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蘇東坡是天下“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天才的全能作家,他不僅是雄視百代的“千年英雄”,也是引領北宋餐飲潮流的“美食大咖”。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東坡肉

他歷經五朝,典領八州,謫貶三地,足跡踏遍了北宋疆域。

所到之處,深入民間,遍嘗美食,食之無味則親手烹調。

其製作的菜餚,食材易得,烹製不繁,講究火候,注重調味,粗菜細作,化俗為雅,形成了流傳千年獨具特色的“東坡味道”,成為八大菜系之外,唯一以人名命名的菜系——東坡菜系,為燦爛的中華飲食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東坡羹

蘇東坡生在眉山,長在眉山,美麗富饒的川西平原和雪浪翻騰的岷江,給了他最初的文化浸潤和美食基因。

他在東山種松,西山放羊,“狂走從人覓梨慄”“我臥讀書牛不知”。

母親程夫人、乳孃任氏給了少年蘇東坡來自民間的美食滋養,以至於他三十二歲離開家鄉宧遊天下,心心念念仍不忘眉山味道:“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爛蒸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東坡豆腐

蘇東坡所創制的菜餚,無一不和家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比如他在黃州燉豬肉,其實那就是眉山的一道鄉村菜。

古蜀先民很早就將豬列入“六畜”,成都金沙遺址出土數千枚野豬獠牙,東漢墓中可見陶豬,眉山宋墓中有釉陶豬和豬槽。

可見當時的人們對豬的認識已經很深入了,要不然“家”字為什麼會是寶蓋頭下一個“豕”字呢?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東坡魚

在宋朝,上等人家吃牛羊肉,中等人家吃雞鴨魚,而下人只能吃豬肉。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形同流放,幸好他帶去了家鄉的燉豬肉法,這才為艱難困苦的生活,增添了幾珠油葷、一抹亮色。至於其後的“東坡肘子”,雖是後人附會,但究其源頭,莫不緣於蘇東坡、緣於眉山。

他在黃州想吃家鄉的巢菜(即苕尖),便託巢谷從眉山給他寄來種秄,播撒在東坡上。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東坡肘子

他在惠州為什麼會“日啖荔枝三百顆”?

皆因當年離家時,與眉山父老鄉親有約:“故人送我東來時,手栽荔子盼吾歸。

荔子已丹吾發白,猶作江南未歸客。”

他哪裡是在吃荔枝,分明是咀嚼著濃濃的鄉愁啊!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荔枝

蘇東坡對美食的熱愛,不止於老饕的口腹之慾。

他“入口皆美食,出口即文章”,留下了四百多篇美食詩文。

人們在品嚐東坡美食的同時,總能吟出一兩首東坡詩詞,講出一兩個東坡故事,這對於東坡美食的推廣,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讀東坡詩詞,嘗東坡美食,實乃人生一大享受。

王晉川:東坡味道 根在眉山

東坡泡菜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把美詩留給了世界,把美食帶到了人間。

目前,眉山市正大力研發“東坡家宴”“東坡竹宴”“東坡泡菜宴”。

以“眉州東坡”為代表的本土餐飲企業,不僅將東坡美食奉獻給了國人,更將東坡美食推向了世界。

我們堅信,有著千年傳承的東坡美食,必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風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