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们读过不少写春景的诗,你发现诗人最喜欢在诗中描写哪些事物?

用户7101947241848


春天到来的标志之一就是桃花开放,所以诗人们常常用描写桃花来抒发对春天的喜爱,比如以下诗句:

1.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 王维)

2.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唐 王维)

3.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宋 黄庭坚)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 白居易)

6. 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唐 李白)

7.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唐 李白)

8.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

9. 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宋 苏轼)

10.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唐 刘禹锡)





小手手工坊


草长、莺飞、燕舞;

旭日、和风、润雨;

新泥、融雪、春潮;

春江、山涧、泉溪;

蝶飞、鸟鸣、纸鸢;

柳绿、桃红、花开;

青山、绿树、蚕桑;

爆竹、桃符、村舍;

农耕、牧童、嫩芽。



谈笑风声一尘俗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个跃入脑海的是唐后主李煜的那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一首伤春的感怀诗。用春花秋月表达对往日的怀念与追思。用春花代表春景应该是最自然、最本质的联想了吧。

还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柳咏之作。很显然这一句是直接描绘春风和春柳的。作者把春风形容成剪刀,巧妙地将春天的风和柳叶结合起来。春天里摇曳的柳叶是春天的代表之一。

另外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励志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虽然是描写春蚕的,但是春蚕也是春天的一部分,所以我很easy地就联想到了它。春天,给人的感觉是积极的,是新生。

说到新生,我不由地又联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美的意境,多么及时的春雨。万物在春雨中、在春天里复苏、吐绿。这是春天的生机,且只属于春天这一季的美景!






纳兰小仄


我们读过很多描写春景的诗句,但我们细细品来有很多诗人都借助了相同的意象,下面我就列举几个描写杨柳的诗句。古代诗句中所出现是杨柳并不是杨树与柳树的并称,杨柳其实是单只柳树的,在古代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景象。“柳”又与“留”谐音,所以杨柳又暗喻别离

,所以经常会在分别的场景出现,更增添一种凄美之感。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
在古代描写柳树的还有很多诗句,古代诗句中所出现的是杨柳,都有一种离别伤感的情感在里面,大家还能举出柳树寄托情思的诗句吗?

轻瑶


咏柳 / 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宁七的生活吧


春天描写最多的是这几种。

首先是水,因为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春来了,先开冰,所以一江春风绿如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第=是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月春风似剪刀。扑面不寒杨柳风。

第三是花。一枝红杏出墙来,万紫千红总是春。山花红紫树高低。桃花庵里桃花开。深巷明朝卖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等。如这首诗,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有水有花有风。

还有就是伤春。红树青山曰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遊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再就是鳥了。=个黄鹂鸣翠柳。谁家燕子啄新泥。

再就是蝶。蝴蝶双双入菜花。春天的故事春天的诗,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而且各有所爱。


兰竹944


不止景色,关于“吃喝”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作了四百余首,吃完喜欢的食物也要写首诗来纪念一下:吃荔枝便写下了《荔枝叹》;喜爱猪肉便写了一首《猪肉颂》;吃河豚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苏东坡对竹笋和猪肉一起煮情有独钟,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竹笋焖肉》;吃蟹写《丁公默送蝤蛑》,哪怕一碗粥也要写一首《豆粥》,小小一蔬菜也作了一首《春菜》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茶余饭后冷知识


一、春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春柳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春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六、春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七、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襄阳郭大侠


诗句一般都是借景抒情,而春天一般都是离别之情。

为什么呢?

春节已过,团圆之后大家都要重新踏上征途,开始一年的新的生活。

古代在联系极为不便的情况下,诗人间一次分别过后下次再见面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所以诗人在离别之时都会加上景物“酒”和“柳”意味着朋友之间的友谊可以“长长久久”,更希望朋友可以多“留”一会儿,这次相见过后下次再会我们就不是现在这番容颜了。

带有惜别之意。


新是满天星


花、草,树,鸟,大自然风景的盛装,你的笑容像春天的花一样绽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76bd9b7b6444294926aff2ed6e232c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