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6年,我市围绕构建现代创新体系,高位谋划了“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重大专项,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主体倍增;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平台倍增。

  这是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双倍增”行动实施以来,我市新培育创新主体和新增创新平台总量及增速居全省前列,“双倍增”行动成功燃起创新这一发展第一动力,有力推动我市动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高位谋划 两个倍增添活力

  一间300多平方米的纳米膜车间,年产值竟在1亿元以上!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博导马宏伟的“0+X”纳米膜技术,生动诠释着什么是发展高质量。

  “中科科技园给了我的技术最大的应用舞台。舞台在哪里,我的创业地就选在哪里。”前不久,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科技园,当被问及为何会来洛阳创业,老家在浙江的马宏伟言简意赅。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企业,是创新主体;平台,是创新舞台。在我市九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中,“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被列为现代创新体系8个重大专项之首,以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为切入点抓创新,力度空前。

  支持“倍增”,政策先行。我市依据《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了《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等科技创新扶持奖励政策,形成了“1+3+N”政策体系,想尽办法调动和激发一线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主体培育出实招。我市建立了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遴选成长性好、创新优势明显的企业入库培育,实施“普转科、科升高、高企提升”三大计划,引导普通中小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类培育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创新龙头企业。

  ——平台建设再加力。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加快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相继出台,大幅提高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奖励资金额度,配套完善众创孵化载体建设奖励扶持政策,实行国家、省、市创新平台梯度培育。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双倍增”行动直接激发了企业和平台内生发展活力,发展激情涌动全城。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红利释放,动能转型捷报传

  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2017年,是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开局之年。这一年,创新主体龙腾虎跃,创新平台你追我赶,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倍增”行动入围“2017年度洛阳十大新闻”,已成为描绘洛阳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词。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高水平创新主体强势崛起

  国产大飞机,让国人告别了“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历史。去年5月,C919一跃冲天,中航光电为其打造电子设备“恒温套房”,中信重工“编织”飞机“外衣”,航空工业光电所平视显示器让C919“眼睛”更“亮”,“洛阳创新”光芒闪耀。

  去年,我市新增创新主体1102家,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省级创新龙头企业12家,总数增至20家,占全省的1/5,同比增长1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总数达到337家,同比增长118%;新增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4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36家,总数达到2371家,新增数量占全省1/3,同比增长142%。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创新主体1217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9家,完成省定目标的2.1倍。

  ●高质量创新平台快速涌现

  世界先进眼科OCT设备样机在这里下线,国内最高精度手机盖板检测仪在这里实现首台销售,世界领先的组织器官再生技术在这里落地……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里,一项项新孵化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

  去年,我市新增创新平台396个,新增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我市再新增创新平台(载体)158个,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等4家单位入选首批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省总数的2/5!

“双倍增”行动的持续推进,正在触发一个个动能转型新开关,有力推动着高质量发展千帆尽举、破浪前行!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持续推进,第一动力再加力

  对角线尺寸6.4米,重达91吨,可承载约3.5万台小轿车的重量……日前,一件庞然大物从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车间缓缓移出,奔向被称为“世界第一转体桥”的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这一凝聚着七二五所创新智慧的转体球铰,再次刷新桥梁转体球铰承载力世界纪录。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提出,我市要抓住龙头、强化示范带动,聚焦产业、加快成果转化,突出人才、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如今,随着“双倍增”行动进入“下半场”,我市持续发力,更多像七二五所这样的创新尖兵正在聚力蓄势,加速涌现。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谋划提升“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创新高地”重大专项,新谋划培育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引进新型研发机构2个,争创国家级平台(载体)7个,建设省级平台40个。

  具体到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市县联动,开展“创新大行动 政策进基层”活动,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000家以上;全年新建创新平台280个以上,建设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0个以上,推动七二五所、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单位申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创新发展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随着“双倍增”行动的稳步推进,“洛阳创新”成色更足、后劲更大,必将为我市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提供新支撑,作出新贡献!

洛阳:双倍增 燃起发展第一动力

(本版图片由记者 曾宪平 常世峰 潘郁 鲁博 摄)

■声音

  “双倍增”行动提出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本质就是增创和提升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和软环境。其中,孵化载体等创新平台建设直接关系着创新创业人才的会聚和要素的积累。未来,洛阳北航科技园将以“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地”的北航特色孵化链条为基础,打造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3个基地,助推洛阳成为各类创新资源的汇流地、富集地。

  ——洛阳北航科技园总经理张琳

■他山石

  徐州高标准推进“一城一谷一区一院”(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大优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形成了区域创新四大核心阵地。其中科技创新谷引进千人计划工作室5个、院士工作团队4个、创新服务平台40个。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5%。

  襄阳围绕主体培育、产业转型、政策激励积极探索创新,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我选湖北·智汇襄阳”“院士助襄”“千人计划专家招引”等行动,培育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08家。

(锐鑫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