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漁父口嗨一時爽,屈原大夫淚流淌

《漁父》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兩種想法的激烈鬥爭,最終內心不願向黑暗屈服的想法佔了上風,屈原為了追求內心的節操不被汙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這個故事的話,我還是忍不住要問:難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漁父逼死的嗎?!為了形象的展示一下我的感覺,我做了這個圖表示一下我看到的場景:

漁父口嗨一時爽,屈原大夫淚流淌

閒話少敘,直接看看漁父是怎麼把屈原逼死的。


“屈原既放,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在奔騰咆哮的汨羅江邊,一位披頭散髮,不人不鬼的屈大夫搖搖晃晃地走著,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就這樣,心口被楚頃襄王插了一萬把刀子、孔乙己附體的屈大夫出場了,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命中註定地,遇見了生命當中的“那個他”。

於是乎,一場宮斗大戲開始了。一上來,漁父就用宮廷劇中反派常用的口吻挖苦我們的屈大夫: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漁父口嗨一時爽,屈原大夫淚流淌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呦,這不是三閭大夫大人嗎?現在怎麼淪落到這(zhei~注意拖長音)種地步了?”您瞧瞧,多賤的開場啊!那屈原這火爆的小脾氣能忍得了嗎?於是屈大夫展開第一輪舌尖上的反攻(bgm起):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屈原是怎麼反駁的呢?用現代話講就是:“你懂個鬼啊,我這叫墨水中的一點白,汙泥潭裡最美的一朵蓮花,他們看我和他們不一樣,就讓我暫且先來這裡。”想了想,覺得不符合孔乙己的風格,便說:“再說了,免官不能叫放逐,免官!...讀書人的事......能算放逐嗎?”

但是漁父依舊接著嘴欠的風格,非要擊垮我們男主和馬其頓防線一樣——看似堅強實則脆弱的小心靈,於是乎,宮鬥round2,action!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漁父口嗨一時爽,屈原大夫淚流淌

這裡的“哺其糟而歠其醨”意思就是“吃了酒糟再喝乾淨酒”意思和“淈其泥而揚其波”一樣,就是讓屈原和眾人一起醉,一起同流合汙。所以通俗來講,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其實就是:“人家牛逼的人都改變世界,改變自己呢,就你在這兒裝高調。你要是這麼牛逼咋來我們這旮沓混了?”氣人不氣?氣人不氣?咱都覺得氣更別說那個堅守自己“苟餘情其信芳”的屈大夫了,這已經不僅僅是往傷痕累累的心靈上捅刀子了,這簡直就是把刀子拔下來,誇張地誇這刀真做工真好,看半天再給人家插回去的感覺啊!屈原此時可能已經要吐血了,但是強忍著即將噴湧而出的血液,還是爭辯道: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屈原說:“人家洗完澡的人都彈彈帽子和衣服上的灰才穿(洗完澡不用換一套衣服的嗎?!),我寧願跳進這江裡面去,也不能讓我這麼高尚的節操,蒙受世俗的塵埃!”看看,已經激動成這個樣子了,這一不小心就會做出衝動的傻事了。若是漁父就此罷手,還尚可挽回一條可憐的生命,但是..........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漁父不屑地笑了笑,走了......走了!!!走了!!!邊搖著船邊說:“清水能洗纓,髒水能洗腳。”然後就不搭理屈原了!這誰受得了啊!要是我在那種情況下,不是追殺漁父就是跳江自盡啊。我想,當時的屈原一定是這樣的:

漁父口嗨一時爽,屈原大夫淚流淌

或者是這樣的:

漁父口嗨一時爽,屈原大夫淚流淌

總之據說這就是屈原投江前的最後一段記載...........大型兇殺案現場的既視感。

但是話說回來,就算是屈原自身的兩種想法的對抗,那呈現出來的場景也是詭異的:屈原一個人被免官放逐,去到汨羅江畔散步,結果想起來自己的遭遇就生氣,然後心裡的另一種聲音告訴他:“我屈某人的節操可是很純粹的!”另一種聲音就吵:“節操有什麼用?還不是被放逐?”結果兩種聲音吵吵吵,就越來越憤怒,最終,叭地一下跳江。但是在旁觀者眼中:屈原走走走,步伐越來越憤怒,叭地一下跳江了......

最後,還是要說屈原這個人不僅非常有才華,而且非常忠君愛國,秦軍攻破楚國都郢的那天他跳江自盡,雖然留下了非常頭疼的高考必背篇目《離騷節選》,但是不能因為這一點點就討厭他,畢竟他也不知道未來發展出了高考這麼個玩意兒。而且作為補償,還給了三天假期不是?

不僅僅是《漁父》,楚辭當中的大部分篇目都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如果沉在江下的屈大夫看到人們捧讀他的文章,體悟他的思想,一定會比在端午節那天能吃到粽子欣慰地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