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用“四心”巧化“心事”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其中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财力水平,量力而行推动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把财力真正用到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白居易到郑板桥,古之士大夫的为民情怀跃然纸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的“心事”是否少了,群众的“心气”是否顺了。当前,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到冲刺阶段,剩下的问题尤其是民生领域的问题都是最难啃的骨头,都是难点、热点、痛点,都是人民群众为之操心、烦心、揪心的“心事”。如何切实解决这些“心事”呢?


  用匠心化繁为简、化乱为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所面临的发展任务、发展难题世所未见。仅十八大到十九大之间,中央就出台改革举措一千五百多项,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大增强,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压茬拓展。这些改革举措落实到各行各业就恰似“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落实到基层正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大道至简,改革必于“乱”中求治。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学懂、弄通,再运用匠心、发扬工匠精神,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化繁为简、化乱为治。比如,在“放管服”改革中,程序每简化一步,人民就少跑几步,政策每规范一处,群众就方便几处。



  用恒心化难为易、化大为小。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越往后越难,我们必须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必须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持之以恒、接续奋斗,要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恒心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化难为易、化大为小。比如,在民生领域,我们就要持续推动解决上学难、看病贵、物价上涨、房价企高、收入走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多年来一直困扰人民群众吃穿住行的一系列难题,努力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择校不再热、升学不再难;努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岗位,让就业不再难、收入有保障;持续治理“小病大医”、过度检查等医疗“潜规则”;依法打击“炒房”,防范CPI上涨速率过快、幅度过大等风险。


  用决心化急为缓、化近为远。但凡大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急功近利是改革的大忌。当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从根源上讲都跟我们党员干部主观上的急功近利分不开。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深化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坚定的决心,既立足当下实际,又着眼长远目标,化急为缓、化近为远。比如,要防止困难群众仅通过几次数据填报就“被脱贫”“被小康”了,软弱涣散基层组织通过简单拆并组合就“升级”了,要防止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几次简单走访就“化解”了。


  用真心化虚为实、化他为我。哲人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现实中,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总是树倒根存,总会隐形变异呢?说到底就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不够真心,总掺杂着“虚情假意”的成分。因此不愿走群众路线,不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愿向下看,不愿担当作为、实干苦干,而乐于好大喜功、走秀表演,既讨好了上头,又敷衍了下头。然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样的作秀终究是经不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的“心事”化成我们的“心事”,化假为真、化虚为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来。不让材料代替实干、数字计算脱贫、走读式住村、茅台酒变身矿泉水、单位食堂惊现豪华包间、民意调查“被打分”、干事创业“挂着空档踩油门”等现象抽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共产党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