿瑟,然而由于通讯故障,佩斯尚未接到命令时,《芝加哥论坛报》抢先把消息捅了出去。

杜鲁门见状,为避免出现麦克阿瑟抢先声明辞职的尴尬,于4月11日凌晨1时临时招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第二天上午美国大街小巷的报纸和新闻广播都转发了这一消息,而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却浑然不知,一直到中午才得到消息。

美国近现代史上最搞笑的总统与将领之争,终于以这样奇葩的方式落下帷幕。


度度狼gg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为什么?(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麦克阿瑟在国会做告别演讲,他身后右侧就是总统杜鲁门

我在世纪之交之前就已加入军队,它满足了我孩童时所有的希望和梦想。自从我在西点的草坪上宣读誓言以来,这个世界已经经历了多次转变,童年的希望和梦想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我依然记得当年那首流行的军歌中骄傲的叠句: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亡。就像歌中的老兵一样,我结束我的军旅生涯,只是淡出了人生舞台。一个力图像上帝指引的那样完成他的责任的老兵。再见!

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表了这篇著名的告别演讲。

就在8天前的4月11日,麦克阿瑟被他身后的总统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撤职。

半个月后,接受完高等法院军事外交委员会的问询后,他第二次退役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1937年他就被罗斯福总统宣布退役过一次,那年他57岁,这次退役他71岁了。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突然接到总统杜鲁门的解职命令,要他将权力移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朝鲜战争正是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杜鲁门怎么突然以这种极其羞辱的方式结束了麦克阿瑟50年的军旅生涯呢?

就在一年前,杜鲁门对国防部长约翰逊不满,也是让他以辞职这种温和的方式,而对麦克阿瑟为什么要用解职这么折面子的方式呢?

其实,这一切都是麦克阿瑟“做”的结果!他一直在“做”的道路上狂奔不已!就连罗斯福都拦不住他!

他曾经参加过一战、二战、朝鲜战争,是菲律宾的解放者、澳大利亚的保卫者、日本的征服者、韩国的捍卫者。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他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校训,麦克阿瑟绝对有才。

他第一次被解职,是在1937年,他的菲律宾军事计划得不到总统罗斯福的支持后,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直接接受菲律宾总统的邀请,担任菲律宾陆军元帅,愤怒的罗斯福将他解职。

麦克阿瑟毫不在意,知道美国早晚还得需要他。

果然,1941年,罗斯福任命他为美国远东军总司令,实施南太平洋战场的“跳岛战术”结果差一点当了日本人的俘虏。1943年,他还腆着脸参加了总统竞选,由于预选得票率就不高,为了不丢面子,宣布无意竞选总统。第二年,他终于一雪前耻,收回了菲律宾,并由此晋升五星上将。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接任总统,对于比自己小4岁的杜鲁门,麦克阿瑟打心眼里是瞧不起的,这也为他日后的免职留下了隐患。

主持了日军的受降仪式后,作为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过上了日本“太上皇”的日子,有了一种山高皇帝远的感觉,而国防部、参联会等大批高级军官都是他的属下或晚辈,他们不敢给麦克阿瑟发命令,只能谦卑的提建议。

最终,断送麦克阿瑟军旅生涯的是朝鲜战争。

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认识与杜鲁门完全相反,杜鲁门认为朝鲜战场就是苏联人想要把美国拖下水的一场阴谋,绝对不能投入太多兵力,欧洲才是对抗苏联的主战场,在朝鲜只要打退金日成的进攻就算达成战役目的。

而麦克阿瑟则把朝鲜战争看成是一场对共产主义的全面宣战,仁川登陆后不断增兵,扩大战场,在不了解志愿军的情况下,遭受多次惨败,麦克阿瑟把责任推给总统的不支持和“联合国军”的出工不出力。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麦克阿瑟擅作主张,未经授权私下到台湾会晤蒋介石,要求台湾出兵,并且未经允许派侦察机进入中国,对我国东北进行袭扰,叫嚣着要对中国发动全方位战争,甚至以原子弹进行恐吓。

麦克阿瑟的做法让杜鲁门很难堪,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一系列不听招呼、擅作主张、扩大战果,争当主角的行为极其反感,为了对付麦克阿瑟的大嘴巴行为,杜鲁门甚至专门签发了一条训令:任何人未经容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

麦克阿瑟的傲慢无礼让杜鲁门非常气愤,1950年10月,杜鲁门打算召回麦克阿瑟讨论一下朝鲜形势,结果被战事吃紧脱不开身给顶了回去。没办法,杜鲁门飞到太平洋威克岛去见麦克阿瑟,麦克阿瑟穿着便服、叼着烟斗就去了,谈完后谢绝总统的午餐,匆匆而去,当有人提醒杜鲁门注意麦克阿瑟的行为时,杜鲁门愤恨的说”我知道,那个混蛋居然没有向我敬礼“。

在麦克阿瑟看来,杜鲁门的此行就是为总统大选作秀。

麦克阿瑟的把星条旗插到鸭绿江边,让美军归家过圣诞节的承诺被志愿军打得稀碎,得力干将沃克中将也死在了战场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开始对麦克阿瑟清算。

当杜鲁门把解除麦克阿瑟的命令放到他们面前是,他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

麦克阿瑟还没有接到解除职务的命令,报纸就给捅出去了,为了防止麦克阿瑟突然宣布辞职,占领主动权,杜鲁门向全国公开广播,宣布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当麦克阿瑟接到解职的命令后,对妻子说“珍妮,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回国当天,裕仁天皇亲到大使馆与麦克阿瑟惜别,数十万人在机场送别,檀香山20余万人欢迎他的归来,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联主席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海军部长谢尔曼、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和三军将领亲临机场迎接。

国会演讲结束后,麦克阿瑟又受邀到各地巡回演讲,到处都是彩带、纸屑和欢迎的人群。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用咱大华夏地头上一句老话就能解释的通透:不作死,就不会死。

麦克阿瑟这是个美国有史以来最“棒”的五星上将,他有着一流的演技,二流军事能力,不入流的政治头脑。所以他总是吸着他那永远不会点燃的玉米烟斗,戴着他那从菲律宾淘换回来的元帅大帽子,掩耳盗铃般的在危险的边缘上,进行着疯狂的试探,企图知道对手的底线在哪里,最终的结果就是把自己人都玩炸了。

愤怒的杜鲁门,如果不去解职麦克阿瑟,那才叫见了鬼。就算是搭上几个或者十几个百分点的支持率,杜鲁门也愿意这么干。

直到解职的那一刻,这个历史上最有演技的五星将军才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谁和中国陆军打仗,那他一定有病!”

所以麦克阿瑟被解职,这事和他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咱就先说说,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

大家伙都知道,在二战时期,麦克阿瑟搁菲律宾吹牛,说他把菲律宾经营的和铁桶一样,小鬼子就算来,也保管他有来无回。

得咧,结果这仗打了半年,打了三个月之后,麦克阿瑟就跑了,当然为了面子,丢下一句:“俺还会回来的!”豪言壮语。

悲催的温莱特接收了麦克阿瑟的烂摊子,又顶了三月,这就投降了,铁桶一家伙就变成了木桶,还是个破木桶,哎!

赶到1945年一月份的时候,美国人又杀回了菲律宾,这家伙把个麦克阿瑟给牛坏了,为了实现当年要回来的诺言,他特意招呼了自己的记者朋友们,拉开他们的闪光灯,来记录一下他登陆菲律宾的光辉时刻。

嗯!老天爷压根就不配合他——涨潮了,所以咱们就瞅到了麦克阿瑟挺着大腰子蹚着齐腰深的海水玩登陆的大照片。

当然这张大照片,如同其他的照片一样,他拍了好几次,因为前边拍的都不够招摇!嗯!不够招摇!

所以最终麦克阿瑟成为了美国五星上将中最耀眼的那颗,而他的同事很多都不是很喜欢他。后来他想要像艾森豪威尔一样步入政界,压根没人支持他,只能在小鬼子地头过过瘾。

好了,有了这个打底,那么咱对麦克阿瑟被解职的事,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为什么会被解职。

话说1950年六月二十五号,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宇宙第一大帝国韩国和朝鲜开始互掐。

当然宇宙第一大帝国韩国嘴炮玩的挺溜,但论实际操作数小指头的,一家伙就被朝鲜的人民军掐着脖子打,按在地上杵,这都怼到了釜山附近了,在加把劲这可就要进入大海里边喂鲨鱼了。

话说美国人和苏联人当时那是地球这小村子里边块头最大的俩主,没事就喜欢亮肌肉玩。

而朝鲜半岛这地当年是美国人和苏联人将一个完整的国家划拉成俩国家的,所以美国人感觉他们很有必要支持一下韩国人。

于是美国人牵头拉了十五个小兄弟,这就要帮帮场子,撑撑腰。麦克阿瑟因为距离这地也近,他就在日本呆着,当他的太上皇呢,所以这就成为了这十六个国家的头,叫联合国总司令。

这称号好啊,美国人拉着大船小舰的这就跑到仁川来了个登陆。

话说那个时候的美国人拔根汗毛都比朝鲜的大腿粗,这就不用想了,登陆很成功。

咱就说了麦克阿瑟本来就狂,这登陆作战又成功了,这就更加的狂妄了,对于那专门为这联合国军装备的啥参谋联合会压根就不搭理,你说你的俺干俺的,更加让上层愤怒的是,美国人最大的头杜鲁门总统发出的命令,麦克阿瑟那也是阳奉阴违。

就在这种情况下,咱大华夏指着那条三八线非常明白的告诉美国人:“这条线你们不能过来!不然俺们就要出兵!”

好吧,杜鲁门这头让麦克阿瑟评估一下,咱大华夏出兵的可能性。

嗯!要为这事回国?为杜鲁门做一个报告?

麦克阿瑟表示他没空,对于这份命令,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来。

好吧,杜鲁门只能自己坐着飞机一路颠簸到了太平洋,就为了听一听麦克阿瑟对大华夏出兵的评估。

但就算是这样,杜鲁门挺着个犯困的大腰子愣是等了麦克阿瑟好几个小时,才瞅见了姗姗来迟的五星上将。

当然,既然来了,该忍的还得忍,杜鲁门耐心的听了麦克阿瑟的分析。

牛掰牛的爆表的麦克阿瑟表示大华夏仅仅是虚张声势,就算是出兵,也是游击战一般的弄几个小部队而已,影响不了大局。

他还很骄傲的说:“俺们要在感恩节前结束这场战斗!俺要和小伙子们回去吃火鸡和玉米饼!”

好吧,以上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其他的事让杜鲁门很不开心。

因为他和他的智囊团认为朝鲜战争只是苏联人玩的一个小把戏,目的是转移美国人的注意力,他们的目标还是要盯在欧洲。

朝鲜战争作为一个局部战争,早早结束了最好,不要整的太大。

可麦克阿瑟压根就不想搭理这意见,他只想把战争进一步的扩大,这是他的舞台,他可不想听别人在耳朵边上胡咧咧。

麦克阿瑟开始在鸭绿江对岸丢炸弹,叫嚣着要扔原子弹,让台湾哪位配合着出兵。

好吧,眼瞅着战争要扩大了,而美国人却拿这位麦克阿瑟一点办法也没有。

饿狼既然来了,大华夏的手里可是有子弹的,第一次战役,大华夏的大嘴巴就狠狠的抽在了麦克阿瑟那肥硕的大脸蛋子上了。

跟着又是第二次战役,美国人被赶回了三八线。

尤其是长津湖战役,被美国人誉为常胜之师的陆战一师被揍了一个稀里哗啦。美国人的第三十一步兵团(北极熊团)没了。

美国人呆在飞机上,只能看到变成灰烬的第三十一步兵团,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顿大嘴巴子,把个麦克阿瑟打懵圈了,但煮熟的鸭子嘴还是硬的。

好吧,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杜鲁门表示很生气,但作为最会表演的麦克阿瑟,将责任一推六二五,指责是美国政府束缚了他的手脚,他要求更大的权利。

嗯!愤怒的马歇尔表示:“这是个无可救药的将军!他对所有人没有足够的尊重!”

好吧,憋屈的杜鲁门就算是满脑壳冒火,又能咋样?

但要换掉麦克阿瑟这个想法就已经在杜鲁门的脑子了成型了。

“扩大他的权限,门都没有!”杜鲁门已经表明了态度,而且开始着手准备总统声明,暗示停战谈判。

可麦克阿瑟收到了这个消息,就抢先一步招呼他的记者朋友们发布了声明,对着他的对手下达了最后的通牒,要扩大战争,直到打到对手跪地上求饶,认识到美国人不好惹。

好吧,这个抢先发布的声明,把杜鲁门怼哑火了,他的总统声明直接被撕掉扔到了垃圾桶里。

其后,麦克阿瑟居然派出侦察机进入大华夏的领空进行侦查,扬言要丢他们的原子弹,要把炸弹扔到咱大华夏的东南沿海,就算是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又咋样?

好吧,麦克阿瑟真的很狂妄。

杜鲁门只好召集所有人来开会,研究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嗯,会场上的所有人没有任何异议,麦克阿瑟的狂妄让所有的美国高层包括军界的高层感觉这家伙会不会生病了。

既然大家伙的意见得到了统一,那么命令就发吧。

当然作为前车之鉴,麦克阿瑟有着无数的记者朋友,避免他们跑出来捣蛋,更重要的是到最后羞辱一下这个老将军。

杜鲁门是通过全球广播的形式,发布的这个命令。而蹲在东京的麦克阿瑟成为了最后一个知道消息的人。

麦克阿瑟这小鬼子的太上皇也做到了头。而小鬼子给麦克阿瑟准备了一个百万人级的欢送会,毕竟麦克阿瑟为了日本的崛起,做了好多好多的好事,比如那神厕,比如好多犯了罪甲级战犯乙级战犯逃脱了罪责等等,要不然小鬼子也不可能从废墟中爬的那么的快。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麦克阿瑟被一撸到底的解职,主要源自于他跟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矛盾。而两人之间矛盾总的爆发点,则源自于各自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1950年6月25日,10万朝鲜人民军碾压韩国的李承晚政府,没过多长时间便占领汉城,在8月初将残余韩军压缩在狭小的釜山环形防御圈内。

只可惜朝鲜人民军缺乏空军和海军方面的力量,否则绝不会在最后关头与韩军形成对峙局面,白白给美国人出兵干预的机会。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在朝鲜半岛西部的仁川抢滩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

战局瞬间向朝鲜不利的方向逆转,到了10月19日连平壤也给丢了,战线一度被压缩至中朝边境的大山沟内。

前段时间还为节节败退发愁的李承晚,此时竟然叫嚣起了消灭金日成政权,统一半岛全境。但韩军也没能高兴太久,随着中国志愿军的入朝参战,战线很快又向南方的三八线附近转移,并且又陷入了双方对峙的僵局。

原本朝鲜、韩国两方单挑的战争,此时加入了志愿军、“联合国军”,以及在背后观望的苏联等各方势力,前线战场和国际局势均趋向于复杂。

在麦克阿瑟看来,要赢得战场胜利,就必须切断朝鲜和志愿军方面任何的后援。

从纯军事的角度,朝鲜战争完全是一场束手束脚的战斗。尽管美军拥有绝对领先的海空力量,但在朝鲜北部群山环绕的地形下,却不能完全自由地发挥制空权、制海权优势,切断志愿军来自于中朝边境的补给。

唯一的手段,就是推进战略纵深,甚至在中国境内开辟第二战场,将朝鲜半岛北部隔绝成一块“飞地”,然后包围分割,最终达成完全占领的目的。

为此,麦克阿瑟也曾付诸于一些军事行动,比如派侦察机进入中国领空、轰炸中朝边境、允许蒋介石的军队参战,甚至叫嚣要投放核武器,即便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论调,着实让杜鲁门吓得不轻!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不同,身为美国总统的他必须在战争之外,同时考虑国内舆论、外交局势和国际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不能由着麦克阿瑟为了战争胜利不择手段地胡来。

在杜鲁门的设想里,朝鲜战争必须控制成一场“有限的战争”,这是他和斯大林下的一盘棋,战争的规模无论如何也不能超出这个棋盘,否则逼得苏联狗急跳墙介入战争,那就不好收场了。

此外,麦克阿瑟据说也有角逐美国总统宝座的想法。

太平洋战争美国取胜后,麦克阿瑟的声望达到顶点。如若朝鲜战场又斩获成绩,则必然会赢得美国民众相当可观的选票。

这也是麦克阿瑟急于扩大战场规模,即便不择手段用上原子弹,也想取得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而且依着麦克阿瑟我行我素的性情,说不定就会擅作主张来一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朝鲜战争拖向更大的深渊。

综合各种考虑,杜鲁门是非拿掉麦克阿瑟不可了!

杜鲁门剥夺麦克阿瑟指挥权的时机,可谓是拿捏得十分恰到好处。

当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正陷入与志愿军对峙的僵局,这点对麦克阿瑟来说是非常地不利,直接被杜鲁门解释为他指挥的无能。

于是杜鲁门政府在1951年4月份,剥夺了麦克阿瑟的一切军事职务,拿李奇微替换下了他。

杜鲁门做得更绝的是,他事先将麦克阿瑟解职的消息传得到处都是,麦克阿瑟几乎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被解职的人,丝毫没有任何退路。

这次解职,麦克阿瑟可谓是被一撸到底,离开了朝鲜、离开了日本,甚至离开了52年的军旅生涯,只留下一场《老兵不死》的国会告别演讲。


剧透历史


因为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被彭老总打败,加上他的嚣张,所以就被解职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南朝鲜首府汉城在6月28日被攻陷,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支援南朝鲜的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组织策划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被完全逆转,麦克阿瑟叫嚣着将在圣诞夜之前结束比赛。值此之际毛主席接受金日成的请求,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朝鲜,任命彭老总为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进攻联合国军。到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老总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

到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已经被打昏了头,所以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这一举动完全将麦克阿瑟与总统的矛盾激发,并且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已经表现出他完全缺乏对付中国志愿军的对策。

在美国国内,布莱德雷与三军首脑一致建议总统罢免麦克阿瑟,而上任才半年又常因患病而不在职的马歇尔,在总统要求下他查阅战争以来华盛顿与东京的往来电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早在两年前麦克阿瑟就应被解职。

1951年4月10日15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给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远东总司令、美国陆军远东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职务并移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命令立即生效;另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解职一事提交新闻界的公开声明。两份文件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开即意味着解职令的生效。

《人民日报》4月15日时评称“麦克阿瑟的下台,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新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一个胜利。很显然,麦克阿瑟是在中朝两国人民的抗美斗争的铁拳打击下倒台的。”


帝国烽火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这是麦克阿瑟将军在被杜鲁门解职后在国会上发表的演说。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美国老兵,却被两任总统解职两次,这究竟是何原因?



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评价这位将军,说麦克阿瑟没有打硬仗的能力,美军每次都是在大规模兵力压制上才会发起进攻。

说他在菲律宾战场打了败仗逃回美国,只说了一句我还会回来的。后来又指挥朝鲜战争,导致美军及同盟军节节败退。

这样的说法完全是片面的,殊不知麦克阿瑟将军在年轻时即创下了西点毕业生最高分。从这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完全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他也成为了西点最年轻的校长。

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将军,为何两次被解职呢?

麦克阿瑟经历了胡佛、罗斯福、杜鲁门三任总统,但是被罗斯福和杜鲁门两位总统都解职过。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何被罗斯福总统解职。

菲律宾战争期间,他作为陆军司令帮助菲律宾抗击日本,只不过是中将军衔。麦克阿瑟对此当然不满,他希望美国政府为他升星。

按理说麦克阿瑟想要更高的职位本无可厚非,可大家看看他在菲律宾打的仗吧,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战端一开,日军便对美军的机场和海军基地进行炮火攻击。麦克阿瑟好像是被打蒙了一般,对此毫无反应,导致日军迅速夺取制空权。

此后麦克阿瑟可以说一败再败,最终使得日军掌控菲律宾全境。这倒没什么,罗斯福总统并没有因此而将其解职。让罗斯福总统生气的是麦克阿瑟不满目前的军衔,居然接受菲律宾元帅的职位。

罗斯福当然不能允许美国将领居然在菲律宾任职元帅,对此十分恼怒。而麦克阿瑟却不以为意,在菲律宾制服还没做好时,他自己却定制了一身元帅制服。

并且麦克阿瑟还穿着这身衣服回美国开会,当时的美军将领分分指责他贪慕虚荣。

也正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以及对名利的追求才导致他被罗斯福总统的解职,那么他又是如何被杜鲁门总统解职的呢?实际上麦克阿瑟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位比自己小四岁的总统。

仁川登陆时,麦克阿瑟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此时他作为盟军总司令,又作为最高统帅在日本驻扎多年,俨然有了太上皇的感觉。他身边的军官比他职位低的他听不进去人家的话,和他职位差不多的又没他年龄大,一时间天高皇帝远,麦克阿瑟可谓达到权利的峰值。

在1950年10月份,杜鲁门命令麦克阿瑟回国汇报朝鲜战况,而麦克阿瑟却以军务繁忙拒绝了。不得以杜鲁门只好飞往威克岛会见麦克阿瑟。

而当杜鲁门飞机抵达机场时,麦克阿瑟作为接机的人员还在机场大厅里,直到杜鲁门下了飞机他才走出来迎接。

杜鲁门对此十分不满,直言道:“这个混蛋是在侮辱我”。由此可见麦克阿瑟的狂妄与自大,也为他日后被解职埋下了伏笔。

随着在朝鲜战场节节败退,杜鲁门有意求和停战。而麦克阿瑟却不以为然,认为只有胜利才能保证一切,甚至扬言要用核武器轰炸中国。杜鲁门对此已是忍无可忍,于是召开会议讨论此事,结果得到众多将领同意。

然而麦克阿瑟得知此消息后决定先辞职,以此来向外界表明,不是杜鲁门炒了我,而是我炒了杜鲁门。杜鲁门听闻后勃然大怒,决心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麦克阿瑟的解职。


麦克阿瑟被解职后回国像英雄一般被人民欢迎,之后他便在国会发表了那个著名的演讲“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随后麦克阿瑟便在全国进行演讲,其中光纽约一个市就有近700万人厅他的演讲。人们认为麦克阿瑟被解职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杜鲁门的民意支持率也持续下跌,可见麦克阿瑟在美国国民心中的威望和地位。

然而一个月后国会对朝鲜战争进行分析辩论,指出了麦克阿瑟的错误及不足之处,民众当初的不满和对麦克阿瑟的热情也逐渐淡了下来。麦克阿瑟的演讲到最后也只有两万多人去听。

总结来说麦克阿瑟被解职主要还是自身原因,是他的狂傲不羁和自大让他得罪了两任总统,不过他依然是美国民众心中的英雄。


史之策


作为美国唯一一位同时参加了一战、二战以及韩战(朝鲜战争)的将军,麦克阿瑟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批拥趸,而且在美国军中,也有着很高的话语权。然而,这名位高权重的五星上将,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总统杜鲁门解职,遭受了从军以来的最大耻辱,这是怎么回事呢?

(麦克阿瑟旧照)

1950年6月,朝鲜人民军对韩国李承晚政府发起了猛烈进攻,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在朝鲜战争初期,韩国军队节节败退,而朝鲜人民军则一路凯歌高奏。

就在朝鲜半岛即将一统的时候,麦克阿瑟领导的“联合国军”,神奇地在仁川成功登陆,从而彻底打乱了朝鲜人民军的战争部署。

自“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之后,朝鲜战争的局势,被完全逆转。朝鲜军队开始了大规模的溃败,而麦克阿瑟则命令军队乘胜追击,意图全面占领朝鲜。

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口号,进入了朝鲜战场。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三次战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击退到了三八线附近。

在随后爆发的第四次战役中,麦克阿瑟仍然缺少有效的办法阻止志愿军。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麦克阿瑟“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正式将他撤职。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阿瑟被撤职的方式,颇具侮辱性。杜鲁门甚至没有给麦克阿瑟主动辞职的机会,反而是通过新闻发布会这样一种广而告之的方式,让这名老将蒙受了耻辱。

(杜鲁门旧照)

事实上,杜鲁门一早就准备了两份文件,其中一份在新闻发布会上使用,而另一份则是派人送给麦克阿瑟。不过送给麦克阿瑟的那份文件,却因时间耽误,未能及时送达。这就造成了,当麦克阿瑟已经成为全世界笑柄的时候,他本人还蒙在鼓里。也不知道是不是杜鲁门故意为之。

那么,明明麦克阿瑟劳苦功高,难道就因为没有打胜仗,就无法得到应有的礼遇吗?

实际上,杜鲁门对于麦克阿瑟,确实已经忍耐得够久了。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是一位非常狂傲,而又喜欢作秀的将军。由于他的行事风格,非常符合美国人心目中“超级英雄”的形象。因此,麦克阿瑟一向都是媒体的宠儿,而他本人也非常乐意在镜头中曝光。

自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他力排众议,强行选择了危险性极大的仁川登陆。而随着仁川登陆的成功,麦克阿瑟更加不可一世,根本不把其他的意见放在眼里。

(抗美援朝宣传图)

1950年10月,就在“联合国军”乘胜追击之时,杜鲁门总统曾要求麦克阿瑟回美国,对中国出兵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但麦克阿瑟却以事务繁多为由,拒绝回到白宫,根本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这使得后来,杜鲁门不得不亲自飞到太平洋的威克岛上,与麦克阿瑟见面。

在见面过程中,麦克阿瑟乐观地认为,中国的警告只是虚张声势。他保证会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随着后来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三次战役的全面落败,麦克阿瑟更是认为,自己输给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于是,慌了神的麦克阿瑟,开始频出昏招。他主张向中国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誓要给中国警告,必要时甚至可以动用核武器。在被杜鲁门否决后,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强行将侦察机派到中国领空。除此之外,他甚至还主张与台湾蒋中正联合进攻,妄图把战火引到红色大地上来。

麦克阿瑟狂傲而又幼稚的政治主张,终于使杜鲁门忍无可忍。最终,这位骄傲的将军,只能尴尬地回到美国,从此告别了他的亚洲生活。

(参考资料:《朝鲜战争》《麦克阿瑟回忆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傲慢狂妄,目空一切,刚愎自用,我行我素,这就是麦克阿瑟。


有意思的是,麦克阿瑟的作派与今天的特朗普极其相似。不同的只是;麦克阿瑟不是极品,还有一个人能轻易惩治他,而特朗普却没有此顾虑。

麦克阿瑟为何被解职?

第一,挑战美国的宪政,干预美国国家政策,挑战美国总统的权威。

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欧洲防御,防止苏联颠覆渗透。亚洲不是重点,美国只想在朝鲜打一场局部有限战争,恢复美苏在朝鲜38线的分区军事管制状态即可。

麦克阿瑟打仗上瘾,要拉台湾参战,要用核武器惩治不知天高地厚的红色中国,要把朝鲜战争无限扩大,苏联敢跳出来,就让苏联也灭亡。

1951年3月,麦克阿瑟与西班牙、葡萄牙驻东京外交官交谈,表示了他的这些想法。谈话内容被情报部门监听记录送交了杜鲁门总统,杜鲁门勃然大怒;①,这是麦克阿瑟对他的“背叛”。他曾反复给麦克阿瑟指示,不要和中国发生战争,不要去挑衅苏联,而麦克阿瑟也点了头,他可把总统耍了。②,麦克阿瑟向盟国传递美国要用军事打击中苏,全面卷入大战,这是越权且发出的危险错误信息,真是无法无天,必须让他闭嘴。

次月,麦克阿瑟被解除了一切职务。解职的理由是;“麦克阿瑟不能在他所担任盟军总司令职责上更好地完全服从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决策”。

第二,麦克阿瑟把战区司令权力用到了极致,引发普遍不满。

凭借西点军校校长辈分,麦克阿瑟从不把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那些后辈学生放在眼里,他们不敢给他发指令,只能谦卑提建议。麦克阿瑟执意要“仁川登陆”,引来上峰反对,但拧不过他,他搞了,并获得成功,更加趾高气扬,更不理睬那些躲在五角大楼里的“弱智”。后来不过瘾又搞了“元山两栖登陆”,纯粹浪费军事资源。

麦克阿瑟还对杜鲁门傲慢无理。1950年10月,杜鲁门欲召麦克阿瑟回国讨论朝鲜局势,他以战事紧不能脱身拒绝。杜鲁门被迫飞到太平洋威克岛与他会晤,麦克阿瑟穿作战便服叼着烟斗见了总统,谈完了谢绝与总统共进午餐,匆匆飞走。总统随行人员提醒杜鲁门注意麦克阿瑟的举止,杜鲁门愤愤的说;“我知道,那个滚蛋居然没有向我敬礼”!

麦克阿瑟为何如此?他认为总统会见他是在为选举作秀造势,他懒得理睬!

第三,麦克阿瑟打了败仗。被同行落井下石。

他没有兑现快速把星条旗插到鸭绿江边,让(美军)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承诺。美军溃败,主要干将沃克中将也死于战场。五角大楼里的将军们借机泄愤,支持总统撤麦克阿瑟职务。

杜鲁门曾经下令美军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绝对的狠角色!他没有让麦克阿瑟主动辞职,而是直接签署了解职令。而且,在麦克阿瑟浑然不知情况下,已将解职消息向全国公开广播。



麦克阿瑟从澳大利亚“保护者”、菲律宾“解放者”,日本“太上皇”、韩国人民的“救星”突然沦为庶人,可谓大喜大悲。这是否应证了物极必反!有兴趣可等着看,特朗普是否会殊途同归?


谌人


麦克阿瑟是个自带光环的将星,在历次战争中功勋卓著,只是,他太不听话了,杜鲁门最后不得不撸了他,不过这也给杜鲁门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因为美国人民喜欢这个明星般的五星上将,后来杜鲁门竞选连任时就没能继续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

朝鲜战争爆发后,曾经创造了“仁川登陆”奇迹的麦克阿瑟在半岛逐渐陷入苦战,打了小几个月,联合国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回三八线。

几个回合下来,麦克阿瑟逐渐失去了耐心,他开始鼓噪着威胁使用核武器。

而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内部,不少高官也在议论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不过鉴于盟国可能的反对和忧虑,这些事情是秘密讨论的,随着1950年后几个月联合国军战局的越加不利,这种讨论已经深入到使用原子弹的数量、投放地点、使用方式和运输方式等等。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1950年11月30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杜鲁门总统竟然无意中说漏了嘴,这到底是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说漏嘴,还是为了放个风试探外界反应,不得而知。

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通过各个角度各种辞令得到了总统“美国考虑使用原子弹”的说法,并通过各路媒体的传播迅速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引起了美国广大盟友的惶恐不安。

于是,在联合国的会场上、在美国的各个外交场合上,各国代表发了疯一般地反复询问他们能遇到的每一个美国外交官,这个信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炸的各国媒体和政府都慌了神,他们对美国在没有和盟国们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就做出如此决定深感愤怒。

鉴于对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惧,他们都害怕美国进一步扩大战争,会有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

英国的反应尤为激烈,在议会众多议员的压力之下,英国首相艾德礼不得不宣布将前往华盛顿与杜鲁门会晤,同时,艾德礼还和法国总理达成一致意见:应当阻止美国进一步扩大战争。

面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盟友的压力,杜鲁门不得不宣布“不使用原子弹”,经过美国政府的广泛灭火,这场巨大的舆论风暴才逐渐得以平息。

但是,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的决定并没有打消美国军方的强硬立场,在朝鲜战争上屡屡吃亏的麦克阿瑟更是一根筋地想要彻底打败对手,甚至不惜动用原子弹,当然,麦克阿瑟后面站着的是强大的美国军方右翼势力,他们以麦克阿瑟为旗手,在美国内外四下行动,鼓吹“使用原子弹”。

毕竟,在朝鲜战场上屡吃败仗,这对于赢了一战二战的美军来说非常没有面子,他们急切地希望扳回一局,挽回面子。

麦克阿瑟作为昔日西点军校校长、二战英雄,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失败在于华盛顿当局对他的“前所未有”的限制,他向杜鲁门提出,要求封锁东亚的沿海地区,全面轰炸东方大国,甚至让败退孤岛的国军参与朝鲜战争,并继续坚持使用原子弹,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还向政府提交报告,估算了一份需要26枚原子弹的清单,并建议每颗原子弹轰炸的地点。

麦克阿瑟我行我素的风格不仅引起了苏联的抗议,也引起了美国西方盟友们的强烈不安,为了安抚盟友和苏联,杜鲁门不得不反复出面和麦克阿瑟沟通,试图阻止他的冒险行径。

作为警告,杜鲁门政府先解除了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官奥唐奈尔少将的职务,他是麦克阿瑟的铁杆支持者,空军部长也出面宣布要重整美国空军,以便美国政府能更好地“控制”而不是仅仅“监督”美国空军的行为,以避免部署在远东的核武器在失去华盛顿当局控制的情况下被投入作战。

但是,杜鲁门的警告行为依旧无法使麦克阿瑟安静下来,麦克阿瑟继续不顾华盛顿政府的警告,继续进行战争威胁,在各个场合鼓吹“原子弹”论,这给杜鲁门政府的外交谈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最终没办法,忍无可忍的杜鲁门终于在1951年4月11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正式解除麦克阿瑟远东军总司令及“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云中史记


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突然解除了大名鼎鼎的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其职由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官李奇微中将接替。

而且,麦克阿瑟被撸的方式非常耻辱。一般来说,总统对哪个将军不满意了,会暗示其主动辞职。但这一次,杜鲁门不仅没有这样做,而且解职的事情没有事先和麦克阿瑟本人通气,而是直接公开宣布,麦克阿瑟本人也是通过公开渠道知道此事,这让他在部下甚至全军全国面前非常丢脸。

那么,麦克阿瑟将军到底做了什么,让总统先生悍然下令把他解职?

有句老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一个总统对前线统帅下这样不顾情面的解职令,肯定是事态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否则,完全可以让麦克阿瑟自己辞职,这样既保全了麦克阿瑟的脸面,也可以达到华府的目的。可以这么说,解职是艰难的决定,几乎把总统和将军之间的矛盾昭告天下。

为什么杜鲁门要这么不顾情面呢?

麦克阿瑟将军是什么人?不是一般狂傲,自诩为澳大利亚的保护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他在菲律宾海滩说的那句“I wilii be back”,让多少美国人和菲律宾人热泪盈眶;他在解职前半年多时间组织的仁川登陆,让美国第八集团军和韩国军队避免了被朝鲜人民军赶下大海的结局,并一举扭转了朝鲜的战争局面,让美国从极度危险的局面转危为安,并从此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1:5000的军事冒险,再次让麦克阿瑟赢得了美国军界和政界的交口称赞,杜鲁门总统甚至称他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军之一。

可是,在这所有光辉的背后,麦克阿瑟将军又做了一些什么呢?

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打败仗是原罪。麦克阿瑟错误估计了形势,没有把周总理的警告放在心上,悍然让军队越过了三八线,终于引来了志愿军参战。由于没有对中国军队参战有着足够的警惕,麦克阿瑟指挥下的联合国军伤亡惨重,不仅让他自己承诺的“圣诞节结束战争,让孩子们回家”成了一句空话,而且还让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严格来说,这并不是麦克阿瑟将军的错,因为造成这一切的是美国情报部门、外交部门、军事部门等一系列误判,但作为在朝鲜美军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也难辞其咎。

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让总统下解职令。毕竟,麦克阿瑟是大人物,是美国的英雄,在面临不利局面时,总统也好,华府也好,都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重新扭转战争局面。所以,包括杜鲁门总统在内,一开始都坚信麦克阿瑟将军有这个能力。但是,麦克阿瑟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他一直在日本,并不在第一线,始终没有做出合适的调整。

而且,他还一再叫嚣,要用核武器教训中国,并坚持希望杜鲁门同意台湾蒋介石的军队参战。这个举动深深伤害了总统,因为这么做就不再是局部战争,而可能是和中国以及苏联全面开战,这远远超出了杜鲁门和华府那些官员的心理防线。

杜鲁门总统曾试图好好和麦克阿瑟沟通,让他收回那些过激言论,但麦克阿瑟依然我行我素。他似乎在营造一种局面,战场上的失利不是我麦克阿瑟无能,而是华府和总统的胆子太小,绑住了我的手脚。这样一来,几乎是把美国政府和总统给绑架了:要么你们给我开战的权力,要么就承认你们自己胆小。这是杜鲁门绝对无法接受的,也许从这一刻开始,麦克阿瑟被解职职务并调离亚洲就成了定局。总统需要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将军,而不是甩锅侠。

以上理由差不多解释了为什么要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但依然无法解释杜鲁门为什么不用让麦克阿瑟自己辞职这种温和手段来解决问题,而要采用近乎羞辱的直接解职的方式。

对此,不得不从罗斯福总统死后杜鲁门接任以来,麦克阿瑟和这位美国新当家人之间的相处谈起。

从骨子里说,麦克阿瑟对连任四届、德高望重的罗斯福总统是尊敬和佩服的。但对杜鲁门这个美国新当家人却充满了各种不屑。杜鲁门身上也确实有各种槽点,比如他的女儿弹琴被美国一位著名的音乐老师评论为一塌糊涂,杜鲁门居然不顾总统之尊,用匿名信的方式去辱骂这位老师。如此举动,让麦克阿瑟很看不起这位“小丑一般的总统”(麦克阿瑟的原话)。

导致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总统关系走向冰点的是1950年10月15日的威克岛会谈。为了解朝鲜战场的真实情况,也为了和麦克阿瑟有个更好的交流,杜鲁门以总统之尊,飞到威克岛和麦克阿瑟会晤,商谈朝鲜战场的未来。为了这次会晤,杜鲁门做了精心准备,为了讨好麦克阿瑟这位刚刚在仁川挽回美国声誉的将军,杜鲁门还让夫人去买了麦克阿瑟将军夫人和孩子最喜欢的糖果,作为礼物送给麦克阿瑟。可以说,总统已经很迁就和忍让这位美国英雄了。同时,杜鲁门也知道麦克阿瑟的脾气,所以起飞前特意让情报部门留心一下麦克阿瑟的飞机,一定要让麦克阿瑟的飞机先到威克岛。毕竟美国总统也是三军总司令,必须是麦克阿瑟先到,作为战区司令在机场迎接三军总司令的总统,这才符合常理。

因此,在飞机抵达威克岛前,杜鲁门再三确认,麦克阿瑟的飞机已经比他早几个小时抵达了威克岛。这样,杜鲁门才放心让飞机降落威克岛机场。不过,杜鲁门还是失算了——他一下飞机,根本没见到麦克阿瑟的影子。整整一个小时之后,麦克阿瑟才来。

什么情况?

军务缠身?

非也。

麦克阿瑟故意的。

总统迎接将军,这就是麦克阿瑟想要的。这次屈辱,让杜鲁门总统对这位高傲的将军心生怨恨。

可是,无论杜鲁门怎么怨恨麦克阿瑟,他即使身为总统却不能为所欲为,毕竟总统也受到诸多制约。杜鲁门下决心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前,必须和时任国防部长、在美军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乔治马歇尔将军交交底。

可是,当杜鲁门和马歇尔说到这事儿,马歇尔立刻回答:是不是请总统阁下再考虑一下,毕竟麦克阿瑟将军是美国的英雄。杜鲁门似乎已经料到马歇尔的态度,不动声色地指着一堆电报原件说:这些是这段时间以来,我和麦克阿瑟将军之间的电报原文,请部长先生拿回去看看,我们明天再谈这个话题。马歇尔将军拿着电报就走了。第二天一大早,马歇尔将军急匆匆求见总统,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家伙太不尊重总统了,早就该解职了。

于是,在马歇尔的支持下,杜鲁门终于下定决心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曾经声名显赫的麦克阿瑟将军返回美国后,发表了著名的“老兵不会死”演说后……

参考资料:1.杰弗里·佩雷特:《麦克阿瑟将军传》

历史学者、“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