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唐朝李商隱的詩句,感嘆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在這裡馬王堆墓裡的帛畫裡月亮上的蟾蜍到底是誰?

一、嫦娥化蟾蜍:

在人們的印象中嫦娥是美麗,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為射下了九個太陽,西王母念在功勞就賞賜了后羿不老仙藥,后羿把藥交給了嫦娥,準備兩人一起吃,但是被后羿的門徒蓬蒙惦記,乘著后羿不在家的時候,想要去竊藥,結果碰上嫦娥,蓬蒙就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逼不得已把藥都吃了,然後就飛上了天,然後就停留到了月宮,后羿很傷心,然後每年在嫦娥離去的日子八月十五擺上宴席和嫦娥團聚。

這是電視劇裡小說裡流傳的美麗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甚至還一直在中秋節賞月的時候都會祭典嫦娥,以嫦娥和后羿的愛情故事。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則與嫦娥奔月故事走向不一樣的故事,據傳說嫦娥是后羿妻子,然而嫦娥為了長生不老,

偷了王母的長生不老藥,卻沒有想到奔上了月亮。

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在奔月之後就變成了變成了癩蛤蟆,懲罰他在月宮中終日搗不死藥,終日只能過著寂寞又孤獨的生活,嫦娥這時候也後悔莫已,月宮中嫦娥的醜陋形象三條腿癩蛤蟆,這就與人們印象中的嫦娥形象有所不同。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初學記》卷一所引古本《淮南子》是最早記載嫦娥奔月的歷史文獻,“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後來在劉昭注《後漢書·天文志》時引用張衡《靈憲》一文,這個文獻的記載就更加詳細,而《淮南子》等稱嫦娥本作姮娥,但是後來因為漢帝劉姮的就改成了嫦娥。

二、蟾蜍:

蟾蜍代表的意義有很多,代表了聚財,招財進寶、鎮宅、驅邪、旺財。代表了好的一面,古時有句話就說:“家有金蟾,財運綿綿”還有古時候人們用"蟾宮折桂”來比喻人們考取進士,還有住在渠縣月宮中有三條腿的蟾蜍,蟾宮也就是“月宮”,所以又帶著“錦繡前程”的意思。

而且從考古發掘出來的上古器皿中,很多器皿上就刻有蟾蜍的花紋。這就代表了中國古人對生殖的信仰,古人對於蟾蜍非常崇拜。在後來中國神話漸漸成熟古人就認為在月宮上有嫦娥、桂樹、吳剛、玉兔、蟾蜍,根據《抱朴子內篇》中記載了不死的靈藥一共有五種,這

五種也就是“五芝”,“肉芝”也就是“萬歲蟾蜍”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而萬歲蟾蜍的神奇之處,就是來自於頭上的角,即“肉芝”,功力在靈芝以上,屬於長生不老的仙藥。所以古人對蟾蜍的崇拜也是有所原因的。

三、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在1971年準備在馬王堆兩個山丘中間修建一個醫院,結果不曾想把墓給挖出來了,挖出的洞裡還會冒出藍色的氣體,甚至還能夠點燃,後來湖南博物館的侯良立馬意識到這是火坑墓。

後來確立了這是西漢初期而且當時辛追的屍體保存完好到器官都存在,當時由於屍體保存較好,內臟器官還保存完好,辛追是中國考古歷史上第一個照過X光的屍體,然後就查出了辛追的死因,由於吃了太多的甜瓜之後引起膽結石,膽結石發作後又發作了冠心病,然後辛追就結束了自己幸福的一生。

得以見得屍體保存度多麼良好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在這裡出土了墓葬中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以及中國迄今所能見到的,還有最早的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就在馬王堆漢墓中發掘出來。在馬王堆漢墓的挖掘以及其中的陪葬品,都為後來考古學家對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裡面光是辛追夫人的衣服就有上千件,

涵蓋了春夏秋冬的衣服。而馬王堆漢墓中陪葬品最豐富最齊全的就是利倉夫人辛追的墓穴,而辛追也是中國考古史上出土的保存最為完好的溼屍,距離現代兩千多年的時間,出土時毛髮仍然存在,全身潤滑,皮膚還具有彈性,部分關節還可以活動,與新鮮屍體沒有較大分別。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讓普通人辨別的話,是不可能分辨得出這是已經有兩千多年的屍體。在當時考古現場,考古學家在挖掘墓葬的時候在土裡就發現了葉子,而且葉子還呈現新鮮的綠色,當時考古學家沒有在意,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葉子,後來還發現了用竹子編制的草蓆和竹簍,

在棺木裡發現了裝著一碗藕片湯的銅盂,但是由於在接觸空氣之後迅速液化了,當考古學家拍完照之後就變成了一碗水了。

辛追屍體的出土震驚了世界,比當時的木乃伊都還要讓人驚奇,在其墓中出土了大量隨葬品,在墓裡出土了相當於國寶的素紗衣,那件素紗衣充分體現了當時社會製衣水平的高超,當時考古學家就說如果把這件紗衣摺疊起來可以放進一個火柴盒內。

四、辛追墓的帛畫

還有當時在辛追的棺材內棺鋪有一塊T形的帛畫,帛畫也叫非衣也可以說是飛衣,寓意著死者的靈魂能夠飛昇上天,也是是漢代喪葬禮儀中所用的“經幡”。“經幡”又叫“招魂幡”,經幡上會繪有墓主人生前所生活的環境,古人相信天地觀念,以至於遊魂看到這塊幡,就會很容易找到家的位置。

這個帛畫一共一丈二尺,共分為三部分天上、人間、地下

天上部分有天門,還有守護神豹和天界守門神帝閽。還有中間部分還有怪獸去拉繩振鍾,以表示昇天之音。兩旁有飛龍和象徵長生的仙鶴上方右側是九個太陽,有著日中金烏和扶桑樹,而上方左側的則是託月女神,還有月亮,還有玉兔和銜著靈芝的蟾蜍。

上方的中央繡著的是仙鶴象徵著長生和人首蛇身的神燭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有著紅色的皮膚,必須在極寒之地生活,閉上眼的時候就是晚上,睜開眼睛的時候則是白天,燭龍吹氣時為冬天,呼氣時為夏天,能夠呼風喚雨。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圖中的雙龍穿璧將人間分為上下兩部分,人間上方是象徵天蓋地華蓋立鳥和還有飛廉時迎接逝者的招魂鳥,而中間部分則是辛追夫人及侍女接受天界使者的引路。下面部分就是昇天踏板還有在拱衛昇天之路的花豹。上方則是春神句芒,象徵著生命,可以為墓主賜福。

太陽每天早上就從扶桑上升起,而中間部分則是祭祀樂器特磬還有室內裝飾五彩的帷帳。下方的兩邊是龜馱鴟鴞,烏龜的口中銜著靈芝。上方有著象徵大地的白板和託舉大地的巨人水神禺疆和水神監督者赤蛇,古代中國傳說中的海神也就是禺疆、風神還有瘟神,他是黃帝的孫子。

海神禺疆統治則北海,身體和魚一樣,四肢和人的手足一樣,禺疆乘坐著雙頭龍;據說風神禺疆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則為人臉鳥身、兩隻耳朵各懸著一條青蛇,腳上也踏著兩條青蛇,支配北方。禺疆扇起的風能夠傳播瘟疫

,厲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西北風,然後帛畫下方也就是陰曹地府,有著象徵羊角怪獸和海底大魚交纏鯨鯢。

五、帛畫中的蟾蜍

在辛追的帛畫中天上部分應龍身上有一女子坐在上面,而在應龍旁邊的月牙上卻有一隻蟾蜍,為什麼嫦娥變成了一隻蟾蜍,在古人眼中蟾蜍是極為醜陋的,把不好的人物或是事物都比做蟾蜍,人們把嫦娥比做蟾蜍也是位了一種道德上的譴責,因為嫦娥竊取靈藥,其中的自私和貪慾,就被醜化成為癩蛤蟆。在《天問釋天》中指出“顧菟”應為“蟾蜍”音轉,後來因為讀音搞混所以蟾蜍就轉為了蟾兔。

當時的考古學家就認為坐在應龍身上的就是辛追代表了權利,就連龍都要臣服在腳下,表達了對於權利的掌控。而馬王堆帛畫就代表了漢代的神話原貌,也代表了辛追的精神境界。

透過馬王堆帛畫看嫦娥形象,為何古人將嫦娥畫為蟾蜍?

臆測:

帛畫的內容充分體現了辛追對於死後世界的幻想與想象,辛追的一生幸福,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到老了之後,丈夫離世以後,就更加害怕死亡的來臨,因此辛追開始準備陵寢,準備了大量陪葬品,供自己死後世界的享樂,帛畫就象徵了辛追思想,他像要在死後靈魂找到歸屬,引領自己成功昇天。

其實從帛畫中月亮上的蟾蜍就能看出當時嫦娥的形象是怎麼樣的,那個時候嫦娥還不是仙女,還沒有玉兔,吳剛、月桂樹、廣寒宮,在當時漢代初期所流傳的嫦娥奔月的形象就是蟾蜍形象,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月亮上不是嫦娥仙子而是蟾蜍,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將嫦娥沒有將嫦娥美化成廣寒宮的仙子。漢初的神話傳說還沒有完善成後來的樣子,也沒有把這些人物美化。

馬王堆辛追墓裡帛畫上的就是蟾蜍,只不過當時辛追那一時期的神話還沒有完善,嫦娥的形象還是蟾蜍,所以也能解釋帛畫上為什麼是蟾蜍。

借鑑

《辛追夫人》

《淮南子》

《禮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