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藝術作品優劣有標準嗎?以什麼為標準?

倩倩520885


藝術作品優劣有標準嗎?以什麼為標準?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聲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為了更好、更直接地與各位瓷友溝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經開通了“西瓜視頻”,已發“蚯蚓走泥紋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窯何以成為五大名窯之一,應該如何鑑定”等視頻,歡迎喜歡探討瓷器鑑定真諦的朋友觀看、評論,後續我會開通“西瓜視頻直播節目”,方便與有瓷器鑑定鑑賞需求的同道溝通,敬請期待!回到話題上來。


藝術作品優劣有標準嗎?以什麼為標準?


藝術作品的優劣當然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真而善者即為美,真而善者才為美,真而善者才會美”。


“真”是“善和美”的前提和基礎,“真”絕不僅僅是真實、真的、真正那麼簡單,“真”還必須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符合人們美學規律,符合人們藝術規律,符合人們認知規律,亦即必須具有“真理”的屬性和價值才可以稱其為“真”。


“善”是對“真”的感受、感悟與感覺,是“真”的結果、結局與結束,“真而善者即為美”,“假而善者則為滑稽”,“滑稽”是一種鬧劇和醜劇,當在被鞭笞、被貶斥之列,與真正的“美”無關。


“美”是“真而善”,所以 所有的“美”都必須經歷得住歷史和時間的考驗與檢驗,一時、一是之“美”未必“美”,而“美”必定千秋萬代恆定之美方為真“美”大"美"。


上幾件藝術品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成化年制”無框四字楷書黃料龍鳳呈祥款五彩花卉九龍紋大盤。

成化無款神聖之品青花山水紋玉壺春瓶。

成化無款神聖之品釉裡紅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物紋觀音小瓶。


以瓷惠友


古往今來,在千千萬萬件藝術作品中,有些作品堪稱經典名作,被人們頌揚傳世;有些作品光有華麗的表象,沒有深刻的內涵,最終就又“曇花一現”;然而,有些作品,出現在大眾視野沒多久,就又消失在人海中,或者說,根本就“見不了光”,那麼,藝術作品優劣有標準嗎?以什麼為標準?



藝術作品的優劣是有標準的

人們從來就沒間斷過對藝術的討論,什麼是藝術?在20世紀抽象藝術未誕之前,人們的思想意識裡,藝術是“真善美”的象徵,它和文化有直接的關係,直到20世紀抽象藝術誕生之後,人們又重新開始思考什麼是藝術?得到的結論是:藝術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現為藝術的東西,也就是人的創作技能,


當“人的創作技能”就是藝術之後,藝術作品就出現了優劣之分,因為人的創作技能由人的思想及審美能力決定,行為又決定結果,比如,書法藝術中的“醜書、俗書、亂書”,它們也叫藝術,只不過它們是劣質的書法藝術作品,那些和照片一樣的油畫,也是藝術,只不過是俗不可耐的油畫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的優劣,是以“美醜”“高雅低俗”為標準,就書法藝術而言,把漢字寫清楚,寫得規範,讓人認識的基礎上還要寫得美,讓人能夠欣賞,到了這一層次漢字的書寫就成了書法藝術,而且還是優質高雅的書法作品,如果把字寫得潦草奇醜無比,沒人可以認識,那就是劣質低俗的書法作品,



就油畫藝術而言,很大程度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的作品與平淡的作品之間的區別在於構圖,那些構圖清晰、主次分明以及色彩協調統一的油畫作品,便是優質高雅的油畫藝術作品;而構圖雜亂無章、色彩對比不協調導致主題不清晰或沒有主題的作品,就是劣質低俗的油畫作品,


詩夜城主



藝術,作為人類歷史中發展最為悠久的文化現象之一,流傳至今,展現著千變萬化的姿態。

從遠古時期的巖壁壁畫到古希臘的精美雕塑,從古羅馬的萬神殿到文藝復興時期大爆發的各路繪畫、雕塑、文學作品,文藝復興之後到近代一路發展來的: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層出不窮的各種流派,再到20、 21世紀的現當代藝術……



都說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欣賞藝術的人文化背景、偏好不同,他們對於藝術品,就有著各自迥異的評價標準。

作為藝術愛好者,在默默看來,評價藝術品的優劣,有兩大標準:

其一,是藝術作品所呈現的綜合藝術效果。 (這件作品,給觀賞者帶來的多方位感受。)


其二,是藝術作品要傳達的核心思想,和意義。 (這件作品,是否在藝術史上佔據著獨特地位,又或者開拓了一種新的藝術思想。)

先說其一。藝術作品所呈現的藝術效果,這包括整幅作品的構圖、色彩,對主題對象的渲染刻畫等。

以文藝復興三傑為例。

都說文藝復興三傑,是西方藝術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為什麼這麼說?看他們的作品就清楚了。


米開朗基羅的雕像作品《大衛》,“看大衛,看米開朗基羅一個人的大衛就夠了。”

在米開朗之前,無數的藝術家們創作過《大衛》,其他藝術家在塑造大衛時,描刻的都是勝利的時刻大衛,大衛總是一副勝利者的姿態,要麼踩著巨人的身體,要麼提著巨人的頭顱。

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則別開生面,選取少年大衛對巨人歌利亞,開戰前的那一瞬間,大衛渾身緊繃、目視前方,整個身體充滿了力量感,觀眾可以從中,非常直觀的感受到,那種極緊張的情緒,和顫慄之感。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所展現出的陽剛、雄偉之美,被人們公認為,是最具理想化的男性之美的象徵。

拉斐爾的聖母作品,更是將界女性的柔美、細膩描繪到了極致。

比如他的作品《草地上的聖母》、《金翅雀的聖母》等,拉斐爾善於用和諧穩定的構圖,典雅沉穩的色調,細緻精確的線條,抓住女性最柔美動人的一面,記錄刻畫、渲染烘托。

拉斐爾筆下的聖母,永遠是充滿著濃濃的慈愛之情,閃耀著人性光輝,白皙紅潤的肌膚,標緻動人的五官,純淨有情的眼神,聖母和小耶穌相互依偎著的濃濃溫情,將女性之美,和諧之美,詮釋得淋漓盡致。

再說其二,藝術作品要傳達的核心思想,和其意義。

梵高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梵高的作品,在現在人們看來充滿著強烈的激情,令人震撼、感動,是具有強烈感染力的優秀作品。但在梵高自己那個年代,他的作品卻並沒有得到承認。

為什麼?

梵高這種對自己思想情緒的感知,用作品、以藝術手法強烈直白的表達出來,還不是那個時代藝術的主流,也不符合當時大眾審美的審美觀。

梵高這種直面自己內心,深刻剖析內心所思所想,再用藝術、以最直接筆觸、色彩、形象表達出來,太超時代,比起當時,更貼合我們現當代人的內心需求。

“印象派之父”馬奈作品的《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等,畫中的女人,將視線轉向畫外觀眾,甚至是直勾勾地盯著觀眾,這在當時的法國,引起了重大輿論和譁然。



馬奈的這種“挑戰權威”的做法,放在西方藝術進程史上來看,是一大進步,在馬奈的畫中,女性自我的意識開始覺醒,繪畫不再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一味畫的像就好,進而突出的是,要傳達某種思想,表達某個態度和主張。

當然,以上這些僅是默默的個人看法,有不足偏頗的地方,歡迎朋友們的指正。

我是默默,持續分享有料作品。


默默看藝術


藝術行業是一個不定量的行業,藝術作品也是沒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的,人類文明史上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藝術家畫家,在他們在世時,很多都沒有被當時所認可的。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舉一外很簡單的例子,大畫家梵高,他的作品現在可以說是驚出天價,代表作品也是被給予極高的評價,但是我們也知道梵高是窮死的,到他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畫也才賣出去了一幅而已,最基本的生存都無法滿意的。

同樣的現代的藝術大師也多是處於艱難的,包括名家齊百石,也是一樣的在晚成呀。藝術作品被直接認可的,還是比較少的,當然也不是沒有,但是大多都到了晚年或是過世之後被時代發現。

同時藝術作品的價值是不是被高估還是低認都不好說,畫家的作品,一般也都需要到了成名之後才有更高價值,如畫家冷軍的畫,價格千萬級。

冷軍的畫是寫實派,可以說是達到油畫的頂級水平,上圖為冷軍作品的部分特寫,衣服的絨毛都可見的作品,被網友戲說為:冷軍太窮買不起單翻,所以就自己畫吧。

希望給題主共勉,一起學習,一起交流。歡迎關注。


榮話


什麼是藝術作品呢?這恐怕是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說法,就像題目描述中提到的幾幅畫,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什麼來,而有些人就覺得這是藝術。

很明顯,有人覺得藝術就是來源於生活,人們都能欣賞,都能看懂的作品,而有些人就覺得藝術就是要一般人看不懂,才是藝術的格調,比如繪畫,書法等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大家也許還記得去年有一幅畫,就是在黑板上畫了無數的圈,在我們一般人看來看不出什麼門道,但是卻拍出了天價。我這裡舉幾個例子。

第一,我還是喜歡我們中國的繪畫藝術。

具有一種含蓄的美,服侍也很好看,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畫作裡,每一個元素都是一種文化符號。

第二,西方的雕塑藝術。

可能不符合我們的審美觀念,但你不能否定,因為這是人家表達藝術的形式,是人家的文化。

第三,人體繪畫藝術。


如果從這些藝術角度來看的話,東西方藝術表現的形式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西方比較的開放,而東方則比較含蓄保守,這就是不同的藝術作品體現不同的文化。

也可以看出,藝術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的,從上面我舉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了。

那麼你覺得藝術的標準是什麼呢?歡迎留言,我是鐵匠的頭髮,感謝支持!


存希齋書法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藝術作品的優劣有評價標準嗎?

個人拙見,藝術品的優劣,沒有固定的標準,特別是在這個紛繁複雜,豐富變幻,花樣層出不窮的藝術時代

在西方美術史上,現實主義畫派之前的油畫,都是有固定的美感的評價標準

如古典油畫流派,其創作理念都是表達美感,具備統一的評價標準,由於都是傳統寫實的表現手法,都是以畫面具體形象的肖似,畫面女人體的姿勢是否優雅,畫面宮廷貴族的形象是否高貴,崇高,畫面色調是否高雅,來評價一幅古典油畫是否優秀,是否能給人帶來美感。



但是,二十世紀的西方現代藝術,甚至可以說是印象派時期,繪畫作品的優劣,放棄了統一的絕對的美的標準

因為20世紀現代藝術時期,繪畫藝術,其表達方式,創作風格,藝術創作思想,思維,理念,開始呈現多元化,創新化,豐富化的局面,美醜並舉,善惡相對

西方傳統古典藝術,都是表達高雅聖潔的美感,畫中彰顯氣質高雅的貴婦,富麗堂皇的格調,典雅的色彩,而印象派之後,油畫創作可以表達醜陋,如米勒畫筆下拾穗的農婦

西方傳統古典油畫藝術,畫面多是高雅的貴婦,崇高的女人體,而印象派之後,繪畫創作可以表現下層的老百姓農民

西方傳統古典油畫,多是以傳統寫實的手法,表達具體形象,故事情節,歷史題材,但是印象派之後,之後抽象藝術,表現主義油畫開始出現,不再表達具體寫實的形體,而是誇張變形的色塊,點線面,扭曲的造型

西方傳統古典油畫,多是以畫筆畫布,油畫顏料創作,而現代藝術,材料如同繪畫思想,也出現多元化的局面,如行為藝術,注重藝術創作的過程,而古典油畫,注重藝術創作的最終成品。

在紛繁複雜,繪畫題材,繪畫材料工具,繪畫思想,繪畫風格都多元化的現代藝術時期,你又如何以固定的評價方式去評價一件藝術作品的優劣?



如今,中國的當代藝術,由於同樣創作形式,風格,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你也難以用統一的標準評價一個藝術品的好壞

每個人的藝術修養,審美品味,修養文化各不相同,所以對藝術品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你喜歡古典油畫,你喜歡古典油畫中,其畫家深厚的造型功底,紮實的繪畫基礎,典雅的色彩,深度的內涵,那麼你肯定覺得行為藝術,或者抽象畫都是亂塗亂抹,甚至行為藝術在作秀

隨著你的生活閱歷,視野逐漸提升,文化修養的提升,你的審美口味,藝術修養也會隨之變化

你前一段時間喜歡抽象藝術,後來又開始喜歡古典油畫

所以藝術作品的優劣,是沒有固定統一的評價標準。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個人觀點;所謂藝術品是指通過創作作品中的,材料、色彩、形狀、甚至是語言表現出來的一種被人所吸引,被人所關注並使吸引者、關注者產生不同看法或有所表達的作品。藝術品也是沒有評判標準的,知道的人多了、看的人多了、探討的延續性多了,就會被推崇為藝術品。

如果把一塊井底的天然形狀怪異的石頭加上一個故事,再把它擺在大雅之堂,它有可能成為不菲的藝術品;

附圖屬繪畫流派裡的抽象派,抽象是打破傳統繪畫觀念,創新出來的一種繪畫風格,是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創作風格,也被稱之為現代藝術。跟傳統繪畫風格不同的是抽象作品更多表達的是直覺想象力,沒有象徵性、沒有自然性、沒有規律性、是直接將造形和色彩綜合、組織在畫面上是一種純粹形色的表象繪畫手法。

畢加索就是典型較為出色的抽象畫派的藝術家,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他以前的畫風都是較為傳統風格畫法是人都能看懂畫的是什麼,後期顛覆傳統從具象到抽象使之創作作品備受爭議,恰恰這種爭議與極其抽象手法促使他的作品更具有代表性、鶴立雞群、達到了藝術創意巔峰!


吉偉傳媒


藝術作品優劣當然是有標準,只是標準會因一些原因而不同。

藝術作品的喜好是沒有標準的,會因為不同欣賞者的審美,文化,喜好等等,更多的是以欣賞者個人主觀的原因,但一件藝術品的優劣,卻一定有標準的,只是這標準會因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目的有變化

一必須有標準的藝術作品

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藝術品拍賣,那麼最大的標準首先是真假,然後才是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稀缺度,藝術價值,甚至還會有歷史價值等等,這標準掌握在極少數的人手裡,也應該是最專業的,因為不只是藝術優劣的判斷。

標準的制定多數是為了公平,那麼一些為了考試,為了評定評級之類自然就需要有標準,再者可能最多的就是展覽比賽的需要,如果是正式的或是比較大型的,肯定會根據不同的比賽展覽有優劣的標準。

二藝術作品成為商品的標準

藝術品最終要成為商品才能最直接體現出價值,當然這也是有層級的體現。

普通的藝術商品

一般覺得普通的商品藝術的優劣不是很重要,這雖然有點勉強,但既然類似於產品就也會有質量的優劣,其標準可能就不僅限於藝術作品本身,可能還會包括裝裱裝飾等的優劣。

高級的藝術商品

這一般都不稱為買賣,更喜歡用收藏,但無論是被機構純收藏,還是被專門從事藝術的個人收藏,也肯定會有優劣的考慮,就算是為了謀利的投資收藏,也會對作品的優劣有標準,只是這種標準更多是約定俗成,並不是有誰來定,考驗的是收藏者對標準的把握。

頂級的藝術商品

一些在藝術界已經卓越成績的,或是有潛力的藝術家的作品,這一些可以說不完全稱為商品,但他們的作品也是有優劣之分,其標準就是自己,因為從事過藝術創作的都知道,不是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是精品,有些是藝術創作本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就是其他因素的影響了。

三藝術家自己的標準

無論藝術家的從事藝術的目的是什麼,都應該心中有自己的標準,並且能夠堅守。也許從事藝術就是當成一種職業事業,那麼就應該像生產一樣,把握住質量的標準,如果對藝術有更高的追求,那麼就不單單對藝術作品有高的標準,還要對自己的行為修養有更高的標準。


紅梅工筆佛畫


感覺題主對待藝術的理解有些片面,我接受過東西方不同的繪畫教育,自己也擅長抽象繪畫。首先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藝術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名著問世時也並不一定引起很多人的內心共鳴,而且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用數量決定質量的。

我分幾個方面淺析抽象藝術評判標準:

一、大道至簡

抽象藝術屬於藝術哲學,這也是為什麼抽象藝術家比較少見的原因。我們熟悉的抽象藝術家有畢加索、達利和馬蒂斯(我回答過許多有關畢加索的問題這裡不再贅述),我今天介紹一位幾何抽象畫派先驅——皮埃.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1943年

這一幅是蒙德里安晚年的代表作,畫面上規整的格子貌似就是拿格尺畫出來的,但實際上卻沒看上去那麼簡單。先看一張地圖:

一張紐約曼哈頓的地圖,地圖上的街道與蒙德里安的繪畫格子是不是很像呢?沒錯,這幅畫就是蒙德里安1940年搬到美國後創作的一幅抽象繪畫,只不過畫家本人把現實的地圖轉化成更為直觀的平面圖形。這種思維方式類似於哲學的大道至簡。

二、時間與技術

抽象藝術家在創作每一幅作品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果把這個創作過程看作是一場一個人的旅行,觀眾則是旅途中認識的每一個人,不需要所有人都理解一個人旅行的意義,因為理解是不需要任何解釋說明的,不理解無論怎樣闡述也不會有任何作用。

抽象藝術評判與時代背景、人物、藝術環境等有著直接關係,但真正的藝術是經得起時間的洗禮與技術的考驗的。

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被大量運用到各種設計領域,因為畫家當初已經發現了紅黃藍三原色以及黑白灰無情色的和諧與完美。

配圖來自網絡,一個畫畫的非專業的專業HR聊的不只是藝術。


艾米Whisky



藝術品,只是文化表達的一個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藝術與工藝有比較嚴格的區別。一般而言,藝術多重人文精神的基本價值。工藝則多重技術精緻湛的手藝。但這兩者在西方沒有明顯區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品可以是工藝精湛的昇華,也可以是飩粹人文理想的追求。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重視的藝術品既書法與國畫。當然其中對於技法功力的要求極高。只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可以被稱之為藝術。。那麼工藝品要昇華為藝術品,要求就更高。它不僅僅是手藝的精湛,且需使作品具備人文的品質。這樣一種嚴格的要求使工藝品與藝術品產生區別。而這種區別當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價值的基本體現。

要講評判標準。首先是技法功力在作品中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任何評判與評價,都從這一基本價值認識開始。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強調技的重要,是因為任何的精神價值不可以脫離技的高度。沒有技的高度就不可能有精神體驗的深入。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的一一由技而道的哲理性結果。。。任何一種藝術品工藝品都有這樣一種自身對於技法功力的要求,以及必須達到的基本程度。作為藝術的價值判斷這是第一步首先應該過關的要求。否則藝術無從淡起,而後再是個性,風格等進一步要求,以及要求的高低程度,更進一步是藝術品所達到的自身程度,以及是否具有經典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藝術品評判大慨就是這麼一個情況。但要說作到,那恐怕在成千萬的人中,不知能有幾人。(春竹,自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