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吴茱萸的功效是什么?

哪怕笑得再大声


中国药典的介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收载了吴茱萸这个中药,它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 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它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 -5mm 。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鸾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 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 粒。

药理作用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每次使用2-5g,外用适量。现代研究认为,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份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具有镇痛作用、镇吐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制吴茱萸

制吴茱萸为吴茱萸加入甘草捣碎煎汤后的水,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形如吴茱萸,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如果感觉内容对您有用,请进行点赞或分享,感谢~~


点击右上角关注~ 获取更多医学相关知识,让你在医学的道路上少走冤枉路!


执业药师龙小妹


一、吴茱萸的功效:   

吴茱萸处方用名是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用药禁忌是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药名: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  处方用名: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


二、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肝经、胃经。   

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主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来源: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

三、吴茱萸的作用:   

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1、吴茱萸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2、吴茱萸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验方》)   

3、吴茱萸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4、吴茱萸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全展选编•皮肤科》)   

5、吴茱萸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6、吴茱萸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7、吴茱萸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   

8、吴茱萸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9、吴茱萸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10、吴茱萸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圣惠方》)   

11、吴茱萸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干金翼方》)  12、吴茱萸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局方》夺命丹)   

13、吴茱萸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验方》)   14、吴茱萸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证治准绳》鸡鸣散)   

15、吴茱萸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验方》)   

16、吴茱萸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17、吴茱萸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8、吴茱萸治腹中积块。用茱萸一升捣烂,和酒同煮,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冷则炒热再熨。块如移动,熨也移动,直至积块消除。   

19、吴茱萸治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20、吴茱萸治赤白痢(脾胃受湿,下痢腹痛,米谷不化)。   

方一:用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一两,同炒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戊己丸。   

方二:用吴茱萸二两、黄连二两,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二两,加饭同黄连做成丸子;以白芍药末二两,加饭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白痢,以米汤送服茱芍丸;赤白痢,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名二色丸。   

方三:用川黄连二峡谷、吴茱萸二两(汤沁七次),同炒香,分别研为末,各与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白痢,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赤白痢,两丸各用十五粒,米汤送下。此方名变通丸。  21、吴茱萸治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22、吴茱萸治老人多年水泄。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23、吴茱萸治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24、吴茱萸治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25、吴茱萸治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26、吴茱萸治胃气虚冷,口吐酸水。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27、吴茱萸治心腹冷痛。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28、吴茱萸治妇女阴寒,久不受孕。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弹子大。裹棉肉纳入阴道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   

29、吴茱萸治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阴部湿痒)。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吴茱萸、黄连、生姜,三药均有止呕作用,然而吴茱萸温肝而治肝寒犯胃之呕苦,生姜能温中而治胃寒上逆之呕水。   

吴茱萸与干姜,均有温中散寒功效,治疗寒郁中焦,脘腹冷痛等证 ,二药常相须为用。然干姜尚能温上焦,温肺经化饮止咳;吴茱萸还能温下焦,温肝以治寒疝腹痛,助肾阳以治寒泻,温营血以治经闭。

四、吴茱萸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诚顺和中医馆


先看下图,这个是吴茱萸:

再看下一张图,这个是山茱萸:

中医材的有些名字让人眼花缭乱,容易搞混。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而山茱萸是另外一个科属的植物。所以在了解吴茱萸的功效之前,有必要提将其与它名字近似的药物分开。

吴茱萸的功效可以归纳为: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泄。

既然散寒,说明它是个辛热的东西;既然降逆止呕,说明它又苦以降泄。这就是药物性味所赋予它的独特个性。我们知道的,中药材常用的都是成百上千,光看其功效几乎是交叉重叠的,常人根本难得其要领,只有牢记其性味归经,方能执简驭繁,得心应手。

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这就是说,身体内凡是这个地方出了毛病,它都能治。当然,要有相应的病证才算数啊!

第一,吴茱萸治厥阴头痛,经行腹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厥阴指的肝经。厥阴头痛就是肝经受寒导致的头痛(肝脉上行头顶)。而经行腹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等无一不与肝经受寒或肝脉瘀阻有关,所以吴茱萸治此类病。

第二,吴茱萸治疗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这个仍然与肝有关。五行当中所谓木乘土,肝不和必犯胃,胃不和则疼痛胀闷,呕吐吞酸。中医治病必求其本,“抑木则能疏土”嘛。这不是什么鬼扯,如果你头痛干呕,吐诞沫,用吴茱萸汤(伤寒论)立马见效。

第三,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翻译成白话就是:专治五更天拉肚子。这个病很多,病人平时似乎没什么问题,就是凌晨时拉肚子。四神丸就是这么来的。中医说这是脾肾阳虚所致。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水谷不能正常运化,所以下走为泄。

以上是吴茱萸的基本功效,对于非专业人员知道就好了,毕竟可操作性不强。下面我介绍一下吴茱萸另一个功效,易学易用。

吴茱萸30克打成粉,醋调敷足底涌泉穴可以治口疮,神奇吧?重点不是这个,而是这个方法还可以治呕。我是跟某个医案学的(感谢那位作者)。那位作者说,有一次跟导师会诊一名呕吐患者,患者已经两天水米不进。导师说,那就用中药吧!西医问:病人水米都不进了,怎么喝中药?导师反问道:谁说中药一定就得用喝的了?于是就用这个方法,病人当晚就能进食。

高深的道理就不讲了,这里的病人呕吐或口舌生疮,无非是邪热上冲,用吴茱萸调敷足心是引热下行的意思,方法虽简,医理却深,实在令人感佩!


雪夜弯弓


临床只要辨证的大方向准确,抓住主要症状,有时候应用伤寒论里面一些方剂,效果能立竿见影。

曾经治疗一个头顶疼痛的患者,每次头疼痛发作,头痛欲裂,时必须服用止痛片才能止痛,每次发作的时候伴有畏寒,怕冷,恶心干呕,反胃,有时肠胃胀痛等症状,考虑到伤寒论里面有一些关于吴茱萸汤的描述,比如“食后欲呕,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痰涎,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就跟上面病例的描述极为相似,因此使用吴茱萸汤治疗,效果明显。

吴茱萸汤主要的药物有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有温阳暖胃驱寒、升清降浊,治疗浊阴上逆所导致的头痛的作用,在临床上伴有有一些兼证,比如恶心反胃,腹部胀满,呕吐清水,四肢不温,腹部冷痛,都适合使用吴茱萸汤治疗。

吴茱萸汤也常用来治疗脾胃的虚寒证,效果也比较好,我在临床上也经常会搭配附子理中丸、平胃散或陈夏六君丸等方药,以加强疗效,确实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但是吴茱萸这个药味道呛烈,我一般临床使用1到3克,寒凝重症状明显的使用3到5克。


中医养生郑芝环


一,什么是吴茱萸?

吴茱萸是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各地的一种小乔木,野生的常生长在山坡稀疏林中或灌丛中,阳坡多一些;各地有一定面积的栽培 。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

它的外形特点:树高四公尺左右,小枝条浅紫红色。单数羽状复叶有小叶五到十一片,叶片卵状,表面不平整,叶边全缘或波状。花小,白色,四到六月开花。果序宽大,果实密集,成熟时浅紫红色,表面有大油点。八到十月结果。


二,吴茱萸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第一,野生在森林中的吴茱萸,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树种。全株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吴萸烯,有特殊的腥臭味道;种子含有脂肪油;叶可提取黄色染料。因此它是重要工业原料植物。

第二,果实是传统中药,名称吴萸,有散寒、止痛、解毒、杀虫等作用。具体可咨询医生使用。


老姚谈植物


吴茱萸能温脾胃、下逆气、散积冷、止疼痛。用于:①胃痛:寒邪犯胃而致胃脘痛,喜热恶寒或呕吐涎沫者,用此温胃散寒止痛,常与生姜、人参、大枣合用。②呕逆:肝气郁滞、胆火犯胃所致呕吐、呃逆者,用此降逆止呕,与代赭石、胆草、生姜、半夏同用。若寒袭肝胃、浊阴上犯而致呕吐呃逆,胸满胀痛者,与生姜、良姜、丁香温中降逆药同用;肝热乘胃,胃气不降而呕吐,泛酸、口苦、胁痛者,与黄连合用,如左金丸。本品芳香而燥,可散可温,能暖肝气、解郁滞、逐冷结、疗疝痛。用于③泄泻:肝郁乘脾、运化失职而腹痛肠鸣,泄泻不止,米谷迟化者,用此温肝理气止痛,与黄连、白芍同用。若肝肾虚寒,黎明腹痛泄泻者,用之温肝散寒,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合用,如四神丸。④霍乱转筋:霍乱气阴两伤,筋脉失养而四肢挛急冷痛者,用此温肝通脉,与木瓜同用。⑤脚气疼痛:人感风湿流注、脚肿痛疼不可忍,困闷腹胀者,用之解郁滞,除寒湿,与苏叶、槟榔、木瓜、生姜同用。⑥痛经:肝寒气滞、胞宫寒冷而致月经后期,经行腹痛者,用之温肝行气止痛,与当归、白芍、桂枝、甘草同用,如《伤寒论》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⑦疝气:肝肾寒气而致小肠疝气、偏坠搐痛,用之温肝行气,散结止痛,与泽泻、小茴香、川楝子同用。此外,本品研末,醋调敷双脚涌泉穴,可治眩晕、口疮、口疳及咽喉痛等病。内服:2~6克,大剂量可用至15克。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



郭伟峰23


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乔木,以其接近成熟的果实,经用盐水炒用,或者甘草水漂淡后,可供药用。中医处方名“淡吴茱萸”。

【性能】味辛而苦,性大热。具有温中止痛,理气止呕的功效。可治寒性的胃痛、腹痛、疝痛,肝胃不和的呕吐、吞酸。如经验方治冷气腹痛,以本品同香油和酒煎服。

【用量】3~9克。

【禁忌】血虚有火者忌用,孕妇慎用。

【应用】①配黄莲治呕吐、吞酸。②配木香、茴香、川楝子治寒疝。


dai春华


吴茱萸,别名吴萸、臭辣子、吴椒、臭泡子,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本草纲目》记载:“吴茱萸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注意不宜多用、久服,因为大量吴茱萸可引起中枢兴奋、视力障碍、错觉等。另外,阴虚有热者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吴茱萸煎剂、冲剂和灌胃均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降压时不明显影响心率;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在临床可用于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品同用,如导气汤。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常配伍清胃止呕之黄连,即左金丸。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常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如四神丸。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逸仙药师


吴茱萸,来源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其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吐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满、经行腹痛、五更泻、高血压,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镇痛的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

在这里谈谈五更泄,即是清晨五时即泻。中药治疗五更泄首先“四神丸”,其中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佐生姜、大枣制作成治疗五更泄的神奇中药,其中吴茱萸取得的作用功不可没。


全全AI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入肝、胃经。

功效及主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杀虫的功效。治肝胃不和,脘腹冷痛,呕逆吞酸,食积泻利,胁痛,厥阴头痛,疝痛,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痛经,蛲虫病。煎服:1.5~4.5g。研末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治高血压及口腔溃疡;调成软膏涂治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吴茱萸为眼科常用温里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肝经虚寒所致风轮起翳、翳膜灰白,或脾胃虚寒;饮邪上逆所引起的绿风内障,症见眼珠胀痛、瞳散神昏、干呕吐涎等。常与人参、生姜配伍,如吴茱萸汤。。化学成分 吴茱萸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Evo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等生物碱。还含挥发油,内有吴茱萸烯(Evodene)、吴茱萸内酯醇(Evodol)、柠檬苦素等。种子含脂肪酸,内有吴茱萸酸(Goshuynicacid。石虎还含吴茱萸内酯,石虎甲素等。吴茱萸含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 evodiamine)、 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te)等。药理作用 吴茱萸有驱除肠胃气体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的作用。吴茱萸的乙醚提取物对猪蛔虫及水蛭有一定的抑制与杀灭作用。 吴茱萸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吴茱萸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某些成分有镇痛作用。吴茱萸注射剂对麻醉兔、犬及肾型高血压犬均有降压作用。吴茱萸碱有镇痛、升高体温,可作利尿剂及发汗剂,其盐酸盐能收缩子宫,吴茱萸中还发现有肾上腺素类物质辛内弗林,可抗休克。吴茱萸中毒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届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其主要成分有吴茱萸碱、吴茱萸隶、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及吴茱萸苦京等。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本品内服煎剂常用量1.5~6g。

不良反应机制 有人内服30g发生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本药中毒后3~6h发病,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重者出现视力障碍、错觉、毛发脱落等。也有报告服用本品后出现胸闷、头痛、眩晕或皮疹(红热样皮疹)等,经30min左右反应消失。治疗 吴茱萸中毒的治疗要点为。对症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