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华为不上市,它是怎么融资的?

大浪淘沙2410011


大家都知道,企业上市后,可以发行新股进行融资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那么对于华为、老干妈这类不上市的企业,又该怎么办?要从何处融资呢?

现金流

在财务学上有句话,叫做“现金为王”,一家企业其实如果拥有足够健康的现金流,甚至大部分时候都可以不需要融资,华为的现金流就非常的优越,庞大的现金流也是京东之前一直持续亏损,但是企业却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原因。

银行融资

在中国有几百万家企业,但是A股上市的企业里只有3000多家,所以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无法通过发行公众股进行融资的,而银行就成为大部分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华为虽然现金流非常健康,但是现金流是持续的流入,不是一次性流入的,因此当有重大投资计划或临时资金周转需求,而自有资金短期不足的话,就会进行银行融资,以华为的财报数据来说,融资个上千亿都不成问题。

内部认筹或引入战略投资者

企业未上市无法向公众发行新股筹资,假设到银行融资,银行也不愿意贷款呢?那么还可以认筹,比如向内部员工借款或者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这都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华为目前并未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是一家全员持股的企业,那为什么华为会是全员持股的企业呢?

这就要说到90年代的事情了,当时华为可没有现在这么风光,刚刚起步没多久,在银行又无法贷到款项,举步维艰,因此任总就搞出了一个内部的股份,员工可以认购这部分股份,成为华为的股东,认购是需要资金的,因此就可以从员工中融到一笔款项,这是早期华为解决资金链紧张的方式,不过目前这个方式已经基本用不到了,现在华为员工的股份基本都是按照年限及贡献奖励分发奖励的。

总结

上市其实就像是引入投资者,投资者投入了资金,获得股份。华为拥有几十万员工,在员工都认可这家公司的情况下,即使银行不贷款,华为完全可以通过内部增发新股来融资,而不需要去证券市场上上市,毕竟引入不熟悉华为的人,可能最终还会影响华为的发展。


鲤行者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华为在任正非领导下是永远不太可能上市的。为什么不可能上市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持股比例问题

只有华为股票的大部分是华为内部的员工。而创始人任正非仅仅只持有1.14%的股权。而这样一个股权就意味着华为不可能会上市。因为如果要上市的话,就必须把员工持有的股权全部收回来才能上市。但是这笔资金是大的惊人的。不要说员工肯不肯卖,就算肯卖华为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收购员工手上的所持的股份。

而且员工可以根据所持有的华为股份,每年可以分到相当丰厚的利润。既然有这笔利润,那么为什么员工要把股票卖掉呢?如果华为不收购回员工这部分股份,那么无法上市,但是如果花太高的价钱收购这些股份,华为的上市就意味着要亏本呐,华为又为什么要去上市呢?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上市意味着要收购股份。收购股份又意味着要花重金。花重金又要意味着亏本。那本就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为导向的,即使不上市也没有关系。

上市的目的

大部分公司之所以上市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对外能够发售公司的股票,让很多散户或者投资人能够,购买公司的股票。购买股票中获得资金,提供给企业发展。一般来说,公司之所以上市的目的,也就是说白了,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公司,或者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为了圈钱。

而华为缺钱吗?根据华为的财报显示每年有几百亿上千亿的纯收入。这足以证明华为根本就不是一家缺钱的公司。他们的现金流非常的充足,并且现金资金储备非常的良好。那既然是一家不缺钱的公司,并且资金储备非常良好,又为什么要对外发行股票去圈钱呢?

而且一旦上市,可能会有人携巨资购买华为的股票,从而获得入主华为董事会的资格。一旦入主了董事会,可能就有了相应的投票权和改选董事会的权利。那么这样的话,任正非或者其他现在的华为高管可能就丧失对华为的控制权。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你认为任正非或者华为现在的高管会去这么做吗?

总结

所以综上所述,华为不可能会去上市的。原因是因为员工持有的股份太多。想要上市就必须购买员工的股份。而购买股份需要花掉大量的资金。并且华为现在资金储备和现金盈利都非常的良好。根本不需要通过上市来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并且如果上市,可能会丧失对华为的控制。综上所述,华为不可能上市,也没有必要去进行融资。


如果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请随手点赞评论一下。谢谢!


晨雨细曲


2018年华为负债率65%,负债进一步降低,这个负债率并不是太高,也不低,华为总资产人民币6657.92亿,那么负债在4327.27亿左右,而所有者权益2330.65亿左右。

好了,我们知道投资者的权益有2330.65亿,华为是员工持股,总股份持有人大约96768人,我们查了天眼查,华为主要企业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股东只有一个,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再往上,很简单的结构:

所以,华为融资的股权部分,全部来自于华为的员工,一部分是员工付出劳动和智慧获得股权,另一部分是早期,企业困难的时候进行集资而获得的股权(这个事太早,华为也有过瓶颈期)。所以华为实际上是一家真实的员工集体持股的民营企业。

而债务融资可能比较复杂一点,任何公司的负债都有两种组成,一种是占用上下游供应商的占款,一种是银行或者资本市场的债券借款。供应商的不用利息。

单位为百万,其中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来自于上下游供应链,也就是客户和供应商给了华为1525.98亿,而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来自于银行,总共是699.41亿。这样总共2225.39就知道什么地方来的。剩下的债务有一大笔员工福利,大约981.64亿(不差饿兵,华为福利是真不错)。还有876亿的其他负债及102亿的准备。

结论很清楚,华为股权融资来自于全体员工,债务融资来自于:供应商、金融机构,华为海外发行的债券,及华为员工。最大的所有人,依然是华为的员工。而供应商对于华为来说,也是巨大的贡献者,35%的占款减轻了华为财务负担(2017年华为的财务费用甚至为负数-5.73亿,2018年财务费用仅仅2.53亿).


凯恩斯


虽然上市可以融资圈钱,使企业扩张速度加快,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了不上市,例如老干妈、哇哈哈、华为等等,很多人都对他们如何融资感到很好奇,我们以华为为例,看看华为是通过哪些方式融资的:

一、员工持股、内部集资认购:

目前华为有18.8万名员工,每年员工的薪水支出达600亿左右,华为一直鼓励员工持股,让员工分享华为成长所带来的利润,华为的内部配股和增发,既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也让所有员工都享受到了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且也使华为的股权结构非常稳定。

二、每年的盈利及所产生的现金流:

华为刚刚公布的2018年的年报显示:2018年销售额达7212亿,净利润593亿,经营现金流747亿,2016、2017年的经营现金流分别为:492亿、963亿,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现金奶牛”,华为并不缺钱。

三、银行贷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

华为2018年的销售额增速为19.5%,净利润增长25.1%,再加上每年几百亿的现金流,这样的优质企业我相信很多银行都会抢着给华为贷款,另外,除了可以贷款,还可以发行企业债券,记得以前华为就曾发行过16亿元的企业债券,所以,华为根本不用担心融资的问题!

另外,华为作为我们民族品牌的骄傲,作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早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所以,如果华为真的需要融资,国家政策一定会大力扶持。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K涛资本


华为不上市,并不代表它没有融资的能力,而是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选择不上市。现在很多国内外优秀企业都不愿意上市。国内有老干妈、娃哈哈等企业不愿意上市,而国外有宜家、亨氏集团、乐高等行业巨头选择不上市。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企业不融资,就无法对外扩张,靠自己能力,肯定是做不大的,而上市融资似乎是企业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更何况企业一旦上市IPO后,若几年后还是资金短缺,还可以获得再融资。而像华为这么大一个公司,放弃了上市融资的机会究竟为了什么呢?

首先,华为不上市就是要保留原来的股权架构。之前华为的任正非,主要是把股权分配给职工,自己只拿了很小的一部分股权。华为是靠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所以华为在通讯、芯片等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若是华为上市后,华为的股权结构会产生变化。任正非恐怕就无法通过股权方式激励员工,

再者,华为看到了上市融资的好处,但也有当年宝能姚振华通过旗下二家保险公司,高调收购万科,一度让万科有被姚振华控股之危。好在姚振华旗下的两家险企是通过举债收购万科,遭到证监会的质疑和调查。而对于华为来说,一旦上市后就有可能被别人控股,甚至有交权的风险。届时,华为就会背离原来发展轨道。事实上,华为也离不开任正非来掌舵。

最后,华为看重的是企业长远发展,而并非是眼前的利益。现在华为走的是技工贸路线,而一旦上市之后,肯定要以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有可能去参与玩金融等虚拟经济的东西了,中国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万亿的钱投入到理财,还投了1.2万亿的房地产,这种情况在股市简直是司空见惯。而对于华为来说,只想走技工贸路线,不想背离原来的原则。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华为上愿意上市,它又靠什么途径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呢?第一,华为与房企不同,房企是高负债经营,而华为业绩年年增长,信用度较高,完全可以发行债券。之前华为发行了16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4.55%,而且发行圆满成功,说明华为的信用度高。

第二,华为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问题。华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马上可以得到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而且华为职工的收入也比较高,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要想内部集资也并非难事。

第三,华为若是要融资,还可以向银行借贷,对于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哪家银行不将其奉为上宾?就算一般有点实力的民企都有“小巨人称号”可获得银行一定的授信额度,更何况是华为向银行借钱?现在是银行害怕华为不肯借钱,而非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借不到钱。华为向银行借钱的成本也很低,根本也无需上市。


不执著财经


华为不上市,并不代表它没有融资的能力。现在很多国内外优秀企业都不愿意上市如老干妈、宜家、亨氏集团、乐高等行业巨头都选择不上市。

那么华为不上市是怎么融资?笔者认为华为作为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融资渠道和上市公司不同,只能通过自筹(私人借贷)、发债以及银行贷款,发债和银行贷款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手段。

一、发行债券

 上海清算所官网2019年10月31日公布的发行文件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拟于2019年11月5日-6日发行30亿元3年期中票。这是华为第二次在境内发行债券,规模和期限与首次相同。发行文件显示,该笔债券为华为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3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无担保,主体评级、债项评级均为AAA,主承销商为中国建设银行。

华为与房企不同,且华为业绩持年年增长状态,信用度高。长远来看华为不缺资金,但未雨绸缪积极备货将使得短期现金流面临部分压力,华为也是企业把握低成本融资的窗口期,高筑墙,广积粮,融资则可以保证业务顺畅运转时仍有资金在手。

二、银行借贷

华为于2019年1月份通过五家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一笔5年期银团贷款募集了140亿元人民币。 

华为公司为什么要贷款?据说是抢占市场份额,加快5G的建设。如今5G的建设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果华为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但是华为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持自己科技先进的地位。



三、企业内部集资(股权激励)

 华为创办后不久,就开始实行最基础的股权定价,1元1股,鼓励员工购买股票。也正是因为这种内部融资,才让华为走出了早几年的经济困境,度过了市场危机。随着华为资产越来越大,早期投资华为的那些内部员工也都获得了好处。

华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马上可以得到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而且华为职工的收入也比较高,据说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要想内部集资也并非难事。


笔者认为华为看重的是企业长远发展,而并非是眼前的利益。现在华为走的是技工贸路线,而一旦上市之后,肯定要以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去参与玩金融等虚拟经济的东西。这对于华为走技工贸路线相背离。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基层财政所工作人员甲,很高兴和大家交流财经知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

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甲


华为的融资渠道很多,据我所知的12年有一次就是内部员工配股,一次集资75亿元。而据我所知,那年华为每股1.2元年终分红每股0.8元!

华为自身因为业务规模逐步增长,必然有因为进出口业务获得国家开放银行等进出口业务的银行的长期贷款支持,加上作为传统的企业,都会在供应链上对所有供应商有账期,换句话来说,就是都存在挤占供应商货款周转的方式,适当地借助供应商资金发展。也就是说,所有的产业的公司比如一百万的资本金而营收是一个亿,真实的流动资金并不需要一个亿而可能只是几百万。

比如,以前我所在的公司,注册资金是300万,但是我所在的公司每年营收在1亿到1.5亿之间,其中,除了芯片存储屏幕等需要现金支付,多数都是供应商占款,以及渠道提前预支部分定金等手段,也包含银行贷款等。

而华为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员工数量巨大,且因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可以过得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反过来说,华为每年内部员工按照17年的数据平均年收入为75万,华为每年的净利润可以大量分配给员工,而其中再次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则可以把员工在利润分配中获得的资金再次回流公司经营中,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利润也在几百亿的水平,因此可以良性的滚动和不断获得内部员工的融资支持。


屠龙刀fei0598


千万不要把华为神化,华为只不过是一家发展比较快的通讯类企业罢了。就像任正非说的,他的家人也有的还在用苹果手机。越是在局面混乱的时候,我们越是要用平常心来看华为。具体在融资方面,上市不过是融资的一种方式,华为不上市,依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处于初创期的华为,曾经遭遇融资困难。因此,在1990年,公司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华为第一次开展了内部融资,通过员工持股的办法募集资金。根据员工的职位、绩效、任职资格等因素,允许员工用奖金购买股份,如果员工的奖金不够,公司可以帮助员工向银行贷款来购买股份。当时的入股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华为员工取得股票后,其收入中自然增加了一块股票分红,这对于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在不少员工身上,股票分工就已经相当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华为此轮融资的效果很明显,帮助公司顺利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任务,1995年销售收益达到15亿人民币。

华为在尝到了内部融资的好处后,多次开展内部融资。

2000年,在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融资空前困难,华为为了过冬,开始实行“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新的模式下,员工从获得股权分红变成获取期权收益。

2003年,华为推行了大比例配股。配股额度接近员工已有股票的总和,并规定了3年的锁定期,3年内不允许兑现。此后,华为的销售业绩和净利润猛涨。

2008年,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华为又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措施——以超过6%的年利率进行大额配股。据测算,此次的配股规模大约17亿股。

除了向员工借款筹资的方式外,和市场上很多企业类似,华为也大量使用银行贷款来融资。据统计,2017年末,华为的负债率65%,尽管是负债中有728亿为预提雇员有关的福利费用,但有息负债(银行贷款及债券)也有400亿元,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其实,不管企业如何融资,最重要是是自己现金流要健康。否则,一旦融资链条遇到麻烦,就很容易像发生多米诺骨牌被层层推倒。这个方面来说,华为做得是比较好的。近5年来,华为的融资前的现金流都为正。说明华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完全能满足其资本性投资的需要。


沉默的砖家


融资不一定需要上市的!中国很多好的民营企业都没有上市,例如老干妈,华为,立白集团,哇哈哈,方太等。


上市发行股票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主要手段。

无可置疑,上市的好处很多。要不也不会那么多企业想着上市了。

第一好处是避免过多企业债务;

第二是分散管理风险。发行股票融资相当于把一部分股权给卖了出去,不会对企业产生债务,也就是不用还,对企业资金链是有利无害的。不过“卖”了股权也就减少了控股股东或者公司高管的表决权,对公司管理来说是好还是坏就要看公司性质了。



企业进行融资的绝大部分手段都是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贷款等。

华为是很能赚钱的企业,不上市融资也就不用分红出去,可以稳定公司现金流出。(当贷款利息比分红出去的钱少很多的时候,高管也不是傻子选择上市吧) 而且华为这样子的公司本身股权分散,员工持股较多,而且资金链稳定。所以没必要上市发行股票减少控股股东表决权,对公司产生不利后果。


老孙财经


感谢您的阅读!

华为其实是在走独木桥,看似风光无限,却也充满风险。这条路可能只有华为可以走,而华为走的也是战战兢兢,不敢丝毫马虎。这条独木桥就是和华为融资有着密切关系的员工持股。很多人会觉得,华为目前的员工持股:一方面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一方面也保证了员工的向心力。那么,事实如此吗?我们一起往下面看。

华为员工持股由来

我们将目光转移到1990年,已经成立了3年的华为,改变了原来的持股方式,华为员工可以以1元每股的价格,购买华为的股份,这种购买股份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华为员工持股,虚拟股的由来。

但是,上千个股东可不行,这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呢?怎么办呢?华为通过三次操作,将形成了如今任正非和华为工会委员会共同持股的方式:

  • 华为技术公司工会持股61.86%+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股33.09%+华为新技术公司持股5.05%。

  • 华为技术公司工会持股88.15%+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股11.85%。

  • 任正非持股1.1%+华为技术公司工会98.9%。

通过三种股份的收购,如今形成了独特的华为股份形式:任正非持股1.01%,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98.99%。

融资是什么?

融资,就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在2001年之前,华为最早的方式是,在华为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可以购买公司的股份;而在2001年之后,任正非觉得这样不行,我们得改变这种方式,于是,虚拟股出现了。

虚拟股的意思是,华为会根据员工的表现,决定他能够获得的股份数,员工可以按照当年净资产价格购买虚拟股。所以,你如果有了虚拟股,可以获得每年的分红,虽然没有表决权,离职后还得将股份回购,这些都说明了,实际上,虚拟股这是存在于华为之中。(图来源于网络。)



所以,虚拟股解决了华为融资问题,确这种融资能够比其他的一些企业更有向心力,更缺乏风险性。

虚拟股的未来

我们知道华为虽然在1月份通过五家中资银行的一笔5年期银团贷款筹集了140亿元人民币,可是华为确实还是以虚拟股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式,可是:

  • 如果华为业务增长变慢,或者出现负增长,那么享有虚拟股的收益降低,会不会影响华为的收益?

  • 如果华为出现了虚拟股的员工因为财富的增加而缺乏了狼性文化,这样的华为会不会比较有风险?

其实,虚拟股可能还是需要不断完善,这需要更多的方式的契合,管理制度的变化,激励制度的完善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