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最低调的巨头,年销200亿,吃着它的产品你居然都不知道

这个企业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达利!财报显示,2019年1-6月份,达利食品实现收入111.3亿元,截至2019.4.3,达利集团总市值779.2亿。就是这样一个企业,但是在近期发现很多人对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一个朋友提到乐虎时,居然不知道是达利旗下的产品,而这样的现象在消费群体中十分普遍。达利这位千亿巨头可以说是业内当之无愧,最低调的王者了!!


低调王者背后恐怖的帝国!

大多数提到达利,最先想到的是达利园蛋黄派还有一系列的糕点,而其他产品不去了解,很少会关注到达利旗下到底有多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


达利园糕点类:2002年推出,按零售销售额计,在中国糕点类类别中排名第1。


可比克薯类膨化食品:2003年推出,按零售销售额计,在中国薯类零食品牌排名第3。


好吃点饼干:2004年推出,按零售销售额计,在国内饼干品牌中排名第1。


和其正凉茶:2007年推出,按零售销售额计,在凉茶品牌中排名第3。


达利园花生牛奶:2010年推出,按零售销售额计,在国内复合蛋白饮料生产商中排名第2。


乐虎功能饮料:2013年推出,按零售销售额计,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上排名第3。


最低调的巨头,年销200亿,吃着它的产品你居然都不知道


这些熟悉的品牌,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足够一个企业在业内获得极高的认识和消费者的认可。但是这些产品都属于达利旗下,构成了达利横跨休闲食品和饮料强大实力。


一个以糕点起家,能够在饮料行业超过90%的饮料厂家,达利也有着它的智慧!!


“老二”的智慧!


所有的企业都有着野心,达利从休闲食品跨界进入饮料行业也是其野心所在。2007年达利在休闲食品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想要继续加速,进入新的行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面临这个选择,达利并没有盲目的进入饮料行业。没有如同当时的大企业一般,见到哪一个品类火爆就直接进入,直接对标行业老大,依靠企业的实力和市场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达利在饮料这条道路上的选择并不一样,常常以“老二”的身子出现在市场,但却有了远超其他企业的收获。在2007年推出的凉茶品牌“和其正”,以不同于王老吉等众多产品的罐装包装,推出PET瓶装系列进入市场,快速在市场发展,奠定了PET瓶装凉茶第一,在现在销量也仅次于加多宝和王老吉两大品牌,在全国销售。而当年进军凉茶的企业,现在大多数已经很少见,或者已经把产品产品砍掉。


最低调的巨头,年销200亿,吃着它的产品你居然都不知道


2010年推出的花生牛奶符合蛋白饮料,也是在植物蛋白和牛奶的之中找到了复合蛋白这样一个方向,走出了自己的个性。


2013年推出的乐虎功能饮料,当年大多数的产品仍然是罐装为主,而乐虎以罐装和PET瓶装推进,现在是仅次于红牛和东鹏特饮的第三名,年销量超过15亿。

2017年推出的豆本豆,在传统玻璃瓶装豆奶之外推出了利乐装,进驻各大商超和流通渠道。到现在豆奶市场上出现的数十种新品,也唯有豆本豆在市场仍然活跃。


最低调的巨头,年销200亿,吃着它的产品你居然都不知道

每一个饮品并没有完全针对所有的消费者,而是针对行业的空缺开发出新的产品,虽然不一定是所有消费群体都接受的,但能把那小部分的需求紧紧地抓在手中。不争第一,但是却拥有自己牢不可破的地位,永远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


现在的达利在饮品方面拥有植物营养饮品、凉茶、功能饮料、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瓶装水、八宝粥等产品的豪华阵容,凉茶、功能饮料及复合蛋白饮料均已进入行业三甲。这就是达利的智慧凝结。


主次分明的帝国之路!


如此众多的产品,让人想到另外一个巨头娃哈哈。都是创业已久,在品类和产品的发展上都走向多元化的道路。但是,达利的帝国与娃哈哈不同的是更有主次的分别。


娃哈哈所有产品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娃哈哈的品牌上,而达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多品牌道路。


最低调的巨头,年销200亿,吃着它的产品你居然都不知道


以达利集团为核心,达利园糕点为起点出现在市场之上,前后推出的“可比克”、“好吃点”、“乐虎”、“豆本豆”“和其正”等一些列的品牌构成了达利的多品牌的矩阵。这些产品依靠达利集团的渠道进入市场,但是又以不同的品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在终端获得成长的同时,避免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习惯性定位。


以王老吉而言,大家的认识就在凉茶;红牛就是功能饮料;娃哈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营养快线……把企业和产品、品类搭载在一起,最后消费者对品牌的所有印象。

达利的不同在于最初就把企业隐藏在最后,无论是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乐虎……都会被终端消费者当做是独立的企业,独立的品牌获得认可。前期依靠企业渠道发展,后期又依靠产品本身的特性为企业打开新的渠道。

这样做的不仅是达利,农夫山泉的茶π、东方树叶;统一的小茗同学、海之言、汤达人;……都在淡化企业和产品直接的联系,为了获得更多新的消费者。


企业是主干,为品牌提供支持,提供养分,品牌是枝叶,吸收阳光雨露,滋润主干的成长,以这样主次分明的分工,共同孕育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分担企业本身经营的风险。这就是达利的帝国之路。


任何行业中不乏专业性的企业,大企业想要从这些企业的市场中分一杯羹,首先就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以一个新的面目进入新的领域,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你,认可你。而不是依靠本身的知名度、体量来走捷径,最后不仅捷径没走好,还会把企业带到沟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