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氣魄沉雄,風姿挺勁,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晚年葉恭綽

葉恭綽一生居京時間最久,又生於此地,可謂名重京華。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現存北京西城區西四南大街的葉恭綽題“元萬松老人塔”

他的書畫俱佳,寫字喜用一種朝鮮所制之筆,名“崩浪”,很是奇特。

他的書法精湛絕倫,“氣魄沉雄,風姿挺勁,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與之交往甚深的後輩啟功評其書雲,“天骨開張,盈寸之字,有尋丈之勢。謂非出於異稟,不可得也。”。據時人稱,他的書法置眾作之中,明者一眼即可辨出,可見其書法面貌之獨特。

從習帖到尊碑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葉恭綽行草書札

談到取法,葉恭綽早年“在家庭的薰陶和自己努力下,青年時代就奠下了良好的書法基本功”,最初以顏、柳為宗,先後臨習了《多寶塔碑》、《勤禮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進行了正統的唐楷訓練,後對家藏《膽巴碑》真跡臨摹甚勤,筆法取趙孟頫,卻剝去了趙書之柔媚甜俗,一變而成挺拔剛勁。其書結體取自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在謹嚴中求變化,並摻入些許險筆。

後來,他還受康有為碑學思想啟發,精研《廣藝舟雙楫》,一度轉宗碑學,從先秦兩漢刻石到六朝墓誌均有涉獵,提出了“書法應當以篆、隸為根本。……學書應以出土木簡,漢、魏、南北朝石刻和晉、唐人寫經為基礎”的理論。這一時期,

“他主張寫碑,而不贊成臨帖。”,並重視從最新的考古發現和時人書法創作風格中加以借鑑,尤對近代名士書風有客觀的認識。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葉恭綽為友人王秋湄遺墨題簽

居閒時,他與張善孖、張大千、吳湖帆、陳巨來、鄭孝胥、傅增湘、張伯駒等來往密切,通過各類雅集活動,切磋技藝,交流心得,見到了眾藏傢俬人庋藏的歷代書畫名跡,進而提升了自身的審美層次。

重歸帖學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葉恭綽行楷書題跋

中年以後,隨著視野的開闊,葉恭綽逐漸認識到帖學書法必成復興之勢,將注意力再次轉向帖學,作書多以行草面目示人。

這一時期,他鐘情於宋黃庭堅草法,並以此為根基確立了自家面貌。由於深厚文化之積澱和學養之浸潤,使其草書發生了質的飛躍。

蛻化成蝶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葉恭綽行楷書八言聯

葉恭綽草書在繼承二王傳統之上,將褚遂良、趙孟頫與北朝碑刻相結合,以山谷體勢加以舒展,最終形成了一種體勢雄肆、碑帖兼容的行草書風。

“氣魄沉雄 風姿挺勁 一掃三百年來的呆滯衰弱風氣”的葉恭綽書法

葉恭綽題簽

此書風既有碑之穏健,兼得帖之靈動,於厚實凝重中充滿了放縱的自信,書作中時現碑派之險筆,並輔之以清新雋永的書卷氣,使其書格遠超於常人之上,一派古典新生之風采。

畫家黃苗子曾回憶道,葉恭綽在“六七十歲以後,更是得心應手,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特別是二尺以上的大字,寫得神采飛揚,氣勢飽滿;一直到八十多歲,寫小字還是手不發抖,通篇精力充沛,結構渾成。”(未完待續)

(作者鄒典飛系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京派書法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