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开门七件事:油、盐、茶、米、酱、醋、茶。作为成都人,喝茶更是占据了生活中相当大的比例。旧时成都的大街小巷都有茶馆,成都茶馆的数量当数全国之最。百姓的生活起居都和茶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有“一城居民半城茶”之说。而外地的朋友们如果想了解真正的老成都,不妨找一家老茶馆坐坐,一定能感受到成都这一座中国休闲之都的魅力。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旧时老成都人的一天是被一杯花茶唤醒的。很多老人天还没亮就坐在自家街沿小櫈上,泡上一杯花茶,过足了茶瘾才开始感觉舒畅起来。成都人爱喝茉莉花茶,把炒香的茉莉花放入茶叶中,茶水有着浓郁的香味。花茶按级别分为特级、一级等,而成都人最钟爱三级花茶,俗称“啖三花”。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老成都的茶具叫“盖碗茶”。磁器的茶盖、茶碗,锡质的茶船。喝的时候左手托起下面的茶船,右手三根指头轻轻提起上面的茶盖再拨一拨,又避免把茶叶喝到嘴里。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旧时的茶馆里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名为“茶博士”。能称“博士”,除了有高超的倒茶技术之外更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一个大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客人都会去泡茶馆。茶博士每天游走在各种职业、素质的客人之间,积累了深厚的社会阅历。以前有句笑话:十几个人喝完茶都在给钱,茶博士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真心给钱的,谁在做假动作。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成都人到茶馆喝茶并非单单为了品茶或者解渴。就茉莉花茶的价值并不是昂贵的品种,而喝茶的方式也没有繁琐的讲究,成都人泡茶馆就是为了打发多余的时间。旧时茶馆里还有很多辅助的娱乐吸引茶客,最盛行的当属讲评书。一个历史故事靠着说书人娓娓地道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强烈地吸引着茶客,一句“请听下回分解”又掉起了茶客的胃口,让他们第二天不得不如约而来。

茶馆里除了有“讲评书”,一些票友也爱聚在茶馆唱川戏,俗称“打围鼓”。四川很多民间曲艺如清音、杨琴、相书等都是从茶馆开始得到客人的认同并最后走上舞台。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茶馆烧水的炉台称为老虎灶,据说是以形象来取名,灶的前面大,像老虎的头,后面的烟囱,就像老虎的尾。一般用一个开了多个圆孔的厚铁板作为灶面,上面放多把铜茶壶。水未烧开时壶嘴都向里面,烧开后壶嘴则向着外面,以示区别。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旧时茶馆提供出售开水的服务。老成都家里开水不够就可到附近茶馆买开水回家泡茶或洗漱用。成都地下水丰富,一般茶馆用井水,也有的茶馆为了提高品质专门雇人取河水泡茶。茶馆烧水都用黄铜短嘴水壶,现在的长嘴水壶是近几年才用于表演的。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老成都人喜欢按行业固定选择茶馆,同一行业的聚集在一家茶馆,便于信息的交流。比如少城公园的鹤鸣茶馆是教书先生爱去的地方,鼓楼北一街的“芙蓉亭”茶馆是票友打围鼓的聚集地,南暑袜街街口的会友轩是毛巾帮的地盘。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旧时茶馆有一特别出名的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一城居民半茶客——老成都生活“啖三花”。

茶馆已是成都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了解老成都人的文化和生活,或许在茶馆里就能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