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贾府迎探惜三个姑娘,贾母对她们是一视同仁吗?

润杨阆苑


贾府迎探惜三个姑娘,贾母对她们是一视同仁吗?

  贾府四个姑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虽然不都是贾母的亲孙女,但贾府的女孩子们,身负家族重任的,贾母很看重。

  元春不用说,正室嫡女,在贾母那里,就是一张王牌,所以元春一出生,贾母就亲自出马,教导元春,元春也不负厚望,进入皇宫,终成贾府政治靠山,另三位姑娘在贾母眼里是怎么个样子呢?贾母也是挺珍惜的,都是放在身边教养,后来黛玉来了,就将她们交由王家的千金小姐贾府的当家太太王夫人教养。当然了,是人就会有喜好,有所侧重是很正常的。

  当然了,物质供应方面,三人没有任何区别,月钱,吃穿用度,住房,丫头婆子的数量,那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第三回就借林黛玉的眼睛告诉了咱们,贾母对这三位小姐,是一样的态度。

  但是,在三位姑娘里,贾母的偏重有不同。

  迎春是最没有存在感,哪怕就是婚事,贾母也看出了不妥,觉得很不如意,但最后也没有阻止,任由贾赦把她嫁给孙绍祖,后来迎春回家搬救兵,因为王夫人封锁消息,贾母根本就不知道。其实咱们细细想来,就算王夫人封锁消息,贾母如果真的想知道迎春的状况,会不清楚吗?迎春最后的死亡,贾母多少也是有一丢丢的责任吧。迎春为什么得不到贾母特别的喜欢?简单来讲,她的性格完全不讨喜,太过低调,在人堆里的贾母,和迎春隔得太远了。

  惜春呢,在贾母那里,是个可以撑起面子的姑娘。平时两人当然没有什么互动,可是有一次,大观园里,来了个乡下老太太刘姥姥,很喜欢园子,说园子比年画好,贾母一高兴,就说惜春会画画,让她给画一个让刘姥姥带家去,刘姥姥高兴地直夸惜春是神仙托生的。我想,那一刻,贾母心里也是感到无限光彩荣耀的吧。惜春会画画,贾母知道,可见关注过她的技能,当然了,有多关注,那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贾母心中有两个玉儿,其他的都靠边站,惜春只会写意画,要她工笔画完成大观园,这得多难啊。

  相对于两位姐妹,探春得到了贾母更多的关注。探春风神俊秀,在三位贾家小姐里,是个最能打最能扛的存在,她出身不高,是个姨娘生的庶女,但是她很有贾母年轻时的风范,既识文断字,又敢出风头,很得贾母的眼缘,在贾母眼里,除了两个玉儿,探春的屋子是收拾得最合心意的,阔朗大气,雅致,低调的奢华,很有大家之风。所以,当南安太妃要见贾家小姐时,贾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了,以贾母的阅历和见识,很清楚南安太妃的意图,所以,她把最出色的贾氏小姐推出来,果然,探春一同场,相当给脸。

  虽然咱们没有机会能看到曹雪芹写的探春的结局,但相信,以探春的能力,无论在哪里,都是不会轻信认输的存在。虽然她们所有人,都是应劫而生,但是生而为人,光芒万丈过,也算是精彩的人生了。

  珠玉在前,简单说几句吧,期待各位朋友的关注。


宛如清扬


你好,我是国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更正一个常识。贾家一共四个姑娘,也就是说,老太太一共有四个孙女,其中一个元春,一开始就进宫,成了皇帝的人。所以在家中只剩下三个迎春探春惜春!



这三个姑娘,两个是孙女儿,但是庶出,一个虽是嫡出,但是侄孙女!论定位比起正出的元春差老了,但是由于他们三个基本上处于亲疏的一根等交线上!所以,三人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应该是差不多的,自然比起宝玉和黛玉来就要差的远了,甚至连老太太本家的史湘云地位也比这三个人高一些。从小说描写中,我们也应该看出这点,贾母面前这三个人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若非要论出个高低,探春的存在感可能略比迎春和惜春强一点点!

虽然稍有亲疏之分,但老太太对这三个孙女的感情还是蛮真的。毕竟从小看着长大也很亲!虽然小说中对于探春和惜春身上发生的事老太太已经赶不及表达什么感情了。但从一听说迎春受了苦老太太非常伤心这一点看,老太太对着三个孙女也是很爱的!

毕竟年老的人,看见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很喜爱,何况是自己的孙女!


国风1974


在长辈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心头肉,但是绝对做不到一视同仁。

一 孩子出身不同

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姑娘,一样的装束,一样的配置的丫头婆子,看似在府上样样相同。其实出身并不相同,迎春是大老爷贾赦妾所出,但是迎春的亲娘已过世。探春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出,而最小的惜春则是贾珍一奶同胞的亲妹妹,是宁府嫡出的大小姐,只因母亲不在,爹爹出家才由贾母抱在荣府养大。


二 特点各异

三个姑娘都生得花一样美,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 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迎春少言寡语,一百二十回里只有两回回目里有她的名字,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懦弱小姐。探春曹公赐一个字,敏。她兴利除宿弊,敏锐发现贾府管理漏洞,并积极学习赖大家的长处,迅速在管理中应用,成为凤姐生病期间管理三驾马车之一。惜春,小小年纪,心冷硬异常,一门心思学佛,这不过是她逃避现实的表现而已。她从没有在母亲怀中撒娇,也没有父亲的谆谆教导,她小小的记忆里也没有在父母膝前承欢。她在物质上和姐姐们一样,在精神上却始终是一个弃儿,一个被宁府抛弃的弃儿。

在三姐妹当中,惜春最小却不曾因年岁小被优待,她没有得到过更多的爱,就好比幼儿园排排坐分果果,分到的都是一样的食物,却填不满一个特别饥饿的小孩的胃。

三 直系亲属的关系

迎春的父母是不受贾母待见的贾赦和邢夫人,多多少少会影响贾母对她的感情。惜春没有亲爹娘照料,哥哥嫂子又不大管她,是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而探春父母深受贾母喜爱,虽然亲娘赵姨娘不断生事,好在探春本身优秀为自己加了不少分。所以南安太妃来祝寿时,贾母只让探春出来见客了。可见探春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也足见探春的优秀。



红迷轻罗小扇


贾母定然不会对迎探惜三个姑娘一视同仁。

当然,不会是因为三个姑娘的身份差异。虽处在对出身、地位非常讲究的封建社会,贾母却是一个特例。

她从不高高在上,喜欢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记得芦雪亭联诗那一回,大雪弥漫,出行不便,当贾母知道孩子们都在亭子里作诗玩耍时,按捺不住心里的向往,硬是瞒着小辈们出了门。

有趣的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贾母尤其是个喜欢遵从本心的人。

所以,咱们来分析一下贾母喜欢的人的特性,就明白了。

  • 首先,宝玉,在贾母心里绝对排第一,简直就是小心肝儿,自小便在碧纱橱住。灵巧,可爱,喜欢撒娇,又喜欢哄老太太高兴。难怪宝玉挨打那次,贾母会以命相护呢!
  • 其次,黛玉是贾母唯一的女儿贾敏的独女,地位和宝玉差不多,都是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黛玉体弱多病,贾母自然会多疼她一点。除此之外,黛玉有才气,思维灵动,嘴又甜,这样的外孙女,怎能不爱呢?
  • 最后,贾母身边还有一个很会讨欢心的就是凤姐。凤姐嘴巴又甜,头脑又伶俐,又会活跃气氛,总是无时无刻不把贾母哄的心花怒放。其实,贾母也并不是那种一昧听好话的人。主要还是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像极了贾母年轻的时候。每次看到凤姐,就像看到年轻的自己。

而再看看迎探惜三个姑娘,性格差异很大,也并非不讨喜,只是不甚入贾母的心罢了。

  • 迎春,人称“二木头”,木讷本分,才气相貌平平。
  • 探春,男儿心性,好争强好胜,与园中众女子都不同。
  • 惜春,年纪小,性情冷淡,不爱与人交往。贾母除了知道惜春会画画,也并不了解其他了。

贾母年岁渐高,贾府年轻孩子又多,所以她能一一关注到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是一视同仁了。


星星丢了呀


贾府的三位姑娘分别是迎春(大老爷贾赦庶出)、探春(二老爷贾政庶出)、惜春(东府贾敬之女,贾珍胞妹,自幼养在贾母这边)。贾母对家里的这三个姑娘一视同仁吗,从物质方面来看是一样的、平等对待的;从细节方面或者精神层面上来说又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介绍一下。从黛玉第一天入府的时候,借黛玉的眼光看到,贾府三位姑娘的衣着和所带饰物都是一样的,三人所配备的丫鬟婆子等人也是相同的,且三个女孩儿都一样在府里的学堂念书。可见在生活、环境、教育方面,她们受到的待遇和照顾都是一样的。

另外她们都有自己独立的院子,每个月从公家所拿到的月钱也是一样的数。从身份上来说,迎春和探春差不多,都是姨娘所生,惜春的母亲没有介绍是个怎样的人,但既然是贾珍胞妹,想来应该是正室身份。这样的话,惜春的出身可能会高一些。不过这些贾母没有计较,给于她们的都是贾府小姐应有的行头。

虽然她们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和规矩,但她们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和目标是不一样的。迎春个性比较懦弱,人也不算聪慧,给人一种“呆木头”的感觉;探春则是生得明艳大方,灿若玫瑰,令人见之忘俗,她有才华有性格有抱负,想为家族做出一番事业;惜春呢,则是关进小楼成一统,对世间冷淡,对世俗也没有什么太多要求,只求洁身自好。

就因为她们个人的性情不同,所以贾母对她们自身的情况还是有不同的态度的。迎春老实本分的,存在感比较低,贾母对她也没看到特别关爱的地方。惜春还小,加之性格有点孤僻,贾母有一回让她帮忙画院子的画,其它有交互的地方也比较少见。

相对来说,探春比较受贾母重视和在意,想日常吃饭时,宝玉、黛玉一般都是在贾母身边吃饭的,有时探春也会一起陪贾母吃(迎春、惜春没有这样的机会)。有一年中秋,前面众多姑娘陪着贾母,到最后深夜只有探春一人留下陪伴,这固然有探春的懂事,想引起重视的因素在内,但也说明贾母素日对她也是挺好的。所以贾母也抚着她的头说“可怜见的,你也早点回去歇着吧”。

还有一个地方说明贾母对探春特别的是,南安太妃到贾府相亲时,贾母当时吩咐请了黛玉、宝钗、湘云三位姑娘,贾府的姑娘则只让叫了三姑娘过来。这说明在这种重要的场合,贾家的姑娘只有三姑娘上得了台面,也说明贾母还是非常关心探春的,不考虑她是不是庶出,只考虑为她择一门贵婿。为这事,贾赦的太太邢夫人还抱怨老太太偏心,有好事儿不叫上迎春。所以也说明,这些方面上贾母对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姑娘还是有区别对待的。

探春能得到老太太的疼爱,既有她性格原因,也是她一直努力的结果,是应该得到的。





如玉公子


迎探惜三个姑娘,贾母对她们是一视同仁吗?

不是的,贾母对她们并不是一视同仁,其实更喜欢探春。

证据:有一次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命黛玉,湘云,宝钗和探春出来接见,却没有叫迎春和惜春。

其实探春和迎春一样是庶出的,虽然迎春本身性格软弱懦弱,但是也可看出贾母还是比较偏爱探春。这也符合贾母的人设,喜欢机敏灵动,而且好看的女子,比如王熙凤,黛玉,晴雯等。

作为大家长,贾母的任何重大决定都首先要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面见南安太妃这样的重要政治人物,这个场面是否和谐愉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关系到女孩们将来的婚嫁以及贾府今后整个家势的走向的。能撑场面的,除了宝钗、黛玉、湘云、宝琴等几个优秀的女孩之外,本家的女孩,也就只有探春能够“拿得出手”了。

日常吃饭时,宝玉、黛玉一般都是在贾母身边吃饭的,有时探春也会一起陪贾母吃(迎春、惜春没有这样的机会)。

具体我们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差别对待。


贾府的姑娘一共四个: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的命运也是十分可怜。这四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样貌人品各个出众,曹雪芹隐含着“原、应、叹、息”的深意在里面。

元春在书中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凹相逢大梦归。

元春的才貌双全,否则也不能入选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元春未入宫时,和宝玉一样,从小就养在贾母身边。能够被贾母看重并养在身边的并不多:元春、宝玉、黛玉、湘云(后来回到史府)。

迎春在书中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肌肤微丰,合丰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迎春性格懦弱,被贾赦以五千两银子为聘,许给了并非诗礼名族、武官出身的孙绍祖。贾母虽不愿意的,但也不好说什么,没有及时的制止迎春的悲剧的发生。

探春在书中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衣一梦遥。

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才学在迎春、惜春之上。

贾母也欣赏其才学和能力,但终究喜爱之情比不上黛玉,后来在南安太妃前来挑选女孩的时候,推出了探春,也直接导致了探春的远嫁。

惜春在书中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在黛玉进府时,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她也是一个才女,虽然在诗书方面不比众姐妹,但是她的丹青还不错,贾母时常在外人面前夸赞,还让她把大观园画下来送给刘姥姥。后来贾母将自己的私房钱分给众儿孙时,特地给四姑娘惜春留了一份嫁妆。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博而化易


贾府的姑娘一共四个: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的命运也是可怜可叹。这四个身份尊贵,样貌人品出众的姑娘,其实影射了作者“原、应、叹、息”的同情之心。

贾母是个老太君,对于人生的见解和生活的感悟比贾府的任何人都要深刻。她的人品贵重,对于贾府的四个姑娘,肯定没有偏心的想法,但是孩子多了,总归有些厚薄之分,这也无可非议。

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凹相逢大梦归。

元春的才貌肯定是一等的,否则也不能入选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元春未入宫时,和宝玉一样,从小就养在贾母身边。能够被贾母看重并养在身边的并不多:元春、宝玉、黛玉、湘云(后来回到史府),由此可见贾母对元春的喜爱是不少于宝玉和黛玉的。


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肌肤微丰,合丰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迎春是个懦弱的人,被贾赦以五千两银子为聘,许给了并非诗礼名族、武官出身的孙绍祖。贾母心里也是不愿意的,但因为是迎春亲身父亲做主,便也不好说什么。

后来,迎春在孙家遭受家暴,王夫人不允许众人在老太君面前走漏风声,怕贾母知道了伤心。高鹗续写的部分,对待迎春的遭遇,贾母有些冷血,不再是慈蔼的对儿孙满心疼爱的老祖宗了。


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衣一梦遥。

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才学在迎春、惜春之上。

贾母也欣赏其才学和能力,但终究喜爱之情比不上黛玉,后来在南安太妃前来挑选女孩的时候,推出了探春,也直接导致了探春的远嫁。


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在黛玉进府时,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她也是一个才女,虽然在诗书方面不比众姐妹,但是她的丹青堪称一绝,连贾母都在外人面前夸赞。在贾家破败之后,贾母将自己的私房钱分给众儿孙时,特地给四姑娘惜春留了一份嫁妆。

贾家四姐妹,贾母都是放在心上的,她对孙女们的喜爱之情不因嫡庶,只关乎人品、才学。


软烟罗


贾府的迎探惜三位姑娘,贾母对她们一视同仁。

这三位姑娘同贾母亲疏远近不同,但贾母给她们的所谓待遇是一样的,并无区别。

三位姑娘的乳娘、丫鬟的数量,每个月月例,钗环裙袄,三人都是一样的妆饰。

贾府里,让她们一同读书习字,练习琴棋书画,学习礼仪应对,学习理家。对于这些贾之母给她们的学习机会是平等的。

贾府给了里面的姑娘们各种教养是一样的,但这一切都不是白给的。

需要姑娘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未来去换!对此贾母不会可惜、心疼任何一位姑娘。

每位姑娘都是块璞玉,贾府精心雕琢。但能长成什么样,还得看姑娘自己!长大的姑娘们,贾母对她们待价而估,优秀的就送去攀高枝。若是不优秀,贾母就不再费心,凭她自己的命罢了。


贾元春,是贾母亲自抚养长大的。这位嫡长女自然是各种教育。她长什么样?小说里沒描写,但美貌是一定。

精心培养岀这位才孝贤德的大小姐,结果怎样?十几岁上被送进宫做去史去了!这是贾府保持世家不倒的方式。

就是可怜了春元,沒有深爱子女的家庭会主动把女儿送入后宫的。在后宫终老一生,丢掉性命的女子太多!可为家族可能的荣耀,贾母并不在乎。


贾迎春,贾赦的庶女。她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这位温和、善良的姑娘挤在贾母和邢夫人的夹缝中生活。她没有太多的勇气和力量为自己争什么、赢什么!

她想躲在紫菱洲那个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日子。可是豪门公府的宅斗不是想躲就躲得开的。

她无理家的能力,丫鬟婆子敢当她的面吵嘴;婆子敢偷她的首饰赌钱;丫头敢和男子私会!

她是庶岀,且才华平平,人又不讨巧,不会讨长辈欢心。这些都是贾母放弃她的理由。迎春这位姑娘的个人能力让贾母无法扶持她去攀高枝。

那就只能算了,凭她父把她5000两银子卖给孙绍祖,贾母都不发一言。


贾探春,她是贾政的庶女,赵姨娘所生。她和姐姐迎春都是庶出,却有着相反的性格。

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她才华出众,善于书法;她积极要强,言语大方;她能在王夫人同赵姨娘宅斗中获得王夫人的认可和信任;她能管理大观园;她对家族有担当,敢打刁奴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她凭能力获得了贾母的看中,贾母给了她很多拜见豪门贵妇的机会。虽然表面上只是说说话、请个安,可谁都知道,那些都有可能是相亲会。

机会贾母给了探春,她必须向上爬!但这条路辛不辛苦,会不会幸福,贾母不会管。


惜春,这位贾珍的胞妹,是宁国府的嫡女。小说发展的很长时间,她都只是个小女孩。

当她渐渐长大后,贾母是不会不管她的。她哥哥袭爵,父亲中过进士,本人是嫡岀。她才是贾府出身最高贵的姑娘。

这位姑娘生来就有足够的本钱攀高枝。但是也许是看到了宁国府的荒淫,也许是看到了姐姐们婚姻的悲剧,她怕了,她躲了。

她的存在,她在婚姻都必须为贾府的利益铺路。她的幸福无人在意。

于是她所谓的了悟,也许是看到了整个贾府的悲剧未来。


贾母的真爱分给了宝玉、黛玉。她的心放在了贾府的权力的游戏上。宦场沉浮、男人间的斗权,女人间的宅斗,各种来往应酬……贾母要考虑的太多。

贾母在贾府的姑娘们身上只能分一点点心,谁最优秀,能给贾府带来利益,谁才能得到资源。

这点上,贾母一视同仁,不论远近,不管她们的父母是否讨贾母欢心。


薇薇polly


都喜欢探春吧,一般人喜欢玫瑰花,虽然带刺,但是架不住漂亮有能力啊,又有谁不喜欢带刺的玫瑰花呢,探春管家能力相当的强,如果活在现在估计探春要么是高官要么就是企业家,王熙凤曾经说过不知道将来谁挑正庶出而错过了有能力的探春呢,可想而知王熙凤是很欣赏探春的,南王妃要相看姑娘贾母也是只叫三丫头出来,可想而知对她的欣赏与重视了,可惜结局也免不了骨肉分离



艳豆豆35


元迎探惜四春中,贾母最疼爱元春,除了元春外,三春里面贾母也只对探春有所好感。

迎春是“呆木头”,用针戳她一下都不带叫唤的;惜春冷漠,对人事表现出异常的客观,这种性格不受贾母欢喜。

迎春探春是亲孙女,惜春是侄孙女。要说贾母为何更喜欢探春,这也和她自身人格魅力有关。

虽然三小姐探春是庶出,王夫人名义上的女儿,其生母是赵姨娘,而且她的这个母亲也让贾母讨厌至极。可是贾母讨厌赵姨娘却尤其疼爱这个姨娘的女儿探春。

原因有三:

1.探春是个有才情的人,判词里“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心有抱负,却力不从心。探春和贾环同为赵姨娘所出,可是探春却是极为反感甚至是厌弃她的这个生母。

2.三春之中唯有探春最大方,王熙凤病了,都是探春在协助管家。探春大大方方能说会道真是得了老祖宗的心,故而多偏爱了几分。

3.探春自身的品格没得挑,如果高嫁,对于贾府来说大有裨益。当然能得贾母疼爱。

二小姐迎春才华不出众,懦弱的性格,使得她在贾母的心中,几乎没有什么位置。从贾母对孙女迎春婚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贾母不太在意迎春。

加上贾母与贾赦紧张的母子关系。贾赦素来不为贾母所喜,母子关系一直都不好,尤其在鸳鸯抗婚之后,贾母就更是瞧不上自己的这个儿子,所以更不过问他女儿迎春的婚事了。

贾母对四小姐惜春最冷淡,最不在意。

惜春性子刚烈,但是因为年龄小,父母又不在身边,所以难免被人忽视。贾母想起惜春的时候也只是要她画画。

由此看来,贾母对三春并不是一视同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